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多管齐下 增加助企qflp幅度,
锚定目标,奋力拼搏!今年上半年,沈阳和平、沈河、铁西、皇姑、大东实现这些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
沈阳全市上下
加压奋进、顽强拼搏、狠抓落实
经济社会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在“12+1”赛道上
沈阳有哪些工作进展和成果?
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
接下来有哪些工作目标和计划?
“2023年沈阳市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
上半年工作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五场)
今日召开
2023年上半年
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
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
采取了以下具体举措
并取得显著工作成果
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德
介绍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平区抢抓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市场需求加快回暖等有利契机,着力扩大内需,稳投资、促消费,统筹培育壮大“新字号”、“五型经济”和“4+1”主导产业,全区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8.9亿元,增长8%,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增速1.4、2.4、2.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93.1%、增长7.6%,均为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增速2.9、2.0、1.2个百分点。
一是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围绕6大领域和20项重大工程,谋划重点项目108个。重点项目储备157个、同比增长8.3%,审批手续办结率100%、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开复工117个、占全年任务的68.8%。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6亿元,增长2.5%。楼宇经济聚势起势。举办中国楼宇经济沈阳大会,成立全市首个楼促会,启动全国首个楼宇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新增运营商务楼宇2座近13万平方米,挂牌特色楼宇10座。引进总部型项目和企业18个,总投资10亿元的和平湾数字经济总部基地摘地即开工。在营楼宇税收贡献率达57%,引领全区税收增长6.8%。低效资源焕发活力。全面处置17个房地产停缓建项目,其中6个完成处置、4个取得实质性进展,青年大街沿线华丰嘉德广场等项目复工建设。接好征收主体责任,用时2个月一举实现中海环宇城南侧地块扫尾净地,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政务环境创先争优。在全省率先建立“五联审管无缝衔接”一体化平台、5G移动智能化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五个提升”勘验模式,重点项目全链条审批提速60%以上。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落实沈阳“新36条”、和平“黄金10条”等政策,市场主体增长17.6%、达11.6万户。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国资监管效能系统性提升,区属国企股权、治理、组织3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争取项目融资授信28亿元。
三是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商贸产业强劲复苏。举办花椒餐博大会等品牌活动,引进亿元以上交易平台4个、品牌首店12个,发放588.4万元汽车消费补贴撬动行业销售总额7.4亿元。太原街步行街获评辽宁省夜经济示范街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3.5亿元,增长20%,继一季度之后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增速12、10.9、11.8个百分点。科技产业链式发展。举办东北元宇宙创新发展论坛暨智见沈阳产投大会等品牌活动,五里河元宇宙创新基地启动建设,元宇宙产业先发优势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补链强链,工业数字物联网、北斗自动驾驶等项目实现落地,联东U谷、北斗数据中心等重点园区加快建设。金融产业持续壮大。沈阳市续贷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落地运营,为741户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发放贷款贴息1166.2万元。基金管理规模累计增至316.72亿元。新增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企业7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61.7%和56.6%。大健康产业蓄能增势。总投资30亿元的华润医药辽宁总部落地即运营,总投资15亿元的均和云谷·沈阳生命科技制造港项目选址和平湾。新增医疗机构21家、药械企业177家、医美机构5家。
四是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和平区再次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全国第51位,蝉联东北第一。人才资源扩量引育。发放高校毕业生首次购房、人才公寓等各项补贴6336.35万元,认定高层次人才145人,吸引来沈留沈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9197人。创新平台拓域搭建。新建5G基站466座,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沈阳分中心、省级冶金焦化耐火材料研发实验室实现落地。全市首家数字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由和平区与东北大学合作运营。创新主体梯度培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1家,初审通过雏鹰企业27家、瞪羚独角兽企业6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布扶持元宇宙产业发展试行办法,通过21场政策宣讲会惠企超950家,举办论坛、路演等双创活动139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亿元。科教融汇深入推进。加快建设6所智慧教育小学,首批17所试点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全面铺开。
五是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网络共联辐射推进。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数字经济骨干企业4家、产业园区5个。产业共链协作推进。与本溪市明山区、抚顺市新抚区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华盾大数据鞍钢2150产线数字化、爱尔眼科总部项目加快研发、建设。平台共享拓展推进。举办“辽宁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及硬科技企业培育赋能”高端对话交流等大型活动10余场,都市圈人才招聘、教师培训活动53场。通过37场银企对接会,助企79家、融资4.68亿元。生态共保联动推进。落实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域排查整治涉气污染问题236个。文旅共建融合推进。联合周边城市建立旅行社联盟,依托老北市国家4A级景区等资源活跃都市圈旅游市场,开发网红打卡好去处5个。
六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开放合作再深化。启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深耕日韩、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新增京沈对口合作项目7个。招商选资再提质。完成“3+N”和“一把手”高质量项目引进全年任务,亿元以上项目签约94个、落地62个。央地合作项目签约9个、投资总额507亿元,其中总投资70亿元的数字产业创新基地等6个项目实现落地。开放通道再拓宽。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沈阳航空项目,组织61家外经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等活动,新增外资企业10家、外贸企业8家。
七是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新城区开发重磅突破。总投资360亿元的和平湾生态科创示范区项目历时4个月落地,率先在全省以“社会投资人+EPC+O”的新模式,解决城区开发资金来源、收益与融资自平衡等问题,系全市首个百亿级央地合作落地项目,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老城区更新蹄疾步稳。在太原街片区,引入街区设计运营主体,启动中山路历史建筑改造等工程,中山广场亮化工程收尾调试。在老北市片区,成功打造爆款网红科技秀,“真有贺”沉浸式综合体加快改造提升。在西塔片区,用时12天完成西塔街品质提升工程。在三好街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彩塔街青年艺术体验街区启动改造。“五工程一管理”协同铺开。172个老旧小区改造、42条背街小巷提升、和平广场提升等工程加快推进,文艺路示范段和中山路、中华路一标段U型断面全要素更新工程竣工验收。鲁迅儿童公园改造完成,100处口袋公园加快建设。建成良好路段16条、垃圾分类星级示范小区378个,新增停车泊位828个。
八是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公共安全有效维护。重点领域1.1万项隐患整改率达100%,机关企事业单位、区政府产权房“瓶改管”第一阶段任务如期完成,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25%。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万件化访”化解率达89%。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基层治理增能提效。“12345热线进社区”工作在省市平台考核成绩均为全市第一。“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工作室覆盖率达100%。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亲民化改造。
九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绿色低碳发展走深走实。加快和平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EOD项目通过省级审核。和平区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验收。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序。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完成82.4%,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新成效,10个“无废细胞”加快创建。碳达峰行动见行见效。实施既有建筑外墙节能改造6万平方米,城中村清洁取暖工作基本完成。
十是在打造法治和平上实现新突破。法治政府持续打造。全面完成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督察整改任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再度提高。“五经普”有序铺开。公正司法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省领先,诉讼服务质效全市第一。刑事检察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公安领域3类案件实行“一案三查”机制。法治社会加快建设。以“八五”普法为主线的“大普法”格局进一步完善,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一是在建设文化强区上实现新突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文体活动144场,建成全市首个县区级非遗博物馆等同类设施9个,和平杯世界足球公园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开展“打卡和平·放飞心情”等“文旅+”主题活动,以老北市、西塔街、太原街3个“24小时不夜城”为引领,推出“3+9+9”个和“1+5+100”个文商旅融合消费活动场景,开发四季旅游线路5条,培育打造夜间经济场景19个。老北市5次登上央媒,获评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辽宁美食街。举办“聚力沈阳·设计未来”主题活动,总投资10亿元的东北亚设计创意产业公园实现落地。引育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4个。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增至109家,总营收超50亿元、全市第一。
十二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舒心就业再提质效。城镇新增就业和创业带头人人数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77%和81%,建成舒心就业试点社区6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持续完善。幸福教育再创佳绩。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占比和本科线、特控线达标率全市领先,中考考入“三校”人数全市最多、总平均分连续25年全市第一。二十中学和平湾校区等项目建设有序启动。健康和平再夯基础。在全省首创全域覆盖网格化“医疗管家”制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复审成绩全市第一,区中心医院加快升级改造。品质养老再优体系。新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30个、幸福长者食堂16个,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285户,建成品质养老社区31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
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下一步,和平区将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咬定目标、乘势而上,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全力夺取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沈河区人民政府区长石国琦
介绍情况
年初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沈河区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定位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先导区”发展目标,扎实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紧密围绕12条赛道,统筹推进12个方面53项重点任务、319项主要措施以及406项分解任务,9条赛道进入全市第一梯队,各项工作呈现出许多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运行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秉承党建引领第一要务,坚持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经济工作,8项主要经济指标5项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增速。地区生产总值535.55亿元,占全市比重14.38%,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1.1亿元,占全市比重21.15%,总量持续领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8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9亿元,同比增长20.5%;这两项指标增速位于全市首位。此外,进出口总额、实际到位内资、实际利用外资三项指标实现“双过半”。
二是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实现新突破。沈河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大力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全面实施“党建聚邻凝民心、服务暖邻惠民生、科技安邻解民忧、社会助邻纾民困、和谐睦邻保民安、文化亲邻暖民心”六项工程,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12345热线进社区”深入推进,诉求问题办结率99.73%,满意率100%。“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经验在中央政法委交流。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做实民生工程。在舒心就业上,打造全省首家工会食堂,退役军人孵化基地获评省级孵化基地,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被全国总工会等5个国家部委推树为全国样板。加速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搬迁改造,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幸福教育上,完成“二维”“双减”校本模式区域全覆盖,推进5所学校、4所幼儿园建设,社区教育模式在国家级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高质量教育强区建设不断加快。在品质养老上,实施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建成社区助餐点40处,多福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健康沈河上,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5个项目通过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省级评审。在平安沈河上,居民安全事故、刑事警情大幅下降,工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命案发案率全市最低,社会矛盾得到极大化解,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三是打造古城复兴典范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瞄准建设中华文化地标、世界旅游目的地,持续推进古城地区改造升级。在项目建设上,围绕“三横两纵、八个胡同、多个节点”进行布局,实施立面改造、线杆入地、标识导向等9大工程,系统推进5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数量、投资力度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在文商旅体融合上,剧本秀产业园、高端珠宝文创中心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成功举办首届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辽宁剧本秀产业大会,全省首家剧本秀产业园授牌运营。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增长和营业收入增速均超预期。在品牌塑造上,高规格举办“沈水之阳、我心向往”主题活动,着力打造“沈水雄浑、沈河正阳”文旅品牌。创新举办首届中式公益集体婚礼、中法友好之夜等文化活动。沈阳中街在荣获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地、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的基础上,再次获评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集多个国家级金字招牌于一身。“五一”期间游客超470万人次,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01.5%,客流、商流均创历史最高峰值,助力沈阳市荣登全国最强周边游十强榜单,沈阳古城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新的飞跃。
四是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新突破。我们依托金融商贸开发区着力打造“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平台融合”三大高地,做大做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着力建设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金融业加速集聚,升级沈阳产业金融会客厅,打造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平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入驻填补了我市政策性保险业务空白。深化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基金(QFLP)试点。各类金融机构上升至1873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45%,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3.1万亿元,占全市71.6%,单位面积金融集聚度、经济贡献度和金融体量规模稳居东北首位。金融商贸开发区提质晋级,举办首届东北亚金融大会,建设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数字金融中心。获评省级示范经济开发区和十佳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全市首家“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东北区域金融核心区地位更加牢固。
五是项目投资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开展高质量项目专项行动。在项目建设上,深度谋划城市核心板块、金廊CBD、头部企业配套园区、新经济园区、城市更新、社会民生、批零住餐、停缓建等8项系统工程325个重点项目。文化路万达广场、中街盛京大家庭、金廊金融中心大悦城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蓄势待发、重装启动,年内将开门纳客。在项目招商上,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加大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引力度,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78次,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14个、落地59个,软通动力、深圳优必选、猪八戒网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在央地合作上,区内已有央企区域总部23家,央企集聚度东北第一,以高质量建设青年大街在辽央企总部基地为抓手,推动央企区域总部、项目公司赋能东北振兴。在营商环境上,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市“明星大厅”,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居于全市首位。
六是商贸产业实现新突破。我们聚焦打造东北亚国际消费中心,坚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把长板拉长、优势放大。在促消费上,围绕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开展“盛世古城、畅购沈河”促销活动,推动北站、金廊、五里河、中街、五爱、南塔、东陵路等七大商圈加速转型,加快建设“十大市场”“十大餐饮街”。在夜经济上,举办“沈水之阳 夏夜未央”专项行动,升级歇马、中街、彩塔等传统夜经济场景,做强头条胡同、官局子胡同,中央里等新兴夜经济场景,打造兼具“国际范”和“烟火气”的24小时消费释放地。在电子商务上,开展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和跨境电商,依托五爱、南塔电商直播产业带推动五爱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打造“一带一园多基地”的产业升级新载体。
七是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转型,加速抢滩登陆新经济新赛道。在数字经济上,加快建设青年大街“数字产业金廊”和“中科文萃数字港”,与中科系、中航系、电子系、黄金系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国家高新区南塔片区、省央企总部服务基地、药大科技创新园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5G应用场景建成数量居全市首位。在楼宇经济上,发挥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品牌优势,聚焦“空中产业园、云上金融街”,持续开展“十区百园”创建行动,全面激活30个高端楼宇、100个专业特色楼宇、总计1000万平的高品质楼宇空间,打造东北区域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第一强区。在创新驱动上,与“四所两校一院”合作打造生产性、生活性研发型平台和生活性服务型平台。围绕数字经济、元宇宙、金属材料、生物医疗、农业科技、人工智能、信创、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与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354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指标。在开放合作上,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扎实推进沈阳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成功申报首批示范区1个、示范园区5个、示范项目22个,申报成功率和绝对数居全市首位。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深入合作,阿塞拜疆国家馆入驻金廊CBD商圈,沈河区持续向好的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八是城区品质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城市发展与转型,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推进三大核心板块和金廊CBD建设,古城核心板块、彩塔核心板块项目有序实施。农大南核心板块项目力争年内开工。推进“五工程一管理”,打造“美丽中国 我在沈河”高品质街区建设,135个老旧小区、45个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和街路更新项目有序实施,100个口袋公园已有77个建成投入使用。五里河体育公园金沙滩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青年公园改造即将竣工,将于8月末炫彩盛放。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以规范停车秩序、占道经营等为重点治“乱”,以完善主城区基础设施为重点治“破”,以主要街路建筑立面清理、街市家具更新为重点治“旧”。推进土地攻坚,加大闲置土地攻坚力度,近期拟出让10个成熟地块,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沈河区始终保持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斗姿态,加压奋进、顽强拼搏、狠抓落实,持续巩固“稳”的基础,不断加强“好”的趋势。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总牵引”,以提高工作执行力作为“强保障”,以充分发挥属地主体作用为“硬支撑”,始终心怀梦想、追求卓越,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铁西区人民政府区长赵永圣
介绍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铁西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聚焦“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力争沈阳经开区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当好沈阳实现‘三个一’目标的主力军”三大目标,推进产业、城市、社会“三个转型”,持续绷紧“领导小组+指挥部+赛道专班”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纲举目张推动“12+1”条赛道88项重点任务、284项主要措施、777个工作事项攻坚突破,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7条赛道持续领跑,奋力在新时代东北、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冲在前、扛大旗。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0.6亿元,增长10.7%,近十年来首次实现半年2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4.1亿元,增长14.6%,产销率达99.8%,实现利润总额37.4亿元,增长5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2亿元,增长1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8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5亿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3亿美元,增长19.7%,全面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以“量”的合理增长带动“质”的有效提升,招商引资等2项工作获省级督查激励,“两业融合”发展试点经验被国务院推广,《人民日报》头版“点赞”铁西高质量发展实践,新华社《环球》杂志盛赞“铁西让我更懂东北”。
一、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新突破
铁西将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强化“谋立推建”。精准发力国内国际双线招商,组建全市首个赴欧洲招商团组,奔赴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洽谈推进贺利氏等外资项目50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8个,引进外埠资金119亿元,优质海内外客商及项目资源不断向“西”集聚。落实“四比四看”赛马、“五位一体”包保等工作机制,全链条跟踪服务保障。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307个,完成全年目标88%,宝马新世代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储能等10个百亿元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开工。与中电建、中化等25个央企合作,谋划推进项目58个、总投资20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4个月连续正增长。
二、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突破
实施“14231”产业倍增计划,高端装备等6大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911亿元、增长19.6%,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1/3以上。加快建设6大头部配套产业园,重点推进130个总投资772亿元配套园区项目,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达39%。特变电工特高压套管研发制造基地正式投产,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特高压套管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高标准推动建设轨道交通、检验检测等12个特色产业园。启动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五轴主动磁悬浮飞轮单机等一批新能源技术研发成功,东北唯一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分中心揭牌运营,三一重装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德园获批辽宁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2.7%,沈阳机床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厂占全省1/4。
三、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
聚焦打造中欧合作新标杆,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惠帮企@链上沈阳”“营商下午茶”等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助力市场主体放开手脚干事创业。上半年,市场主体净增1.76万户,是去年同期的2倍,总量达19.41万户。打造中德园对外开放合作国家级窗口,做优中德园“一个平台、五大体系”,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创新中德学院办学机制,中德园法定机构改革加速推进。中德创新委员会成功举办第四次会议,新增成员20家,签约国际数字生产力孵化中心等项目12个,“国际沈”打开中德合作“创新窗”。擦亮国家级经开区金字招牌,对标对表30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全力冲击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举办“德国铁西日”“德企沈阳行”“中德啤酒节”等系列活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引育壮大新动能实现新突破
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已在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共17个,新申报瞪羚企业、雏鹰企业共51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科技型企业总量达3047家,增长29.3%。登记技术合同745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5.62亿元。沈鼓首台套9兆瓦级大型海上平台压缩机、150万吨/年乙烯“三机”填补国内空白,入选“创建世界一流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东北大学数据解析与优化实验室、“科创中国”辽宁中心站落户铁西,经开区入选“科创中国”优秀案例,沈阳英瑞等3家企业入选“新锐企业榜”,宏远电磁线成为辽宁省首家北交所直联企业。举办“科创中国·数创未来”中关村数字经济·沈阳高端对话等双创活动50余场,创新生态日益优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热潮持续涌动。
五、坚持“三生”融合,高品质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
统筹宜居、韧性、智慧、安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三大战役”,细河土西桥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卫工河揽军路断面稳定达到Ⅳ类以上水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五大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全面提速,西峡湾·国际城百亿央地合作项目等一批关键项目正式开工,“世界最大的泵道公园”建成开放,承办顶级赛事UCI世锦赛。“五工程一管理”深入推进,171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208处口袋公园全部开工建设。经开区63万平方米道路更新、60万平方米沿线景观提升,扮靓“五横五纵”路网。1905、红梅文创园、“西红市”“万达兴顺夜市集”等文化IP近悦远来,中德风情街盛装登场,青年友好型街区、人才成长型城市“青和力”日益彰显。商品房销售面积逆势增长24.1%,“在工作地方生活”不断焕发“西”引力。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
突出“一老一幼”,做优四大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立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首个跨地区人才服务中心,组建高校就业联盟,“舒心就业进产业园”经验被人社部报道推广。建成勋望远大分校等7所学校,新增学位7500个,新建幼儿园4所,公办率达56%。打造“铁西微光校长书房”,组建千人讲师团,幸福教育课堂送课2.2万课时。推广“互联网+医疗”智慧平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培育品质养老社区(村)82个,开展“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建成幸福长者食堂46个,日均惠及5000余人次,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实施“文化+”工程,出台“文化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倍增”行动方案,红梅文创园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开展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实现全覆盖,“12345”民生热线直达社区,实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总之,铁西区将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紧紧咬定目标、乘势而上,大干三季度、奋战全年红,以“新时代 新铁西”的澎湃活力和强劲脉动,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皇姑区人民政府区长牛群
介绍情况
今年以来,皇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锚定“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成为东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稳增长,扩总量,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上半年,皇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5.1亿元,同比增长7.6%。推动总投资 729.6亿元的148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5.6亿元。总投资648.8亿元的辽建银发创业平台等141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新建项目达到38个,占比27.3%。推进重点投资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文旅康养等领域总投资近260亿元的18个产业项目。中科(皇姑)科创中心、金风零碳清洁能源产业园等项目相继落地。坚持深化央地合作,储备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11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405.3亿元。带动了中能建、中建科、中铁等多家央企,落地4家三级央企子公司。总投资100亿元的鞍峡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落地。签约总投资70亿元的中粮广场项目和中能建数科项目,加速推进中国融通智能制造工业园、中化环境产业园等重点央地合作园区建设。持续深化“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及海外招商,举办招商活动68场,储备在谈项目132个。重点推进总投资500亿元的曲江明澜文化产业运营、清洁能源与智慧城市、紫光集团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8个项目。上半年,引进到位内资74.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278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36.8%。
二是优服务,抓要素,营商环境焕发新活力。举办东北地区首届“皇姑企业家日·人才日”,持续开展24次皇姑区“企业家日”品牌暨“营商下午茶”活动。打造全省领先的“跨域通办”五级政务便民服务示范站,成为全省政务服务领域“揭榜挂帅”创新试点。63项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办理成功率100%。搭建为企服务创新平台,《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正式全面应用。率先在全市开展“引博工程”,面向海内外知名院校成功引进百名博士人才。围绕环北陵青年友好街区,建设青年之家、城市青年精神堡垒、青年人才驿站项目,打造青年集聚的样板街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7035户,市场主体总量达103049户,企业占比超过30%,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坚持完善登记制度,扎实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网通办等改革。在全领域应用“信易+”监管模式,实行“不见面”信用修复和“双随机”抽查制度。持续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完成954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优化调整353项行政职权事项。推行涉企行政审批事项“一对一服务”,通过构建“1+1”服务体系、规范“1对1”服务流程、提供“不打烊”的跟踪服务,着力推动免审即享工作。上半年,新开办企业2592家。15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36%。“四上”企业达到570家。坚持做好各类要素保障。上半年,“皇钻十六条”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兑现扶持资金8102万元。开展“皇姑有礼”系列促消费活动,共拨付2145万元,充分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6.1亿元。完成储备土地征收5宗,完成土地出让1宗。举办“共创共担共行”金融助力系列活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6场,再释放10亿贷款额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克服减税降费影响,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培育更多收入增长点,税收收入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41.4%。坚持聚焦民生等重点领域,全区民生支出41.4亿元,占全区公共财政支出的86%。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及各类救助金3194万元。
三是抓创新、促开放,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采取“外引+内育”的工作模式,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10家,净增1144家,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以梯度培育助力载体提质升级,全区双创载体63家,面积突破8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00余家。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108个,省级产学研联盟17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成功举办“2023百度-沈阳智能计算中心生态合作大会”“东北亚数字经济产业合作论坛”等大型活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市场主体5937户,亿元以上项目71个。实施皇姑区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进5G 基站基础设施建设154个。文旅产业亿元项目落地4家,倾力推动舍利塔滩地公园项目建设,与西安曲江文旅合作打造皇姑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首届“皇马”“向上音乐节”等文旅品牌,引发现象级传播。特色街区建设取得突破,沈阳天地获辽宁省夜经济示范街区称号、塔湾兴顺夜市获辽宁省美食街称号。沈飞航空博览园获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城市书房(屋)数量达到15个。持续深入探索“飞地创新”的发展模式,在南京、珠海设立“高企飞地孵化基地”,启动皇姑(北京)数字产业创新中心,落地驻京津冀招商处。在北京、海南等六地布局飞地创新中心11个,引进科技企业226家。积极推动利星行凯悦酒店项目开工建设,盘活乐天项目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围绕中韩产业园、海之播跨境电商等项目,对外开放实现质的提升。对口帮扶新民市胡台镇,谋划储备飞地项目7个、落地飞地项目2个。
四是抓建设、重品质,精细管理呈现新面貌。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五大行动”,89个老旧小区和34条背街小巷改造、2条街路更新全部进场施工,完成老旧管网改造10公里,新建口袋公园100个。实施“五位一体”作业,提高城市“洁化”水平,安装独立公厕20座。提高城市“亮化”水平,对7个重点街路以及11个过街天桥等区域进行景观亮化,完成金廊沿线等291条街路维护工作。精细化管理综合考核平均成绩九区排名第一。扎实开展大气污染强化管控、水污染防治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完成北运河、卫工明渠、造化排支等9个点位及怒江北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监测。启动10家“无废社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五是办实事、惠民生,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皇姑区始终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新增就业672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733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62人。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0238人,引进博士百余人,全国首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一体化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全市首推认知障碍特色服务,建成智能化养老信息平台、29个社区助餐点。引进知名养老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开展8家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工作。新增民办普惠、公办幼儿园学位730个。9所普通高中“优质特色”集群式发展,实现100%全覆盖。推动“幸福教育进社区”,为社区输送2069节课。建立皇姑区教育首席信息官制度,推进四十三中学和岐山一校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项目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北塔中学正式成为沈阳市第120中学实验学校。启动北部“幸福教育创新实验片区”暨“一圈一带”学校集群建设。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面向社会招聘319人。全面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丰富“皇姑好家医”服务内涵,为辖区居民提供“五位一体 ”服务保障。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签约覆盖率实现100%。北塔社区、明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沈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推进“国家慢病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的复审工作,全力打造健康沈阳先行区。社会治理和谐有序。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完成亲民化改造,补齐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短板,133个社区全部达到600平方米,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全面升级。
此外,皇姑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八五”普法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坚持瞄准中心工作,大兴调研之风,在着力攻坚克难中展现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持续提质,依法治街水平持续提高,安全生产底线全面兜牢,展示出竞相发展新面貌。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皇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以争的意识、抢的姿态、拼的劲头、实的作风,大干三季度、决战全年红,以实干实效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大东区人民政府区长王林祥
介绍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锚定“新突破”这个核心目标任务,超前谋划、专班推进、跟踪督办,推动各项任务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上半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3%、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2%、全市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全市第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全市第七,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7个、9个、11.9个、2.6个、2.1个百分点。这其中,我区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均突破20%。
具体来讲,主要做了6方面工作。
第一,我们坚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着力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工业跃升行动取得新突破
一是汽车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上半年,华晨宝马、通用北盛整车产量超25.1万辆、产值达930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我们还引进了全市首个汽车零部件外资企业总部—德科斯米尔中国区总部,同时,德凯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法雷奥智能车灯等13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落地,奇昊底盘新工厂等8个项目开工,名华模塑等10个项目投产,华通RDC宝马东北进口零部件转运中心投入运营。
在加快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还顺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加快建设东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今年7月,我们连续第三年成功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与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共同组建了沈阳车网公司,共建的沈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区正式运营,已入驻及辐射周边生态企业30余家。我们正在推动中国科学院李克强院士的重大平台项目在大东落地,并积极打造云控基础平台,与中科寒武纪合作推进沈阳智能网联算力中心,为生态企业集聚提供基本测试和算力服务。正在建设的8.8万平方米智能网联大厦预计年底封顶,建成后将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聚集地。同时,年内将建成100公里智慧道路,到2025年覆盖大东全域101平方公里、2027年在全市推广到300平方公里,目前,宝马等整车企业已在大东开展L3级别测试。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出东中街—龙之梦旅游观光等5个智能化商用场景,促进智能驾驶走进普通市民生活。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大东区是沈阳打造东北氢燃料电池汽车第一城的核心承载区。目前,我们与亿华通、中能建达成全面合作,正在规划建设占地50万平方米的氢能示范产业园。年内还将举办首届沈阳氢能产业国际大会、建成全市首座加氢站,力争2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试运行。计划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10座以上,物流、环卫、公交、通勤等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000辆。
二是区域产业支撑更加多元。为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我们推出“乐享大东”文商旅数字化平台,发放消费券2930万元,带动消费超15亿元。“相声江湖”演艺综合体、英雄故事体验馆、EX机器人未来科技馆、龙之梦室内动物乐园、时代剧场等文商旅场景更加丰富,五一期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时,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图南、长之琳等重大项目落地,生物医药、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也在加快聚集。
三是数字大东发展更加迅猛。聚焦产业数字化发展,发放第七批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云赋能发展政策补贴699万元,福耀玻璃等2家企业获批省5G全连接工厂,全市仅5家企业获批。欧盟开发区获批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先导区,全市仅4家单位获批。
第二,我们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狠抓一揽子惠当下、利长远、增后劲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城区发展能级取得新突破
一是发展空间快速拓展。我们率先完成三大核心发展板块规划设计,谋划实施总投资480亿元的6大城市更新及智能网联项目,获批银行授信81亿元,已实际到位12.7亿元,东湖公园、智慧路网等45个项目实现开工。核心板块项目数量、投资、到位资金位居全市前列。完成南华地块、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多年遗留的硬骨头拆迁任务,全区实现净地47.1万平方米。年初,我区还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省仅4个区县获此殊荣。
二是发展后劲不断累积。我们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赴德、法、日、韩等国开展招商,在京津冀、长三角挂牌成立2个招商办事处,成功打造“京沈产业合作智能网联专场对接会”“沈阳氢能源汽车产业(上海)专场对接会”等专题招商活动品牌。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落地66个;引进实际到位内资109.73亿元,同比增长21.33%。我们还深度参与京辽、京沈、央地合作,签约总投资1106.7亿元的37个京沈合作项目,以及总投资805.2亿元的10个央地合作项目。其中,央地合作项目签约数量全市最多、体量最大,首批签约的8个项目中,5个已开工、3个正在加快推进,推进力度在全市领先。我们还与抚顺望花区、新宾县、铁岭清河区、铁岭县完成沈阳都市圈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都市圈签约区县数量全市最多。
三是发展支撑持续增强。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民生发展等领域,谋划储备总投资1736.6亿元的宝马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等150个重点项目。同时,组建12个问题攻坚组,解决临时供水等25个项目建设难点问题,顺利实现华润热电异地扩建等13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其中产业项目占比高达83.1%。
第三,我们坚持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加快四大科技创新组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创新平台更加完善。这方面,我们有2项突破性的成绩,一个是我区企业马卡智工参与起草全国首个《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库构建规范》国家标准;另一个是微纳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户大东,设计并量产6英寸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生产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同时,中科城市北京总部与沈阳大学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大连理工汽车产研院注册成立。
二是创新活力加速释放。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448家,同比增长156%。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21.89亿元,完成全年指标1.5倍。我们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争取科技专项补助840万元,新光、马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信畅天科技等13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创新人才加速聚集。认真落实“兴沈英才计划”,引进2个“带土移植”科研团队。13万平方米2292套人才公寓、52万平方米东湖公园、沈阳国际智慧健康城、智慧教育、养老社区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全速推进,未来各类人才的生产生活需求将得到充分保障。
第四,我们坚持把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稳定市场信心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政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着力推进法治建设、信用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积极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打造“私人订制”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品牌,新增市场主体6387户,突破9.1万户。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科学优质。我们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45亿元,兑现政策补贴1.6亿元。举办74次银企对接活动,成功授信、贷款9373万元。我们还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组建沈阳唯识先进材料天使投资基金一期。大东区作为全省唯一区县获评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称号。沈阳—欧盟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三是惩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更加严厉。实施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立案23件23人,清偿拖欠各类账款近1.23亿元,保障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第五,我们统筹推动区域规划、建设、治理,深入实施五大更新行动,城区功能品质取得新突破
一是城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工14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17.8公里燃气、供暖管网改造,推进7条街路更新及89条背街小巷建设,65座主题口袋公园基本建成。针对停车难问题,新建停车场11处、新增泊位1307个,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二是城市治理成效不断凸显。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建成一批亮点工程,比如,万泉公园诗词漫道火爆出圈,津桥路获评全市“最亮街路”,新东三街、育才巷成为全市示范街路。特别是在全省“绿叶杯”竞赛中,我区获得了第一名(沈阳市全省第一,大东区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三是城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华晨宝马成为国家级绿色制造“大满贯”企业,波森尾气等15户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制造工厂,数量再创新高。全力做好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大气优良天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PM2.5平均浓度低于全市均值7.3%,地表水环境全面达标。
第六,我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入实施“五大民生工程”,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出台“民生十条”升级版,落实保障困难救助补助资金6684万元。深化“大东颐养”品牌,建成“幸福长者食堂”26个,全部实现盈利,“一刻钟”养老就餐服务圈基本形成。
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均衡。为持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我们积极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沈阳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使用。组建创业担保贷款服务联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7亿元,扶持创业带头人186人,新增城镇就业4292人,来沈留沈就业创业达1.7万人。在教育方面,我们加速推进尚品东林学校中学部等8所学校新(续)建工程,实施智慧教育二期建设,大东成为全省唯一教育部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投入5662.5万元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家庭医生签约实现社区、村全覆盖。
三是社会治理成效更加显著。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出10个居民自治场景,开展议事活动570余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和急难愁盼问题650余件。上半年,我们还招录152名社区工作者,成为全市唯一不存在“超大过小社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22名社区工作者的城区,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此外,保交楼、停缓建、解遗办证工作均顺利推进,信访稳定、生产安全、食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态势平稳,有力地保障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顺利实施。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紧紧围绕“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区域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全力冲刺“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奋斗目标,努力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
多策多管齐下 增加助企qflp幅度, 2023-10-05
-
多种记录助柴达木盆地首口页岩油气井容积压裂取得成功执行,页岩气大型压裂视频 2023-10-05
-
多种困境下法国马克龙掌握欧盟国家 2022会是欧洲地区转折点之时吗?, 2023-10-05
-
多省区选调生招考聚集开展 “吸引人才”持续提温, 2023-10-05
-
多省区在一个替伏期上下控制住肺炎疫情 这轮疫情防控累积了什么工作经验?, 2023-10-05
-
多省份拟增加人们辅助生殖组织 现阶段需要量大且遍布不均匀, 2023-10-05
-
多班自美赴华航班延误或撤消 驻美国使馆公布提示,美国暂停26个赴华航班有啥进展 2023-10-05
-
多洛可小镇好玩吗 多洛可小镇玩法简介,多洛可小镇玩法 2023-10-05
-
多洛可小镇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多洛可小镇游戏 2023-10-05
-
多汁剧院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