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集团与盘锦市手牵手协作 共创盘锦产业链育市中心,盘锦创新科技园开业仪式泛华集团
第二届文脉相承出新篇全国优秀青年画家推荐—梁爽
梁爽,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画水墨人物创作与研究
2010年—2014年 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水墨人物画专业
2014年—2017年 研究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专业 毕建勋水墨人物工作室
技能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获奖情况:
2011—2012学年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2012—2013学年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2013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检查优秀作品展,水墨人物写生获得二等奖
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奖学金
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工作优秀奖
2016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奖学金
2017年 毕业创作《印象拉卜楞》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优秀创作奖
2017年 毕业作品《印象拉卜楞》获得第三届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
2017年 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
2017 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8年 获得墨斗鱼年度艺术家
参展经历:
2014年 毕业作品参加了Hi—Hey美术馆的展览 北京
2014年 毕业作品参加泛华公司的展览并参加了冬季拍卖 上海
2014年 参加大韵堂主办“奔跑吧,你”展览 大韵堂美术馆 北京
2015年 作品《火龙果》参加第四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相生”作品展 炎黄艺术馆 北京2015年 作品《矿工》参加“研墨雅集”中国画展 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
2015年 参加“足迹 青春”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旋转楼梯展厅 北京
2015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为中国画”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16年 作品参加艺库网主办“春光乍泄”线上展览
2016年 作品《矿工》参加第二届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 北京
2016年 作品参加大艺网主办“时代烙印”主题展
2016年 作品入选首届大学生艺术年度大展 青岛
2017年 作品入选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为中国画(笔墨与时新变)”展览 北京
2017年 毕业作品参加“门里门外”第二届美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南京
2017年 作品参加中国画艺委会主办的“固本流远—人物画传承学术邀请展”中国画美术馆 北京
2018年 作品参加“在鲁艺的旗帜下”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作品展 盘锦
2018年 作品参加“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0年”展览 鲁美美术馆 沈阳
2018年 作品参加“出其不Yi 当代青年水墨作品联展”山水美术馆 北京
出版作品:
2014年 毕业作品刊登在《看艺术》美术杂志上
2015年 为人文杂志《向度》设计绘制封面及插图
2015年 素描作品被收录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学艺之道—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大系》
2016年 作品刊登在《中国美术市场报》
2016年 作品刊登在《艺苑》杂志
现于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任教
简述爱与死亡主题在中外艺术中的表现(摘要)
——梁爽
艺术从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范畴,艺术家在选择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时往往会从自身出发,表达自身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在众多艺术主题中,爱与死亡主题无疑是艺术中的永恒经典。在艺术史中,他们总是联袂登场,所谓“死亡的赞美诗就是爱的赞美诗”。
(1)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美在什么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意象不再是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久的相伴,求爱的意志,这也是求死的意志。”
(2)死亡是一切生命体的最终归宿,佛教讲轮回,凤凰可涅槃。所以说,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死亡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弗洛伊德认为,人受本能支配,“本能开始是一种中性能量,因为转换的角度不同,它便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能量倾注方向,即 ‘爱本能’和‘死本能’”。
(3)构成“生存美学”的“爱本能”和“死本能”共同存在于生命中,使得生命的价值在爱与死的对立统一中得以实现。
爱与死亡这一艺术中永恒的主题在西方艺术之中的流变,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对爱与死亡主题的表现,古代的西方文明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石的。辜正坤说过“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研究死亡和痛苦。”由此可见,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就是在相互矛盾相互融合中慢慢构筑着古代西方人的爱情观与生死观。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以及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圣经》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以他们的故事和神话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无论在音乐,美术,还是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这其中,以表现爱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尤为出众。
根据希腊神话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大多是表现希腊诸神之间的情爱,其中,以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最为典型。《阿波罗和达芙妮》作为贝尼尼的代表性作品享誉艺术史。雕塑完美演绎了当时达芙妮逃避阿波罗的场景。贝尼尼以动感的形式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戏剧性极强,充满视觉张力。提到希腊神话,就不得不说一下《美狄亚》,这个为了爱情弑子杀弟的女人可以说最完美的演绎了爱与死的交织成为了希腊悲剧的经典。
爱与死亡主题在中国画中的具体表现
以《骷髅幻戏图》为例探究中国古代生死观,西方绘画中,骷髅的形象是经常出现的,它有着很多的寓意,暗示,在古代中国描绘骷髅的作品也是不在少数,据有关资料显示,绘画中骷髅的形象的出现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但是由于时间的久远以及当时文献记载的不全面致使骷髅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并不十分明确,只能说骷髅图像的存在代表了一种原始社会的文化现象。经过近现代学者的不断研究与发现,“头颅骨崇拜”存在于很多的原始部族中,是他们的风俗之一。头颅骨虽然代表着死亡,但其中却反映出原始人类对与“死”相对的“生”的向往的观念,由此可推断出,骷髅形象也就成为了人们所崇拜的对象,以描绘骷髅为题材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代表中国古代生死观念的艺术作品。
由于民族特色与时代背景的不同,中国古代所描绘的骷髅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绘画中骷髅所象征的死亡观念,中国绘画中出现的骷髅更多的是借用这一形象来寄托自身失意的政治抱负,典型的作品有龚开的《中山出游图》,还有就是反映道家“齐生死”的观念,即“视生死于自然”的观念(庄子认为生死无界限,死亡只是新的开始),而此类作品的代表即是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虽然此幅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未有定论,但是已有很多学者认为它即是传达生死观念的画作。)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本文致力于探究艺术作品中的爱与死亡的主题,所以以下只详细论述《骷髅幻戏图》这幅作品,对其他作品暂不展开详细论述。
关于《骷髅幻戏图》所画的场景,吴其贞《书画记》云“李嵩骷髅图,纸画一小幅,画在澄心堂纸上,气色尚新。画一墩子,上题三字,曰五里墩。蹲下坐一骷髅手提一小骷髅。旁有妇乳婴儿于怀。又一婴儿手指着小骷髅。”(13)画面中他们所处的场所应是某个村庄的外围,“阙”曾属于置于墓前的一种建筑,在此画面中,它也代表了生死的交界。这幅作品的主题即是传达生死的观念,从中可窥探出中国个人的生死观。李福顺也说过“此图生与死是那样强烈地对照着,我们的画家的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回到《骷髅幻戏图》这幅画作中,具体的进行分析。此幅作品在画面左边的位置上描绘了一个头戴襆头,身穿纱衣的大骷髅,他的手里提着一个小骷髅,有点类似木偶戏。在年轻妇人的身后有一地平线,巧妙地将画面分为两部分,这地平线弯弯曲曲,看似是悬崖的边界。画面的右上部分为空白,坐下部分也就自然成了画面的重心位置。在画面的最左侧紧挨着大骷髅的是一个怀抱婴儿喂奶的妇人在平静祥和的观看着眼前发生的事情。非常有趣的是画面中人们的神情,当他们在面对象征着死亡的骷髅时,妇人和孩子的神情并无丝毫的恐惧或是悲痛,整幅画面充斥着欢乐愉快的气氛。在他们的眼中,大骷髅好像仅仅就是一个普通艺人的形象,毫无攻击性可言。而正是将这种对“生”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死”的恐惧悲痛的倒置造成了画面中诡异晦涩的神秘气氛。
道家的“齐生死”观念
老庄思想诞生于战国时代,该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诸国间的分割与对抗不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爱国志士无处报效,文人雅士进仕无门。面对这种社会动荡的不稳定局面,很多文人都以激情诗词来抒发自身的不满与愤懑。此时的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他常以骷髅隐喻死亡以此来抨击社会的黑暗。但是,道家思想认定死可以带来解脱。《庄子 外篇 至乐第十八》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纵观历史,庄子的生死观最富有超越性,思辨性,是充满着玄机的诗意的哲学,它乐死恶生,将死亡意识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消逝于自然山水之中,这既是他的死亡视域。
-
泛华集团与盘锦市手牵手协作 共创盘锦产业链育市中心,盘锦创新科技园开业仪式泛华集团 2023-10-06
-
泛华思想观点:打造出聪慧地区能源供应,搭建绿色城市新绿色生态, 2023-10-06
-
泛华思想观点:“数智”颠覆式创新产业园企业战略转型更新, 2023-10-06
-
法院拍卖闲置资产四千万 沉静六年“僵尸企业”被做大做强, 2023-10-06
-
法老的土地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6
-
法美领导人员就修复两国之间相互信任等难题打电话,法美领导人将通话 2023-10-06
-
法神之怒好玩吗 法神之怒玩法简介, 2023-10-06
-
法术地牢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元素地牢什么时候上线的 2023-10-06
-
法德领导人员会谈商议欧盟国家经济复苏等话题,中法德欧盟四方会谈 2023-10-06
-
法师t0.5任务流程,法师t0.5任务提升大吗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