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联合国组织全世界可持续性交通出行交流会在京谢幕,
煤烟谢幕 蓝天登场
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面达标。
从2013年到2021年,PM2.5年均浓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63.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之为“北京奇迹”。
奇迹的出现,根在理念引领,谋在系统部署,成在上下合力。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语重心长地说:“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有分析显示,京津冀地区PM2.5的来源,三分之一是因为燃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增加低碳清洁能源使用量。”
总书记的话,是谆谆教诲,是殷殷嘱托,更是行动指南。
一场聚焦PM2.5的大气污染防治战在京华大地上全面打响。而在这场攻坚战中,压减燃煤首当其冲。
北京自2013年起执行新修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2014年,北京市首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燃煤对PM2.5的贡献率仅次于机动车,仍高居第二位。
于是,燃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全面提速,四大燃煤电厂陆续关停,京西煤矿全部退出……近十年雷厉风行,全市压减燃煤超过两千万吨。
据最新一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污染来源中,燃煤对北京大气污染的贡献率由原来的22.4%骤降至3%。
胡同里不再烟雾缭绕,大烟囱不再吞煤吐墨,山谷间不再粉尘飞扬。蓝天多了,空气清新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今年72岁,我多大岁数在这屋就住了多少年了。煤改电之前我们都是用煤球,每天早上起来生火,那真是家家户户冒烟呀,附近胡同里烟雾缭绕,屋里都得开窗户,可得放半天味儿了。”
初春清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张大妈4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暖意融融。作为全市较早享受“煤改电”政策优惠的市民,回望近十年来平房区取暖条件的巨变,她深有感触:“当时听说要改造,挺有顾虑的,心想用电怎么取暖呢?我们用煤也用习惯了。很多人就说他们家不改。”除了生活习惯外,张大妈和邻居们心里还有一本经济账:“我们当时每年采暖季买煤要买四五车,花两千多块钱,要是用电取暖,电费也花不起啊。”
“当时区里、街道、社区耐心细致地和我们沟通,一一记录和解决。我们晚上用波谷电取暖,一度电3毛钱,政府补贴两毛,我们只用掏一毛钱,一个采暖季甚至花不到两千块钱。”张大妈回忆。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告诉记者:“这样的政府补贴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了还首都市民一方蓝天,也为了大家安全清洁取暖,十年来北京都是这么做的。”
经济账迎刃而解,施工难题接踵而至。核心区的平房区人口密度大,街巷胡同狭窄,房屋老旧密集,改造情况复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煤改电”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较多,还涉及外电网增容、户线改造、蓄能式电采暖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负责牵头实施改造的西城区生态环境局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
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煤改电”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超告诉记者,“煤改电”工程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不少居民担心设置在家门口的变电箱影响日常通行,还可能有辐射等安全隐患。得知大家的顾虑,他们请专家多方勘测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安装美观,整齐利落,辐射数值也都在国家相关标准范围内。经过多番宣传动员,逐渐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工程才得以稳步有序推进。
“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决定分批推进,每年完成1-2万户,当年立项施工,当年供暖季前完工,这相当于把两三年的工期压缩到半年多内完成。”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煤改电”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超告诉记者。
在大栅栏街道的平房区,家家户户外安装着变电箱十分整洁美观(北京新闻广播记者 杨帆 拍摄)
“煤改电”工程完成后的第一年采暖季,张大妈乐得合不拢嘴,“特别暖和!越到晚上越暖和,以前我特羡慕我住楼房的同学,改完之后我逢人便说,我们现在也特棒!”
平房住户“煤改电”,看上去是一家一户的小工程,但对大气环境的改善不可低估。2015年底,东西城核心区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基本“无煤化”。以张大妈居住的西城区为例,“十三五”期间,西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五年平均值为7微克/立方米,比“十二五”期间下降72%。
2014年7月23号晚11点,北京高井热电厂3号机组正式与电网解列,标志着全厂6台燃煤机组在运行55年后全部关停。
单元长张存国看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厂房十分不舍,“在这儿工作这么多年,没想到关这么早,一开始估计怎么着也到2015年、2016年再停,我们这些老人,能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同时,大唐国际高井燃气热电厂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替代关停的燃煤热电厂,清洁能源天然气逐渐取代燃煤,成为发电供热的主力能源。
高井热电厂的关停,拉开了北京五环内四大燃煤电厂退出历史的大幕。此后,国华、石热燃煤电厂相继关停。2017年3月18号上午,华能北京热电厂所有燃煤机组停机备用。至此,北京四大燃煤电厂全部关停。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紧跟而上。2017年底,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部建成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超大城市。
改造前的国华北京热电厂(北京市生态环保局提供)
按照规划,北京未来将不再新建大型电厂,转而加快建设外受电通道,优化网架结构,提高安全供电水平。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外受电通道13条28回路,输送能力3400万千瓦,输送能力比2012年增长54.5%。全市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北京优质能源占比超九成,稳居全国最高。
在大兴区兴丰街道,有一处砖红色的便民综合商业体——“三合·美邻坊”。走进这里,一层是便民菜站;二层有裁缝铺、洗衣店、理发店,几位社区居民在旁边的画室里挥毫泼墨;三层的社区书店和咖啡屋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光顾。很难想象,这样惬意舒适的地方,过去曾是冒着滚滚浓烟的燃煤锅炉房,为周边三个小区提供冬季采暖热源。
北京在关停大型燃煤发电厂的同时,对于城区里的燃煤小锅炉也启动了改造。原有锅炉房完成“煤改气”后,不少小区的锅炉设备房、堆煤场成了闲置空间,于是就开启了华丽转型。
“买菜也方便了,过去得走15分钟,现在出门口就是,菜也比较新鲜。”附近居民说,“这里成了一朵开在燃煤锅炉旁的‘幸福之花’”。
2018年,北京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收官,6年间共淘汰燃煤锅炉0.83万台、4.09万蒸吨,全市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平原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恋恋不舍,不想走,关停肯定是大势所趋……”
吴锁柱在大台煤矿干了24年。2016年起,京西门头沟、房山一带,一大批煤矿进入关闭退出期。作为北京建成最早、规模最大、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座煤矿,大台煤矿2020年9月正式关停。随着这最后一座煤矿退出历史舞台,北京近千年采煤史宣告结束。
“我师父和我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煤矿没开采的时候,山是透彻的绿,水是山泉水,春天山桃花一开,漂亮极了!但我来的时候这儿已经开采了三十多年,当时刮的风全是黑风,我们下井作业坐罐车进去,出来的时候只有牙是白的,其余哪儿都是黑的。运煤的皮带咣咣响,噪音特大,东西放在窗台上隔一天你再看,肯定落一层煤灰。”
蓝天下寂静的929路大台公交站(北京新闻广播记者 杨帆 拍摄)
随着京西最后一座煤矿关闭,深山里轰鸣了半个多世纪的机械采掘声慢慢消失,在此工作生活的近万人相继举家搬迁、各奔东西,热闹的山谷变得静寂,一个大国首都的千年采煤时代就此落幕,留下的是汩汩泉水和清澈蓝天。
北京曾是世界上燃煤消费最多的首都,燃煤消费一度占全市能源消费的75%。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2014年北京市首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燃煤对PM2.5的贡献率仅次于机动车,高居第二位。
十年来,北京这场削减燃煤攻坚战,打得卓有成效。全市燃煤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2270万吨降至2021年的131万吨,压减幅度超过94%。据最新一次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污染来源中,燃煤对北京大气污染的贡献已由原来的22.4%骤降至3%。
回望过去十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说,全市上下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市政府统一指挥,按照压煤的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比如说发改委是承担电厂的,经信局负责工业类的,我们负责供暖的和城镇居民煤改电,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的煤改电,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10年的不懈努力收获了非常好的成效。实际上我们的环境质量改善了,它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规划花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通过燃煤污染治理的进程,都同步快速解决了,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这是非常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北京还将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实现全市供热“无煤化”。
相信那时,北京的天一定会更蓝,星光一定会更璀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曾几何时,生活在北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看看天空是否乌突突灰蒙蒙。不知不觉间,左邻右舍空气质量话题由热转冷,朋友圈里蓝天碧水美图日渐增多,这恰恰是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佳例证。
减煤降碳,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习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北京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这为北京打好、打赢大气污染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减煤降碳,离不开政府的高位统筹、科学规划。削减燃煤污染,溯源节流,涉及方方面面:从整体能源结构调整到企业生产绿色转型,从城市供电供热到胡同人家取暖……只有综合权衡,系统谋划,多方协同,才能整体一盘棋,趋利避害,革故鼎新。
减煤降碳攻坚战,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百姓身边生活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矿山关闭了,工人如何养家糊口?家里煤改电了,家庭支出如何平衡?燃油车换电动车了,出行成本会不会增加?这些“身边事”替老百姓考虑周全,弥补到位,大家的支持度、参与度自然提高,治污攻坚战就越打底气越足。
回首既往,思想引领,科学决策,众志成城,让北京走出污染困境,融入绿色生活。面向未来,绿色生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首都的明天定然会更亮丽。
总监制:李秀磊
总策划:景兵、邢立新
采制:杨帆
编后:王彦
图文审稿:陆健、马骏、韩萌
新媒体监制:刘萤萤、姚柏言
新媒体编辑:郭峥
特别鸣谢:北京市生态环保局
-
第二届联合国组织全世界可持续性交通出行交流会在京谢幕, 2023-10-06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港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文前沿论坛 2023-10-06
-
第二届江西省品牌商品出入口在网上展销会揭幕 助公司拓国外市场,江西省农副产品展销会 2023-10-06
-
第二届永州·蓝山国际皮具箱包产品博览会揭幕 英美法等多个国家皮具品牌出展, 2023-10-06
-
第二届我国磁管束聚变能交流会对焦“翠绿色将来聚变同创”,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 2023-10-06
-
第二届我国-一带一路经贸交流会揭幕, 2023-10-06
-
第二届志愿者广东省公益性盛典在穗举办 助推志愿者工作发展趋势, 2023-10-06
-
第二届徽学学术研究交流会揭幕:连通黄山市面向世界的文化艺术“条码”, 2023-10-06
-
第二届庐山国际性爱情片周开幕 七大活动相继进行,第二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直播 2023-10-06
-
第二届反恐怖国际性讨论会举办 我国提解决恐怖组织危害五点认为,反恐怖组织大会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