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重生细胞》战争投枪图纸路线 战争投枪图纸怎么获得,

时间:2023-10-05 13:47:50 来源: 浏览: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中部分爱国民主人士生平简介

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中部分爱国民主人士生平简介



1、(横版)《图说长征序曲》介绍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管其乾 摄影)


2、《图说长征序曲卷》封面及封底(管其乾 摄影)


3、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馆正门(管其乾 摄影)


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左)通过石峰村籍记者管其乾将他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村题字转交石峰村两委


5、永安小陶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主题墙(管其乾 摄影)


6、邹韬奋故里福建永安下渡村村部门前有关介绍邹韬奋的宣传栏(管梓任 摄影)


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林洪通同志退休后编著的《永安抗战文化史话》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管其乾 摄影

【按:福建永安是一座浓缩了全国民族抗战文化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央视《永远的长征·坚忍不拔》、中共党史出版社《图说长征(丛书)序曲卷》等权威资料介绍:1934年7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九军团在永安小陶镇石峰村及洪砂一线集结,举起北上抗日的大旗,并发布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三个宣言书,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正式开始,从此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生于永安下渡村的永安人邹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他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24日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正式党员,1944年11月1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邹韬奋同志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刀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使得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由原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林洪通同志退休后编著的《永安抗战文化史话》共37万字,于2013年10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1200册,多数已赠送与林老师有联系的各界人士,受林洪通老师的委托,现将其中的书稿及相关书评逐一在网上发布,以供各方人士了解永安抗战文化。本次网页发表的是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史话》331页至360页《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中部分爱国民主人士生平简介》,其他书稿及其书评将陆续发布。搜索“林洪通编著”或本网页中的相关标题或关键字句,可找到本网页。搜索本文标题,在其他网站,多数有照片。受托网上发布者管其乾欢迎各界人士到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永安市吉山村等地参观国家级永安抗战遗址群。】



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中部分爱国民主人士生平简介


林洪通、张和陆、赖承光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战时省会永安的抗战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很大程度上,是云集而至的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特定条件下,同仇敌忾,努力奋斗,为抗日救国,繁荣文化所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影响遍及我国东南各地乃至海外。

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包括国民党内坚持爱国抗日的进步人士)在省政府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中,不少人担任着重要职务,掌握了许多重要文化阵地。他们利用这些阵地为抗战呐喊呼号。当时他们都不是共产党员,但同样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繁荣抗日文化、坚持团结的典范作用。他们和身份隐蔽的中共党员一道,形成了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建立了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共同实现抗日救亡的神圣使命。当时,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在永安所起的作用是共产党员本身所不能替代的。这就真正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广泛性和正确性。

抗战胜利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停止革命活动。他们中有的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人加入了同共产党荣辱与共的各个民主党派,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解放后他们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批人士中的很多人,在反右和“文革”中,遭受无端审查和政治上的冲击,遭受极不公正的对待,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甚至被判刑劳改,后大多得到改正、平反。他们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各自的工作,为建设繁荣、富强、自由、民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努力奋斗。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永远为我们所怀念。本文对部分从事永安抗日文化活动的爱国民主人士的生平事迹,作一简略介绍(以姓氏笔划为序):

(54)①爱国民主人士王一帆①


王一帆(1916— ):

王一帆,笔名王石林、于帆、海丁、一帆,四川中江县人。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春在清党时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40天,后由家人保释出狱,逃往成都,被介绍入川军当文书。七七事变后,随川军到河南,后转京杭、皖南、江西前线,组建剧团宣传抗日。1939年9月,被指控为思想“左倾”而遭囚禁,1940年5月又被疑有“异党”行为被逐出军队。6月,经友人介绍到湖南衡阳力报社任记者、编辑,遂与地下党员孟月秋(即孟树德)、余志宏相识,建立联系。1941年11月到桂林,先后在两所中学任教。1943年10月应福建省建设导报社长谌震之邀,他与李品珍同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任建设导报采访部主任兼国际版编辑。1944年3月到漳州,任闽南新报总编辑。在两报工作期间,在报刊上发表国际时事评述文章,参与永安及漳州的抗战文化活动。1945年3月返回永安,任东南出版社第三任经理。同年7月在“羊枣事件”中被捕,1946年4月获释,7月绕道香港转入粤东一所中学任教,1948年春进入游击区,担任潮汕地委机关报团结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在肃反、反右、“文革”中均受审查,1979年3月得到平反。1981年调潮汕地委党史办工作,任中共潮汕地委党史领导小组领导成员,任编审组副组长,1983年离休后仍负责编研工作。

(55)爱国民主人士王亚南


王亚南(1901—1969):

王亚南,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碧辉,湖北黄冈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1927年8月在北伐学生军教导团任政治教员。1928年初在杭州与郭大力合作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1933年参加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下半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1934年赴英国、德国深造,1936年回国后与郭大力从事《资本论》翻译工作。1938年第一部《资本论》全译本中文版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完整出版的《资本论》中译本。抗战期间,他先在中山大学任教,1944年应福建省政府秘书长程星龄之邀来到战时省会永安,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从而使该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王还同时兼任长汀厦门大学、建阳暨南大学教授。在永安还创办了经济科学出版社,发行了《社会科学》季刊和《研究汇报》学刊。在永安完成了其代表作《中国经济原论》、《社会科学论纲》等,并首次在永安出版。他先后还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和专著,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羊枣事件”发生不久后愤然辞职,并离开永安。后任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全力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解放后历任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当选为第一、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195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1969年11月13日在上海病逝。

(56)爱国民主人士王西彦(40年代)


王西彦(1914—1999):

王西彦,浙江义乌人,原名王希曾,著名进步作家。1933年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由“左联”扩大而成的北平作家协作候补执委,曾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和旧学联。抗战初期在武汉参加中共长江局领导的战地服务团。1938、1939年任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观察日报》编辑,并参加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塘田讲学院的教学工作。1939年底至1941年10月,受中共东南局文委邵荃麟的委托和改进出版社社长黎烈文的邀约,来到山城永安,主编《现代文艺》月刊。这时期,他在《现代文艺》和《改进》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著有《村野的爱情》、《暗淡的春天》、《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眷恋土地的人》等支持抗战、揭露社会黑暗的长、短篇小说多种,为繁荣东南文化和福建的抗日文学活动作出了卓越贡献。1941年10月离开永安,先后担任桂林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45年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教授。1947年后历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解放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文联委员、作协理事、副主席、《文艺月刊》编委等职。1955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六十年来,著述颇丰,已出版的计有长篇小说《古屋》等8部、中短篇小说集《夜宿集》等10余集、散文集《炼狱中的圣火》等5集、评论集《第一块基石》等4集、回忆录《乡土·岁月·追寻》等2部。已出版《王西彦选集》5卷,早期作品多以家乡生活为题材,为深受苦难的农民诉说悲苦。后期作品则多以知识分子的追求和幻灭为题材,描写陷入苦闷的知识分子的多样面貌。晚年撰写了一系列回忆的散文著作,刻划“十年浩劫”期间知识分子的艰辛历程。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饱含情感,而又不失冷峻的剖析力量。晚年著作显示了对社会和人生理解的不断深化。一生勤于写作,作品累计逾八百万字。曾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顾问。

(57)①爱国民主人士刘金(1985年9月)①


刘 金(1922— 2008):

刘 金,原名刘文铣,笔名柳无垠、茅塞、刘青阳、张扬、梦旦等。浙江嵊县人。1940年在清波中学读书时,参加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开掘社”,参与创办油印刊物《学生阵地》。在此其间,他阅读了《大众哲学》、《新经济学读本》、《社会科学二十讲》以及秘密流传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进步书籍,思想倾向进步。1942年日寇发动浙赣战役后家乡沦陷,遂流落到福建省三元县(现三明市),在“福建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任文书,翌年随训练团迁往福建战时省会永安。1943年开始在永安《民主报》副刊“新语”上发表进步文章近200篇。1945年3月陪同周璧前往浙东寻找新四军,到达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后,即留下参加了游击队。此后一直在师和军一级的部队报纸当记者和编辑。解放战争中,亲历华东战场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大战役。1950年,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身份,随所在部队入朝参战。1952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在华东人民出版社工作。1954年调往新文艺出版社工作,任现代文学编辑室主任。1978年至1986年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文学报总编辑等职。他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著有诗集《笨拙的颂歌》、《前线的故事》;评论集《感情问题及其他》;散文杂文集《马上随笔》、《吹沙居杂文》、《吹沙居随笔》、《上海杂文家自选丛书—立此存照》;民间故事集《九斤姑娘》、《神仇》、《长乐宫惊梦》;专著《〈红日〉试析》;中篇小说《阿Q后传》等。1988年获编审职称,同年底离休。

(58)爱国民主人士刘独峰


刘独峰(1908.6—1996.3)

刘独峰,广州市人,幼年丧父,1925年曾参加学生反帝罢课,中山大学法科政治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日本大学法学士学位,在学期间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1933年入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广州办事处,任残废军人教养院教育队长、军官宣传队长;1937年入国民党集团军第二十七军第四十六师李良荣部供职;1939年任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少校教官。后弃戎从文,1940年10月到永安,任改进出版社编辑,擅长翻译,常撰国际评论,在永安与蔡力行、蔡振扬二人一起,被称为“国际时事评论三把笔”。1941年9月任福建省农学院生活指导主任。1942年10月起与蔡力行、蔡振扬合编《敌伪研究通讯》,1943年2月任福建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军训总队中校教官。3月,编辑《国际现势》、《物价管理方案》、《国民兵组训法规》和《国家总动员》等教材。1943年9月,与林天兰、王藏修编辑《英语锁钥》和《当代名著选详集》等教材,颇受读者欢迎。1944年受蔡力行之邀编辑《联合周报》。1946年2月任国立泉州海疆大学教授,讲授国际公法。1948年9月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李良荣秘书。1949年泉州解放后,参与筹建民革泉州市委员会,后任副主委31年。曾任政协泉州市第一至第五届常委、泉州市第八届人大代表、民革福建省委第六、七届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在永安期间的论著有:《假如独裁者胜利》、《论国际新形势》、《美国——洋海战略(特稿)》、《美国空军的“命中力”》、《梦魔在近东》、《地中海的争霸战》、《帝国主义争夺下的近东》、《美国太平洋战略》、《论国际新形势》、《日本在东亚的孤注》、《日本与法西斯主义》、《美国在南海的赌注》、《卷头言:欧战第三年》、《苏联之谜》、《论日寇的南进》、《〈欧洲堡垒〉的鸟瞰》、《论缅北战局》、《战后国际经济问题》等50余篇,著作和译著有:《近中东各国论》、《英帝国论》、《国际学大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政治》、《当代名著选详集》、《远东与日本》等多部。

(86)②爱国民主人士许钦文②


许钦文(1897—1984):

许钦文,学名世梭,笔名绳尧、钦文、蜀宾、高阳、田耳、柳丝、方之夫、湖山客等,浙江绍兴人。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五师范,任该校附小教员。1922年在北京大学旁听。1925年任浙江台洲第六中学教师。1926年后陆续出版《故乡》、《国家》等小说集。1927年春,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教员。1928年出版《蝴蝶》、《仿佛如此》、《幻象的残余》、《若有其事》等小说集,为鲁迅先生所器重,曾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在杭州军人监狱,幸得鲁迅营救出狱。1936年到福建师范学校任教。抗战爆发,1938年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任永安师范教师足足八年半。在国难当头,家难严重的艰苦岁月里,辛勤从教,提倡“三杆主义”,即锄头、枪杆、笔杆一起抓。他身体力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开展抗日宣传。除教学外,他积极参与永安抗战文化活动,是《民主报》副刊“新语”的重要撰稿人。抗战胜利后,任厦门集美中学教员,后回福州任协和大学文科教授。1948年出版小说集《风筝》。1949年回浙江师范学院任教授。1950年底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2年起历任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省文化局副局长、民进中央执行委员兼浙江省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1956年加入华东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作协浙江省分会副主席。同年出版《许钦文小说选集》、《鲁迅先生的幼年时代》、《鲁迅小说助读》、《〈呐喊〉分析》等,1958年出版《〈彷徨〉分析》,之后继续出版《学习鲁迅先生》、《鲁迅杂文选释》等,1981年11月为鲁迅研究学会顾问,同年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晚年左眼失明,仍孜孜不倦写鲁迅在北京时期的回忆录,如《鲁迅日记中的我》等,此外还写了不少文艺作品,犹如妍葩吐艳,可谓“老树春来更著花”。1984年《许钦文小说集》出版,还著有《文学概论》、《国语文法讲话》、《许钦文散文集》等。同年11月10日在杭州病逝,终年87岁。

(59)①爱国民主人士张垣①


张 垣(1923—2000):

张 垣,原名张汉城,曾用名张特亘,笔名有金斗节仔、张菁、金枣等。福建龙岩人,大学文化。1923年在印度尼西亚出生,1933年回龙岩定居。1940年在香港由邹韬奋主办的《生活日报》任助理编辑,1941年在沙县向《东南日报》副刊《哨兵》投稿。同年来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1944年一起常以金斗节仔的笔名在《民主报》副刊“新语”上发表进步文章70余篇。1945年“羊枣事件”后离开永安避居泉州、莆田一带。在此期间,曾向《闽南新报》副刊“海防”、《江声报》副刊“人间”、《闽中日报》副刊“弯弓”等发表文章40余篇,引起了特务注意。1948年再度避走香港,从事职业性创作。在《大公报》、《文汇报》、《华商报》担任特约撰稿员,发表过作品100余篇。不久,加入茅盾、叶以群主持的“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分会”。1948年进入粤东游击队,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文化服务团”,随团回到福建,先后在《闽西日报》、《福建日报》担任记者或编辑。解放初曾与郭风、姚鼎生等人一起编辑过《福建文艺》及其副刊及《福建日报》副刊《海潮》等。曾担任过《汉语大词典》编辑,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龙岩地区副主编,并继续为一些报刊撰稿。1944年以来主要作品有《国文教师大肚黄》、《二等兵》、《题外一题》、《羊博士》等小说、《打落水狗原来不是痛快事》、《举起投枪》、《伟大的挣扎》等杂文多篇,还写了散文《福建—我们的家乡》等,颇获好评,又与张惟合写《闽西文艺史志》等。1983年离休后,曾担任《长汀诗词》顾问,龙岩大专学校教授等。

(129)①爱国民主人士张文郁①


张文郁(1915—1990):

张文郁,笔名郁怀云、朱力等。1915年生于浙江平湖,1931年秋入上海中法工学院机电系读书,因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而被迫退学。1932年转入私立大夏大学教育学院高等师范科就学。1934年6月与同学创办《诗与散文》月刊。1935年大学毕业,任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助教、实验学校教员。其间,曾参加中华儿童教育社、国难教育社。抗战爆发,随暨南大学迁到福建建阳县,后在福州、永安等地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1939年2月,任生活教育社福建分社筹备员,同年秋来到永安,任改进出版社编辑,主编《现代儿童》半月刊,专给孩子们写小文章。同时在《改进》半月刊上,用“朱力”笔名,发表从《莫斯科新闻》中选译高尔基的《哲人》、马尔沙克的《为什么我写给孩子们》等译作。1940年秋,应朋友之约,到长汀中学和厦门大学任教。1941年初,在长汀被捕,押送至三元梅列“福建省青年训导营”囚禁。翌年春,获释回长汀,任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教员。1943年到江西泰和,任国立幼稚教育师资专修科讲师。1946年,该校迁至上海,正式成立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和科主任等职。此间,曾任《生活教育》月刊编委、总编辑,上海市中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副理事长,并加入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上海教育界同仁团体联合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上海市中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文汇报》、《教育阵地》周刊的主编之一。1948年在菲律宾大学等学院考察研究,任菲律宾华侨学校教员。半年后回国,创办《现代教学丛刊》,为主编之一。并当选为中国幼稚教育社理事。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务委员、代理主任委员,9月任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教授,兼任大夏大学、圣约翰大学教授。1951年8月调任华东师大教育系教授、教育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校务委员等。1951年秋到1954年夏,任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委员会、上海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于1990年4月29日在深圳逝世,享年74岁。著有《小学特殊儿童的教育》、《小学历史教学法》、《小学地理教学法》、《教育学一般原理五讲》、《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等。

(60)爱国民主人士汪德耀


汪德耀(1903—2000)

汪德耀,江苏省灌云县人,著名生物学家。1921年考取法国公费生,在里昂大学学习。1925年获该校生物学硕士学位。1925年转到巴黎大学,研究细胞学,1931年10月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博士。1932年初回国,历任国立北平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授、系主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兼任研究员。1939年至1941年任国立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教务长。1941年4月到永安,创办我国首次地方研究院——福建省研究院,任院长兼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在永安期间,致力于科研攻关,为解决抗战所急需的交通运输能源的研制——松树根炼油代汽油获得重大成果,从而为福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贡献。他1943年离开永安,任厦门大学教授、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1944年9月至1949年任国立厦门大学代理校长、校长。解放后历任厦门大学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国家级)、抗癌研究所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咨监委员会常委。

(61)爱国民主人士沈炼之


沈炼之(1904—1992):

沈炼之,笔名味荔、炼之,浙江温州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后赴法国留学,1933年获里昂大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地政学院研究员、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38年到永安,任《改进》半月刊编辑,兼福建省研究院教授。这期间,翻译了10余部进步论著。还撰写了大量论文,大多在永安改进出版社出版。他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历任温州市立中学校长、浙江师范学院及杭州大学历史系主任、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民盟副主委、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民盟中央顾问,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杭州大学历史系名誉主任。他在杭州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法国史研究室。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专著、译著16部,撰写论文、译文100余篇,约160万字,代表著作主要有《法国革命史讲话》、《简明世界近代史》、《法国通史简编》,主要译著有《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法国史》、《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盖得派》等。

(62)①爱国民主人士李由农①


李由农(1903--1974)

李由农,湖南醴陵人,1941年9月随福建省主席刘建绪入闽,到战时省会永安,任省政府编译室(其前身是郁达夫任主任的省政府公报室)主任,有湖南才子之称。政治倾向比较开明,重用进步文化人士董秋芳、赵家欣、叶康参、钱念文(叶、钱由赵家欣介绍引进),担任编译室大部分工作。1944年9月,在李由农的支持下,以编译室的名义,与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名创办由羊枣(杨潮)主编的进步刊物《国际时事研究》周刊。“永安大狱”发生时,谢怀丹曾多次到李家向李夫人打听消息。李对董秋芳、叶康参相继被捕十分关切。抗战胜利,省会迁回福州,1946年李由农任省政府机关报福建时报社长。1948年9月,刘建绪离职,李由农也转到福建师专任教,深受学生欢迎。1949年,在台湾儿子的催促下,举家迁台,任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讲师,国民党国民大会资料组长兼讲座。1974年3月12日病逝台北。

(85)②爱国民主人士严家显②

严家显(1906—1952)

严家显,江苏吴县人。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昆虫系,后赴美国敏尼苏达大学留学,获昆虫学博士学位。抗战爆发,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办学。1938年福建省会内迁永安后,福建省政府于1940年初在永安黄历筹办省立农学院,严家显应邀到永安任第一任院长。当时在山城办大学环境非常困难,他煞费苦心,惨淡经营,云:“溯余来主院务,四更寒暑,受命于战时肇创之秋,着手维艰,用心良苦,谬以先觉自期,窃抱乐育之志,敢辞劳怨,但矢精诚……”。足见其办学的思想境界。在创办教育事业的艰苦过程中,他面对荒山僻壤,过问一瓦一椽之营建,同时多方物色人才延聘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不久,在其堂兄、省财政厅长严家淦的帮助下,终于建成一所设有农艺、园艺、森林、农业经济、植物病虫害五个系的农业高等学院。严家显治学严谨,扎扎实实抓教学实验,在学生中提倡勤学苦练、艰苦创业、团结进取的学习风气,亲自帮助学生补习英语、拉丁文,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素质。1943年,教育部在重庆举行全国农业院校毕业班学生几门学科会试,永安农学院派三名学生参加会试,成绩名列前茅。有一名英国学者曾到黄历访问该院,赞扬说:“在战时能办成这样规模和拥有这样的环境,是值得赞许的。”至抗战胜利前夕,他赴重庆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随复旦大学迁回上海继续任教。1952年除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科学院昆虫系主任。他响应祖国号召,积极从事反对细菌战的研究工作,当他带病欲赴朝参战时,不幸癌病突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1988年秋,永安黄历农学院部分师生,为纪念严家显院长的功绩,由海内外和港台校友捐建一尊严家显半身铜像,置于福州金山农学院,也寄意海峡两岸校友,加强联系,同心协力,为振兴中华农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63)爱国民主人士陈启肃


陈启肃(1911—1975):

陈启肃,福州市人。抗战时期,是福建剧坛上的一员骁勇战士,一生为话剧创作和推动话剧运动,整理、改编地方传统戏曲作出了显著成绩,是一位较有名望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193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进入福建省教育厅工作。1938年随教育厅内迁到永安,即参加地下共产党人领导的进步报纸《老百姓》的编辑工作。1939年省教育厅戏剧教育委员会组成“战时国民教育巡回教育团”,任团长。不久,调任省教育厅戏剧教育委员会为委员兼总干事,领导该委员会下辖三个“民众教育施教团”,巡回闽北各县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协助建立“闽北剧人协会”,扩展戏剧活动阵地。1940年1月,《剧教》、《福建剧坛》相继创刊,他承担两刊主编,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向,充分利用合法的戏剧宣传阵地,发表抗战戏剧剧本,指导、评论戏剧创作,推动进步的戏剧活动。这期间他创作有《好汉子》、《第二号汉奸》、《徘徊着的女人》等十余种话剧本,在福建剧坛上颇有影响。1944年,他转入福建师专任教。解放后,继任福建师范学院教师。1953年辞去副教授职务,进入福建省戏曲改革委员会任干事。重返剧坛后,专门研究传统戏曲,积极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戏曲改革方针。不久转入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任创作组长。1957年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成立,他任剧目室主任,全力抢救、挖掘地方传统戏曲遗产。其个人所创作、移植、整理的剧目有《南海女儿》、《焚衣传》、《紫玉钗》等十余种剧本,均为盛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国庆十周年大典,剧团赴京献演《紫玉钗》,周总理亲点此剧观赏,受到好评。1960年3月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成立,他任戏曲文学研究室主任,以长者风度,诲人不倦,一方面深入各地培养专业戏剧作者,一方面自己动笔整理、创作历史剧。《卧薪尝胆》、《六国相》相继搬上舞台,为福建戏曲的推陈出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分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当选为第三届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于1975年5月逝世。

(64)①爱国民主人士陈耀民(40年代)①


陈耀民(1927— ):

陈耀民,福州市人,进步青年。1942年到战时省会永安,1943年在省卫生试验所会计室当雇员。1943年至1945年间,常用“夏侯”、“梁楚”等笔名,在《民主报》副刊“新语”及其他报刊上发表进步文章60余篇。1945年7月在“羊枣事件”中被捕,1946年2月获释后离开永安,同年11月在福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福州地下市委所属的特别支部任支委、支书和总支书记,1949年5月在福州联合小组任副书记。解放后他在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卫生宣教所、省卫生厅、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任职,主持过《福建卫生报》、《福建医学杂志》的编辑工作。80年代后任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书记。1989年离休。

(65)①爱国民主人士周璧(四十年代)①


周 璧(1923— ):

周 璧,原名吕祖渭,江苏无锡人。1941年参加新四军六师,后转入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工作。1943年到永安,先后在《中央日报》副刊、《民主报》副刊“新语”、《东南日报》“笔垒”等报副刊以周璧、李风等17个笔名发表宣传抗日等方面的文章。曾任《建设导报》校对兼记者,改进出版社校对和助理编辑,《现代儿童》代理编辑,并用业余时间协助董秋芳编辑过《民主报》副刊“新语”。1945年5月在“羊枣事件”中被捕。1946年出狱后在上海当家庭教师,后到无锡、武进等地中小学任教,曾二度入狱。解放初在苏州参加工作。曾在常州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地委宣传部编辑过《常州青年》。1982年退休。

(66)③爱国民主人士郑庭椿③a


郑庭椿(1910-2003)

郑庭椿,福州市永泰县石圳村人,笔名安甫。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9年燕京大学研究院二年肄业,兼任助教。1939年在桂林任中国工业合作社西南区办事处英文秘书及编辑。1940年2月到永安,历任福建省政府咨议、编辑室编译、福建省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改进出版社编辑等职,为《改进》月刊翻译了大量介绍国际关系及政治、军事方面的译文。1944年9月离开永安到南平福建师专任教。1945年3月至1946年9月任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及省福中校长。译著有《天下一家》、《印度内幕》、《英国与美国》、《叔本华评传》、《卢梭》、《军事心理学》(上下册)等。《军事心理学》当时曾分发给十万从军青年,人手一册,起到积极影响;又曾为改进出版社所出版的各种月刊撰写过大量文章。解放后,于1950年任私立福建协和大学讲师,1952年任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兼系副主任。1964年转任外语系副教授。“文革”中曾受到冲击,被关进“牛棚”,后下放劳动。1976年回到福建师范大学,任教育系副教授和研究生导师。1988年晋升译审(教授),1980年参加了《英汉辞海》的编纂工作,是该书编委和主要编译审校人员之一,又是十几位定稿人之一。曾获多种荣誉证书。著作还有《马科夫斯基诗歌的特色》、《终身教育与师资训练》;参与《英汉大辞海》、《比较教育的发展及其写作技术》、《英汉教育词典》等书的编译。晚年,遨游祖国名山大川,行吟呼啸。1991年获全国健康老人,起舞鸡鸣风并雨,坚持冬泳老犹青;磨针伏枥勤劳动,潇洒人生乐晚晴。

(67)爱国民主人士郑贞文


郑贞文(1891-1969):

郑贞文,福建长乐人。他早年考中秀才。1906年赴日本求学,1918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回国后任职上海商务印书馆,负责编著化学及其他理科书籍及高、初中化学课本,所编课本在全国学校用达30余年,并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词书》特约编辑。1929年为中国化学会理事,1932年任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主委。同年,出任福建省教育厅长。1938年随省政府内迁永安。十分重视发展内地教育,一方面将部分中小学内迁永安,在永安吉山设立永安中学,内迁省实验小学在永安下吉山办实验班,内迁福州师范到永安(后改为永安师范);另方面在闽北、闽西设立省、县立中学,并在建阳、龙岩、德化、南安等县设立师范学校,分区设立简易师范学校。职业教育方面,合并资源,升格办起省立高级农业、工业、护士职业学校;在南平增设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社会教育方面,则在各县普遍设立民众教育馆。为适应抗战需要,对本省教育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动员大、中学学生下基层参加战时民教工作,提倡“笠剑学风”(“笠”指学农,下农村参加劳动;“剑”指学军,上前线抗日)。创作《保卫中华》、《保卫福建》、《笠剑学风》等歌词十多首。在厅内成立戏剧教育委员会,组建剧团,演出抗日话剧,将曹禺的《日出》搬上舞台。在11年教育厅长任内设立的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福建教育》、《福建教育通讯》、《现代青年》、《现代儿童》、《战时民教》等刊物及国文、历史、地理、音乐等战时补充教材。这些出版物,为抗战救亡开辟了途径,也激发了教师及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郑贞文爱才育才,危难之际乐于助人。如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郭沫若遭迫害,东躲西避,郑对郭热情照顾;又如商务印书馆同事黎烈文,1938年也由郑推荐来闽任视导员,后任改进出版社社长。他在教育厅长任内,曾容纳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士,支持他们进行抗日文化活动。解放后,郑贞文先后担任福建省自然科学协会筹备委员会常委兼出版组长、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委员、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组成员、省历史学会理事。“文革”中受迫害,仍不改其爱国初衷。

(68)爱国民主人士林舒谦


林舒谦(1911—1983):

林舒谦,福州市人。自大学时起,即参加并组织抗日救亡话剧团体,从事宣传抗战的戏剧活动。30年代在《青白评论》上编辑《康巴斯》副刊,鼓吹普罗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了大量宣传新文艺的作品,在多种报刊上发表。1938年随省会内迁到永安,任福建省教育厅戏剧委员会“战时国民巡回教育团”干事,后“战教团”改为“民众教育施教团”,任第一团团长,巡回于闽西北的大田、尤溪等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1年1月起,相继任《剧教》、《福建剧坛》编辑。创作、发表的作品有《喷火口》、《毒》等剧本,为省内外戏剧团体采用演出,颇受欢迎。福建剧坛上毕生从事编、导、演的戏剧作家、活动家。解放后,他先在福建省戏曲改革委员会工作,后任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艺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专职编剧,为闽剧的“推陈出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作、改编、移植、整理演出的剧本达二十五种,其中《炼印》、《六离门》曾轰动省内外剧坛;《炼印》拍成电影;《六离门》在国庆十周年赴京献演,为周恩来总理亲点观赏剧目,颇受赞赏。“文革”中受到冲击,但从事戏曲创作之志不衰。“文革”结束,剧团恢复元气后,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戏曲的创作、改编、移植工作,并为剧团培养了不少创作人才。曾任福州市政协委员、民盟福州市闽剧支部主委。党的三中全会后他积极为闽剧艺人落实政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1983年病故。

(69)②爱国民主人士林浩藩(1985年)②


林浩藩(1910--1994):

林浩藩,字孟屏,1910年3月生,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他青年时代即热忱支持民主革命,曾掩护中共地下党人脱险。在大学期间,与中共地下党员杜星垣(建国后曾任国务院秘书长)结为密友,经杜引见参加沈钧儒、史良等“七君子”组织的抗日民主秘密会议。抗战爆发后,林被派往福建省教育厅任职。此时,林积极支持他的挚友、中共地下党人孟起从事地下活动。1938年5月随福建省教育厅内迁到永安。10月,共产党员陈培光邀集林浩藩、卓克淦、高时良等在永安创办通俗报纸《老百姓》,揭开了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序幕。1939年,经陈培光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参加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生活教育社等进步组织。因《老百姓》报宣传中共主张,发表社论《拥护三大政策》等而被勒令停刊,林浩藩等人也受到当局监视和审查,并强迫他们参加国民党。1940年至1944年,他任省立龙岩师范学校校长。抗战胜利后,他任省立福州中学(现福州一中)校长,并创办了福商中学(现福州第四中学),任校长。通过孟起介绍,林浩藩认识了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化名郑守铭),以及王一平和城工部部长庄征(化名老赵)等中共地下党员。为了掩护地下党的活动,他专门为曾镜冰等人发放福商中学教员聘书,作为“身份证明”。曾镜冰和孟起等常在林家议事、食宿。1947年林加入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是福建“民联”创始人之一,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迎接福州解放。解放后,曾任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局长、福建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福建省人大常委、福建省民革秘书长、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中央监委常委等职。1994年5月7日逝世,终年85岁。

(70)④爱国民主人士卓克淦④

卓克淦(1914— ):

卓克淦,笔名小泓、刻干,福州市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现华东师范大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福建同学抗日救国会总干事、教育学会会长、“猛进社”三人领导小组之一、榕声学社社长。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后,上海大学生积极响应,卓与中共地下党员田馨田作为大夏大学学生代表,与上海各大学联系,组织同学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后,乘火车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一致抗日。请愿队伍历尽艰难险阻,车行三天三夜,始到达无锡,被国民党宪兵堵截,围困无锡戏院,各校代表在与宪兵司令谷正伦谈判中,因语言激烈冲突,代表均被扣押,后被押送回上海,交由各校处理。卓回校后,被警告威胁,并禁止一切社会活动。他1937年毕业回福建,任福建省教育厅股长、视导员,后调任省立莆田中学校长。1938年卓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在教育厅工作,这时在中共地下党人领导下,与林浩藩、高时良等自费创办《老百姓》通俗报,宣传抗日,后《老百姓》报因宣传中共主张,发表社论“拥护三大政策”等而被勒令停刊,卓克淦等人均受监视和审查。抗战胜利后,卓转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管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台东厅及淡水郡进行接管工作,并担任淡水区区长。1947年,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副部长孟起潜往台湾开展工作,经林浩藩介绍,孟与卓联系,卓掩护孟,并让孟住其家中。1948年他任上海市“民食调配委员会”专门委员、代主任秘书,同年参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革前身)地下组织,进行反蒋斗争。解放后曾任民革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期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民革福建省委顾问。

(71)③爱国民主人士赵家欣③


赵家欣(1915— ):

赵家欣,笔名赵璧、诸葛朱,福建厦门人。30年代初从事新闻和文艺工作,历任厦门《星光日报》、香港《星岛日报》、上饶前线通讯社等报社记者、编辑等职。结集出版了《今日的厦门》一书。1938年至1940年曾到武汉、台儿庄和东战场各地采访,撰写了大量通讯、特写、散文、杂文、时事评论,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3月,23岁的赵家欣在武汉采访了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叶剑英。他铭记叶的“真理在哪一方,青年就奔向哪一方”的教导,参加在武汉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代表大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会上,聆听了周恩来、郭沫若、冯玉祥的讲话。他成为福建参加这两会的作家兼记者唯一代表。同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2年夏,他应改进出版社社长黎烈文之邀来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任《现代青年》月刊主编,积极投身于永安抗战文化活动,后任福建省政府编译室编译,主编《新福建》月刊,并为《改进》、《民主报》、《联合周报》、《东南日报》等报刊撰写社论、评论等。1943年编辑出版《沦陷区的故事》通讯集。1945年汇编出版杨潮(羊枣)的《太平洋战争新局势》等书。同年他主编立达书店《立达青年》丛书。1945年7月“羊枣事件”发生后,他积极营救被捕同志。同年,随福建省会迁回福州。1946年他担任福建时报总编辑、社长。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解放后历任福州新闽日报总编辑、福建省文教厅文化科长、福建省中苏友协副总干事、民盟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副主委、民盟福州市委主委、名誉主委、福建省政协一至七届委员、常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胡风案”、“反右”、“文革”受到的长期迫害得到平反昭雪。此后20多年来“枯木逢春犹再发”,写了500多篇文章,选编出版7本书。即《风雨故人情》、《雨丝集》、《历史的情思》、《永久的思念》、《走笔写人生》、《无尽情思逐逝波》及与夫人谢怀丹合著的《金婚岁月》。1995年和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和60周年之际均获国家级荣誉奖。

(73)爱国民主人士徐君藩


徐君梅(1911—1966):

徐君梅,福州市人。他在厦门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现代文化社”。1936年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继而进入福建省教育厅任编审工作。1938年随省会内迁到永安,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人创办的《老百姓》报初期编辑活动。在永安创作和编辑的战时国民读物有:《抗战诗歌十九首》、《抗战歌谣选》、《抗战声律启蒙》、《黑旗将军刘永福》、《中华好儿女》、《我们的家乡——福建》、《怎样认识你自己》等十余种,又创作、翻译了多种文艺作品在各报刊上发表,以不同的文艺体裁宣传抗日救亡。这些均由省教育厅出版发行或赠送小学和各地民众教育馆,影响颇大,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主编过《中等教育》、《教育与文化》等月刊,为《现代青年》和《现代儿童》撰写了大量稿件。解放后曾任厦门大学校友中学教务主任、厦门师专和福建第二师院讲师。1966年逝世。

徐君藩(1914—1998):

徐君藩,笔名均凡,福州市人。在厦门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现代文化社。1937年厦门大学毕业后,曾在福建省教育厅工作。1938年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人创办的《老百姓》报编写活动。除从事新文艺的创作和教育论著外,还主编《民教指导》半月刊,并在《改进》、《现代青年》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进步作品。1943年7月至12月,《现代青年》月刊由改进出版社移交福建省教育厅编辑出版时,曾任该刊主编。1941年起在福建省立师专和国立海疆学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建国后历任福建师范学院、福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系主任,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并曾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分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当选为福建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协委员。1960年12月在福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退休。晚年还牵头编辑出版了《榕城老人文学三部曲》[即《福州诗与散文选》(1930--1949)、《福州文坛回忆录》(1930--1949)、《两岸故人情》。

(74)①爱国民主人士高时良(40年代)①


高时良(1912— ):

高时良,曾用名子遂,福州市人。1933年在厦门大学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现代文化社。1937年厦门大学毕业后到福建省教育厅,先后任编辑股长和编辑委员会主任。1938年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参加由中共地下党人主办的《老百姓》报编辑工作。曾任《福建教育》等刊物主编。所著以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大战中的近东与远东》(作为《现代青年》丛书出版)、《亚洲风云》、《欧洲风云》等,均在永安出版,并为永安的报刊撰写了许多进步文章。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福建省教育厅研究室主任、福建师专副教授。1949年初加入“民联”(后与民革合并)地下组织。解放后历任福建新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民革福建省委顾问、民革福建师范大学支部主委、福建师大研究生导师、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华民族振兴基金会副会长。专著有《学记评注》、《中国教育史纲》、《学记研究》、《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中国教育史论丛》。主编《明代教育论著选》、《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中国教会学校史》。参加编写的有《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先秦教育论著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论文数十篇先后发表于《人民教育》、《文汇报》、《福建师范大学报》以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87年离休,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75)③爱国民主人士章振乾③(1985年9月)


章振乾(1907—2005):

章振乾,又名姜雨平,笔名辰乞,福建连江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后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研究院深造。曾任《新福建日报》编辑、《国光日报》总编辑。1938年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任福建省银行董事会秘书,并与福建地下党人陈培光等共同自费创办《老百姓》报,任发行人,积极宣传抗日。1942年至1944年任广州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1944年下半年再到永安,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嗣后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又兼任经济研究组组长。曾在《社会科学》季刊上发表有关中国土地问题及租佃制度等论文多篇。在永安社会科学研究所任职期间,受老所长王亚南委托,组团前往闽西龙岩、永定、上杭、武平、连城五县实地调查红军分田情况、农村经济状况及存在问题,在省研究院《研究汇报》学刊上发表了《闽西土地改革区公田经营方式研究》等文,阐述对老苏区土地改革的看法。1945年7月《羊枣事件》发生后他积极营救被捕同志。1945年10月随省会迁返福州。1947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解放后,历任厦门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校长助理、厦大经济研究所指导教授、福建省博物馆馆长、福建学院、福建农学院、福建师范专科学校教授、福建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名誉主委、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及民盟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

(76)③爱国民主人士章靳以在福建③


章靳以(1909—1959):

章靳以,原名章方叙,笔名靳以、方序、苏麟、陈涓、章依等。天津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授。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就读。在大学时就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从1931年至1937年曾与郑振铎、巴金、卞之琳等合编过刊物。曾与鲁迅等76人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938年10月任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国文系教授,并创办主编重庆《国民公报》文学副刊《文群》。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二届理事。1941年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任福建师范专科学校教授、文史地科主任。1941年10月接手主编《现代文艺》。本着《现代文艺》一贯编辑方针,曾在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战斗性强的作品,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作出重要贡献。1944年回到重庆,仍任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随该校迁返上海,继续执教;同时主编《中国作家》季刊、《大公报》副刊《星期文艺》。解放后,1950年接手主编《小说月刊》。1953年10月后任华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57年7月在上海创办《收获》,并与巴金共同主编。任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7日在上海因心脏病突发逝世,时年50岁。他早在1928年起就从事文学创作,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40部优秀小说和散文。先后出版过《红烛》、《圣型》、《群鸦》、《众神》、《秋花》、《春草》、《人世百图》、《前夕》、《心的歌》、《江山万里》、《幸福的日子》、《热情的赞歌》等。同时又主编过十多种大型文学刊物,如《文学季刊》、《文季月刊》、《文丛》、《收获》等。他为培养文学新军作出卓越贡献。

谌震(1985)


谌 震(1919— ):

谌 震,又名谌先模、谌绍禹,笔名张铁、宁原、凝远,湖南长沙人。他早年肄业于南京五卅中学。1937年至1940年先后任南京《早报》、湖南《观察日报》、《国民日报》、国民党九战区《阵中日报》、衡阳《开明日报》、桂林国际新闻社的编辑或总编辑。1941年到福建战时省会永安,任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刘建绪的秘书、建设导报社长、东南出版社常务董事,为永安抗战文化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7月在“羊枣事件”中与羊枣同时被捕。1946年3月获释。后在福州曾主编过《世界语双月刊》。1948年回长沙,任长沙《晚晚报》“法报”主笔。解放前夕在湖南醴陵等地参加起义活动,任湘东纵队政治部主任。解放后曾任《湖南日报》编辑、《大众晚报》主笔、《大众报》编委、《湖南新闻志》主编等职。1957年被划右派,后被判13年劳改,1979年平反改正,于1983年离休,但笔耕不辍,7年写书7部,并有其他大量论著。


程星龄(1900—1988):

程星龄,湖南醴陵人,著名进步民主人士,抗战时曾赴敌后考察,会见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及其他八路军高级将领。1941年到永安,任福建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1942年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长。任职期间,积极拥护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在福建延用王亚南、傅柏翠、胡邦宪等人。他是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积极支持者。支持《民主报》从建瓯迁永安出版和支持创办东南出版社,对永安抗战文化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被蒋介石疑为“共党分子”。1945年7月“羊枣事件”发生后被撤职,随即被软禁。1948年解除软禁后回到湖南,积极协助中共湖南省委策划程潜、陈明仁起义,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民革中委、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主席等职。1988年在长沙病逝。

(79)①爱国民主人士董秋芳(20世纪30年代)①


董秋芳(1898—1977):

董秋芳,笔名秋航、冬芬、冬奋等,浙江绍兴人,鲁迅的同乡和朋友,30年代左翼作家。1919年毕业于浙江第五师范学校。1920年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就读,1923年在该校组织青年文学团体“春光社”,邀请了鲁迅、郁达夫等作指导老师。1926年翻译《争自由的波浪》一书,鲁迅曾为之介绍出版并写了“小引”。1927年任杭州第一中学教务主任。1929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因撰文揭露国民党叛变革命罪行而被通缉。后在济南、天津、杭州等地中学任教。1937年4月应福建省政府公报室主任郁达夫之邀到福州,任省政府编译室编译、省政府图书馆副馆长。1938年5月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任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译兼省政府图书馆馆长。他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利用工作之便,购进了大量进步书刊公开出借。还秘密出借当时的禁书、禁报给进步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43年9月任《民主报》副刊“新语”主编,《新语》出刊602期,大量刊登进步青年和文化界人士抨击时弊的杂文和文学作品。他自己也曾在副刊上发表大量揭露社会黑暗和抨击时弊的文章。1945年7月“羊枣事件”发生后,他出于对国民党特务的愤慨,发表了《沉默之美》一文,对国民党顽固派摧残进步文化人士的暴行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强烈抗议。同年7月22日被捕入狱,1946年2月被保释。4月到福州任《改进》月刊编辑,因发表《新世界观与新审美观》一文,被迫于8月离闽回绍兴从事教学工作。解放后历任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员、宁波市立中学校长,并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等处任职。“文革”中遭受迫害,被疏散回绍兴闲居,在闲居期间撰写了不少回忆和纪念鲁迅的文稿。1977年2月11日病逝。

(80)爱国民主人士蔡力行


蔡力行(1917-1999)

蔡力竹,1917年6月生于广东澄海,原名蔡侠兰,笔名蔡求生、江子扬等。曾在汕、宁、粤、浙报社任职。1934年进入南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工作。抗战时期,曾创办广州《民族革命》、南雄《民生日报》。1942年8月到永安,任《中央日报》福建版社论委员、南平《东南日报》记者、驻永安特派员兼办事处主任,9月创办联合新闻社、联合书屋出版社和《敌伪研究通讯》。同年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主编左倾刊物”开除其党籍。次年12月创办《联合新闻通讯》。1944年2月创办联合新闻社和《联合周报》,3月举办“永安劫后诗画展览”。1945年1月,《联合周报》由东南出版社接办,蔡任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兼联合周报主编。同月,国民党省执委以“未据申请变更登记”而禁止该报发行。6月省图书杂志审查处以《联合周报》思想左倾为由勒令停刊。蔡思想活跃,善于交际,在永安与蔡振扬、刘独峰2人一起曾被称为国际时事评论“三把笔”。同年秋联合编译社迁福州,次年初又迁上海。蔡在上海先后出版《现代文摘》、《现代经济文摘》、《现代新闻》(与章伯钧、覃子豪合编)、《新诗歌》等。1947年经章伯钧介绍,加入民盟,任上海市支部宣传干事。是年秋自称因“文萃案”被军统中统以“诋毁党国”罪逮捕,两个月后出狱。1948年1月因介绍和推销书刊,再度被捕。出狱后,主编上海《群言》周刊和《内幕新闻》丛刊。他自1936年至1949年在各报刊发表时评300余篇。上海解放前夕,联合编译社秘印《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等文,在上海解放第一天公开发行。1950年主持上海实用出版社和人人出版社。1951年8月和1957年11月分别因“欺诈罪”和“牟取暴利罪”被判刑,1968年9月又加刑,共坐牢26年。1978年刑满释放后开办“蔡大丰针织店”。1999年受聘于上海商业建设装潢工程公司,9月9日遭车祸身亡。

蔡振扬(1917--2011):

蔡振扬,广东澄海人,1917年生于泰国,原名喜生,学名华振,改名振扬,笔名华五、瘦子、忆凤、柳望月、蔡金声等10余个。著名翻译家,识五种语言,精通英、俄、日文。九三学社社员。1929年回国,就读于澄海县立中学。1933年至1940年分别在汕头、南京、上海、广州、南雄各报刊任校对、版面设计员、记者、编辑、总编辑等职,发表国际论文和译述。1937年翻译了石丸藤太的《地中海的军事形势》,发表于南京《国际政治》月刊上。1941年到永安,任永安《福建民报》编辑、《中央日报》福建版国际版编辑兼资料室主任。1942年9月由蔡力行介绍入《东南日报》南平版任国际新闻版编辑兼评论委员会委员,负责撰写国际评论。1944年任永安联合周报总编辑。因撰写大量国际评论,被人称为“国际评论三把笔”之一。1946年随《东南日报》社迁上海,任国际版编辑。1949年11月由陈向平介绍任上海市教育局研究室科员,后入上海苏联商学院俄文专修科学习,并自学英、法、德、日文等。参加编辑《新教育》、《汉语拼音小报》,并先后加入上海市世界语协会和翻译工作者协会。1961年任和田中学英语、俄语教师。1978年借调宝山钢铁厂技术培训班任日语教师。1980年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所副译审,从事英、日、俄文译校工作,并加入市外文学会。1987年退休。一生发表评论千余篇、译著约50余种,译作涉及政治、社会、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还译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信息传播知识辞典》、《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哲学百科辞典》、《论基础与上层建筑》、《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英汉经济管理词典》等辞典类著作。他的小传列入《中国翻译家辞典》。晚年研究、撰写、介绍保健、养生方面知识,颇有成就。2009年7月移居北京,一直坚持日本健康方面的翻译研究。2011年4月8日,因肺功能衰竭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84)①爱国民主人士蔡继琨(青年)①


蔡继琨(1914—2004)

蔡继琨,福建晋江县人。20世纪30年代赴日本东京帝国音乐学院留学,1937年4月在福州创办音乐师资训练班,蔡兼班主任。1938年音乐师资训练班随省府内迁永安,1940年4月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正式成立,蔡为创校校长。在任上,蔡对于来自国内外的躲避法西斯迫害的音乐专家和流亡的进步文化人士,乃至中共地下党人都广为接纳,安排入校、任教和学习,支持进步师生开展抗战文化活动。学校学风优良。蔡于1943年离开永安。抗战胜利后,蔡赴台创办交响乐团,任团长兼指挥,并兼任台大等院校教授。1949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交响乐团指挥、中大教授。改革开放后回国讲学,先后被聘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福建省歌舞剧院等单位乐团客座指挥或音乐指导。20世纪90年代初,变卖在国外所有财产,回国创办福建社会音乐学院,1994年又创办私立福建音乐学院。是一位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评为“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82)①爱国民主人士颜学回①


颜学回(1908—1980):

颜学回,又名颜子安,笔名天乐、乐天,浙江绍兴人。他参加过第二期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在济南发动5000名学生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后被蒋介石下令逮捕判处死刑,经顾孟馀、经亨颐等营救,关押4年后出狱。1936年夏到福州,在福建省反省院任图书管理员。1937年到建瓯创办《闽北日报》,后改《民主报》,1943年民主报社搬迁永安出版,他随到永安任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提出三条办报宗旨:一是鼓动抗战民气;二是开发闽省文化;三是力争政治民主。他聘请了进步作家董秋芳为《民主报》副刊《新语》主编,聘请政治军事评论家羊枣为《民主报》主笔,因而使《民主报》成为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1945年10月《民主报》随福建省政府迁返福州后,他继任该报社社长。1947年春民主报社被国民党警察局捣毁,他只身避往苏州。在苏、沪两地参加苏纶纺织印染公司及公益实业公司从事实业生产。1947年至1949年任苏州江东日报副社长、全国工业总会代秘书长、公益实业公司办事处董事。解放后,他作为公益实业公司私方代理人之一参加社会主义改造试点,随同企业并入长江航运局。他在该局教育科任职。又由丁超五介绍参加民革,曾任民革上海黄浦区委员兼民革长航支部主委。1958年被逮捕,判处有期徒15年。1975年列为国民党县团级以上人员予以特赦,后回到苏州闲居。1980年在苏州逝世。1981年2月,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其冤案得以平反。

(83)①爱国民主人士黎烈文(青年)①


黎烈文(1904—1972):

黎烈文,小名六曾,笔名亦曾、维克、尊寒、林取等,湖南湘潭人,著名作家、翻译家。他少小好学,中学毕业后于1919到上海求学,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22年任该馆助理编辑,曾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留学日本,1927留学法国,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1932年春回国,先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法文编辑,后应《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之邀,任该报副刊“自由谈”主编,经常发表鲁迅、瞿秋白、茅盾、郑振铎、陈望道、叶圣陶、巴金等进步作家的文章,他在鲁迅等帮助下,先后与他人合办《呐喊》、《译文》、《海燕》、《中流》等抗战刊物并参与左翼作家的诸多活动,30年代被誉为上海“文坛一勇士”。八一三日本进攻上海后,1938年春,应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之邀到福州,他任郁达夫主办的福建省公报室编辑。后随福建省会内迁到永安,组建改进出版社,任社长。在当时的国民党开明将领、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大力支持下,以“推重车上峻坡”的精神,先后创办、接办了《改进》、《现代儿童》、《现代青年》、《战时民众》、《战时木刻画报》、《现代文艺》六大进步期刊。力主“对抗战和建国两重工作都能有些许贡献”。改进出版社还出版了大量的丛书、丛刊和单行本,出版物行销全国。他还创作和翻译了大量进步文学作品。他在永安长达七年半之久,对省会永安的抗战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1946年春去台湾,初任新生报副社长,同年秋,改任台湾省训练团高级班国文讲师。1947年应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许寿裳之邀到该院任外国文学教授。1972年10月31日病逝于台湾。一生著作有《西洋文学史》、《法国文学巡礼》、《台湾岛之历史与标志》;散文集《崇高的女性》;译著有《法军侵台始末》、《第三帝国的士兵》;小说《红与黑》、《河童》、《乡下医生》、《两兄弟》、《冰岛渔夫》等多种。


1993年9月初稿

2012年9月修改

标题:《重生细胞》战争投枪图纸路线 战争投枪图纸怎么获得,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30008.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2022哪些自制卡牌游戏简单又好玩 热门自制卡牌游戏排行榜2022,
2022哪些自制卡牌游戏简单又好玩 热门自制卡牌游戏排行榜2022,

一年没拿到版号,腾讯2022年仍有12款新游上架

2023-10-05
《沙石镇时光》图文全攻略 采集制作组装联机全教程百科攻略,
《沙石镇时光》图文全攻略 采集制作组装联机全教程百科攻略,

《沙石镇时光》这游戏,需要细细玩可以说,属于

2023-10-04
《光遇》2022周年庆时间开启时间一览,
《光遇》2022周年庆时间开启时间一览,

光遇:魔法季剩八嘎帽,全二次复刻?圣岛和预言季

2023-10-04
捞金子游戏(捞金子游戏叫什么)
捞金子游戏(捞金子游戏叫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捞金子游戏的攻略,其中也会对

2023-09-09
《艾尔登法环》尊腐骑士芬雷的骨灰获取方法 尊腐骑士芬雷的骨灰怎么获得,
《艾尔登法环》尊腐骑士芬雷的骨灰获取方法 尊腐骑士芬雷的骨灰怎么获得,

游戏过程中的强大助力,《艾尔登法环》全传说

2023-10-04
《国战传奇》职业篇——法师,国战传奇职业哪个好
《国战传奇》职业篇——法师,国战传奇职业哪个好

三国英雄骑战变身 《龙武》8.14双系职业揭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