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认真查纠四风问题官僚主义问题 让乡村厕改变成民生工程,
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关于制定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津南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天津市津南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津南实际,就制定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的远景目标
1. “十三五”时期津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为津南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舍小得大、舍近得远、舍末得本的决心,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全力落实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中间地带实施规划管控、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推进与海河教育园区一体化发展,快速推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绿色环境、构建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人文、营造海晏河清政治生态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五个一”重点工程,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日益显现,一批智能化大项目好项目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三大攻坚战有力有效,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脱贫攻坚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果。创文创卫工作取得新成效。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增强,每年持续实施10项民心工程,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津南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发展,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十四五”时期津南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大都市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津南区作为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连接“津城”“滨城”双城的生态节点、创新节点、发展节点,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津南的新定位新要求,牢牢抓住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走出具有津南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三大战略机遇转化为引领津南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改革创新能力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新旧动能转换相对较慢,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和弱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认清形势,认清使命,认清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的新征程。
3. 到二Ο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津南将基本建成全市领先的生态宜居、创新发展、开放包容、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成为展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和成果的重要窗口。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走在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引擎作用充分显现;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津南,智慧津南、平安津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教育文化体育强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二、“十四五”时期津南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 “十四五”时期津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成为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动能引育的先锋。
5. “十四五”时期津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脑袋上的“津门”,破除一切制约绿色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 “十四五”时期津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绿色、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津城”“滨城”之间黄金廊道区位优势和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智谷”等重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成为天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动能引育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功能持续增强,高端人才总量显著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走在全市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新标杆、“津城”“滨城”之间的新高地。
——基本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城市,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构建“大水、大绿、成林、成片”城市生态景观,打造城市生态会客厅,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津南。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得到优化,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基本建成会展经济功能区。彰显绿色和智能,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建设会展经济片区,打造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努力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构建以高端品牌会展资源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功能为支撑的会展经济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会展经济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在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有强大竞争力、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区,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引擎。
——基本建成创新发展聚集区。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双一流大学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作用,高水平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天津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和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科技领军企业不断涌现,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双创”集聚效应充分显现,建设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创新创业新高地,打造“天津智谷”。
——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活力,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改革探索领跑区,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改革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努力打造人民幸福文明美好新家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引领全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智慧津南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构建新时代文化高地,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创新文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实现发展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彰显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优势,高标准打造优质平台
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在健全承接协调机制、建设高质量承接平台上下功夫,促进产业结构向高能级延伸,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7.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主动靠近北京、配合北京、服务北京,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运用市场化招商机制引进首都外溢项目,不断优化承接结构。注重加强与国家部委、北京有关部门、驻京央企国企和天津驻京办事处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打造一批承接标杆。深化重点领域产业分工合作,打造与京津冀产业体系紧密契合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深度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
8. 优化承接载体建设。发挥海河教育园区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布局高能级原始创新平台和研发载体,建立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市场化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研发策源地和现代职业教育创新策源地。全力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会展经济片区,优化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海陆空港的连接,打造畅通快捷的交通圈。高标准建设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打造旅游网红打卡地。进一步优化拓展空间载体,科学布局现有楼宇资源、工业载体、商业街等平台,积极推进华录未来科技园、海棠众创大街、阿里云创新中心、荣域启程等“微中心”建设。
9. 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进一步完善快速路网交通系统,主动接入京津冀三地交通体系。开辟高端人才引入绿色通道,推动京津冀专业技术职称互认。发挥金融创新优势,推进金融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打好污染防治升级版,强化源头治理,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区域联动,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举办系列文旅活动,推动文旅服务共建共享。积极搭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军地资源良性互动。
四、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创新发展主要策源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着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争当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10. 集中力量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强化海河教育园区支撑作用,优化创新发展布局,加快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打造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经济发展新高地,助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作为科技创新源头,支持开展前瞻性前沿性基础研究,着力提高优势学科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天津市实验室(海河国家实验室)和海尔智能工厂市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重点围绕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津南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创新创业活力区”和“研发产业聚集区”,发挥职业教育资源集聚优势,充分激发职业教育“国字号”活力,加快全国一流实训基地、实践基地、培训基地、大赛基地和教改基地建设,打造“鲁班工坊”国际化品牌。持续提升海棠众创大街、阿里云创新中心津南基地等众创空间和华录未来科技园、恒生科技园、锦联产业园等科技孵化器孵化转化水平,引育体验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产业。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体化研发机构,打造产学研“双创”集聚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鸿远电气等实操性、应用性产教融合场景培训基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开放、共享。
11. 加快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坚持“以用为业”,塑造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集成优势,深化海河教育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五业联动”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建成向全市、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生态样板。加强区域内高水平教育资源整合提升,面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集聚大学大院大所科研力量,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聚焦高质量资源要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触发器”。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研发合作与成果转化,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权益分享机制为纽带,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商品的产业创新生态链。深化创新服务机制,引育一批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和股权投资等组织机构,补齐“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绿云”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短板。优化创业投资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行科研项目“揭榜制”“里程碑”等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识产权强区。
12. 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创支持资金引导效能,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海尔洗涤电器等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高成长初创型科创企业发展,打造“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高精尖企业集群。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前景、高成长企业登陆科创板、新三板。支持企业领衔组织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发挥企业市场敏感性优势,创新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服务机构成果快速转化新机制。以华海清科为重点,不断发力构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研发机构,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13.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津南独特的人才优势,持续实施“海河英才”计划,加快各类人才联盟建设,建立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系统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具有产业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人兴产、以产聚人,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能级,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突出加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大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重点关键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依靠改革破除有形无形的“围墙”,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畅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人才成长通道,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人才社会环境,使津南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区、质量强区、网络强区、数字城市。充分利用国家会展中心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溢出效应,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4.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锻长板、补短板,积极策划和引进补链固链强链的好项目大项目,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新趋势,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领头羊作用,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融入到国际国内市场生产供应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的稳定供应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推动“天津智谷”、会展中心、重点商圈、智慧文旅和生态屏障等重点项目、重点区域5G新型智能建设,让5G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赋能。
15. 加快培育升级先进制造业。贯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落实天津市新动能引育计划,坚持“引育转”并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津南区制造业产业特色与制造研发基础,盘清重点行业的产业链家底,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布局,强化产业图谱和技术图谱对产业投资引导作用,做大做强以华海清科、福臻工业装备、中电科46所、中盛海天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开展补充式招商引资,推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重点打造海尔智能+5G智慧园区、荣钢现代冶金产业园、华海清科产业园、哈工福臻产业园,优化提升联东U谷、恒生科技园、锦联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基本形成规模效应显著、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有效衔接、上下游互为场景的百亿级主导产业突出的创新标志区。加快传统制造业环保转型、智能改造,不断提高科技含金量,推进荣钢5G绿色智能工厂建设,重振阀门基地品牌。
16. 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以打造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为支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全力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健全大型会展服务保障体制机制,积极吸引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大型展会项目和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会议落户津南。推动柳林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与会展经济功能区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国家会展中心经济区,合理布局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建设会展特色小镇、会展产业街区、主题楼宇等会展产业载体,集中引进会展主办、主场搭建和运输、配套服务等会展产业链企业,大力发展会展辐射带动产业、展产融合发展相关产业,将会展产业打造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支持咸水沽新商圈项目建设和辛庄永旺梦乐城良好运转,加快传统商贸业态提档升级,优化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布局,激发商贸服务业新活力。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加快推进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17.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平台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加速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清华大学数字化转型中心、金湖数据、拓思创意为龙头,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链条,打造全方位全领域的智慧津南。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成一批标杆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开发“一卡游津南”会展智慧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会展交易数据信息资源,促进津南本土企业深度融入会展产业链,提升会展经济管理服务水平。
18. 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提升供给体系对消费需求的适配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依托会展经济对消费增量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引领性强、知名度高的消费新平台,建设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重要节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农村消费新领域,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创新发展老三街夜市、辛庄镇月星家居夜市、双林街渌水道为示范的夜间经济,探索发展免税经济,复制深化疫情期间开展优惠券、消费券活动有益经验,引导拉动居民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谋划建设一批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生态环保、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突出短板。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积极推进PPP项目和工业研发用地楼宇转型酒店试点工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建设高品质高品位的美丽津南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努力把津南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宜创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美丽城区。
19. 构建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着力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按照“津城”“滨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坚持留白、留绿、留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蓝绿空间占比,高标准打造城市生态会客厅。
20. 持续探索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促进津南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吸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津南,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为绿色产业发展带、绿色财富集聚带、绿色生态体验带,为津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生态旅游、生态功能、生态价值相结合,对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林间游览路沿线区域和节点实施提升改造美化,完善提升生态涵养、林地保育、人文服务、生态游憩等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开发森林碳汇交易试点项目。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绿色化的转变。
21.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精明增长、精致发展、精细管理,不断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实施旧楼区提升改造,提高管网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防范城市内涝灾害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加强闲置楼宇资源“二次开发”,为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打开“增量空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创新发展聚集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大循环和便民利民充分融合的交通微循环。畅通与“津城”“滨城”重大交通枢纽的联系,完善区域高速、快速路网结构,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货运通道,对公路桥梁桥下空间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发展智慧交通,全力保障“最后一公里”。推动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智慧津南建设,做强城市大脑,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建,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推进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形成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紧密衔接的全链条体系。
22.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方式,促进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健全生态环境监管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新模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成效,深化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持续做好耕地秸秆、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深化完善“河湖长制”,实施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项目,保护和疏通河流水系,严控入河水污染物总量,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七、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努力打造全市改革开放大平台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靠改革开路,靠开放带动,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构建诚信津南、法治津南、方便津南、活力津南。
23.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国有资本效益效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24.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企业获得市场要素资源的便利程度,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壮大优质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和规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强实体经济。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作用。
25.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服务理念,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坚决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全力打造办事痛快、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向企业家汇报问智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深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企一证”改革,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制度,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深化“互联网+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落实财政事权改革。
26.实行更高水平扩大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10+5贸易协定RCEP签订的战略契机,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链接国内外市场的枢纽中心作用,借助国际论坛、会展、赛事等活动,加大津南区域形象宣传力度,开拓外贸发展新路径,打造对外贸易强区。建立各类投资合作机制,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更加注重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知名专业贸易商、跨境电商品牌企业,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稳中增效。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信息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对外合作。积极推进津南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
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积极推进31个未整合拆迁村发展,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城乡融合生态富民示范区。
27.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为引领,加快建设以联想佳沃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代表的高端农业科技园,引育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品牌农业,着力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推进小站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发挥金谷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深度开发“神农”良种、宏程种业、葛沽萝卜、南义葡萄、迎新樱桃、西官房君子兰等优势农业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让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优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发挥农村土地潜力。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半篇文章,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8.扎实推进小站稻振兴计划。围绕小站稻“发源地”“文化魂”“优品种”,以小站稻品牌统领全区水稻种植,构建集良种繁育、精品生产、稻谷加工、科技示范、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小站稻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蓝光“稻米侠”主题乐园,串联高标准农业示范区、“稻香源”千亩稻田体验区、小站稻作展览馆等点位,打造小站稻源产地旅游路线。充分发挥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作用,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小站稻营销渠道。
29.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改、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完善乡村水、电、路、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广西官房村、前进村建设模式,实施村庄绿化美化,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田园风光。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30.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农村困难群体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逐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推动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排查整治和改造迁建。完善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我区结对帮扶困难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果,加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力度,着力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九、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书写平安津南建设新篇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响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各种风险,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打好平安津南建设组合拳。
31.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镇转街和撤村强居工作,建成更多美丽社区。做实做强区、镇街两级网格管理中心,打造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发挥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与8890服务热线合署办公职能,打造综合性智能化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着力打造社会治理智慧工程。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32.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全面提高经济领域防范风险能力,持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守政府债务限额要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实时监控债务状况,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债务,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积极做好土地出让工作,高效盘活各类资产资源。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33.深化平安津南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发挥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做好信访、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逐步形成域内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努力做到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当地,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推动“无黑城区”创建向纵深推进。持续加强重点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加强各类不稳定事件排查预警处置,加大对邪教违法活动打击力度,不断提升“雪亮”工程作用,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推进禁毒工作实体化运转,构建禁毒工作联动机制,打造“无毒”示范城区。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构建立体化、无死角、高智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平安示范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津南。
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增强津南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34.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覆盖,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弘扬诚信文化,加强诚信制度化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5.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津南区文化艺术节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津南文化云”平台和数字文化馆建设成果,推动优秀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津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组织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和进社区活动,提高项目传承和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奠定体育强区基础。
36.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积极扶持区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品牌文化园区。加强文化企业服务指导。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完善“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高品质规划建设运营葛沽民俗文化、小站兵米文化特色小镇,打造迎合休闲度假时代的目的地型文旅小镇。持续开展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点、乡村旅游点创建等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的文化旅游新兴业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着力传播津南声音、讲好津南故事。
十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大力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成全覆盖、保基本、促公平、高效率、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7.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海河教育园区人才、会展人才等创业就业,催生吸纳就业新市场主体。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失业风险防范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38.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鲁班工坊”建设体验中心等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南开中学、实验中学等积极合作,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落地,打造津南教育的新高地、全市合作办学的新典范。大力推进海河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职业教育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打造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大力发展社会化、市场化教育事业,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育机构。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发展在线教育,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
39.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民参保,逐步提高未整合拆迁村养老保障水平,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40.全面推进健康津南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预防为主的积极推进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疾控中心——医院——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体化服务模式。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启动区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和津南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构建业务精、反应快、判断准的高素质基层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优化区、镇(街)、村(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与三甲医院深度合作,与天津大学共建津南医院,将津南医院打造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高水平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完成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形成有益补充。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开展远程会诊、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津南行动,开展健康城市创建工作。
41.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老人家食堂全覆盖。建设区级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优化养老机构布局,保障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天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应用示范,加快医养结合试点,探索普惠性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模式,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十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42.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深入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保持严的主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练“事功”、善“事功”、显“事功”的“能吏”。强化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4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民主权利。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化群团改革,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当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强固国防长城和军政军民团结。
44.加快建设法治津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津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推动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化“红线”“底线”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深化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45.全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惩治高压、权力归笼、思想自律三管齐下,紧盯不收敛不收手,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整治,切实为基层减负,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统筹衔接,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46.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区委全会精神,编制好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工作协同、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一张蓝图干到底,把本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担使命,创新思维,奋发有为,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而努力奋斗!
来源:网信津南
-
严肃认真查纠四风问题官僚主义问题 让乡村厕改变成民生工程, 2023-10-06
-
严禁盗挖滥挖黑土地資源 “农用地中的大熊猫”将有法维护,黑土地是土地中的大熊猫 2023-10-06
-
严格执行“房住不炒” 中间释房地产调控三大数据信号,重申房住不炒定位地方调控政策 2023-10-06
-
严查暴力行为恐怖主义 我国持续5年维持恐怖袭击案事情“零产生”, 2023-10-06
-
严查夹杂造假!上海市一店面给美蛙加水体重增加被罚5万,美蛙店查出蛙药超标 2023-10-06
-
严查变向违反规定学习培训 还小朋友们一个开心丰富的假日, 2023-10-06
-
严查下,也有一些网址仍然在为数字货币营销推广宣传策划,严查互联网数字货币 2023-10-06
-
严厉查处文化娱乐行业“中介”:帮大牌明星偷漏税难逃法网, 2023-10-06
-
严厉打击电信网电信诈骗需出什么“硬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重要且紧迫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