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月浴之渊海�o之尾解密攻略 想知道月浴之渊海�o之尾任务怎么做戳这里,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端午文化内涵
导言: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要到来了,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端午节成了与“吃粽子”和“划龙舟”这样简化的符号,而端午节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的节日,如果将其仅仅等同于“商家促销”、“吃粽划船”,难以突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聊一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端午文化内涵。
一、端午的起源与改变
“端午”名称的由来
- 按照秦汉以前的历法来说就是五月内第一个午日,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者,将北斗星斗柄上的“招摇星”的逐月推移来测定月次,以夏历的方法来算的话,招摇星走到的第五个月,就是“午月”。秦汉至今用的是夏历的计算方法,因此端午这天便是“午月午日”,所以这天便以“端午”、“端五”、“重午”、“重吾”、“端阳”和“夏节”等叫法来命名。
“端午”曾经的意义
- 《礼记·月令》记载:“是日至,阴阳争,死生分”这是因为太阳光在夏至日直射北半球之后,白天的时间会由长变短,万物也由生长转向凋零。这种“阴渐盛、阳渐衰”的客观自然现象在古代却被一知半解者迷信为一种不好的征兆,因此便产生“五月是恶月”,端午是“午上加午”的“恶日”。
这种迷信的观念影响到底有多大呢?《风俗通》云:“俗云五月到官,至晚不迁”(五月新官上任,一生难升迁);又云:“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盖房子,一堆麻烦事)
- 其实这些观念不难理解,比如前面的“五月升官”,其实升官在古代除了看政绩之外还要看朝中是否有人,五月上任的官员能不能升迁就见仁见智,与是不是五月上任并无一定关系;但后面“五月盖屋”却有一定道理,五月炎热,而盖房子需要工匠冒着烈日干活,一不小心中暑的话很容易从高处摔下,那么会给主人家带来麻烦。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但是短短的几句话却没把个中缘由交待清楚,因此便导致后面的人开始对五月迷信。比如:
《风俗演义》云:“俗说五月五日生,男害父,女害母”;《论衡·四讳》:“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 这种五月出生的孩子就给父母带来祸害的说法就牵强了,颇有一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五月五日生出生的战国孟尝君与西汉大司马王凤的父母便是他们害死的了,然而孟尝君的父亲田婴与王凤的父亲王禁都属于正常死亡,可见这种迷信的说法在古代害死了多少五月出生的民间孩子。
- 不过,五月就不是“恶月”了吗?其实这需要我们用到老祖宗的辩证思维来看问题,尽管一些乱下结论的迷信糟粕需要被我们抛弃,但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却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比如:
《夏小正》记载:“此日蓄采众药以蠲(juān)毒气 ”
《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药草的药性最强而毒虫也大多在此时滋生,因此”采药用药”、“蓄兰沐浴”这些古代习俗可以起到驱害虫(这跟古代的生活环境相关),驱瘟病,驱邪气的作用。在端午这天洗艾草浴与采菖蒲的习俗在我家乡还留存着。
二、端午的习俗
- 时间到了汉朝,当时的阴阳观念盛行,于是端午习俗就出现了以五色丝和桃印为主的压胜之物。于是就出现系五色绳、挂桃木符的习俗
《风俗通》:“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
《后汉书·礼仪》:“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阳气荫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 “食角黍”、“吃粽子”这两个习俗被人认为自古就是端午节的习俗,其实这是存疑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大融合,夏至时的习俗与端午的习俗混为一体,因此这两个习俗也被认为是端午节习俗之一。
《风土记》:“仲夏端午....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结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栗枣灰汁煮....”
《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粽。”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
- 其实,煮竹筒饭与包裹“粽子”是南方稻作民族制作主食的两种古老的方法,而位于北方的楚人又怎会做这个?所谓的投粽子入江来保护屈原只是吴均的艺术加工而已,他将夏至的习俗与端午混在一起,于是后世人便将屈原传说当作端午起源的解释。
- “龙舟竞渡”这个习俗其实在屈原投江之前便出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论文《端午考》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吴越民族的图腾祭,吴越民族属于先秦的百越族群,后来融入汉族之中,而龙舟竞渡则是其用来祭祀的一种方式。
- 其实端午的习俗有不少是将其它节日的习俗移借过来的,比如苗族赛龙舟结合对于龙神、盘瓠的信仰,而在汉族的一些地方则将关帝与龙舟竞渡结合起来。
《续修永定县志》:“端午,....河内龙舟竞渡,钲鼓喧嘈。前二十年,具卤薄仪卫迎关帝....”
- 其实除了以上那些被后世知晓的习俗外,端午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没有普及开来。
- “佩戴艾草饰物”
《中华全国风俗志·仪征岁时记》:“是节(端午)玩物最伙,削艾为人,剖茧作虎,像生店制小龙舟。闺中制各肖生物,襟上佩之,曰'老茧人',即俗云‘端午景’也。”
- “佩戴香囊”、“沐浴”
《陆川县志》:“端午,......妇人制五色香囊佩之,男人浴于江以禳灾病,名曰‘洗龙舟’ ”
《民国新修大埔县志》:“端阳.....旧俗于是日 刈取各种药草,正午时汲水之,谓之‘午时水’。家人浴之,谓可医病强身。‘’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端午节,饮菖蒲,作艾人,各处皆然矣。为宁省各家,皆以清水一盂,入雄黄少许,鹅眼钱二枚,合家大小,均以此水涤眼,谓之破火眼,一年可免眼疾。”
《河曲县志》:“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二额及两手、足心,......谓可祛病延年。”
“射柳祈雨”、“旱地竞跑”、“械杖斗石”
《辽史·本纪第四·太宗纪上》:“戊子,射柳于太祖行宫。”
《阳江县志》:“乡人于城西相打,冈分上下方,掷石角胜。闻往昔海寇入略,乡民拒之,恃掷石以为长技,寇不敢犯,或俗以此为肆武之端然,而不可为训。”
“送瘟船”
《开平县志》:“以草为龙,以纸为舟,,鸣鼓唱歌游衢巷,谓之‘旱龙’。 ”
《孝感县志》:“山村无水,以纸作龙船形,舁之而游,沿门收香纸、酒食,说吉利语。如龙灯,名曰干龙船,......罢即烧之。俗云打鼓送瘟船,指此也。 ”
“画舫嬉游”
《杭俗遗风》:“西湖有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花如龙形,中舱上下两层,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十八般武艺,各式旗帜,门列各枪,中央高低五色彩伞,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取鸲鹆教语 ”、“斗草”
《荆楚岁月记》:“此月鸲鹆子毛羽新成,俗好登巢取养之。必先剪去舌尖,以教其语也。”
《岁华纪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
三、端午人物故事
-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实除了屈原之外,还有几个与端午相关的故事,但是却没有像纪念屈原那么流传深远。
“曹娥投江”
《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 译文:孝顺女曹娥,是会稽上虞人。其父亲曹盱,是一位能弹琴唱歌的巫师。在汉安二年端午节,他在县的钱塘江边跳起巫祝舞蹈向伍子胥的神灵祈祷时,不幸溺死,尸体被浪潮卷走而失踪。曹娥当时才十四岁,便沿着江边一边哭一边寻找其父亲尸体,日夜痛哭,过了七天,因寻不到父亲尸首便投江自尽。
“伍子胥”
- 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并未听取伍子胥忠言灭掉越国,反而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夫差听后极为愤怒,在五月初五命人将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投入钱塘江中,吴国人知道后为了哀怜他,就在江边立祠堂纪念他,这五月五日便成了“伍子胥”的忌辰。
“勾践练兵”
《记纂渊海 》:“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 在野史《绝越书》中也说到越王勾践为了一雪前耻,便在五月五日这天操练水军,越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天当作纪念日。
总结:
- 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节日符号不仅仅只有粽子这么简单,其背后的历史积累如果不被人知晓的话,那么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如果您想让端午节背后的渊源被更多的人知晓,欢迎您转发,祝您端午安康。
参考书目:《端午节:国家、传统与文化表述》作者:宋颖
-
原神月浴之渊海�o之尾解密攻略 想知道月浴之渊海�o之尾任务怎么做戳这里, 2023-10-07
-
原神月浴之渊攻略 月浴之渊全任务流程, 2023-10-07
-
原神月浴之渊任务攻略:月浴之渊完整版解密全流程, 2023-10-07
-
原神月浴之渊任务在哪?原神月浴之渊任务位置, 2023-10-07
-
原神月卡武器适合角色介绍,月卡原神武器推荐角色 2023-10-07
-
原神最胜紫晶碎屑,原神最胜紫晶碎屑合成 2023-10-07
-
原神最新兑换码是多少 最新礼包码2022一览, 2023-10-07
-
原神最后一个绯红玉髓在哪 第80个绯红玉髓位置分享, 2023-10-07
-
原神更新时间2.7 原神2.7版本什么时候开服, 2023-10-07
-
原神更新后卡在警告界面,原神更新后卡在警告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