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岩中幽谷怎么开,岩中幽谷怎么开启

时间:2023-10-07 12:59:56 来源: 浏览:

霍松林先生与诗圣杜甫陇右文化(修订)

霍松林先生与诗圣杜甫陇右文化(修订)

霍有光


  霍松林先生出生于天水琥珀乡霍家川村,接受新式小学教育之前,童年时先在家里熟读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诗经》等一批传统文化启蒙著作。霍先生说:“据我幼年所知:天水人学作诗,多从杜甫秦州诗入手。”他在父亲引导下,研习了《秦州八景诗》、杜甫《秦州杂诗》等古代关于秦州陇右(天水)的诗文,爱上了中国古典诗歌,爱读诗,也爱作诗。可以说,自童年起,霍先生就被杜甫与天水的文化情缘所吸引。

  一、从大学学生时代起开始研究杜甫诗文

  早在上中学时,霍先生就开始遍访天水的名胜古迹。他在《怀念天水》一文中说:“当时交通不变,只凭两条腿走路。然而不仅附近的南郭寺,举凡杜甫行吟之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并且还留下的一些诗作。譬如:


  《麦积山道中》(1945年5月)

  幽径纵横压古藤,行经烟霭亦无僧。前山隐隐闻清磬,知在云峰第几层?

  《仙人岩道中》(1945年5月)

  山径纡回傍水行,山围水绕彩云生。欲将花草志归路,琪草瑶花不识名。

  《石门》(1945年5月)

  隐隐双峰接帝阍,无云犹自气氤氲。山花绚烂中秋夜,便有金波涌石门。


  1945年5月,他与高中同学一起游麦积石窟,写下六十四韵长诗。其中四句是:


  杜甫山寺诗,庾信佛龛铭。

  照耀足今古,清风资朗吟。


  杜甫《山寺》诗中“山寺”,指麦积山瑞应寺;“庾信佛龛铭”指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原“刊于岩中”。

  1945年8月,霍先生进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求学。大学四年期间,除精心学习胡小石、汪辟疆、陈匪石、卢冀野、吕叔湘、伍俶傥、张世禄、朱东润、罗根泽、徐澄宇等名师讲授的课程外,一面从事诗词曲创作,在《陇铎》、《今代诗坛》上发表了不少作品;一面“研读杜诗,从夫子庙的古旧书店买了好几种杜诗的重要注本,如郭知达的《九家集注杜诗》、钱谦益的《杜工部集笺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杨伦的《杜诗镜铨》,参以吴见思的《杜诗论文》、闻一多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等书,熟读深思,撰写了杜甫研究系列论文,在《泱泱》上陆续发表。”(霍松林《缅怀往昔话读书》)

  《泱泱》是当时《中央日报》的一个副刊,霍先生的老师卢冀野先生担任主编。由于时代变迁,现已很难找齐当时的报刊,霍先生仅托人复印到部分文章,霍先生在《泱泱》上发表的研究杜甫文章有《杜甫在秦州》、《论杜甫的创体诗》、《杜甫诗论》、《杜甫与李白》、《杜甫与郑虔》、《杜甫与严武》、《杜甫与苏源明》、《论杜诗的诙诡之趣》等篇。其中《杜甫在秦州》与笔者所写的杜甫陇右文化相关,文章不长,抄录如下:


  无疑的,一个地方常会由于名人的足迹所至而声价十倍。如果这位名人是震古铄今的大文豪,并且用了他那生花之笔,予此地以宏丽的设色、精彩的描绘而谱入花团锦簇的诗章,则此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亦将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而呈现于世人的眼前,而该地的名字,也自然因为诗章的长存而传播无穷。

  秦州,这虽不见得是如何样陌生的地名,但由于杜甫的歌咏,使它更生色,更永远而普遍地刻画于人们的心灵深处了。

  杜甫是何时到秦州的呢?

  年谱上说:“乾元二年(759年),己亥春,自东都回华州,关辅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

  至于他为什么到秦州,除了政治的原因,便是由于“关辅饥”,为生计所迫。《秦州杂诗》第一首:“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受生事的逼迫而跋山涉水,万里投人,在诗人的内心是如何的痛苦,无怪有“迟迴度陇怯,浩荡及关愁”的慨叹啊!

  度陇之后,大约先到了秦州城垣所在,附近的名胜古迹都低徊留恋,见诸吟咏,如咏城北寺、咏驿亭、咏南郭寺等。南郭寺至今犹为天水(秦州)的名胜,经他歌颂的那棵老树——南山古柏,还依旧虬枝凌空,默记着人世间的沧桑。至于城北寺与秦州的驿亭,则已不知其处了。

  我在天水上国立五中高中部的时候,学校就在城北的玉泉观上。玉泉观的建筑极其宏丽,并且因为背城依山的原故,特具登临之美。每当白云浮空,皓月当天,萧条的秋意洋溢在心田的时候,我徜徉在古柏掩映、月影婆娑的殿阶之前,凝望着万山丛里的古城,总会想起杜甫的“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这几句诗来。我觉得这几句诗的好处,不仅在前人评赞的“如雕鹗盘空,雄健自喜”,而且真能把这古城的苍凉之概活画出来。较“苔藓山门古,丹青野店空,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的咏隗嚣宫与“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的咏南郭寺,更为生气淋漓,精神活现。这和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为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境界。

  在城区附近,恐怕他没有一定的居处,杂诗第四首“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深言日无宁处之概。至第十首“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似乎有了属于自己的居处了,但在当地的文献中,寻不出这座“小蓬门”究竟是在哪里。在南郭寺中,至今有蛛翳尘封的杜工部祠。据故老的流传,听说诗人曾居住在这里。但未能确定,从咏该寺诗的煞尾“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来看,或者这位潦倒的诗人曾经在这里寄居,也说不定。

  不过诗人即使在这里住过,也是极短暂的,后来他羡慕东柯谷幽美的风景,便欣然有卜居之意了。《秦州杂诗》十三首: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不仅风景清幽,并且宜粟宜瓜,生活条件会较城市低廉。这自然是乱世的桃花源,岂可交臂失之吗?

  基于这些想法,他卜居东柯了。

  他的居处怎样呢?这从杂诗第十七首中可以窥其大概。诗云:“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有幔有墙有井有堂有门,可知还是一座颇合理想的院落呢!

  卜居东柯之后,与赞公过存很密。赞公为长安大云寺主,谪此安置。杜公与房琯友善,“赞公亦房相客,公故与之款曲如此。”《宿赞公房》曰:“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此后赞公称西枝村风景佳丽,又有于该处卜居的意思。《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云:“……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要求阳冈暖,苦涉阴岭冱。惆怅老大藤,沉吟屈蟠树,卜居意未展,杖策廻且暮。……”

  《寄赞上人》云:“……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徘徊虎穴上,面势龙泓头。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这种移居西枝的打算,一则是为了那里天气和暖,石田又有相当的收成,或者可以避免饥寒的威胁;二则是为了与赞上人卜邻,以免寂寞苍凉之感的侵入。但事实上不曾做到,读后此别赞诗可知。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示侄佐》)除了赞公以外,这位侄子,便是在飘泊中慰藉他的绝无仅有的人了。

  “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按《天水图经》,“佐居麦积山”,故有《佐还山后寄》三首诗。

  提起麦积山,这是颇足令人神往的地方。《方舆览胜》云:“麦积山在秦州东南百里,为秦地林泉之冠。凿山而修,千崖万象,转崖为关,又有隋时塔。”《天水图经》云:“麦积山形如积麦,佛龛刳石,阁道萦旋,上下千余丈,山下水纵横可涉。”而这些伟大的建筑,到现在还十之五六地存在着。山形恰似北方农家的积麦,上丰而下缩。山为紫色石质,环山石窟数百,有栈道相通,其中造像与壁画皆六朝时物,至今大部完好。惟栈道于明朝为野火焚烧,只东边犹存,西边星罗棋布的石窟,早就人迹不至了。庾子山的麦积佛龛铭原碑,相传在西边石窟之中,确否不可知,重刻者则存山脚寺中。杜甫有《山寺》一诗,即是他登麦积山所作的,不妨将它写出来: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何义门曰:“麝以香焚,逃遁无所,鹦以言累,囚闭不放。非此山高峻,人迹不至,安得适性如是!”而“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亦足见此山的高峻了。

  同时,不仅麦积山如此峻拔秀丽,附近数十里都是崇冈幽谷,茂林修竹,流水曲折。其中如东柯谷,如赤谷,如太平寺泉眼,如西枝村,凡是诗人所到之处,都曾经引起过他的赞美与留恋。见于诗中的,如“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写山溪纡曲之状如在眼前。又如《野望》云:“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寓目》云:“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描写这些地方的秋景亦可谓眉目毕肖。

  杜甫之所以到秦州来,虽说是为了生活的压迫,而最重要的原因却还是避乱。既是避乱,那么像这些幽深曲折的地方岂不大好?所以《赤谷西崦人家》云:

  跻险不自安,出郊已清目。

  溪迴日气暖,径转山田熟。

  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源宿。

  而《秦州杂诗》云:“……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无怪他以此地为桃花源了。

  他既有了桃花源,便有了长久居住的企图,故《寄赞上人》云:“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秦州杂诗》第十六首亦云:“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便显然有终老之志了。这时候他兴致勃勃,《从人觅小胡孙许寄》云:“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咳,为寄小如拳。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他想玩小猴;《佐还山后寄》第三首云:“几道泉浇圃,交横落幔坡。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他想吃霜薤。诗人满以为可以长此生活下去,不至于“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了。

  但事实常会给理想以无情的打击。在这里,他仍没有安居的福气。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

  诗人为什么走呢?

  秦州是通西域的驿道,而且降虏千帐,居人万家。《东楼》诗曰:“万里流沙道,西行过此门。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只见征人西去,而不见回来。并且,羌胡与汉人杂处,常思动乱。《日暮》诗云:“日落风亦起,城头乌尾讹。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日落风起,云屯波撼,使人懔然意识到敌人的入寇;而投降的羌胡们,语笑行歌,俨然欢忭于夷之将至。守军拥戈夜出,真是惊惶万分。诗人居住东柯,距秦州城垣,才区区六十余里,“夕烽来不尽”,使人触目惊心。虽说是“每日报平安”,但那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万一突然报警,那又怎么办呢?

  他在东柯谷的住处,尽管有堂有院,但那不属于自己。东柯谷一带,虽然“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但那瘦地与阳坡也不属于自己。《空囊》诗云:“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没有房地倒不要紧,只要有钱,还不至于无衣无食。而可叹的是他又没有钱。虽说是“留得一钱”,而那数目也太渺小而接近于零了!何况,那是怕钱袋子由于不名一文而害羞,特意留下来看守它的,不能动!所以,他异想天开,“食柏”之外,又想“餐霞”了。

  这样,他的去志便一天天滋长起来,终于又踏上了艰苦的征途。《别赞上人》曰:“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读了这首诗,能不令人潸然泪下吗?

  在《发秦州》一篇诗里,我们更可以寻出他要走的原因:“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嘉,有下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溪谷无异名,塞田始微收。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据年谱:杜甫于乾元二年七月到秦州,十月往同谷。那么,在秦州,他只逗留了短短的三四月而已。是谁使他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呢?“此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他的来与去,为什么又是这样的飘忽,飘忽到连他自己也不能捉摸呢?

  这自然是诗人的不幸,却给秦州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我常愿意徘徊于他曾经走过的地方,默诵着他的诗,油然发怀古之幽情。我和我的几位朋友,不消说数度的瞻仰过距城较近的杜公祠,还拜访过较远的麦积山与东柯谷。麦积山的“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至今依然;“野寺残僧”几经代谢,如今只一两人看管寺院。在僧室中,看见罗家伦先生的“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一联,很快就联想到杜甫“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的诗句。东柯谷有东柯草堂,这当然是后人建筑的,但也零落不堪了。当我们经过的时候,那正是暮春季节,幽花芳草,铺遍了山巅水涯。在间关鸟语里,悠扬着漫长的笛声;笛声应和着山歌小调,怀乡恋土的气息真是太浓厚了!是谁在唱歌弄笛呢?那是一群瞎子,是残废了的“荣誉军人”。原来十三教养院的分处,就设立于草堂的东边。

  “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隐隐地,我又听见诗人的叹息了!

  (原载1946年10月8日南京《中央日报·泱泱》)

  朱连华先生在《文本·理论·考辨·谨严——霍松林先生青年时期研究成果读后感》一文中认为:“霍松林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大学时期发表于《中央日报》的一系列关于杜甫的学术论文,体现出注重文本、以理贯之、注重考辨、态度谨严等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霍松林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已奠定的治学思路和方法,这都给从事文学研究者以指示门径的作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


  二、在天水举办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

  1994年10月,在杜甫故里河南巩义市召开的中国杜甫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霍先生被选为会长,廖仲安、邓绍基、张忠纲、林从龙被选为副会长。霍先生在《开幕词》中说,“我认为我们学会可以开展许多工作”,其中第六项是:“各有侧重地举办各种杜甫研讨会,如长安诗研讨会、秦州诗研讨会等,继续拓展杜甫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杜甫其人其诗,把杜甫研究从广度、深度上推向更高水平”。(参见《杜甫研究论集》第1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在这次会议上,霍先生建议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放在天水举行。为了开好“秦州诗研讨会”,会后,他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并为河南偃师“杜甫纪念馆”作了近一千八百字的《诗圣颂》。(参见《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4期,见附录)

  霍先生提出在天水召开第二届全国杜诗研讨会的建议,受到天水市委、天水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天水市委宣传部专门介绍文联主席蒋恩泰、陈冠英先生赴西安与霍先生商议此事,就《关于承办第二届杜甫诗文研讨会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询意见。并说:“我市定于今年10月6日至10日召开‘第二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暨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请您但任‘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会’顾问,并参加会议……我们派车去西安接。”


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的介绍信(1995年9月12日)

关于承办第二届杜甫诗文研讨会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


  在天水市委、天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二届全国杜诗研讨会在天水成功举办,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实现了宣传天水,提高天水知名度的作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葛景春先生在《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以《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召开》为题作了报道:“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96年9月9日至13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和港、澳、台等地区,共80多人。著名杜诗研究学者霍松林、廖仲安、邓魁英、张忠纲等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60多篇。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杜甫的陇右诗。与会代表集中讨论了杜甫的陇右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在杜诗中的地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由秦中弃官西走,来到了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在陇右地区大约住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共创作了诗歌110多首。这个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平均每天一首,其中主要是五古和五律。与会的代表认为,杜甫的陇右诗,是杜甫诗风转变的关键时期,从此走向更加成熟,开始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代表们认为杜甫的陇右诗富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善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风光景物。”

  “陇右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艺术转型时期。杜甫结束了在长安时期的新题乐府的创作,全力以赴地进行律诗的创作。在秦州时期写出了60多首格律严整的五律和排律,对律诗的成熟做了可贵的探索和努力。此外代表们还对杜甫的陇右诗分别从心理学、审美观、历史用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杜甫在陇右之行的行踪进行了考证,对陇右诗写作的先后次序做了探讨和考证。尤其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最近在天水发现了《二妙轩贴》,此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宋琬集书圣王羲之书法而摹刻的诗圣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山寺》、《木皮岭》等流寓秦州的60首诗歌,故称‘二妙’。与会的代表对此贴做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天水召开

     霍先生《盛会秦州说杜诗》曾回忆这次会议:

  “杜甫曾流寓秦州(今天水市),我是秦州人,与地方各界人士关系密切,所以由我联系,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9月9至13日在天水市举行,主要研讨杜甫的秦州诗。这也是一次专家云集的盛会,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对杜甫的秦州诗作了深入的研讨。著名学者如首都师大教授廖仲安、北师大教授邓魁英、山东大学教授张忠纲、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福建社科院研究员蔡厚示,厦门大学教授黄拔荆、香港著名诗人叶玉超、澳门大学教授施议对等,都作了精彩发言。”

  “会议期间展出了《二妙轩碑帖》和我写的长篇序言,代表们赞叹不已。清初著名诗人宋琬任陇右道佥事时不仅为秦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还捐俸集王羲之等名家法书摹刻杜甫秦州诗,诗妙、字妙,后人称为《二妙轩碑》。沧桑屡变,碑石尽毁,今人已不知天水曾有此碑。数十年前,我于友人家见过拓本,为了配合这次会议,我向天水有关方面提供线索,终于找到了这个拓本并制成长卷,称《二妙轩碑帖》。现在又将拓本放大刻石,建成诗圣碑林,我另写短篇序言,刻石嵌于亭壁,为天水增添了人文景观。”天水的秋天十分明丽,开会期间,正是金秋季节,蓝天白云,艳阳红叶。而当前往参观麦积石窟艺术之时,忽然细雨迷濛,使代表们欣赏了‘秦州八景’之一‘麦积烟雨’的奇景。”


  会议期间,霍先生陪同与会代表,一起游览了天水的名胜古迹,创作《天水杂咏》七首。其中第五首是凭吊《东柯草堂遗址》有感而发:“先哲怀诗圣,东柯建草堂。空闻振骚雅,遗址尚荒凉。”东柯杜甫草堂遗址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麦积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东柯草堂读者文化园区”项目,为园区划定预留用地500亩,开展了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1999年,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三届学术研讨会成果汇集,以《杜甫研究论集》为名、由中国杜甫研究会刊印,霍松林先生任主编,葛景春先生任执行主编。同年,霍先生还为王辉斌先生题写了《杜甫研究丛稿》书名。


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三届学术研讨会成果汇集

天水师专李济阻先生回信谈关于天水承办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经费难题以及在南郭寺将建杜甫纪念馆之事

  时任天水市领导的杜松奇先生,事后多年回忆说:“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对提高该地的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如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与范仲淹、李白、崔颢、王勃等名人、名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利用杜甫陇右诗文化来提升家乡的文化知名度、提升天水的城市形象,一直是霍先生思考的问题。1996年,霍先生利用自己担任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特意将‘第二届国际杜诗研讨会’定在家乡天水召开,并代天水筹集了六万元经费。先生特致函天水市委、市政府、天水师范学院,提出就杜甫陇右诗展开研讨,向会议提交高质量的论文。地处陇上的天水师范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写出论文多篇,拟编辑出版,先生得知后,欣然题写了《杜甫陇右诗研究论文集》书名以示支持。1996年9月,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汇聚天水,就杜甫陇右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天水文化建设中的一场盛事,有力地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2005年伏羲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我主编的《杜甫在陇右诗意画》特邀霍先生担任顾问,先生慨然答应,并主动推荐他的学生、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钟明善先生也任顾问,对此次书展增色不少。”


天水市委副书记杜松奇(左二)宣传部长霍想有(左四)与霍先生合影


霍松林为《杜甫陇右诗研究论文集》题写书名(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三、《毛选选楷书杜甫秦州杂诗》与《二妙轩碑帖》

  毛选选先生的《书法集》怎么会与《二妙轩碑帖》发生关联呢?这要从九十年代初说起。

  杜松奇先生谈及了这段轶事,他在《殷殷深情系桑梓》记述道:“天水地处陇上,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先生深知欲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要大力培养人才。因此,霍先生始终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对家乡学子的鼓励、教诲和殷切期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北京工作的天水籍书法家毛选选,与先生素昧平生,其楷书《杜甫秦州杂诗字帖》完成后,寄给霍先生,求先生作序,毛选选先生后来回忆道,霍先生是著名学者,‘有没有时间复信,能不能应允我的请求,未敢抱太高奢望。’没想到霍先生很快就寄来了回信,而且撰写了长达13页的序文,解决了杜甫陇右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天水不少人出版著作,无论是学者还是默默无闻的教师,只要找霍先生作序,先生几乎是有求必应,而且从不应付,篇篇有见地、有特色、有真情。霍先生为家乡后学写序、推介的事迹,已成为天水地区广为流传的佳话。据不完全统计,先生为家乡学子作序写跋20余篇……”

  杜松奇先生说,霍先生为毛选选写的《序》“解决了杜甫陇右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这篇序曾以《谈毛选选楷书<秦州杂诗>》为题发表,序文并不长,不妨看看如何“有见地、有特色、有真情”:


  前不久,友人送来一册《毛选选楷书毛泽东词》。看那楷书,雄伟、厚重,颇引起我注意,以为出于老书法家之手。才过两月,便收到毛选选君的长信和几本手书字帖。读完长信,惊喜地了解到他原来是我的一位年轻老乡,生长于天水市清水县的农村。刚上初中一年级,便因“文革”爆发而辍学。后来参军,受训练,打山洞,学机要业务,干岗位工作,够忙的;但一直坚持自学,至1990年,已考完了中文、新闻两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而且,他从1990年至今,临习王、颜、欧、柳等十数家的碑帖及某些魏碑,对颜真卿的《多宝塔》、《东方画赞》、《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告身》、《颜家庙》等用力尤勤,已写得一手雄浑、朴厚的颜体楷书。

  选选身在京华而心系故园,特用颜体楷书全录杜甫的《秦州杂诗》,用以寄托怀乡恋土的深情。因为我也是天水人,所以寄了来要我写序,准备出版。我欣赏他的书法,重温杜甫的《秦州杂诗》,不禁神驰故里,心潮澎湃。

  《秦州杂诗》是杜甫秦州诗中的代表作。这是包括二十首五律的大型组诗,题材广而命意深,对秦州的山川城郭、名胜古迹、风土物候、民情俗尚、关塞驿道、田产村落、草木鸟兽等作了生动的描绘,使得千百年来凡是读过杜诗的人都对秦州留有难忘的印象;而时局之动荡,民生之艰苦以及诗人伤时厌乱、爱民忧国之激情,俱洋溢于字里行间,动人心魄,其艺术表现力之强,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如第七首,首联“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仅用十个字便活画出秦州城的险要形势,读之如亲临其境。次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真可谓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无风”,写人在“孤城”中的感受;“云出塞”,则写高空景象。高空云移,表明有风;而“孤城”在“莽莽万重山”的“山谷间”,风被山阻,故城中“无风”。那条“山谷”乃东西走向,故西日初落,东月已升,“不夜(未入夜)月临关”五字,写秦州的独特风貌,何等传神!更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景托情。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侵夺河西、陇右之地,秦州已接近边防前线。诗人见无风而云犹出“塞”,不夜而月已临“关”,其忧心“关”、“塞”安危的深情即随“云出”、“月临”喷涌而出,故后四句即写长望“烟尘”而慨叹“属国”未归、“楼兰”未斩。仅举一首为例,便可窥见《秦州杂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秦州杂诗》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格律方面,其主要特点是句式多变,音律多变。

  五律在初唐已基本定型,有一整套格律要求,盛唐名家的五律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秦州杂诗》在符合格律要求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使得五言律诗的格律更其精密而又富于弹性,更有利于抒情言志,充分发挥诗人的艺术创造力。千百年来,学律诗的人往往把《秦州杂诗》视为典范教材,并非偶然。

  清初大诗人宋琬在秦州(今天水市)作官,集王羲之等名家法书摹刻杜甫秦州诗,被赞为《二妙》。刻石已毁,而拓本《二妙轩帖》,尚有一部存乡前辈周酉山家,我早年见过,大约是海内孤本。童年随家父谒秦州孔庙,见壁上嵌有《秦州杂诗》刻石,字大不及寸,工楷,记不清书者为谁。历经浩劫,今已荡然无存,亦无拓本传世,很可惜。

  天水文风,向称极盛,读书人多能诗善书。据我幼年所知:天水人学作诗,多从杜甫秦州诗入手;学书法,多从唐楷、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入手。这当然是数十年前的情况,后来传统文化不受重视,能诗善书的人也就日渐稀少了。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举国兴起了诗词热和书法热,天水也不例外。我相信,《毛选选楷书杜甫秦州杂诗》出版,必将受到全国诗词界和书法界的普遍欢迎,更会受到天水乡亲们的热烈欢迎。(1994年2月)


霍松林为《毛选选楷书杜甫秦州杂诗》题写书名(封面)及序言


  霍先生的《序》文,“有见地、有特色、有真情”可概括为四点:①奖掖后进,扶持学人。赞赏毛选选先生自学成才,已“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写得一手雄浑、朴厚的颜体楷书”。②总结了杜甫《秦州杂诗》题材广而命意深,令人震撼的艺术表现力。格律特点是句式多变,音律多变。千百年来,学律诗的人往往把《秦州杂诗》视为典范教材,并非偶然。③童年时曾在乡前辈周酉山家看到过拓本《二妙轩碑帖》,大约是海内孤本。④天水文风,向称极盛,读书人多能诗善书。对天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兴起诗词热和书法热寄托厚望。

  令人值得赞叹的是,其中第三点居然为天水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件大事、盛事。时任天水市主要领导的杜松奇先生对此有详实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天水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杜甫陇右诗文化,决定筹建诗圣碑林。霍先生曾说自己早年曾见过‘二妙轩’拓本,可以跟踪寻找。根据霍先生提供的线索,几经努力,我们从漳县获得了‘二妙轩’碑拓本。拓本发现后,霍先生又赴天水鉴定‘二妙轩’拓本。先生详细论证了此拓本的价值,认为是天水一宝。在碑林建设过程中,先生又亲自为诗圣碑林察看地形、选择地址,甚至诗碑的选材,刻工的选择,霍老都倾注了心血,嘱咐要选取上好的石材、上好的刻工,方能与‘二妙’相称。当‘二妙轩’碑廊巍然屹立于南山之巅时,先生如释重负……没有先生的指点与帮助,‘二妙轩’这一秦州胜景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建成,先生关心、支持天水文化建设的拳拳之情也使家乡山水倍增秀色。”


《二妙轩碑帖》杜甫秦州诗墙

《二妙轩碑帖》杜甫秦州诗墙

  1995年8月,为了让人们了解《二妙轩碑帖》的流传始末及其价值,霍先生专门撰写了《谈<二妙轩碑帖>》(又称《二妙轩碑帖序》,全文见附录)。1996年8月,霍先生得知天水影印《二妙轩碑帖》并摹刻于南郭寺碑林后,立即喜赋五律一首:“山阴王字美,陇右杜诗雄。二妙传羲里,群贤赞宋公。访碑南郭寺,揽胜隗嚣宫。喜作秦州颂,冲霄舞巨龙。”诗的注释说:“天水影印《二妙轩帖》且刻于南郭寺,余实倡议策划者也。陈冠英出力最多,功不可没,特记于此。”


《二妙轩碑帖》局部

《二妙轩碑帖》封面与序言

“山阴王字美,陇右杜诗雄”条幅


  为了能够让游客即景生情,深刻了解南郭寺碑林建碑经过与历史文化意义,霍先生又专门撰书《天水诗圣碑林序》,全文如下:


  中华诗歌,蜚声四海。治中华诗歌者,无不瞩目唐诗;习唐诗者,无不倾心诗圣杜甫;而读杜诗者,无不向往秦州也。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然则,杜甫秦州诗,实为吾邑之瑰宝而亟待弘扬者也。市领导有鉴于此,筹建诗圣碑林。筹建组诸公,高悬诗、书并美之标准,广求精选,不独王铎、何绍基、于右任诸家墨宝毕集,而湮没数百年之“二妙轩”拓本亦联翩而至矣,岂不异哉!“二妙轩”诗碑者,清初大诗人宋琬之所刻也。宋公官秦州,拜杜甫之祠宇而新之;复构一轩,捐俸集“二王”诸名家法书摹刻杜甫秦州诗嵌于壁。诗妙、字妙,遂以“二妙”命名焉。沧桑屡变,刻石散失久矣。不意初拓本尚留人间,乘时而出,完好无缺,岂此物有灵,欲助秦州大放光芒于五洲耶?诗以地名,地因诗显,天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建设,必将以诗圣碑林之建立为契机,突飞猛进,日异月新,拓乐土于西州,耀明珠于丝路也。余乐观厥成,因献颂词以为喤引。(1999年8月)


《天水诗圣碑林序》碑(照片)


  综上,1997年,天水市政府于城南名胜地南郭寺内建立“诗圣碑林”,将《二妙轩碑帖》拓本重新刻石,供人观览,永久保留。之后,《二妙轩碑帖》在天水刊印成册,《天水诗圣碑林记》刻碑。《二妙轩碑帖》艺术成就不亚于《圣教序》,更能体现王书风采。“今观长卷,笔锋使转处,即细丝亦明晰可见,字字皆有神采;而且注意行气、章法,其集行草诸诗,如《秦州杂诗二十首》等,血脉贯通,呼应有致,顾盼有情,有如一气呵成者。集字达到这种境界,的确难能可贵。”新刻《二妙轩碑》,摹刻精到,格高韵古,可谓书苑瑰宝。如今天水影印的《二妙轩碑帖》,不仅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则美谈,而且成为书法爱好者的珍贵藏品,孔夫子旧书网上售价不菲。同麦积石窟一样,南郭寺与天水诗圣碑林游人如织,体验先贤的游踪与情感,陶醉中国古代高雅的书法艺术与杜诗,“二妙”已成为天水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四、鼎力支持家乡学子研究杜甫陇右文化

  天水南郭寺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杜甫在天水生活和游历过的地方颇多,最著名的当属南郭寺、玉泉观李杜祠与东柯草堂。2002年,王耀先生对南郭寺内文物重新考证、挖掘和研究,汇集了古代艺文与天水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主编出版了《南郭寺艺文录》(甘肃人民出版社)。王先生是天水秦州区李子园人,从企业机关退休后开始从事秦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早在这册《艺文录》问世前,1999年4月,霍先生应邀欣然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撰书《题南郭寺艺文录》一诗:“美哉南郭寺,胜迹冠秦州。诗客留高咏,骚人记俊游。名篇多散佚,乡彦苦搜求。一卷艺文录,明珠耀陇头。”


《南郭寺艺文录》封面(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2002年4月,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高天佑先生的著述《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霍先生不仅为《注析》题写了书名,而且撰写了序言。高先生祖籍甘肃秦安,早年曾就读于天水师范学院(原天水师专)中文系。霍先生在序中说:“这部书对于杜甫陇右诗研究实质性的突破,集中地表现在第六卷。”这一卷中的《杜佐考》、《吴郁考》、《赞上人考》、《佳主人考》、《杜甫与赞上人交游考》、《杜甫赴两当路线考述》、《秦州杂诗二十首异文校注》、《<同谷七歌>、<万丈潭>异文校注》、《杜甫致赞公诗异文校注》等篇,“对杜甫陇右诗研究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和空白点,作了细致深入的探索,多有创获,极具学术价值,是对杜诗研究做出的新贡献”,“我认为这是一部资料完备,考论结合,闪耀着真知灼见光芒的力作”。


霍松林题写《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书名(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霍先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曾在天水师范学校当语文老师。熊雄先生回忆说,1990年为天水师范学校建校80周年编写校史时,受学校委托,去西安霍老那里讨要诗书,先生欣然题诗一首:“师范创秦州,弦歌八十秋。春风桃李艳,化雨豫章绸。作栋营千室,为舟济巨流。青矜观校史,奋励迈前修。”熊先生将墨宝交给了学校,由学校档案室保存。

2010年4月,霍先生将3000余册图书和价值上百万元的77件艺术珍品、100余盒音响资料无偿捐赠天水师范学院。并对学校领导说:“这些书在我这里是‘死’的,到了学校,放在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就能发挥一定作用,就‘活’了。有些重复的书籍还可免费给贫困生。”杜松奇先生回忆说:“这批图书和书画珍品,凝聚着先生毕生的心血,是霍先生留给我们学校、留给家乡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先生一生情系桑梓、关爱家乡,淡泊名利的最好见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霍松林艺术馆’建成后,所有参观、学习的人们,定会切身感受到霍先生宽广无私的胸怀、崇高伟大的人格、博大的奉献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参见杜松奇《殷殷深情系桑梓》)值得一提是,在这批捐赠的字画中,有霍先生着意挥毫为师院题写的杜甫秦州诗作,无疑是期待家乡的莘莘学子,热爱天水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好杜甫在陇右留下的文化胜迹。

  霍松林书杜甫秦州诗《宿赞公房》(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中国杜甫研究会是1994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组织,成立时即召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两年后的1996年,天水当仁不让,举办了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使国人将目光投向天水。除以往拥有大地湾、伏羲女娲、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卦台山等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外,天水又有了新的关键词——杜甫陇右文化。在“中国知网”用“杜甫”、“陇右”、“秦州诗”关键词检索,已有学术论文50篇之多。2006年8月,成立了天水杜甫研究会,由大专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和杜甫研究专家及爱好者组成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已有会员近200名。研究会成立以来,立足杜甫陇右诗研究,挖掘当地杜甫诗歌文化,保护诗圣游踪遗址,推出了一大批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杜甫秦州杂诗》、《诗圣与陇右》、《杜甫流寓陇右1250周年纪念专刊》、《杜甫与陇右地域文化集》等专著与研究文集。举办过多次以“杜甫流寓陇右”、“杜甫陇右行踪”“杜甫与地域文化”为题的大型学术活动,拍摄了《杜甫在陇右》电视专题片,对杜甫遗迹和纪念物进行了维修与保护,举办书画摄影展、筹建杜甫纪念馆、撰编印刷杜甫研究著作和刊物等。

  自2016年起,天水市开始定期举办“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首届“诗歌节”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主办,天水日报社承办,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文联、天水市作家协会协办,霍松林、雷达先生被聘为顾问。不难看出,自1996年在天水召开高规格的“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以来,宣传与研究杜甫陇右文化,维护和建设杜甫游踪胜迹,为天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战略,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大大提高了天水的知名度,如今杜甫陇右诗文及杜甫行踪胜迹,已成为天水靓丽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名片,天水美名,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


附录1:霍松林:谈《二妙轩碑帖》(《二妙轩碑帖·序》1995年8月)

  中国被誉为诗国,其诗歌艺术蜚声宇内,而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则是公认的诗圣。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家乡,其书法精品光耀五洲,而东晋伟大书法家王羲之,则是公认的书圣。那么,如果能把杜甫的诗歌艺术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将会给人们提供多么丰美的审美享受!然而王羲之比杜甫早生三百九十一年,怎能起死回生,让王羲之书写杜甫的诗歌呢!

  令人惊喜的是:在天水,竟然创造了把杜甫的诗歌与王羲之等名家的书法合二而一的奇迹!那就是二妙轩碑。奇迹的创造者,是清初著名的诗人宋琬。

  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官户部主事、芜湖抽分(主管税务的官)、吏部郎中、陇右道、永平道、绍宁道、浙江按察使、四川按察使等,所至有善政。一生坎坷,曾两次被诬陷下狱。他“少负异才”,十八岁“即以辞赋文辞屈其曹偶,每一篇出,学者视若虬珠拱璧”。任吏部郎中时,与聚集京师的文人施闰章、严沆、张文光、赵宾、丁澎、陈祚明等唱酬,时称“燕台七子”。诗与安徽宣城施闰章齐名,合称“南施北宋”。神韵派领袖王士禛评论道:“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者。”(《池北偶谈》卷十一)有《安雅堂集》传世。

  宋琬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宦之家。高祖宋黻,明中叶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应亨,天启五年状元,官至吏部郎中。其近房族人如宋继登、宋琮、宋玫等,既是显宦,又以诗文名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琬的家世有做清官良吏的传统。他以这个传统为荣,曾说:“先人俱出牧,清白是良弓”(《送侄稼庵之兴安令》)。

  他父亲任清(今属河南)知县时,除豪强,兴教化,百废俱举,去职后百姓建“益咏堂”纪念他。每逢他的生日,“士女醵金为社,会陈百货于祠前,三日乃罢”(民国《莱阳县志》卷三《宋太仆应亨传》)。顺治十年(1653),宋琬第一次被捕出狱后出任陇右道佥事,赴任途中,专程访问清丰,在“益咏堂”前受到隆重的接待,“四境之民,络绎奔会,携持幼稚,罗拜于庭”(《先太仆画像记》)。宋琬深受感动,乃“益自刻励,期不坠先绪”(《山东通志·人物志·宋琬》)。并且“誓言守遗教,敢令官方乖!庶以清白风,稍酬罔极哀”(《先大夫讳日》)。

  宋琬任陇右道佥事,衙署驻秦州(今天水市)。当他以满腔热情用减轻赋税、奖励生产的办法开发这片地区之时,却不幸于次年六月发生大地震。他在顺治十四年(1657)离任时所作的《丁酉春赴任北平留别秦州守姜继海》诗中迫叙道:


  维时值天灾,厚地忽而裂。可怜半秦民,骨肉毙陶穴。板屋尽丘墟,坚城无遗堞。余也对残黎,呼天眼流血。


  宋琬目睹惨状,忧心如焚,一面向上级求救,一面毁家纾难,“出家财,从莱阳邮致,以恤其灾”(王熙《宋廉访琬墓志铭》),并捐献薪俸,重修城垣。他离任后,秦州百姓为他建生祠,刻石留像,以资纪念。”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我在天水上中学,盛夏之时,节假日去城南水月寺纳凉赏荷。距荷池东北不远,便是高悬“宋荔裳先生祠”匾额的祠堂。祠堂的对联,由于多次背诵,至今还能记得:


  北枕坚城,劳公百堵经营,不放山云低度;西襟萧寺,为我一池写照,顿教水月空明。


  时隔半世纪,这一切都为新的建筑物所取代。今天的年轻人,已不知道天水曾经有一个被赞为“桃花世界,杨柳楼台”,风景优美的水月寺,更不知道有一位曾为天水人做过好事的清官宋琬。

  宋琬在天水干的另一件好事便是捐俸摹刻杜甫的秦州诗。

  秦州城西北的玉泉观,原有杜甫祠(与李白并祀,名“李杜祠”),已倾圮,宋琬整修一新,并取杜甫流寓秦州诗,聘请擅长钩摹之技的皋兰张正言、张正心集王羲之等古人的书法,刻石三十四块,“爰建一亭,列石于其壁”。宋琬作《杜诗石刻题后》,后署“顺治丙申秋七月,东海宋琬题于天水之尚伦堂”。顺治丙申,即顺治十三年(1656)。

  不知什么缘故,这批杜诗石刻才逾百年,已荡然无存。乾隆四十九年(1784),秦州知州华山王宽卸官寓居使院,偶至西关僧舍,见阶前捣衣石有字,仔细辨认,知为宋琬摹刻杜诗,真是大喜过望,便移嵌使院壁间,系以诗,颜曰“二妙轩”。其诗云:


  淳化摹天宝,风流宋荔裳。诗遗百六字,碑获十三行。藤瓦东柯杜,鹅笼东晋王。千秋称二妙,零落赞公房。


  首联大意是:宋琬集《淳化阁帖》字摹刻杜甫的秦州诗,真可谓文采风流。宋太宗于淳化三年(992)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称为《淳化阁帖》,简称《阁帖》。天宝(742-756)是唐玄宗年号,杜甫的许多诗作于天宝时期,故此处与“淳化”这个年号对偶,指杜甫的诗。但杜甫的秦州诗,则作于天宝以后的肃宗乾元二年(759)。次联是说王宽发现的这块石碑上有十三行、一百六十字。为什么不把“百六字”解释为一百零六字呢?因为这块石碑上刻的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中的四首诗;四首五律,当然是一百六十字。第三联是说这块石碑上的四首杜诗,是集王羲之的字摹刻的。杜甫流寓秦州,曾在东柯谷居住,咏东柯谷的诗,有“对门藤盖瓦”之句,故称杜甫为“藤瓦东柯杜”。王羲之喜爱山阴道士所养的鹅,为道士写《道德经》,笼鹅而归,故称王羲之为“鹅笼东晋王”。尾联上句,是说集王羲之字、刻杜甫秦州诗,堪称千秋“二妙”。下句是说宋琬所刻的三十四块诗碑不幸散失,只有这一块零落在西关僧舍。赞公原是长安大云寺主持,与杜甫友好,后来因受房琯一案的牵连,被贬到秦州,住在州城东南五十里的西枝村,杜甫到秦州后专程往访,作有《宿赞公房》诗,故此处借“赞公房”指僧舍。

  使院既废,这块诗碑不知何时被移嵌于孔庙明伦堂西壁,并且多出三块,上面刻的诗,有《秦州杂诗》中的四首及《月夜忆舍弟》、《示侄佐》、《佐还山后寄三首》、《废畦》、《除架》、《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共五十六行。可惜沧桑屡变,这四块诗碑也不知去向。

  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决定筹建诗圣碑林。筹建组的同志广泛搜求关于杜甫秦州诗的先贤书迹,先后获得王铎、何绍基、于右任诸家的墨宝。而最令人兴奋的是竟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宋琬《杜诗石刻》拓本。经鉴定,这是初拓,装裱为长卷,高0.24米,长15.16米。卷首为杜甫造像和宋琬隶书像赞;其后分《杜甫流寓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部分,共六十首;最后是党崇雅等六人的跋和宋琬的《杜诗石刻题后》。

  杜甫陇右诗今存一百一十七首,宋刻仅二分之一强,但对杜甫研究已颇有价值。例如:《鹦鹉》,仇兆鳌《杜诗详注》等通行版本都编入夔州诗,宋琬则刻入秦州诗。按陇右出鹦鹉,《鹦鹉》与秦州诗中的;《归燕》、《促织》、《萤火》、《蒹葭》、《苦竹》、《除架》、《废畦》、《病马》、《蕃剑》、《铜瓶》等皆咏物寓意,风格相似,当作于同时,宋琬自有所据,必非误刻。《秦州杂诗》第三首第七句,通行版本都作“胡舞白题斜”,宋刻“胡”作“羌”。秦州当时多羌人,作“羌舞”更确切。第四首第一句,《杜诗详注》作“西使宜天马”,注引《汉书》张骞出使西域事,今人多从之;宋刻则作“南使宜天马”。据《寰宇记》、《开山图》、《水经注》等书记载,秦州产名马;又据《元和郡县图志》及《新唐书·兵志》,唐代牧马官分东、西、南、北四使,秦州在“南使”管辖范围,开元以后,陇右牧马甚众,每以“万匹”计算。细玩此诗,正咏秦州牧马情景,与汉代西域“天马”无涉,开头自应作“南使”。其他可供参酌之处尚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杜甫秦州诗石刻尤有价值。

  集王羲之字始于初唐。玄奘奉诏翻译佛经,唐太宗作序(即《圣教序》),太子李治作记。序、记和太宗答敕、太子答笺,玄奘所译《心经》,由当时书法家弘福寺僧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遗墨中集字刻石,世称“王圣教”。王世贞云:“《圣教序》虽沙门怀仁所集书,然从内府借右军(王羲之为右将军,世称王右军)”行书摹出,备极八法,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又云:“《圣教》书法,为百代楷模。病之者第谓其‘结体无别构,偏旁多假借’,盖集书不得不尔也。”

  怀仁集字法,此后亦有人仿效,如宋僧怀则集右军书刻《摄山栖霞寺碑》,即是一例,但未见刻唐诗者。宋琬集右军等古名家法书刻杜甫陇右诗,仍属创举,亦是壮举。

  与怀仁摹刻《圣教序》相较,宋琬摹刻杜诗有几个特点。

  怀仁只集右军书,宋琬则以右军书为主而扩大范围,故其《杜诗石刻题后》称“集古人法书勒之石”,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名宦·宋琬》称“集兰州《淳化阁》及西安碑洞中晋人帖书杜甫秦州诗勒诸石”。其取材范围既广,便有更大的伸缩余地。

  《圣教序》集右军真迹,当然是最突出的优点。然自咸亨三年(672)刻石以来,捶拓无虚日,字画渐浅渐细,风神日减,而且宋以后碑石中断。宋拓本尚精美,然已寥若晨星。杜甫秦州诗就《淳化阁帖》(共十卷,后五卷为二王书法)集字,而万历四十三年肃王府在兰州翻刻的《淳化阁帖》,系“从宋拓原本双钩上石”(倪苏门《古今书论》),笔势遒劲奔放。宋琬摹刻之时,兰州阁帖尚未失真。而且,“皋兰张生长于钩摹之技”,精心摹勒上石,由长安名刻工卜栋镌刻,故摹、刻俱精。今观长卷,笔锋使转处,即细丝亦明晰可见,字字皆有神采;而且注意行气、章法,其集行草诸诗,如《秦州杂诗二十首》等,血脉贯通,呼应有致,顾盼有情,有如一气呵成者。集字达到这种境界,的确难能可贵。

  怀仁集字,限于右军行书,故“结体无别构”,而且由于序、记、敕、笺、《心经》字数甚多,右军真迹中没有的字,只得拼凑偏旁。杜甫秦州诗集字,则不限于右军,也不限于行书,而是根据不同诗篇的不同情韵、风格选择相适应的书体。如《凤凰台》诗,所集者为章草;《同谷七歌》,则集钟繇楷书。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他游胜迹,览山川,访民情风俗,觅隐居之地,其后经同谷入蜀,所见所闻,具有迥异于关中的陇右特色,为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诗风一变,历来受到杜诗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杜甫的秦州诗,是唐诗中的精华,也是天水人民的精神财富。

  感谢清初诗人宋琬,他捐出自己的薪金,选集王羲之等古代名家的法书摹刻杜甫秦州诗,诗妙字妙,“二妙”合一,提高了艺术品位,也为天水文物增添了稀世瑰宝。更感谢天水市的各位领导热爱乡邦文献、弘扬文化传统,不惜巨资将这个拓本影印、刻石,嘉惠后学、嘉惠艺林。遵嘱写序,心情激动,下笔不能自休,尚希海内外诗人、学者、书法家不吝赐教。


@@@@@@@@@@@@@@@@@@@@@@@@@@@@@@@@@


附录2:杜甫《秦州杂诗》的格律特点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七月,伟大诗人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约三个月之久。当时的秦州领上邽、清水等五县,大致相当于今天水市管辖区;其治所所在的秦州城,即今天水市政府所在的秦州区。杜甫先住在州城内,后来在东柯谷暂住过。他游胜迹,览山川,访民情风俗,觅隐居之地,其足迹遍及州城周围近百里范围内的南郭寺、隗嚣宫、秦州驿亭、赤谷西崦、太平寺、麦积山等许多地方,其所见、所闻,具有迥异关中的陇右特色,为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把他的诗歌创作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杜甫的秦州诗,向来是十分著名的,它是唐诗中的精华,更是天水人民的精神财富。

  《秦州杂诗》是杜甫秦州诗中的代表作。这是包括二十首五律的大型组诗,题材广而命意深,对秦州的山川城郭、名胜古迹、风土物候、民情俗尚、关塞驿道、田产村落、草木鸟兽等作了生动的描绘,使得千百年来凡是读过杜诗的人都对秦州留有难忘的印象;而时局之动荡,民生之艰苦,以及诗人伤时厌乱、爱民忧国之激情,俱洋溢于字里行间,动人心魄,其艺术表现力之强,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如第七首,首联“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仅用十个字便刻画出秦州城的险要形势,读之如亲临其境。次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真可谓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无风”,写人在“孤城”中的感受;“云出塞”,则写高空景象。高空云移,表明有风;而“孤城”在“莽莽万重山”的“山谷间”,风被山阻,故城中“无风”。那条“山谷”乃东西走向,故西日初落,东月已升,“不夜(未入夜)月临关”,五字,写秦州的独特风貌,何等传神!更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景托情。安史乱后,吐蕃乘机侵夺河西、陇右之地,秦州已接近边防前线。诗人见无风而云犹出“塞”,不夜而月已临“关”,其忧心“关”、“塞”安危的深情即随“云出”、“月临”喷涌而出,故后四句即写长望“烟尘”而慨叹“属国”未归、“楼兰”未斩。仅举一首为例,便可窥见《秦州杂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秦州杂诗》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格律方面,其主要特点是:句式多变,音律多变。

  就句式说,五言律句一般是上二下三,但如果合二十首五律组成的《秦州杂诗》全用这种句式,就很难有效地表现复杂多变的情感波涛。杜甫有鉴于此,在以上二下三为基本句式的基础上兼用二一二(如“苍鹰饥啄泥”)、二二一(如“丹青野殿空”)、上一下四(如“恨解邺城围”)、上三下二(如“映竹水穿沙)等多种句式,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还有,句式与“诗眼”有关,“诗眼”在各句中的位置如果基本相同,则全诗便显得平板。特别是律诗的中间两联由于须讲对仗,出句、对句的“诗眼”只能在相同位置,如果两联句式不求变化,则接连四个“诗眼”都在同一位置,读起来何等单调!《秦州杂诗》力避“诗眼”同位,只中间两联对偶的,其诗眼位置的变化固不待说(如第二首次联“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眼在句尾;三联“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眼在句腰),连前三联对偶的,诗眼的位置也全部错开(如第十一首“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其精心结撰,令人叹服。

  句式的变化还表现在善用各种倒装句。如“归山独鸟迟”,主语后置;“高柳半天青”,方位语后置;“应门亦有儿”,谓语后置;等等。

  就音律说,一是审情选韵,情、韵相谐。如第一首用尤韵,音调低沉,恰切地表现了“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的悲愁心绪;第五首用阳韵,声音洪亮,恰切地表现了“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悲壮情景。

  二是运用特殊的平仄格式“平平仄平仄”(其正格是“平平平仄仄”),如第一首第七句“西征问烽火”,第三首第一句“州图领同谷”,第六首第三句“防河赴沧海”、第七句“那堪往来戍”,第七首第七句“烟尘独长望”,第八首第七句“东征健儿尽”,第十三首第七句“船人近相报”,第十四首第七句“何当一茅屋”,第十五首第七句“东柯遂疏懒”,第十八首第七句“西戎外甥国”,都用特殊格式。

  三是间用拗救。如第十一首第一句“萧萧古塞冷”,第三字该用平而用仄,拗;第二句“漠漠秋云低”,第三字该用仄而用平,救。其他如第十五首“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第十七首“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等,都同样将上下两句的第三字平仄对调。宋人范晞文在其《对床夜语》中讲得很精辟:“五言律诗固要妥帖,然妥帖太过,必流于衰。苟时能奇,于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妥帖中隐然有峭直之风。”《秦州杂诗》在合律的基础上间用拗救和特殊格式,形成了妥帖中见峭拔的独特风格,为中晚唐和宋代的许多诗人所效法。这是在熟练地掌握格律之后求变求新的高层次艺术追求,与因不懂格律而拗句连篇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四是单句句尾的仄声字上、去、入并用,力避单一化。一般地说,律诗中的单句句尾除首句入韵者外,只要用仄声,便算合律。然而如果四个单句句尾同用一声字(如都用上声字),则全诗的声调便缺乏变化。《秦州杂诗》单句句尾上、去、入俱全者共十七首(如第三首单句句尾为“谷”、“帐”、“落”、“子”,即入、去、入、上)其精益求精,于此可见。

  五律在初唐已基本定型,有一整套格律要求,盛唐名家的五律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秦州杂诗》在符合格律要求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使得五言律诗的格律更其精密而又富于弹性,更有利于抒情言志,充分发挥诗人的艺术创造力。千百年来,学律诗的人往往把《秦州杂诗》视为典范教材,并非偶然。


@@@@@@@@@@@@@@@@@@@@@@@@@@@@@@@@@@


附录3:《天水诗圣碑林序》碑拓片



@@@@@@@@@@@@@@@@@@@@@@@@@@@@@@@@@


附录4:霍松林《诗圣颂》,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4期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圣名传。家世绵远,“奉儒守官”。席丰履厚,家学渊源。远祖杜预,名儒名臣。统一西晋,屡建功勋。杜甫仰慕,励志修身。“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祖父审言,沈宋鼎峙。确立律体,每多佳制。杜甫传承,龙吟虎视。激励儿曹,诗乃家事。

  黄河赴海,嵩岳摩云。生长中原,强记博闻。七龄咏凤,早慧惊人。九龄书字,笔扫千军。行年十五,阔步文林。读书万卷,下笔有神。年近弱冠,寻幽吊古。纵览吴越,振衣天姥。放荡齐赵,呼鹰逐虎。继游梁宋,复访齐鲁。李白并辔,高适继武。快意畅怀,九历寒暑。山水登临,烟霞吞吐。教化耳闻,风俗目睹。开拓视野,疏瀹灵府。吟兴勃发,笔飞墨舞。望岳神驰,追踪尼甫。绝顶纵目,众山皆俯。

  西归长安,理想超群:贤路宏敞,立登要津;致君尧舜,大展经纶;治国化俗,国富民殷。孰知盛世,危机日显。君主荒淫,酒色沉湎。奸相忌贤,大权独揽。蕃将娇横,恃宠谋反。仕进无路,十载沉沦。缺衣少食,茹苦含辛。幼子饥卒,邻里声吞。农村凋敝,赋税交侵。饿殍在野,肉臭朱门。洞察隐患,忧国忧民。发为吟咏,动魄惊心。《奉先咏怀》,传诵古今。

  安史叛乱,诗人切齿。投主陷贼,谏君忤旨。流亡放逐,一生九死。《月夜》《春望》,血泪满纸。《述怀》《北征》,无愧诗史。两京收复,官复拾遗。忠言逆耳,忧谗畏讥。《曲江》二首,心痛陵夷。留春无计,感慨嘘唏。贬官华州,案牍繁忙。怀念亲旧,东访洛阳。陆浑小住,满目凄凉。《忆弟》诸什,手足情长。此时唐军,邺城平叛。决战溃败,生灵涂炭。西归见闻,心惊泪溅。《三吏》《三别》,长留史鉴。

  君王自圣,华州弃官。栖身无地,陇右颠连。峻险道路,伟丽山川。苍茫关塞,幽邃林泉。名胜乌啼,古迹碑残。征戍不息,烽火屡燃。采药拾橡,晨馁夜寒。异境频写,百感毕宣。历时四月,杰作百篇。诗风丕变,自辟新元。《秦州杂诗》,五律奇观。《同谷七歌》,泣鬼惊天。遣兴、咏物,感慨万端。纪行、怀友,历代盛传。

  去陇入蜀,艰险备尝。初到成都,借住僧房。友好资助,始建草堂。几行垂柳,一曲清江。白鸥戏水,红蕖送香。陶情怡性,屡见诗章。热爱自然,善写风光。乌云乍涌,狂风恣肆。卷茅破屋,冷雨继至。长夜难眠,厌乱思治。安得广厦,大庇寒士。天下皆欢,独甘冻逝。仁声雷鸣,爱心火炽。慷慨悲歌,震撼百世。此日西蜀,已非乐园。军阀混战,吐蕃寇边。放眼南北,遍地烽烟。安史未平,外患连绵。朝政昏暗,宦官专权。大唐天下,风雨如磐。草堂虽好,寝食难安。心忧国难,情系民艰。构思敲句,涕泪汍澜。四百余首,照耀诗坛。

  客蜀五载,每念故丘。携家东下,暂寓夔州。老病交困,大愿未酬。江山信美,岂解百忧!家国迁变,人物去留。盛衰何故?荣瘁何由?抚今忆往,如鲠在喉。长吟短咏,瀑泻泉流。四百余首,美不胜收。众体兼擅,七律更优。《秋兴八首》,垂范千秋。

  夔府孤城,两见菊黄。始出三峡,欲返故乡。江陵留滞,公安彷徨。以舟为宅,漂荡湖湘。身历眼见,百孔千疮。官厌酒肉,民少糟糠。税繁租重,卖女难偿。村无烟火,巷有豺狼。万方戎马,四海灾殃。天意难问,人祸未央。写实书愤,心瘁神伤。舟中苦热,蚊蚋猖狂。饥渴困顿,病入膏肓。犹存厚望,多难兴邦。文星遽陨,四野苍茫!

  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伟哉杜甫,志存远大,希圣希贤,胸怀天下。终生不遇,颠沛流离。匡时淑世,此志不移。许身稷契,人饥己饥。举家冻饿,更念灾黎。一身正气,满腔仁爱。爱亲爱友,爱山爱海。尤爱吾国,务求安泰。尤爱吾民,惟恐伤害。惟其爱挚,是以恨深。恨官贪暴,恨君昏淫。穷兵黩武,恨乱乾坤。殃民祸国,不与同群。

  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上起《诗经》,下至同辈;转益多师,独得三昧。周行万里,博览千家。阅历体验,浩渺无涯。驾御各体,美玉无瑕。题材、风格,竞放百花。审美视野,广袤无际。特爱壮美,壮志所系。讴歌孔明,悲壮宏毅。咏鹰咏马,雄奇壮丽。承创相因,体认精细。承为基础,创乃真谛。自运斤斧,自辟天地。创体创格,创句创意。笔参造化,胸吐霓虹。讽时议政,如见深衷。写景状物,巧夺天工。意新语妙,魅力无穷。

  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文化精华,天高日朗。民族精神,光芒万丈。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革故创新,扶美除丑。哺育后贤,屡出高手。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图强致富,揽月缚鲸。神州一统,共建文明。(二○○六年八月)



标题:岩中幽谷怎么开,岩中幽谷怎么开启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7765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航海王热血航线》糖果狂欢活动攻略
《航海王热血航线》糖果狂欢活动攻略

航海王热血航线这款游戏相信玩家们都会知道

2022-12-24
《艾尔登法环》魔法毁灭流星获得方法介绍,
《艾尔登法环》魔法毁灭流星获得方法介绍,

《星际战甲》开发商的新作,加入以3A为目标的

2023-10-04
潜水员戴夫武器升级方法介绍
潜水员戴夫武器升级方法介绍

在潜水员戴夫中有很多武器,许多玩家不知道武

2023-07-28
原神新角色申鹤所需要的突破素材一览,
原神新角色申鹤所需要的突破素材一览,

原神:绫华携手申鹤复刻,萌新避坑指南。白鹭公

2023-10-07
《天谕手游》天羽翼获取途径分享 天羽翼如何获取,
《天谕手游》天羽翼获取途径分享 天羽翼如何获取,

或许是移动端最真实的幻想世界,天谕能发现哪

2023-10-04
治疗宝珠(治疗宝珠图片)
治疗宝珠(治疗宝珠图片)

今天给各位分享治疗宝珠的攻略,其中也会对治

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