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所有先祖死前背景故事,光遇所有先祖死前背景故事
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就突然神隐了?
溥仪的父亲载沣,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不仅身份特殊,而且人生经历也一样特殊,甚至他做的很多事情都让后人觉得特殊,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从一路平步青云,到成为皇帝的父亲兼摄政王掌握清朝实权,堪称传奇。
可大权在握的载沣,经过一番政治斗争之后,却在清朝宣布灭亡之后神隐了,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就连自己儿子溥仪的所作所为,自己也不愿意过多干涉,为何载沣会选择神隐呢?
特殊的身份
载沣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其祖父是道光皇帝,父亲醇亲王又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光绪皇帝还是自己的二哥,而自己的儿子,又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可以说不管从任何一种角度来看,载沣的身份都是足够特殊,而且足够高贵的。
就是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王爷,人生一路走来,一直都是上升状态,可谓是平步青云,几乎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年仅7岁便承袭了父亲醇亲王的爵位,18岁又成为光绪皇帝的特使出使德国,不仅帮助光绪完成了任务,还接受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深受影响。
回国之后,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载沣就被提拔为随扈大臣,官居一品大员,23岁之际,又进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实习生,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然而这一切对于载沣而言,还只是一个人生的开始而已。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二哥光绪皇帝以及慈禧太后和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都没有子嗣,两人还早死了,所以在两人死后,皇位就空缺出来,虽然说这个皇帝本身就只是慈禧的一个傀儡而已,但是当时可以供选择的人还是不少的。
不过慈禧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就找了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子来当皇帝,这样一来,慈禧便可以继续将皇帝当傀儡来使用了。这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就是溥仪,溥仪的父亲则是载沣。
在溥仪继位之后,慈禧为了保证载沣的忠诚,就让年仅25岁的载沣担任摄政王来辅佐溥仪这个小皇帝,这个时期的载沣,可谓是在权力的金字塔中又上了一个台阶,不过他似乎并不开心。
载沣的政治斗争
慈禧原本打算继续把持朝政,可是自己命不允许,在溥仪才继位不久,慈禧便撒手人寰了,随着慈禧的死去,清朝的朝政以及权力分配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毕竟慈禧这个女人,已经掌握了清朝48年的实权了,还是有很大权威和震慑力的,如今突然离去,清朝的政治以及权力组成自然会出现问题。
小皇帝当时只有3岁,想要让他处理什么朝政,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在慈禧死后,清朝的实权实际上就交到了摄政王载沣手上了,载沣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着清朝的下一步发展。
从前一切顺风顺水的载沣,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真正的实战经验实在还是太少,他想要实现中央集权,想要继续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是自己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载沣开始慌了。
但慌归慌,事情还是要继续做的,于是载沣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干,他最开始阶段想要联合一些进步青年对清朝进行一下改革,可是很快就遭到了八旗贵族以及守旧派的阻挠,以至于载沣这个想法只能就此搁置。
为了迎合当时的八旗贵族和那些守旧派,载沣只能开始开历史倒车,他把袁世凯以及陆军部尚书铁良等人挤出权力中心,随后建立起来一个以清朝遗老和八旗贵族为中心的新内阁。
很快这种做法就引起一些进步青年和汉人的不满,因此对载沣施加很多压力,以至于载沣完全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到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际,载沣更是对清朝的继续表示无能为力了。
最终载沣病急乱投医,把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给请了回来,希望袁世凯能够帮助自己去处理那些革命者,可是袁世凯当然是不想全力以赴帮助载沣的,而是想要夺过载沣手中的权力。
话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年轻的载沣在袁世凯面前,显得有些不堪一击,只是和袁世凯随便斗了一番,就被袁世凯赶出了权力中心,随着清朝宣布灭亡之后,载沣就彻底神隐,不再过问政事了。
就算是后来张勋复辟还是那些清朝遗老嚷嚷着要复辟之际,载沣都没有站出来说过一句话,甚至连溥仪后来想要继续当皇帝被日本人利用,建立伪满洲国政权的时候,载沣的态度也是很鲜明的,坚决不支持溥仪开历史的倒车,可是溥仪怎么也不愿意听载沣的话,因此后来父子两人关系就变冷淡了。
为何载沣要选择神隐呢?
实际上想要搞清楚载沣神隐的原因,只需要结合他的生平事迹,就足够了。在我看来,载沣神隐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害怕,一个是不想,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
说载沣害怕,那是因为他从小就见证了慈禧掌权下的一些为了争权夺利而做出的害怕举动,不管是同治皇帝,还是载沣的二哥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控制下,都是十分委屈的,载沣深刻明白这种恐惧,所以一直只想安分生活,对权力不敢抱有太多奢望。
同样的道理,在自己和袁世凯的权力斗争失败之后,载沣很清楚要是自己继续执迷不悟,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害怕,在自己辞职回家之际,载沣说的第一句就是“以后我终于可以好好抱抱孩子了”,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充分说明了载沣对袁世凯以及政治的恐惧与害怕,他不想再卷入其中了。
说载沣不想,其实就更容易理解了,他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就算自己不做官,也一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他不像其余的很多大臣,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自己已经拥有无尽财富,何必再去提心吊胆地当官呢?
此外,载沣从小接受的都是比较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自己还留过洋,思想是比较先进的,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下,他基本已经看清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再出来和历史逆向而行的话,结局毫无疑问都是凄惨的,自己何必自讨苦吃呢?
既然于情于理,载沣都没有必要出来做什么了,所以他自然就在家好好过幸福生活,从此神隐不失为最佳的明哲保身之举,但凡自己稍微关心一下政治,也许都会导致小命不保的。
说一句比较俗气的话,当时的载沣,就像今天很多超级富二代一样,有花不完的钱,他们何必再冒着风险出去做事呢,在家里好好生活,不要惹麻烦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结语
载沣算是清朝时期一个比较开化的人了,他虽然位高权重,一度成为权力顶峰的人物,可是自己十分清楚时局的变化以及走向,与其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些没有结果的事情,还不如选择什么都不做,好好过自己的幸福生活,岂不是更好,这是一种人生大智慧,也是载沣能够守住晚节的关键所在!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这个王爷不一般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临终前,指定了大清王朝的继承人,将爱新觉罗·载沣的长子,年仅3岁的溥仪过继给同治帝载淳,和光绪帝载湉,一人祧两房,继承皇位,为宣统帝。
作为溥仪的实际亲生父亲,爱新觉罗·载沣被指定为监国摄政王,代理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三年实际的统治者,掌舵人。
这位载沣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祖父是道光皇帝,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夫,他的二哥是光绪帝载湉,同治帝载淳是慈禧和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同治帝没后,傅仪过继后,就成了老佛爷慈禧的孙子。
有了这么多层关系,载沣既是皇室正统,又是慈禧的娘家侄子,更是小皇帝傅仪的亲生父亲,所以在傅仪登基后,年仅25岁的载沣就成了摄政王。
因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载沣的政治生涯是火箭式上升。7岁就袭封醇亲王,18岁就作为光绪皇帝的特使,奔赴德国,圆满完成“道歉”的任务,大方得体的政治表现,获得慈禧的肯定。两年后提拔为随扈大臣,担付京城守卫重任,官居一品大员。23岁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成为全国权力中心——军机处的一名年轻的实习生,前途不可限量。
摄政上位收兵权
儿子傅仪上位,载沣成了摄政王,自然要为儿子能坐稳江山买命。傅仪上位时,也是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之际,加之慈禧的去世,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高层的权力平衡被打破。
载沣属于皇室的少壮派,他出手的第一招就是抓军权。此时最大的军权掌握在陆军部尚书铁良手中,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虽然不直接掌握兵权,但在军队中影响力不可小视。铁良是皇族,暂时可以不动,但袁世凯是汉人,他的北洋集团势力很大,被许多皇亲贵族视为“当世之曹操、刘裕”,慈禧在世时镇得住,现在慈禧不在了,此人必须除掉。
而且醇亲王载沣据说和袁世凯有过节,一次会议上,甚至掏出手枪直抵袁世凯胸前大声说:"尔如此跋扈,我为主子除尔奸臣!"经奕劻劝解,方才作罢。
按照载沣的意思本是要处死袁世凯的,奈何袁世凯的北洋军直接示威,加之总理大臣奕劻和张之洞劝阻,也怕引起兵乱,被迫放弃了杀死袁世凯的念头,袁世凯也识趣,自称足疾,交出职务,回河南老家养病了。
接下来就是将铁良外放,逼其交出兵权,然后安插载洵、载涛、良弼等自己的少壮派势力,这样基本稳定了局势。
与袁斗法终失败
此时,全国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在朝廷内部,要求革命,实行君王立宪制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载沣不得不重新启动"预备立宪",至1911年5月,进步实质性一步,裁撤军机处等机构,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名为改革,实为集权的目完全暴露,引发了朝野上下强烈动荡。
在此背景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暴已成燎原之势,波及全国,清廷已是岌岌可危。为了镇压革命,载沣病急乱投医,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
求到袁世凯头上不了,形势就不再由载沣主导了,在老谋子袁世凯面前,年轻的摄政王载沣的确是嫩得点,或者说显得过于软弱。
经过几番讨价还价,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同时在袁世凯的要求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至此,袁世凯才派兵攻打武汉革命军,夺取了汉口,然后北上,组成汉人占多数的新内阁,迎合革新派的呼声,博得上全国更大的声名,从而掌握了清王朝的军权大权。
形势比人强。心灰意冷的监国摄政王载沣暗然卸任,结束了他短暂且备受煎熬的三年当国生涯,退归藩邸,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载沣的下野,直接把年幼的宣统皇帝推到了老谋深算的袁世凯面前,结果可想而知。在袁世凯的政治操纵下,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
平淡归隐保声名
载沣作为摄政王,为了清王朝统治,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努力过,并非后人所指责的无能王爷,只不过他一心想维护清王朝统治和皇族权力,排斥汉人官员,皇室成员又不堪大用,清廷的倒台是大势所趋,不是他载沣所能挽救的。
看清形势的载沣,比较识时务,没有眷恋权力,辞去摄政王之职后,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不参与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更是对傅仪甘心当日本的傀儡,建冰冷伪满洲国非常不赞同。
离开了权力中枢后,载沣为什么神隐起来,过着没声音、没图像的生活呢?掌心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他本是个想过平淡生活的人。
作为八旗子弟,不用奋斗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好日子,还要哈自行车呢?
提笼架鸟,呤诗作画、唱个戏,听个曲,什么的。载沣虽然当了摄政王,但骨子里也和其他八旗子弟一样的,没有奋斗的动力,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王爷而已。而且他本人也是为人宽厚,谦虚和蔼,对世事看都是很淡然。
据说,他对待自己的亲戚本族的庆吊大事,也只是露露面,寒暄几句,便赶忙起身告辞。
当摄政王,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的,能退出权力中枢,远离政治旋涡,正好回归本心,过自己平淡的生活,好事一桩。
二、他对政治权力没多大兴趣。
生在皇家,免不了与权力打交道,而且由于身处核心层,所以知道政治权力的险恶。所以当慈禧太后下决心,把他的儿子溥仪养育在宫中,准备接皇位时,醇王府不是高兴,而是顿时大乱,如上刑场般哭声一片,载沣是哭丧着脸,溥仪的祖母老福晋更是晕厥。
为什么?政治太凶险。他的二哥光绪帝,还有同治帝,不就是在政治的旋涡中窝囊地死去的吧,大清国有慈禧这样的能干女人撑着,让她们去弄权吧,干我什么事。
正如溥杰在《父亲醇亲王载沣》中所描述的那样:我父亲虽然成了国家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可是他是个老实人,也和我祖父一样,都是把权力看得较淡。所以当载沣辞去摄 政王后,高兴地对家人说:“从此好了,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权力的彻底丧失,反而使得载沣从此洒脱,心安理得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三、他的思想相对比较开化。
毕竟比较年轻,而且出个国,留过洋,18岁那年的德国之行,让载沣得以大开眼界,感受到了世界的变化,所以他能表现出了祖先们无法想象的宽容和豁达。据说载沣对西方的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他是第一个穿西服,剪辫子的王公,首先使用汽车、电话,一直被视为晚清的新派人物。
应该说载沣对清王朝倒台,革命大势不可逆转,看得是非常清楚的,他后来也没有主张武力镇压革命,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遗老们搞复辟活动,他始终没有积极参与,说明他的思想是比较开化的,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特别是在“满洲国”问题上坚持不去东北,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识和魄力,保住了晚节。
据说,载沣的父亲老醇亲王曾给子孙们留下了一幅家训联: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综观载沣的一生,看来他是读懂了父亲家训的。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
光遇所有先祖死前背景故事,光遇所有先祖死前背景故事 2023-10-05
-
光遇感恩欢庆使者怎么兑换 感恩欢庆使者兑换图, 2023-10-05
-
光遇感恩欢庆使者多久结束2022, 2023-10-05
-
光遇感恩欢庆使者在哪里 感恩欢庆使者地点及兑换图一览, 2023-10-05
-
光遇感恩欢庆使者在哪里 感恩欢庆使者先祖位置及老虎面具获取详解, 2023-10-05
-
光遇感恩欢庆使者在哪里 光遇老虎面具获取方法, 2023-10-05
-
光遇感恩欢庆使者兑换图攻略,光遇感恩欢庆使者兑换表2023 2023-10-05
-
光遇感恩季任务还能做吗,光遇感恩季任务还能做吗 2023-10-05
-
光遇感恩季任务先祖在哪,光遇感恩季任务先祖 2023-10-05
-
光遇情人节活动什么时候结束 光遇情人节活动兑换需求,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