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华夏速推流阵容搭配推荐 速推流怎么玩,
刘禹锡:诗中豪者唯梦得
大唐贞元二十年,东宫禁内。
是夜,月朗星稀。
“侍读,太子登基,风水轮流转,天下终到我等手上,之前的改革筹划,我们是否该提上议事日程?”烛火通明的房间里,传出一个年轻人急迫的声音。
“国事危急,改革当在速行!”
“太子登基,实乃险中求胜,我等当速推新政,将宦官藩镇之长年隐患彻底根除,以期复兴我大唐江山……”
激烈之声,壮怀之情,充盈房中……
直到东方既白,屋内才渐次安静下来。
“吱呀”一声门响,房间里依次步出十个人,他们虽一夜未眠,却个个毫无倦色。走在最后的那位年轻人更是满脸掩饰不住的兴奋与期待,望着东方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他不由紧紧握住了拳头:老天爷,实现理想的时刻终于到了!
这个兴奋的年轻人便是刘禹锡,字梦得,时任监察御史。
他的梦想是:复兴大唐,再现盛世!
此时此刻,他并不知道自己将要为此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
“永贞革新”,出师未捷身先死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
及至中唐,朝政上下已是纲纪崩坏,混乱万状。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民生凋敝……
熟悉历史的我们都知道,危急时刻必有猛人出场。而这一次,选择站出来的人是以王叔文为首的太子党,刘禹锡和他的好友柳宗元正是这个团队中重点培养的核心骨干成员。
王叔文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在唐顺宗李诵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其身边服侍,身为太子,李诵难免经常跟身边的官员讨论国家大事。谈到宦官扰乱百姓的宫市时,很多官员都很激动和愤怒,但是身为东宫侍诏的王叔文一句话也不说。
事后,李诵问他原因,他说太子一直身为储君,时间也很久了,如果私下讨论国家之事,恐怕会让人误会,以讹传讹,到时候有人诬告就有口难辨了。
李诵一听,深以为是,也很感激他的提醒。
从那以后,李诵就特别信任王叔文,很多事情都会听取他的意见。在李诵登基以后,王叔文更是提了很多建议,尤其是在人才举荐方面,王叔文做了分析并让李诵自己决定,不仅如此,王叔文还暗中发展正直的政治人才,还结交军事方面的有权力的人。
唐顺宗登基的时候身体不是很好,很难处理繁杂的政务,全部交给王叔文打理。
于是,大权在握的王叔文等,火速发起了新政,意图打击宦官和藩镇势力,以及肃清贪污腐败。
改革,向来都是得罪人的,而诗人们天真的心性也难免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好商量,但只要涉及到利益二字,翻脸会比翻书更快。而翻脸的程度及其表现方式,就要看利益多少了,动嘴动手,还是动刀子动导弹,都取决于此。
而刘禹锡他们的新政“内抑宦官,外制藩镇”,可谓招招都触动了对手们的命根子。
你敢动老子的蛋糕,老子就敢要你的命!
于是,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和手握重兵的藩镇势力联合起来,疯狂进行反扑,再加上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官员们添油加醋,煽风点火,革新派很快便步履维艰。
知道改革很难,没想到这么难……
而且更要命的是改革派的靠山唐顺宗也是个点背的主,其在登基之前就已中风卧病,登基后不久即被太子李纯和宦官合力逼宫,被迫退位。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 只坚持了100多天,就随着顺宗的下台而仓皇落幕。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禹锡就此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而在此之前,他一路走来可谓顺遂至极。
天纵英才,春风得意马蹄疾
“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说这话的并不只有刘备,还有他刘禹锡。
公元772年,洛阳刘家降生了一个男孩。古人起名颇为讲究,除了“女诗经,男楚辞”,还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希望易活的叫白居易;希望健康的叫霍去病、辛弃疾……这个孩子姓刘名禹锡,字梦得,大概是母亲生他之前梦见了大禹“赐子”。
不知是否沾了大禹的光,刘禹锡少年时期,春光无限。
793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他自信满满地奔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一试而中!时年21岁,要知道此时比他大21岁的孟郊还在家熬夜复读,在此三年之后才终于跻身榜上。而和刘禹锡同年出生的另一位诗坛巨擘白居易也要在7年后才荣登科榜,还十分傲娇地写了下“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得意之句。
追求上进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因为在唐朝,想要做官考中进士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必须通过吏部考试或者博学宏词科。牛B如他,居然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在两年内先后将博学宏词科和吏部考试统统拿下。
三科登第,绝对是考神附体!
要知道,三科登第有多牛,如比刘禹锡早一年考中进士的韩愈曾三试吏部而不中——吏部考试三年才一次,以至于蹉跎十年仍然是穷困潦倒的布衣一枚。
毫不夸张地说,刘禹锡的科考之路简直顺遂到了人神共妒的程度!
三科等第后,刘禹锡被任职为太子校书(相当于东宫图书馆管理员),虽然官职不高却绝对是人人眼馋的好职位——有机会接触到帝国接班人太子,你说你馋不馋?
近水楼台先得月,太子及其亲信侍读王叔文很快就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个才华侧漏的年轻人——嗯,可造之才,他日须为我等所用。
就这样一路顺风顺水的刘禹锡在30出头就做到了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别看品级不高,权力却相当之大:“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素有八品宰相之称,据说连京兆尹(三品大员,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见了都要乖乖让路,实在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他已经是东宫太子党重点栽培的精英骨干,王叔文每提及刘同学都忍不住要连连赞叹:“梦得有宰相器!”
可以料见,如果唐顺宗没有中风卧病,如果革新大业没有中途夭折,刘禹锡的前途简直好的看不到边……
可惜天不遂人愿。
永贞革新到底失败了,虽然这场变革只匆匆上演了100多天,却彻底改写了刘禹锡的一生。
外贬他乡,众人悲时独喜秋
排斥永贞革新的宪宗上位后,参与革新的核心人员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剩下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是谓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司马,其实就是个京官外贬的闲职,说白了就是带薪下放。
这一年,刘禹锡33岁,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迎来了一场透顶的失败,从有志青年落为一条被晒着的咸鱼。
刘禹锡收拾行囊,去湖南常德当他的朗州司马。
朗州地处湘西,多少数民族杂居,生产落后,巫风盛行,在唐代可谓是流放罪臣的绝佳选择地。
从叱咤风云的革新战士到穷山恶水的司马闲职,人生急转直下,刘禹锡并不能平静视之,内心深处,他无时不刻不期待着能够重返长安,再展宏图: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南登无灞岸,旦夕望高原;
……
然而期待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一年后,宪宗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就在刘禹锡仿佛看到了一丝返回长安的希望之时,宪宗却特别体贴地针对永贞革新成员另拟了一道补充说明: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绝望,彻底的绝望……
而且这种绝望的日子一过就是9年:
“长沙之悲,三倍其时。……突弁之夫,我来始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山增昔容,水改故坊……”——《谪九年赋》
“屈贾谊于长沙”也不过才三年,而我已贬谪九年,却仍不知归期何在。九年了 ,昔日的黄发小儿已长成堂堂男子汉,来时刚刚发芽的幼苗也已变为参天大树,山更高了,水更远了……
光阴流转,物换星移,我的生活却始终看不到光亮……
雪上加霜的是,在朗州的第八年患难与共的妻子也因病去世,而当时他们最小的孩子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
想到过惨,没想到这么惨!
刘禹锡终于痛苦地意识到:原来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有时并不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是在门上再添几把锁!
上帝却对着愤怒的刘禹锡微微一笑:谁说我没有为你开窗?我不仅为你打开了一扇窗,里面还有一顶闪耀千古的“诗豪”桂冠。
大家都以为他即将消沉颓废下去时,一首刺破天际的诗传到了京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果你没有被绝望征服,你就会变成一个更刚强的人。
刘禹锡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没有在悲苦绝望中沉沦,而是把痛苦咀嚼后谱出了一首气势如虹,响遏行云的秋之赞歌!
秋天,总是让人感到萧索寂寞,特别是被贬谪的人。当柳宗元在汨罗江边凭吊屈原,韩愈悲叹“云横秦岭家何在”,众人伤春悲秋时,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秋天哪里不好了?”
秋天“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而我老刘,尚可如孤鹤冲破云霄,排解一切伤感和惆怅,冲破一切压抑和封锁,在自己的天空翱翔。
在刘禹锡心里,任何事情即使再坏,也都有好的一面。春天去了,尚有秋天。心有春之生机,又何惧秋之萧条。更何况,我老刘卷土重来还未可知呢。你们都喜欢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春天,我偏要歌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秋日!
你们想看我哭的样子,老子偏要笑的更灿烂!
明知无望却偏不绝望,靠着这番不屈的意志刘禹锡在朗州苦苦支撑了9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召回长安的好消息到底还是来了!
题诗惹祸,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一刻刘禹锡已经盼了太久,大喜过望的他幻想了无数种回到长安的光明前景,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奉诏回京等待他的却并不是柳暗花明,而是另一段痛苦贬谪的开端。
而这戏剧性的转折,只因为一首诗。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长安历来有春日赏花的习俗,可是从前看的都是国色天香的牡丹啊,曾几何时,开始流行看轻薄妖冶的桃花了?!
刘禹锡不喜欢桃花,觉得灼灼其华的它们像极了朝堂之上那些趋炎附势,不可一世之徒!流连花丛之中,想到自己一心为国,却被无情贬谪,日思夜想回到长安,新的任命却迟迟不见发布……
一时火起的他提笔挥毫写下了这首古今皆知,极富戏剧色彩的“桃花诗”。
此诗一出,算是彻底捅了马蜂窝。
朝中新贵们纷纷对号入座,群情激愤:我去!很明显这货是在映射我们呀,说我们都是靠打击迫害他上位的!讽刺,赤裸裸的讽刺!
同时被深深刺痛的还有逼宫上位的唐肃宗:好你个刘禹锡,时至今日你对永贞革新居然还是死不悔改,你没错那就是我错了?!好,你打我的脸,我就贬你的官!
有多远贬多远!!
就这样,刚刚从朗州回来的刘禹锡一下子又被踢到了岭南作刺史,“官虽进而地更远”,此后又辗转夔州,和州,到处支边,一贬又是14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算上之前朗州的9年,刘禹锡整整被贬了23年……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23年……
后来连白居易都看不下去,替他鸣不平道:“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兄弟,知道你是有才才被贬的,但是贬了23年确实也太多了!
在苦难面前,刘禹锡再次展现出了威武不屈的诗豪本色,回复了白居易这样一句刷屏千年的人生格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的,一叶沉舟挡不住千帆竞发的洪流,一木之病压不住万木争春的生气,理想和希望一直都还在我老刘心中。
老子还能再战500年!
白居易对之,赞道:“诗中豪者,唯梦得耳!”
贬谪是政治生涯的厄运,却是文学创作的福音,对古代文人而言,这是一条屡遭验证的铁律。
刘禹锡当然也不例外。
贬谪朗州,他留给了我们一首惊艳千年的秋之赞歌,而第二次被贬更是成就了他纵横中唐诗坛的两项独门绝技——民歌乐府诗和咏史怀古诗!
在夔州刘禹锡结合民歌韵律首创《竹枝词》系列乐府诗,其中传唱最广的当属以下这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将初坠情网的少女内心既惊喜又困惑的复杂情绪巧妙刻画出来,以“晴”代“情”,匠心独运,一语双关。即委婉含蓄,又耐人寻味:郎啊郎,你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意?爱情真是件折磨人的事啊!
政治生涯的大起大落,也让刘禹锡对历史沉浮洞若观火,独具慧眼:
《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中晚唐诗坛之上,若论咏史怀古诗,刘禹锡说自己是第二,恐怕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而在其30多首咏史诗中,作于和州任上的《金陵五题》又当属巅峰之作!
第一首《石头城》只区区28个字便将六朝古都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冷寂萧条之状描写的淋漓尽致,尤其一句“潮打空城寂寞回”堪称神来之笔!
连白居易看到后憋了半天都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无奈感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还别说,白居易还是相当有先见之明的,此后模仿刘禹锡此作者果然不胜枚举,连宋朝第一大V苏轼也未能免俗,仿写如下:
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
有意思的是,苏轼经常模仿唱和别人的佳作,大多都是和作胜过原作,但其模仿刘禹锡这句却是公认的不如原作来的精彩,由此也可见刘禹锡咏史怀古之功力,实非常人堪比。
《金陵五题》中另一篇不得不提的佳作则非《乌衣巷》莫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样是写历史兴替,这首诗妙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燕子作巢这一特写镜头巧妙折射出金陵的沧桑巨变:燕子依旧飞来,世家豪族的华贵宅第却早已沦为普通百姓的烟火民居……每每读来,今昔异貌,繁华成空的凄凉之感毕现。而令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的是——这两首殿堂级神作都是刘同学凭空想象而出的,彼时他根本未曾到过金陵古都!
去都没去过,就写到后人无从下笔的高度,奇迹,简直就是奇迹!
不仅怀古诗独领风骚,因为贬官走遍大江南北的刘禹锡写起山水诗来也是出手不凡,构思新奇,比如纵目洞庭,他看到的是: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将波平如镜的洞庭湖比作银盘,而青翠的洞庭山恰似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缀放其中,比喻之形象,想象力之丰富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无由白居易同学感慨道:“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是的,一波三折的仕途之路,让历史上少了一个志得意满的政客,却让我们多了一个独出机杼的诗标国手。
一切自有天意。
铮铮傲骨,身居陋室怡自乐
经过讽诗一事,对手们对刘禹锡甚是“照顾”,将他贬到偏远的广东连州,又辗转到四川夔州,十年后,刘禹锡才从“巴山楚水凄凉地”来到还算富庶的安徽和州。不过他又在这里遇到一个小人。
和州即今之和县,按当时体制,刘禹锡应在衙门内享有三间三厅居室。但和州知县策某认为,自己虽比刘禹锡低一级,但有实权,而面对贬官,地头蛇更不会客气。于是有意刁难,将其安排到县城南门外的三间小房居住,不仅远离市区,而且面朝大江,一片荒芜。
就在知县为自己的下马威窃喜时,刘禹锡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有江可望,有帆可看,水天相接,去哪里找这样可以安静思考的“江景房”?
策某闻知甚为恼火,遂将刘禹锡从城南搬到城北,面积缩减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又把他转移到城中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面对知县势利小人的嘴脸,刘禹锡反倒觉得滑稽可笑:半年之内,被迫搬了三次“家”。
于是,他有感而发一气写成《陋室铭》,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他还请人刻碑立于门外。
我在此山,此山即昆仑;我在此水,此水就是长江黄河;在此陋室,这里便是世间天堂。没有标间、江景柳色又如何?被小人刁难又如何?你剥夺的只是身外之物,却永远无法触及我的内心。
冰心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你永远无法伤害境界比你高,内心比你还要强大的人。
心若被困,天下处处都是牢笼;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天堂。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其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其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几多浪漫,几多天真。可是,他的“天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
唐朝社会有种风俗,举子在考试前都要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朝廷有名望的官员。请他们看后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以提高自己的声誉。
寰阳有个名叫牛僧孺的读书人,是刘禹锡的“粉丝”,到京城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见刘禹锡,请他斧正。说是斧正,其实他满心想的是能得到刘禹锡的褒扬。
刘禹锡很客气地招待了他,等到打开牛僧孺的大作,他的“天真”就暴露无遗了。他没去想人家请他斧正只是客套,竟然毫不客气地当面修改起牛僧孺的文章来。当然。刘禹锡作为久负盛名的文坛前辈、文学大家,能亲自修改牛僧孺的文章,对他创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可是。牛僧孺并不是个真心向文的人,而且又非常自负。此番老刘只挑刺不夸奖,让他大失所望,也很受伤,他从此对刘禹锡记恨在心。
后来,由于刘禹锡积极投身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又加上他一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他的仕途一直不很得意。而牛僧孺这小子却官运亨通,最后成了当朝宰相。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禹锡与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两个人一起投店,喝酒畅谈。酒酣之际,牛僧孺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之语。这时。刘禹锡才知道自己当年当面改牛僧孺的大作有多么孟浪、多么欠考虑。
后来,刘禹锡还跟他的弟子提到这件事,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儿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他似乎有所醒悟。
其实,刘禹锡改牛僧孺的文章,既是天真率性之为,也表现了他说真话、为人真诚的品格。也正是这种天真和真诚,造就了一个才华俊选风格脱俗的他。
豪气不减,历尽千帆仍少年
文学创作井喷的同时,仕途的转机也再次降临。
828年,在宰相裴度等人的大力举荐下,刘禹锡再返长安,时年56岁。
其时,老母去世,好友柳宗元病故,他扶着母亲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丧事,收养他六岁的儿子,一路北上,途径扬州,终于见到了唱和已久,却素未谋面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历经23年的风风雨雨,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刘禹锡会收敛锋芒,谨慎做人的时候,他却又一次语不惊人死不休!
又逢阳春三月,时光改变了玄都观的景象,却没有改变刘禹锡的铮铮傲骨,故地重游,他再一次掷地有声: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小人们,你刘大爷我又回来了!不服来战!
此诗一出,犹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惊了整个长安政治圈——疯了疯了!这人莫不是个傻子吧,不是傻子,也是个精神病!
二十三年的穷山恶水还没享受够?还敢写?!
朝野上下喜欢刘禹锡的也好,讨厌刘禹锡的也罢,此时此刻也都忍不住发出了同样的心声:见过骨头硬的,没见过这么硬的!牛逼,佩服!
而对于刘禹锡而言,官场沉浮几十年,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再度惹祸上身,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他就是要告诉那些执政者:永贞革新没有错,你们可以贬我的官,但却永远也改变不了我对理想的坚定!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理想当然值得坚持,却绝非廉价之物。
果不其然,刘禹锡再一次付出了代价,博足了眼球的桃花诗第二弹令当政者深感其桀骜不驯,难以驾驭,本想委以要职的计划也转为其他无关痛痒的闲职。
三年之后,裴度下台,已近60岁的刘禹锡被再度排挤出京,又历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三度遭贬,年近花甲的他早已看透世事,从容赴任。
从此,他再未回到长安。
836年,65岁的刘禹锡因患足疾,向朝廷上书辞官。三起三落,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仕途坎坷,但其晚景并不凄凉,最终以正三品的虚职退居洛阳养老,与好友白居易,裴度等诗唱往合,名满天下。
回望此前,刘禹锡一生曲折皆因永贞革新而起,很多人都觉得刘禹锡太傻了,逞一时意气,误一生大计!如果他圆滑世故一些,凭借自身才华和朝中多位宰相的青睐,完全可以青云直上,封侯拜相。
是的,这个分析完全没有错。
但是如果你读过他高中进士之后写就的《华山歌》,你就会明白他为何要走这样一条荆棘遍布的路,那首诗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大丈夫如果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坐拥富贵也不过是庸碌之辈!——这正是刘禹锡秉持一生的志向,也是破译他一生选择的密码。
从科场才子到钢铁战士,只因为一件东西——信仰。
刘禹锡最终将他对永贞革新的忠诚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退居洛阳6年后,他自知大限将至写下绝笔自传《子刘子自传》,其中没有对自己的文学成就做任何夸耀,没有为自己坎坷的一生做任何哀鸣,却花了接近一半的篇幅为永贞革新的领导人物王叔文倾情辩护(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赐死),最后一次为革新事业振臂高呼!
永贞革新历时只有100多天,刘禹锡却用了一生来坚守。
一次一次的希望,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和打击,他却从未向命运和权贵低下高贵的头颅,更不曾对自己的理想有过半点质疑。
即使没有人理解,即使所有人都不支持,即使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依然无怨无悔!
沧海桑田,此心不移。
自传收笔后,刘禹锡于842年在自己倾情歌颂的秋日里带着对理想的缅怀驾鹤西去,终年70岁。
钱钟书说:“天下只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悲观的人挑最好的先吃;乐观的人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在高手林立,风起云涌的中唐诗坛上,刘禹锡或许不是才情最盛的,却一定是最倔强最乐观的,他以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斗士情怀和另辟蹊径,自成一家的豪迈诗情让我们相信:
即使身处逆境,也永远不只有悲观绝望这一个选项,我们还可以选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而刘禹锡选择的是:坚守信念,永不言弃。
豪情一生若此,恰似碧霄一鹤,吟啸千古!
-
无悔华夏速推流阵容搭配推荐 速推流怎么玩, 2023-10-07
-
无悔华夏逐鹿之战结局怎么触发 逐鹿之战全结局完成攻略, 2023-10-07
-
无悔华夏逐鹿之战攻略 逐鹿之战怎么三星通关, 2023-10-07
-
无悔华夏逐鹿之战三星攻略大全 逐鹿之战三星最佳阵容推荐[视频], 2023-10-07
-
无悔华夏选哪个国家铜铁产量最高, 2023-10-07
-
无悔华夏逃兵问题解决方法, 2023-10-07
-
无悔华夏贤者怎么速刷 无悔华夏贤者速刷攻略, 2023-10-07
-
无悔华夏豢龙图鉴 豢龙技能, 2023-10-07
-
无悔华夏诸侯咸服谈判怎么成功, 2023-10-07
-
无悔华夏诛仙阵成就触发方法介绍,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