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获2020年度我国科学技术奖达36个,2020国家科学技术奖广东获奖名单
广州天河:破解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难题 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领头雁
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研发、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环节相互支撑。对此,广东明确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1310”具体部署,将“创新”列为三大动力之一,并在“十大新突破”中明确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
在这其中,如何找准科研资源转化利用的“支点”,成为打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关键。
作为广州科教资源、实验室创新平台、各类科研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天河区正在将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
围绕广东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及广州市创新发展全链条政策方针,天河区坚持把科技创新这个“国之大者”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优化、聚集、调度创新资源要素,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构建全链条发展路径,聚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助力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受访者供图
基础研究引领突破: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2021年,广州首个区域类创新联合体在天河五山成立。
该创新联合体由企业牵头成立,首批包括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现代都市工业、医疗健康大数据等创新联合体。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科院能源所等科研院所,中望龙腾等龙头企业,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计约40余个机构深度参与。
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开创了一种协同创新的新路径。依托创新联合体建设,天河区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足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形成强大科技创新合力。
纵观天河区近年来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能力、核心技术攻关、优质创新主体、人才发展环境、科技创新生态取得较大发展,为天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得益于创新联合体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力量的“纵横捭阖”,近年来天河区在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尤为突出,基础研究成果位列全市前列。在这其中,天河区重点引进产业链“卡脖子”和“短板”环节的技术和企业资源,以项目带动产业集聚、产业链配套、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2021年,天河地区共10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市45%。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领域均有斩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天河地区共计67项,占全市超一半。2023年2月公布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天河地区共计87个,占全省超40%。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获奖项目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天河区亦不断取得新突破,部分企业创新能力冲顶全国乃至全球顶尖水平。天河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数字文创产业基地,5家企业获评2022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占全市超一半。自2021年起,天河区以优异的创新生态,在国家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连续三年全国排名前三。
在这其中,天河区一批企业成长为行业头部明星或龙头企业。
例如,酷狗音乐在移动音乐领域排名第一,中望龙腾已成为国内A股第一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上市企业,亿航智能是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公司,极飞科技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农业无人机制造商,赛意信息成为国内工业软件产品在有关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再比如,致远电子多项核心技术居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全球领先;南方测绘成为中国电子测绘仪器、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中国地理信息软件和数据系统的领航者,跻身行业世界四强。
成果转化能级提升:专利申请稳居全市之首
“成果转化”处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关键位置,直接关系着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能否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近年来,天河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扶持服务机构发展,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自主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天河区保持了全市第一的纪录,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合同交易占全市超一半。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天河区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近600亿元,技术交易额超300亿元,均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合同交易超全市约一半。
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显现的澎湃强劲势能,正反映出天河技术合同交易市场与产业对接的结构优化特征。
成果转化,需要空间载体承接。为此,天河区高标准打造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湾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总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位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核心地段。该基地是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和天河区人民政府共建,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6家单位发起。
基地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整体运营,是一个高标准打造的集科技成果服务、展示、发布、交易、转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2021年,天河基地作为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由省科技厅上报国家科技部。
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厚积薄发。
在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总量、有效商标注册量方面,天河稳居全市之首。天河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今年以来,天河区专利授权量82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551件,同比增长18.3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2件,占全市21.4%;商标申请量36741件,商标有效注册量523737件,以上指标稳居全市之首。
为此,在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评选中,天河区受到市级督查激励。天河区上线运营全市首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此外,该区建立“三个通道”推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获评2022年度广东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
双链深度融合赋能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超三分之一
科研资源占优势的广州,在资源转化上目前仍面临某种短板。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足”问题;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提出“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不高,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有待深化”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成为求解的前提。
近年来,天河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即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双驱互动内生动力,推动落实省、市“链长制”工作,打造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种业等10条高端高质量现代产业链,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
目前,在科技创新高位赋能产业发展方面,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天河区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六成,占第三产业比重近七成,占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三分之一。
这其中:天河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GDP约30%,占全市约一半。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网易从2016年以来年平均增长超20%,共实现总营收近2000亿元,成为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
此外,天河在全省首创“以亩产论英雄”科技载体评价体系,单位产出位居全市前列。
自2018年以来,天河开创性突出对孵化器入驻企业的单位面积产出、单位面积企业数量等“亩均产出”指标考察,引导科技创新载体着力提升孵化效率,以集约的要素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培育了宏太智慧谷等每平方米超10万元的园区,以及PCI社区、盛达产业园等每平方米近5万元的园区。
将“亩均效益”融入科技创新载体绩效评价工作,是天河区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先行先试之举,也是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深入探索,充分展现天河区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领头雁的担当和作为。
“双链”融合的策略带来显著成效,天河区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显著,亿元级高企数量稳步提升。
目前,天河区有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6000家,各占全市约两成。天河区不断优化培育措施,推动高企从高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提档增速”。
目前,该区营收亿元以上高企占全区高企数量的比重由2020年10.98%提升至2022年的13.35%,实现数量及占全区高企的比重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五亿级、十亿级、百亿级高企发展势能显著。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广东省获2020年度我国科学技术奖达36个,2020国家科学技术奖广东获奖名单 2023-10-06
-
广东省茂名市市委副书记沈耀接纳监察调查,茂名市委副书记公示 2023-10-06
-
广东省肇庆市警察做掉黑恶势力机构 扣留涉案人员财产逾9亿人民币,肇庆近期打击黑社会团伙 2023-10-06
-
广东省肇庆市一男人连撞5车致1死 交警队:系毒驾已刑事拘留, 2023-10-06
-
广东省社科院收藏古书逾13部书 当选“全国各地古书保护区企业”, 2023-10-06
-
广东省皮革制品等领域迎RCEP利好消息 新春佳节邻近公司仍在赶订单信息, 2023-10-06
-
广东省独立研制开发较大集装箱船交货, 2023-10-06
-
广东省潮剧初创著作《大山里的国旗》在穗巡回演出,潮剧大山里的国旗完整 2023-10-06
-
广东省湛江赤坎市委原镇长杨柔彦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人员 违反规定突袭选拔干部,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