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曾经出现在哪本古代典籍里 爆米花的做法最早出现在,
图说《论语》|八佾3.25|子谓韶篇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此篇孔子讲论《韶》《武》之乐。《韶》为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云尽善尽美;《武》为武王乐,然则武王以武除暴,以征伐取天下,故云尽美却未尽善也。
之前学习“乐其可知”篇时,对乐舞简单提过,此篇再多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六代之舞、文舞武舞,第二部分介绍六小舞、勺舞象舞,第三部分介绍女乐,第四部分为本篇内容。
第一部分 六代之舞、文武之分
六舞即六代之舞。《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云:“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其中《大武》是西周创制的,其余都是继承历代先王之舞。六舞中学界将《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称为“文舞”,因为这四代都是通过禅让等和平方式进行政权迭代;汤放桀,武王伐纣,所以把《大濩》、《大武》称为“武舞”,因为这两代是通过武力手段获得政权(文武之分始于东汉郑玄注解后才成为大家习惯的称谓)。具体如下:
《云门大卷》:这是颂扬黄帝的乐舞。之所以以云为名,是因为传说黄帝即位时,天现祥云,故以云纪。《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郑注:"黄帝乐曰《雲门》、《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雲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也。"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百姓人心归向,一片盛世祥和之容,所以这部乐舞所表现的既是对黄帝本人,也是对部落图腾的崇拜和歌颂。
《大咸》:又叫《咸池》,是尧所使用的乐舞,据说也是黄帝所创制。它的来历有两个主要的记载,一是《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的说法:“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糜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至舞百兽。瞽叟乃伴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另一个是《庄子·天运》记载:“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仍不自得。’帝曰:‘汝殆其然哉……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 ;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文献通考·乐舞》云:“《咸池》虽黄帝所作,而尧亦修而用之,故其作《大章》之乐,未足以为备,至修用黄帝之乐,然後备乐矣。故曰,《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
针对以上资料学者们的解释为:尧承继了黄帝的政权,同时也继承了黄帝的乐舞《咸池》,然后“增修而用之”,结合自己命人创制的乐舞《大章》,终成《大咸》。《大咸》的一大特点就是“惧”,因为它“拊石击石”,是一种原始的打击乐,而且“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它的目的在于使人产生敬畏和崇拜。
《大韶》:舜帝的乐舞。《竹书纪年》载:“有虞氏舜作《大韶》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同载:“帝舜乃命质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史记·夏本纪》云:“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尚书·虞书·舜典》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韶》在文献典籍中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九韶》《箫韶》《箾韶》《韶虡》等,还有叫它《九辨》、《九歌》的。 “箾”通“萧”,同时也是一种道具“舞竿”,所以学者推断《韶》乐的演奏是以“萧”这种乐器为主,执竿而舞,因为舜帝的虞族部落是有竹竿舞这种传统的。
六舞中孔子对《韶》乐评价最高。周武王克商,分封天下,姜太公封在齐国,所以《韶》乐得以传齐。同时吸收了当地东夷(东夷在西周时主要指山东或环渤海湾地区,秦汉以后指朝鲜半岛、日本等地)舞乐元素,有所丰富和演变。《论语·述而》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得是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
孔子为什么对舜及其《韶》评价如此之高,我们举个“有苗来服”的例子。
《尚书·大禹谟》记载:“三旬,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韩非子·五蠹》云:“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上述记载虽然在说明苗人来服的时间有出入,但是其内在思想是孔子向来秉持的。那就是为政者,要先修其德,不要总是靠武力去解决问题。别人不服你,是因为自身的品德修养还不够,只要你的德行够了,则“众星拱之”,一曲干戚舞,苗人就臣服了。
《韶》乐作为宫廷庙乐,自周至秦汉至曹魏至南朝梁武帝都有使用,但唐宋以后则不见记载,一直到明清出现新的雅乐“中和韶乐”,再就是近现代文化团体根据文献文物和浏阳古乐开发出的新韶乐。
《大夏》:颂扬夏禹功绩的乐舞。《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於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文献通考·乐舞》云:“《大夏》,禹乐也,谓之九德之歌,得非《九夏》之乐乎?《钟师》:'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四方来宾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齐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祴夏》公出入奏《骜夏》。’”
据说《大夏》演出时,舞者每八个人站成一行,即一“佾”(yì)。舞者头上戴着毛皮帽子,袒露上半身,下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羽毛,左手持乐器“籥”(yuè),边唱边舞,颇为质朴、粗旷。
《大濩》:濩(hù),这是颂扬商汤开国功绩的乐舞。《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於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
《大司乐》郑注:"《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所也。"
这个主要是记载了商汤桑林求雨的事迹。当时大旱,巫师怎么求都不下雨,于是商汤沐浴更衣,剪去指甲,把自己当做祭祀,向上天忏悔,是否因为自己的原因才导致干旱而使得百姓受灾,后来果然下雨了。之后商汤命令伊尹作乐,名叫《桑林》,灭夏桀后,又改编成《大濩》,持矛以舞,象征成汤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意思是当时天下害于夏桀,商汤去东面征伐,西面的百姓就会抱怨怎么去东面了呢,怎么不来我们这边讨伐以拯救我们),救护万民,因此称“护”(古代濩和护相通)。《大濩》虽然是武舞,但音乐宽厚温和,充满劝善仁爱的厚义(改自百度百科)。
《大武》:作于西周初年,颂扬武王功绩的乐舞。它的诞生,学界定论不一,大致有三种:一是周公创制,二是武王创制,三是周公、武王合作创制。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於牧野。归,乃荐俘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gāo,收藏盔甲、弓箭的口袋)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jí,收藏)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
《庄子·天下》:“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 》,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周天子的学校)之乐 ,武王、周公作《武》。”
之前说过,古代的舞其实类似于一场戏,一幕剧,它包括音乐、诗歌和舞蹈三部分。自民国大师王国维发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以来,结合出土文物,尤其是近年对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简尤与乐舞相关)的解读,大致认为:《大武》由六成(六首诗歌,“成”相当于章节的意思,和我们之前说的“终”有所区别,“终”相当于次、遍的意思)组成,比较确定的五成来自《诗经·周颂》中的《武》、《赉(lài)》、《酌》、《般》及《桓》,另一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有《昊天有成命》、《时迈》及《我将》三种见解。
具体流程和舞容则主要是参考两个资料,一是前面说的《左传·宣公十二年》,另一个就是《礼记·乐记》中宾牟贾和孔子的对话内容。
子曰:“居!吾语汝。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
从《武》的细节上讲,舞者手持盾牌,稳立如山,这象征武王的威重之容。舞者举手顿足,威武雄壮,这象征太公的必胜决心。《武》舞表演到最后演员都跪了下来,这象征周公、召公的以文治替代武功。再从《武》乐的表演过程来讲,第一节象征武王北出孟津等待诸侯会合,第二节象征武王灭商,第三节象征回师向南,第四节象征南国归入版图,第五节时舞者分为两列,这象征周公和召公一左一右地辅佐天子,第六节时舞者回到表演开始的位置,这象征诸侯凯旋,尊崇武王为天子。在表演过程中,有时在舞队的两侧各有一人摇动铎铃,而舞者以戈矛四度击刺,这象征军威雄壮,威振中国;有时舞者象将帅部署士卒,又摇动铎铃夹队而进,这象征要早一点渡河伐封。至于舞者站在舞位上久立不动,这象征武王在等待各路诸侯的到来(本段及下文《大武》六成的诗经翻译均摘自古诗文网)。
梳理《大武》表演具体流程如下(参考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小鸥的观点,《大武》是由七首诗歌组成,分别为《时迈》、《我将》、《赉》、《酌》、《般》、《桓》及《武》组成,乐主要是参考四库全书的《诗经乐谱全书(钦定)》,里面有各种乐器的谱,一字一乐非常详细,本文只是简单引用文字说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序幕亮相: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
舞容:备戒之已久,咏叹之,淫液之,迟之迟而又久,舞者手持盾牌,稳立如山,这象征武王的威重之容。
诗歌:《时迈》篇: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乐:林钟立宫,夹钟起调,为清商高凡字调。
第一成(章):始而北出
舞容: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诗歌:《我将》篇: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享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天祭品享。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乐:宜用天统律黄钟立宫倍夷则起调,为下羽上字调。
第二成(章):再成而灭商
舞容: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诗歌:《赉》篇: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于绎思。
文王创业多勤劳,我当继承治国道。扩展基业永不停,矢志不移谋安定。周邦承受上天命,继承伟业永不停!
乐:人统律太簇立宫倍无射起调,为变宫尺字调。
第三成(章):三成而南
舞容: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诗歌:《酌》篇: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英勇威武的王师,挥兵东征灭殷商。周道光明形势好,故有死士佐周王。有幸承受天之宠,勇武之士投武王。武王用他去伐商,为国立功美名扬。
乐:用太簇立宫倍无射起调,为变宫尺字调。
第四成(章):四成而南国是疆
舞容:分夹而进,事早济也。
诗歌:《般》篇:于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光明壮丽我周邦!登上巍巍高山上,高山小丘相连绵,千支万流入河淌。普天之下众神灵,齐聚这里享祭祀,大周受命永久长!
乐:地统律林钟立宫夹钟起调,为清商高凡字调。
第五成(章):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
舞容:《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诗歌:《桓》篇: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闲之。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乐:六师之律黄钟立宫倍夷则起调,为下羽上字调。
第六成(章):六成复缀以崇
舞容:六成复缀以崇。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诗歌:《武》篇: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啊!伟大的武王我的先祖,您的丰功伟绩没有人超过!当然文王的功德确实很高,开创了一代基业建立周朝。后继者先祖武王奉天承命,打败商王朝从此天下太平,奠定了您不朽的伟绩丰功!
乐:太簇立宫倍无射起调,为变宫尺字调。
以上是对六舞的基本介绍,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虽然六舞被广泛用于祭祀和各种活动典礼上,但何种场合适用何种乐舞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用黄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大吕宫的调式歌唱,跳《云门》舞,以祭祀天神;用大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应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咸池》舞,以祭祀地神;用姑洗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南吕宫的调式歌唱,跳《大韶》舞,以祭祀四方名山大川;用蕤宾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函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大夏》舞,以祭祀山川;用夷则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小吕宫的调式歌唱,跳《大灌》舞,以祭祀先妣;用无射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夹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大武》舞,以祭祀先王、先公(摘自古诗文网)。
第二部分 大小之别、舞勺舞象
第一节 六小舞、大小之别
《周礼·春官宗伯》云:“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又云:“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故上述六代之舞又称为大舞,而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称为六小舞或小舞。
郑司农曰:“社稷以帗,宗庙以羽,四方以皇,辟雍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
陈氏《乐书》:"曰执干扬而舞之,兵舞也;列五采缯(zēng,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为之,帗舞也;析众鸟羽为之,羽舞也;以凰之羽为之,皇舞也;以旄牛之尾为之,旄舞也。”
帗(bō)舞:《舞师》:"掌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郑康成曰:"帗,析五采缯为之"。祭祀社稷之用,舞者手拿五色帛布制作的道具表演。
羽舞:《舞师》:"掌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籲师》:"掌教国子舞羽龡籲。祭祀,则鼓羽籲之舞,宾客飨食亦如之。"祭祀宗庙。舞者道具为鸟羽。
皇舞:《舞师》:"掌教皇舞,帅而舞旱暵(hàn,干枯、晒干)之事。"盖皇,阴类也,而能为其类之长,阴中之阳也。旱暵则欲达阴中之阳,故以皇舞舞之,与巫师、女巫之舞同意。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又曰:皇,杂五采羽如凤凰色。祈雨之用。舞者头插羽毛,身着五彩羽衣,手拿五彩羽毛而舞。
旄(máo)舞:《传》曰:"葛天氏之乐,三人操氂(máo,同牦)牛尾而歌八阕。"祀辟雍(辟雍本是西周天子所设学校,校园呈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是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地)。表演道具是牦牛尾。
干舞:《郊特牲》曰:"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明堂位》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干,盾牌;戚,大斧。《乐记》曰:"乐者非谓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子舞之。"《祭统》曰:"及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则干者自卫之兵,非伐人之器也。祭山川。舞者手持盾牌。有学者经过出土文物的考据,认为《大武》舞的道具由两类组合,即斧与漆盾,戈与铜盾饰类“锡干”组合而成。
人舞:祭祀宗庙和星辰。徒手而舞,舞者轻盈曼妙、以舞水袖。
但历来也有学者认为,其实并没有大小舞之分,如:
《文献通考·乐舞》云:“《雲门》以下,舞之名也,若帗,若羽,若皇,若旄,若干,若人,则舞之具也。有此六者之具,然後可以舞,此六代之舞,非於小舞之外,别有所谓大舞也。盖六代之舞,其名虽异,而所用之具则同。然必谓之帗舞、羽舞云者,以其或施之社稷,或施之山川旱暵之属,其用各有不同耳。”
《乐律全书》则认为,六小舞其实就是六大舞用道具命名的别称。其中帗舞即《云门大卷》、羽舞即《大夏》、皇舞即《大韶》、旄舞即《大濩》、干舞即《大武》、人舞即《大咸》。
以上二者认为无所谓大小之分,反正都是那六个舞蹈,只是因为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用途和道具而已。
第二节 勺舞象舞
再说下勺舞和象舞,同时也作为前文“大小之别”的另一层意思:年龄。
《礼记·内则》云:“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勺舞:又称为《酌》,《传》曰:'舜乐莫盛於《韶》,周乐莫盛於《勺》。据说是周公所创。也有说是成王所做的。勺与酌同义,意为“取其善者”,因此勺舞被认为表现周公遵循文王,以武王为楷模,协助年幼的成王治理国家大事。勺舞的配乐应是《诗经·周颂·酌》,也即《大武》第三成。
象舞:《吕氏春秋·古乐》:“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成王即位,殷的遗民叛乱,成王令周公去讨伐他们。商人役使大象在东夷为害。周公于是率领军队追逐他们,一直追到江南。于是创作了“三象”乐,用以赞美他的功德。所以,音乐的由来相当久远了,不单单是哪一个时代所创制的啊。
百度百科的解释:象舞是周代摹拟用兵时的击刺动作,以象征其武功的一种乐舞。“《维清》,奏象舞也。”孔颖达疏:“《维清》诗者,奏象舞之歌乐也。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马瑞辰通释:“舞、武古通用。象舞,蔡邕《独断》作‘象武’,盖以象文王之成功也。作‘舞’者,通借字耳。”
关于象舞,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其中包括象舞是文舞还是武舞,“象”是“大象”还是“象征”还是“以象为名的部落”等等各方面的争论,都是引经据典不一而足。
朱熹《大学章句序》云:“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本文就简单理解吧,勺舞、象舞既是周朝乐舞的教材,也是一些小型活动中表演的舞蹈。同时把它作为大小之分的另一层意思,主要指的是年龄。舞勺之年即十三岁,成童舞象,成童为十五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朝的教育和人才选拔机制。
第三部分 女乐
女乐最早据说源于夏桀,它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享乐,二是政治手段。
其一,作为享乐工具。
《吕氏春秋·侈乐》云:“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以众为观。” 夏桀、殷纣制作奢侈放纵的音乐,随意增大鼓、钟、磐,管,箫等乐器的声音,把声音巨大当作美好,把乐器众多当作壮观。
《管子·轻重甲》云:“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 从前夏桀时,女乐有三万人,端门的歌声,清晨的音乐,大路上都能听到;她们无不穿着华丽的衣服。
又《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酒池肉林:“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其二,作为政治手段。
《左传·襄公十一年》曰: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鏄磐,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
再比如前篇讲孔子离开鲁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齐国看到孔子担任大司寇后杀少正卯立威,鲁现治象,齐国感到威胁,就送了一批女乐给鲁国。《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李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之前说过的郑卫之音其实也是女乐的一种。《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魏文侯问子夏,为什么我穿着正装听古乐就犯困,可是听郑卫之音却越听越精神?
子夏回答:“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
舞蹈的动作参差不齐,唱歌的曲调邪恶放荡,使人沉酒其中而不能自拔。再加上徘优侏儒的逗趣,男女混杂,父子不分。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古乐(或曰雅乐)的作用是教育,新乐(或曰俗乐)是娱乐。就好比西装革履听讲座之与可乐爆米花看美剧,或者改革开放前几十年样板戏与革命歌曲的浸染之与《甜蜜蜜》、《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带来的新的感官体验的冲击。同时也间接说明了女性乐舞表演者巫而舞,伎而妓的演化蜕变过程。
以上,简单介绍了舞的相关知识。再反观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可以发现,从政治层面来说,礼崩者,其实是周王室衰微,以诸侯、卿大夫和士阶层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改变;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乐坏者,即代表了乐舞开始从娱神向娱人的转变,教化作用逐渐被娱乐享受所取代;而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就是一个渠道下沉的过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八佾舞于庭”之类事件的出现虽说在当时为僭越之举,但也说明了礼乐制度从神坛跌落的事实,就好像晚清民国后普通百姓对宫廷生活文化的追捧一样,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部分 本篇内容
最后回到本篇内容,基本也不用多说什么了,就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述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观看周王室乐舞时所发表精准评论的故事来结束本文。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吴国的公子札来鲁国访问…公子札请求聆听观看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公子札看到跳《象箾》、《南籥》舞,说:“美啊,但还有所遗憾。”看到跳《大武》舞,说:“美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像这种情况吧!”看到跳《韶濩》舞,说:“像圣人那样的弘大,尚且还有所惭愧,可见当圣人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舞,说:“美啊!勤劳而不自以为有德,如果不是禹,还有谁能做到呢?”看到跳《韶箾》舞,说:“功德到达顶点了,伟大啊!像苍穹一样没有不覆盖的,像大地一样没有不承载的。盛德到达顶点,就不能再比这更有所增加了,聆听观看就到这里了。如果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再请求欣赏了。”
孔子评论《韶》乐尽善尽美,因为舜是以圣德受禅,故云尽善尽美;评论《武》乐尽美却未尽善,因为武王是以武除暴,以征伐取天下,故云尽美未尽善也。
-
爆米花曾经出现在哪本古代典籍里 爆米花的做法最早出现在, 2023-10-06
-
爆笑虫子保卫战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2023-10-06
-
爆笑三国哈哈哈游戏攻略大全 最新通关攻略(持续更新)[视频], 2023-10-06
-
爆破工程行业第一个国家级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落户口武汉市,爆破工程行业 2023-10-06
-
爆爆战车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2023-10-06
-
爆爆战车好玩吗 爆爆战车玩法简介, 2023-10-06
-
爆爆战车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6
-
爆炸赛跑好玩吗 爆炸赛跑玩法简介, 2023-10-06
-
爆炸节拍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