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青年人)研学旅行感受营开营:“同沐中华风·同创人生道路梦”,
打造“陶产业” 助力“新发展”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建水县被命名为“中国紫陶之都”。现如今,建水紫陶已经成为建水县的一项支柱文化产业,孕育了一代代制陶匠人,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传承技艺致富一方人
碗窑村是建水县临安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目前国内原始手工制陶工艺保存最完整的“作坊式”村落之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明代临安府的设立让建水窑业快速兴起,碗窑村也因烧制陶瓷器皿而得名,鼎盛时期的碗窑村可谓“一城陶器半城窑”,至今碗窑村内仍保留着十余座古窑遗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的普及推广,碗窑村的制陶业逐渐式微,村民大多转向务农为生,再加上当时的碗窑村处于城郊的山坡上,常年干旱缺水,村民普遍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是典型的“一无人才、二无产业、三无收入”的“三无”贫困村。碗窑村仿佛蒙尘的明珠,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整个村庄显得萧条、凋零,与临安镇的城镇发展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民间一度流传着“干碗窑、干碗窑,挑着空桶满山跑,嫁人不嫁干碗窑”的说法。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是产业振兴的根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建水县着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建水紫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结合碗窑村及紫陶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推进政校企合作,强化紫陶产业人才培养,做实人才引育留用文章,不断筑牢人才“压舱石”,助力紫陶发展“加速度”。韩家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道:“碗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0万元,碗窑村完成了从产业凋敝、发展落后到如今产业振兴、人民幸福的华丽蜕变,建水紫陶的产业产值也突破了50亿元,成为了建水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冯海涛(化名)是碗窑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常年在外务工,三年前因为新冠疫情回到了村里,经过紫陶制作工艺的培训后,成为了一名修坯工人。“现在吃住都在家里,下了班还能照顾孩子,加上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日子过得很安逸。”冯海涛表示,“以前年轻人多数出去打工,村子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儿童,村里一点都不热闹。现在紫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村里随处可见车水马龙的样子。”
沈路程是建水崇文同创紫陶文化有限公司的一名紫陶装饰工人,妻子也在该厂上班,夫妻两人每月收入近2万元。公司总经理邓孝维介绍,崇文同创2021年开始朝着公司化、规模化发展,吸收附近村民150余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残疾人,在经过培训上岗后,都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三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也逐渐发展成产学研创新协同、全产业链发展的就业创业平台基地,让建水紫陶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2010年,大学刚毕业的吴宝龙跟随老师来到建水,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制陶经验。“来到建水后,被建水紫陶独特的制作工艺所深深吸引,所以就选择定居在建水。”吴宝龙说道。这些年,吴宝龙经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了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圈内已是小有名气,并在碗窑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其作品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
吴宝龙作品
窥一斑而见全豹,走进现在的碗窑村,处处是工坊,家家有匠人。如今的建水,紫陶产业上下游企业已达2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带动了相关从业人员50000余人,碗窑村人也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玩”泥巴“玩”出好日子,彻底摘掉了“嫁人不嫁干碗窑”的穷帽子。
数字赋能拓展一条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长期依赖于线下批发、零售的建水紫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建水紫陶的营销困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建水县积极寻求紫陶产业发展破局之道,抢抓直播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在设备上更新迭代、在服务上升级加力,搭建起建水紫陶抖音直播基地,以电商平台拓展紫陶企业销售渠道,助力紫陶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建水县累计培育紫陶类电商人才1500余人,孵化紫陶电商商户240余户,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的达到14户,连续两年紫陶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亿元,建水县也获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作为中国紫陶之都,随着建水紫陶电商发展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道路,紫陶电商也成为一大部分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新路径,黄倩紫陶工作室、聚陶缘、苏橙紫陶等就是在这波电商经济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头部商户。
作为建水紫陶非遗传承人的黄倩,并没有像家人一样,只做紫陶的制作生产,而是借着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制作技艺和网络直播结合起来,成为创新创业新的突破点。“2021年我们逐渐步入正轨,整个建水的紫陶直播环境也越来越专业,政府也给予了我们相应的扶持与帮助,现在我们除了播自己的作品外,还会给一些紫陶匠人做个人专场,有时候连轴转,累并快乐着。”经过两年的努力,黄倩已经成为建水紫陶直播行业的头部主播,团队成员也发展到10余人,营收状况越来越好,月成交额常年稳定在50万元。
韩杰是土生土长的建水人,从小耳濡目染对建水紫陶有着特殊的感情,之前他是一名导游,2021年他看准建水紫陶直播带货的火热趋势后,同年和合伙人开通了抖音账号“聚陶缘”,开始进行建水紫陶直播带货。“建水现在的紫陶直播带货生态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我们有源源不断的产品能分享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不再需要担心供应链不足的问题,所以整体的直播效果还不错。”韩杰说:“现在的月销售已经突破30万元,团队成员干事创业的劲头也越来越高。”
如今在建水,像黄倩、韩杰这样的创业者还很多,电商直播正在改变着建水紫陶的业态,大大小小的创业团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镜头让建水紫陶出圈,把紫陶作品销往全国各地,也让外界重新认识建水。
振兴文化崛起一座城
“建水变化真是大!”无论是建水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水县聚力打造中国紫陶之都,非凡十年,建水按照“做精做优传统紫陶,做大做强现代紫陶”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加快推动产与城的相融相合,不断培育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品牌竞争优势,成为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也正因如此,走进建水,便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这里的每一刻都在变,每一天都是新的。在建水,以陶为媒,一个新兴的集生态、文化、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紫陶文化产业园区正在崛起。
一批重点项目和惠民工程建设,加速了建水发展的步伐。十年来,建水投入超200亿元建成了紫陶博物馆、龙窑生态城、紫陶街、紫陶里等多个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形成集“产供销、研学用”一体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相互融合的城市地标和产业名片。
每当夕阳余晖落下,白天平静的紫陶街就变得熙熙攘攘起来。为“陶”而来的游客们,或驻足欣赏丰富多彩的紫陶,或信步紫陶街,或挽起衣袖体验一把手工制陶的乐趣,抖落着一街的欢声笑语。
现在的紫陶街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紫陶里汉唐文化街也上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短短几年,建水以产促城,以城兴产,“陶城融合”“陶旅融合”的发展蓝图正在建水徐徐展开。仅2023年春节,建水接待游客100.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其中紫陶销售额7000余万元。
棋局已定
落子从容
未来的建水
产更旺,城更新
通讯员:建水紫陶园区管委会
编辑:赵一锦
审核:苏浩伦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
海峡两岸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青年人)研学旅行感受营开营:“同沐中华风·同创人生道路梦”, 2023-10-06
-
海峡两岸同胞们的“百姓论坛”,挡不住、割持续、不能挡!,2019海峡两岸百姓论坛 2023-10-06
-
海峡两岸友谊天使宝贝在厦进行交流学习, 2023-10-06
-
海峡两岸医生专家“云空间”共叙慢性肾脏病前沿科技,两岸医学专家共话肾脏病前沿技术 2023-10-06
-
海峡两岸农村风景唤“思乡之情” 中国台湾青年人室内设计师共复兴, 2023-10-06
-
海峡两岸关务高新科技核心揭牌仪式运行 连通“过关最后一公里”, 2023-10-06
-
海峡两岸信众“妈祖娘娘故居”同谒妈祖娘娘跨年夜祈愿, 2023-10-06
-
海峡两岸人员聚齐浙江省金华市留念台湾光复76周年纪念, 2023-10-06
-
海峡两岸中医药学优秀教师会话 号召加强协作沟通交流, 2023-10-06
-
海峡两岸专家教授首次携手并肩举行爱国英雄陈化成文化论坛,爱国名将陈化成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