明日方舟10-17通关攻略大全 坚城高墙磨难打法详情一览,
1300多年前,大唐军队在韩国打了个漂亮仗,让日本一蹶不振
说起中日之间的战争,一般人都会想起1931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明朝中后期的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战争。数次战争,说句实话,代价巨大,中华儿女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甚至生命。特别是距今最近的抗日战争,如果没有中华民族亿万民众的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狂妄的日本鬼子不知道还要猖狂多时!
实际上,在1300多年前,大唐王朝的军队曾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口)干净利索地打过一个漂亮仗,使得倭寇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当时,唐军、新罗联军2万多(唐军1万多,新罗军不到1万),对倭军、百济联军7万多(倭军5万,百济军2万),真正的以少胜多,重创倭夷,且水陆并胜,焚烧倭军战船400多艘,四战皆捷,倭军、百济军要么投降,要么逃走。
与明朝时的援朝抗倭不同,那次战争明朝主将邓子龙与朝鲜主将李舜臣均壮烈战死。而白江口之战,唐军主将刘仁轨与新罗王金法敏都精神抖擞,完好无损。倭国(古代日本旧称)国内大震,剩余残兵败将逃回国内后,倭人全都心肝胆裂,在国内凿三重巨大壕沟以防唐军进攻。
然而,如此赫赫战功,《旧唐书·刘仁轨》传中,却只有短短123个字:
“于是(刘)仁师、(刘)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师陆军以进。(刘)仁轨乃别率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陆军同趣周留城。(刘)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日,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扶)余丰脱身而走,获其宝剑。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耽罗国使,一时并降。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资治通鉴·唐记十七》中基本也是类似的描述,短短数十字。
即使以现代眼光来看,白江口之战不可不谓大胜:又是以少胜多,又是水陆并进,又是“借东风”烧敌船,又是友军配合作战破敌联军,该记载该褒奖该宣传的地方多的是。但在唐朝,以及书写新、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五代和宋朝,倭国名气太小,近乎被史官忽略不计。
当时的大将们,也以平高丽、灭突厥、退吐蕃、击回鹘等等来自我炫耀功劳,谁都不会把打败倭人的战绩拿出来显摆。当时的唐朝,乃世界性泱泱大国,天朝上国,所以对白江口之战,根本没有什么人太当回事,不过是一次鸡毛蒜皮的小胜利而已。
今天的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时有高丽、百济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丽名声最大,军力最强,对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时慕时倨。隋炀帝亡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高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对高丽“遣使称臣”并不感冒,对臣下说:“高丽虽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裴矩、温彦博谏劝:“辽东本箕子封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国与夷狄,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这些话也确实有些道理。
当时的高丽国王,是隋炀帝时一直和帝国叫板的国王高元异母弟高建武。高建武也想察看新帝国虚实,遣使臣献上封域图,表示臣服。唐高祖命人去辽东旧战场,收埋战没隋朝将士尸骨,平毁高丽人夸功耀武的京观。高建武害怕,下令国人建长城千里以拒,东北起自扶余城,西南到大海。
后来,高丽内部政变,东部大人盖苏文杀大臣100多人,并入宫把高丽王高建武杀死。高丽生变,大臣劝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其弑主之罪,唐太宗挺厚道,说:“因丧伐人,朕不取也”,并下诏拜高藏为辽东郡王。不久,高丽、百济二国联合,大举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众臣商议,最后李绩力劝征辽。不巧的是,适值辽水泛滥,唐军无功而返。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率陆军6万,水军4万,又发契丹、奚、新罗等国士兵,进攻高丽。唐军初次进攻就取得胜利,攻克盖牟城(今辽宁盖平)、沙卑城(今辽宁复县),并攻陷辽东(今辽宁辽阳)坚城。不久,唐军又攻陷白崖城(今辽阳东),向安市(今辽宁盖平东北)进发。高丽大将高延寿等人率高丽士兵15万来救援,被唐太宗君臣设计大破。高延寿势败,率众投降,膝行匍匐入辕门请求饶命。唐太宗怒喝:“以后还敢和天子交虞吗!”高延寿惶恐不敢回答。
高丽举国震恐,坚壁清野,向后方紧缩战线。黄城(今辽宁辽阳)、银城(辽宁铁岭)一带顿时空无一人。
唐军进至安市,此城“地险众悍”,城上高丽兵将见唐太宗旌旗仪征,竟敢乘城鼓噪示威。唐太宗大怒。李绩一旁也气愤,劝唐太宗说:“城下之日,尽屠守战男丁。”安市城内守兵闻知此讯,故死战到底。
胶着数日,城不能攻下,又遇酷寒天气,唐太宗爱惜将士性命,只得下令班师。其实,安市城城主是高丽国内一方诸侯,盖苏文执政后也曾派兵攻打,然而“击之不能下,因与之”。地险,人死战,又遇酷寒,唐军人再多兵再强也无计可施。唐军班师临行前,安市城“屏息偃旗”,城主登城再拜。虽然安市城没有被攻破,但是高丽守军也知晓了唐军的勇武。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准备集结30万大军,以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一举消灭高丽。不料,却因病崩逝,高丽又逃过一劫。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新罗国向大唐朝廷告状,说高丽、百济连兵,攻取新罗30多城。大唐朝廷下诏劝和,高丽、百济不听。作为帝国的仲裁者,大唐朝廷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下诏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征讨。当时,唐朝刚刚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又分西突厥为两部,设昆陵、蒙池督护府。北方突厥问题解决,唐朝自然要“料理”朝鲜半岛上窜下跳的高丽和百济。
围魏救赵,断其一方。唐军并未直接救援新罗,而是集中力量进攻高丽的帮凶百济。百济同高丽一样,“扶余别种也”,当时的国王是扶余义慈。
唐军从城山(今山东荣城)渡海,在熊津口大破百济军,又攻克真都城,击灭百济军主力,“斩首万余级,拨其城”。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苍惶逃走,逃入北部小城躲避,被苏定方唐军团团包围。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主意大,趁父兄外逃,自立为王,率众固守百济城。
扶余义慈的嫡孙扶余文思对左右人讲:“现在国王、太子均在,王叔自立为王,即使唐兵退去,我父子也会被王叔杀掉!”情急之下,扶余文思率左右“随城而出”,城内人见王太孙如此,也纷纷跟随,扶余泰连杀数人也无法阻止。无奈,扶余泰出降,百济都城陷落。很快,唐军又逮捕了百济王扶余义慈父子以及百济豪酋58人,全部押送长安。“平其国王部、三十七郡、三百城,户七十六万。”
唐朝在百济设熊津、马韩等5个都督府,择其酋长管治。同年十月,一行俘虏押至京城,唐高宗下诏不予诛杀。扶余义慈也是个倒霉蛋,本来此人上孝下亲,很有荣名,有“海东曾子”的美誉。大战前,唐高宗还下诏劝谕:“王所兼城宜还之(新罗),新罗所俘(百济兵士)亦畀还王。不如诏者,任王决战,朕将发契丹诸国,度辽深入。王可思之,无后悔。”
百济王总以为唐兵不会轻出,继续当高丽的帮凶。殊不料,苏定方诸将一出,百济立时破灭,他自己也被生俘,行数千里地归罪长安。不久,扶余义慈病死,大唐朝廷施恩,赠卫尉卿,并允许其被俘旧臣临丧,“诏葬孙皓、陈叔宝墓左”——此举意味深长,同为降臣,下场也一样,终免横死。
灭百济后,唐朝大军振旅而还,留下郎将刘仁愿率数千唐兵留守百济城,并派左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赴任途中,王文度病死,遂下诏以刘仁轨代之。
百济王扶余义慈的堂弟扶余福信本来已经降服唐军,等他看到唐军主力回国,萌生贼心,并与一个叫道琛的和尚联手,在周留城(今韩国扶安,位于白江河口上游左岸)聚百济旧民造反。由于百济直系王族基本被一锅端,擒送长安,扶余福信就想到了百济王扶余义慈数年前送往倭国的王子扶余丰。当时朝鲜半岛各国以及倭国等小国常常交换王子为质子,就如同春秋战国时的诸侯所为一样。
倭人自不量力,想搅浑水讨便宜,就派兵护送扶余丰回百济,准备帮百济“复国”,扩展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当时拍板定下主意的倭王是齐明“天皇”,还是女“天皇”。估计也是遭天谴,不久,这个女王就死掉了,其子继位,号为天智“天皇”——其实是“无智天皇”。继位新“天皇”也是迫不及待,快马加鞭把扶余丰送回周留城。
有了扶余丰这个“幌子”,百济“西部皆应”,纷纷据城造反,支持扶余丰。众军相聚,反而把唐军刘仁愿的留守军团团包围于百济城。
大唐朝廷下诏,任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刺史,率王文度旧部与新罗军合势救援刘仁愿。大唐、新罗联军一路厮杀战斗,直杀百济城。和尚道琛在熊津江边建两座巨大的兵垒,刘仁轨率众猛攻,百济军不敌,“争梁堕溺者万人”。
道琛等人大败之下,退保任孝城。不久,扶余福信与和尚道琛争权,道琛被杀。扶余福信“并其兵马,招诱亡叛,其势益张”。刘仁轨、刘仁愿二人合军后,休整队伍,准备再战。新罗兵掠取大量百济财物后,提前退军。
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唐军35万在大将苏定方率领下,又攻打高丽。平壤城下,又遇大雪酷寒,唐军不得不重演“班师”一幕。唐高宗下诏给刘仁轨,指示说:“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拨军就新罗,共其屯守。若(新罗王)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处;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返国”。
不仅唐高宗诏示退军,唐军将士也很想返回老家。但刘仁轨上表,表示:
“主上欲吞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虽敌人又起,而我军备预甚严,宜厉兵秣马,击其不备。战而有胜,士卒自安。如此,则胜利可保,更可永消海外。今平壤之军既回,熊津又拨,则百济余烬,不日复兴。高丽贼寇,亦更猖狂。且今以一城(百济城)之地,居贼中心,如其失脚,即为亡虏。拨入新罗,又是坐客,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况(扶余)福信凶暴,残虐过甚,(扶余)丰猜惑,外合内离,势必相图。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
唐高宗君臣仔细研究,深觉刘仁轨言之有理,便让唐军继续留在百济城坚守。
唐军并不龟缩于百济城中不敢轻出。刘仁轨先出奇兵,先发制人,率军先端掉扶余福信派人修建的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虽然此城“临江高陆”,唐军连夜奇袭,一举攻破,“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另一个好消息传来:果如刘仁轨所料,百济王子扶余丰越来越不能忍受堂叔扶余福信的跋扈,两人火并,扶余福信被杀。全身被剑捅刀劈之时,不知这位大将是否后悔自己召来了作为“掘墓人”的大侄子。
杀掉扶余福信,扶余丰连忙派出使者,分别前往高丽和倭国搬兵。高丽没啥大动静,倭国却迫不及待,他们也效仿“围魏救赵”之计,派兵数万进攻新罗,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旧地。
大唐朝廷也没大意,急诏右威卫将军孙仁率近1万唐兵从海路乘军船驰援。两军会师百济城,“兵士大振”。也难怪,孙仁唐军不仅带来生力军,又有坚船利舰,大量补给、辎重也随船而至,难怪唐兵欢天动地。
唐军诸将议事。有人建议率先进攻水陆要冲的加林城。
刘仁轨不同意,说:“加林城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围守则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城乃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尽,须拨其源。如克周留,则诸城自下”。
于是,刘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合军直捣固周坚城。
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400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的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双方合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隋唐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还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当时,倭人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倭兵倭将往往被射得透心凉。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刘仁轨自然通晓“火烧赤壁”的故事,倭人当时还不像唐以后那样精通中华典故、兵书,他们400多艘破木船蛆一样挤在一起,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1万多倭军全都烧死呛死外加弃船跳水淹死。
海上大败,百济、倭国陆军也抗不住大唐、新罗联军的进攻,被杀得人仰马翻。扶余丰脱身而逃,唐军最终是“获其宝剑”,这个“百济王”竟不知所踪。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知道大势已去,率城内守军、妇女以及未被杀掉的倭国兵将一起投降。5、6万倭军,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跑的跑,终于臣服了大唐王朝。
“百济诸城,皆复归顺”。就连降而复叛的百济大将黑齿常之等人,也乖乖到刘仁轨军营投降。黑齿常之后来还成为唐朝得力大将,威振朔方。
刘仁愿回长安后,唐高宗向他询问情况,这位大将不专功,说明战役主要指挥者以及表章主拟人均是刘仁轨。唐高宗“深叹赏之,因超加(刘)仁轨六阶,正授带方州刺史,并赐京城宅一区。”
本来,显庆五年唐高宗征高丽,时为青州刺史的刘仁轨监统水军,因中途遇风失了期限,到达战场时晚了1天,被削夺官职“以白衣随军自效”。正是因为百济余孽跳梁,倭人渡海送死,白江口一役,终于成就了刘仁轨一世威名。值得一提的是,刘仁轨乃文官儒将,破百济时已是六十岁老翁。
刘仁轨丝毫不敢懈怠。他安抚百济余众,屯田厉兵,积粮抚士,准备下一步进攻高丽的战争。同时,他连上表奏,极言百济之地不可轻弃,“伏惟陛下既得百济,欲取高丽,须外内同心,上下齐备,举无遗策,始可成功……”唐高宗深纳其言。
百济亡国,下一个肯定轮到高丽。几年后,权臣盖苏文病死,其诸子争权,长子泉男生为二个弟弟泉男建、泉男产所逐,穷急之下投奔唐朝。在这个“内奸”带路指引下,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大将李绩为帅,一举踏平高丽,终于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未竟之业,收176城、69万户。唐朝置安东都护府,留大将薛仁贵等2万多唐兵于平壤,高丽终成我天朝治地。
可笑的是,类似中国《推背图》的《高丽秘记》中早有“预言”:“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亡”。高氏王族自汉代起据有高丽,一直到灭亡,当时正好恰恰快到900年,唐军主帅李绩时年80。严丝合缝,预言得中。由于高丽王高藏一直是个傀儡,大唐朝廷赦而不诛,还把他封为司平太常伯,只把负隅顽抗的泉男建流放黔州蛮荒之地。
但是没过两年,唐军与吐蕃作战失利,失去安西四镇。公元670年至公元676年,安东都护府两次先后由平壤撤退至辽东。鉴于吐蕃的压力,唐朝在朝鲜半岛的统治逐渐萎缩。公元677年,唐朝相继撤走高丽和百济旧地上的汉族官员,送原高丽王高藏回国,想扶持这个“傀儡”继续唐朝在当地的影响力。
同时,为牵制高藏,唐朝又派泉男生和原百济王子扶余隆驻守辽东附近地区。果然,不久高藏又想“独立”,为扶余隆或泉男生所告,立刻又被擒押回长安。
原来一直被高丽、百济联军差点灭国的新罗,借大唐军队平灭两个主要敌手后,开始想独霸朝鲜半岛,并与唐军发生规模不一的军事冲突,同时,新罗不断接纳百济和高丽逃亡兵士,蚕食两国旧地,日渐坐大。
武则天掌权后,把国内的李唐势力和异己官僚势力视为心腹大患,根本顾不上朝鲜半岛。接二连三,又有契丹、突厥问题相继出现,她就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下敕:“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北至契丹、突厥、靺鞨,并入为蕃,以作为绝域”——完全视高丽旧地为外蕃,再不把其当作唐朝固有国土了。
新罗经过了数年,出来一个靺鞨族为主的部落在它旁边建立了震国。公元713年,大祚荣改国名为渤海国,与新罗南北对峙。
倭国虽大败,但失败确实是成功之母。倭人本性就是欺软怕硬,此后一直乖乖当孙子,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天朝偷师学艺,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乍一看,倭国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翻版模型。
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前(中间元朝击倭不算数),近1000年里倭人未敢和中华天朝对抗。所以,白江口之战,击败了倭人的同时又击醒了倭人,福兮祸兮,真不好说啊!
-
明日方舟10-17通关攻略大全 坚城高墙磨难打法详情一览, 2023-10-07
-
明日方舟10-10怎么打 破碎日冕磨难10-10旧日之影挂机攻略, 2023-10-07
-
明日强冷空气携雨雪天气减温袭来 北京市中西部北边或有雪花飘落,今日北京强冷空气 2023-10-07
-
明日就开,英国的“民主化高峰会”,到底是个什么?, 2023-10-07
-
明日天涯录好玩吗 明日天涯录玩法简介, 2023-10-07
-
明日地平线之遗失领土好玩吗 明日地平线之遗失领土玩法简介,明日地平线塔防攻略 2023-10-07
-
明日地平线之遗失领土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明日地平线在哪下载 2023-10-07
-
明日地平线之末日废墟好玩吗 明日地平线之末日废墟玩法简介,明日地平线无尽尸潮攻略 2023-10-07
-
明日北京有大风降温气温 早上至下午前后左右风速较大,北京将迎超24小时大风强降温 2023-10-07
-
明日之后黑色晶簇获取方式,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