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8帝国》深谋远虑成就达成方式一览,
完美主义拖延者如何自救?从这3个方面入手,帮你摆脱怪圈
完美主义:过分追求完美,就是拖延的开始
引起拖延的原因很多,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追求完美也会引发严重拖延。这种拖延被心理学家称为“完美主义拖延”,有这种拖延问题的人,最常说的话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带着这样的心理,他们反而会迟迟不去行动,结果难免会出现反复拖延、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一位年轻的白领便陷入了完美主义拖延中,导致自己的工作效率低下。
静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做事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各种细枝末节,想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可也因为这样,她逐渐染上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
有一次,静珊和上司一起去拜访客户,回来的路上,上司嘱咐她抓紧时间把项目报告写出来,争取让客户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提升客户的合作意向。
静珊对这份报告非常重视,她用了两天时间进行构思,还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她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害怕写出来的东西不够完美,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于是,她又去阅读别人撰写的优秀报告,想吸收更多的好点子。可是越读她就越觉得心里不踏实,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得太多,无法写出完美的报告。
上司见静珊迟迟不上交报告,有点着急,亲自来问她进度如何。静珊苦恼地说:“我还在做功课,希望能够写出让客户惊艳的报告。”
上司不禁失望地摇头说:“静珊,你做再多的努力,如果拿不出结果,一切都等于零。你还是抓紧行动吧,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
静珊感受到了上司的不满,她十分懊悔,可看着手头厚厚的资料,她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追求完美本没有错,但若是像静珊这样,已经严重超过合理的限度,就会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动力,更会引发严重的拖延症。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博士曾经花费大量时间专门研究过完美主义拖延,他们发现在这类拖延者身上存在一套独特的心理预设。
第一,我要做的事情将直接反映我的能力水平,所以我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第二,我要做的事情能够代表我的个人价值,如果事情没有做到完美,就无法体现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三,我要做的事情会决定人们对我的评价,只有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人们才会欣赏我、称赞我;相反,若有些许瑕疵存在,则会在我的个人评价上留下污点。
在这种心理预设的影响下,完美主义者就会表现得小心翼翼、瞻前顾后,迟迟不敢有所行动,生怕会留下缺憾,造成让他们最为恐惧的不完美。为了保持完美,他们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拖延,办事效率越来越低下,可他们还在不停地安慰自己,告诉自己这不是拖延,而是一种“必要的谨慎”。
不难想象,倘若这些完美主义者不及时修正这种错误心理的话,必然会在拖延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那么,完美主义拖延者应当如何自救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1.学会接受事物不完美的一面
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完美,那些表现卓越的成功者也并不总是能够将事情做到完美无缺,但这并不会影响人们对他们的认可。所以,完美主义拖延者要试着调整自己的接受力,不要总是把“不完美”和“失败”画上等号,而应学会接受瑕疵和缺憾的存在,要把这当成人生的常态,这样才更容易进入“开始做事”的状态,而不会总是为了达到完美而犹豫不前、无法启动。
2.无论事情有多么困难,都要埋头去做
心理学博士简·博克曾经讲过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其中有一段引人深思的话,大意是: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果你迟疑不决,那就先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方设法翻到墙那边。
对完美主义拖延者来说,在面对困难的任务时,与其彷徨不安,还不如逼着自己“先把帽子扔过墙去”,即先行动起来、奔跑起来,也许在迈出第一步后,你就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而接下来的事也会变得更顺畅。
3.时刻牢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对完美主义拖延者来说,“完美”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他们可能会在行动后不久,觉得一切都不够完美,然后便失望地将事情搁置在一旁,或是把一切推翻再重新开始。这些做法同样是拖延,最终也会导致一事无成。因此,完美主义者在开始行动后,还需要经常鼓励自己:“我要先追求完成,再考虑完美。”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的挣扎之中。
享乐主义:你真的享受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吗
在拖延症患者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并不觉得拖延对自己有什么危害,反而从这种拖延中找到了“快乐”。殊不知,那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大脑为了逃避痛苦,通过潜意识让我们选择去做一些更简单的事,当我们完成这些事情后,那些成果会令我们误以为这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继续拖延。年轻的小怡便中了这种虚假快乐的毒。
小怡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毕业在即的她,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她一边要独立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一边还要四处联系实习单位。无论哪一件事情,都足以令她焦头烂额,可她却又不得不去面对。
这一天,小怡像往常一样窝在宿舍里赶论文。她刚理出一点思路来,就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了。她本想直接就挂掉,可一看是前几天刚面试过的实习单位打来的,只好接了起来。原来,对方想让她一会儿再过去一趟,人事部的主管想再对她进行一次面试。于是她收拾了一下,便立刻赶了过去。
面试过后,小怡得到的回复还是在家等消息,这让她感到无比沮丧,也没有心情再继续赶论文。为了缓解负面的情绪,她决定放纵一下,便戴上了耳机,点开了电脑上被自己遗忘很久的游戏。就这样,她将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全都花在了这款网游上,什么毕业论文、实习单位,统统都被抛到了脑后。
第二天,当小怡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时,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并不是毕业论文,而是昨天放纵后久违的快乐感。这种感觉牵引着她打开了游戏界面。她原本只打算玩一局,可那一局的失败让她太不甘心了,于是她又开始了第二局、第三局、第四局……一直玩到了室友喊她吃饭,才依依不舍地跟游戏中的队友们告别。
第三天,小怡打开笔记本电脑后,压根就没想毕业论文和寻找实习单位的事,而是直接打开了游戏界面,熟练地跟网友们开始组队……
然而,随着毕业的日期日益逼近,小怡也渐渐强迫自己回归了现实。面对已经失去的时间,她非常自责,再看看依旧没完成的论文,想想自己依旧没找到实习单位,她一度陷入了焦虑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整天为自己的前程担忧。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跟小怡相似的经历,即经常会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选择先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当某件事让我们感觉到痛苦时,我们会选择逃避这种痛苦,去做其他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像案例中的小怡,现实让她痛苦,于是她躲进了游戏里。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就如同我们会下意识地远离危险一样。
当我们觉得痛苦时,大脑会告诉我们:玩手机、打游戏去吧,这能让你获得快乐。虽然大脑给了我们快乐的承诺,但我们并不一定能感受得到,因为我们在玩手机、打游戏时,内心可能会因拖延而自责,甚至还会产生负罪感,也可能会因为越来越接近最后的期限而感到焦虑、不安、烦躁等。其实,从始至终,我们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还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可见,这种劣质快感害人不浅。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战胜它的方法。
1.分清“假快乐”与“真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掉入追求劣质快感的陷阱,是因为不懂得“假快乐”与“真快乐”之间的差别,才会傻傻地享受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对此,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一点:假的快乐常常需要我们付出一些代价。例如,我们将时间浪费在游戏上,会让我们无法顺利地毕业。而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是先完成毕业论文再去放松的选择,以及完成毕业论文后的自豪感和自尊心的满足。
2.想一想完不成任务的后果
分清真假快乐只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想一想完不成任务的后果,这种后果会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强烈的冲击,有时甚至会是一种压迫感,逼着我们不得不继续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追求“劣质快感”的行为。试问,一个做事条理清晰、时间安排合理的人,几乎每件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又怎么会贪图那种劣质的快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学会在做每件事之前制订计划,这种计划可以是长期的,如一个月、一个星期;也可以是短期的,如一天、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等。
决策恐惧症:犹豫不决会带来压力感升级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于是便有了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在面对选择时,常常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以致事情一拖再拖。殊不知,这是一种决策恐惧症,即当一个人面对选择时,由于内心的不自信或想逃避责任等因素,致使自己无法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很多时候,随着选择的急迫性不断攀升,人内心的压力也会不断升级,而在巨压下,往往更难做出决断。
可是,人生中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唯有在适当的时候果断地做出抉择,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机遇。你若不信,不妨来看看蜜蜜的故事。
蜜蜜是个典型的“纠结型”女孩,遇事每每都很难立刻做出决定,无论大事小情,她总会反复思量、再三斟酌,使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最终拖延了时间。
这天,蜜蜜收到了同学聚会的邀请,一想到能看见自己暗恋多年的那个男孩,她的内心就激动不已。可随后,她想到要选择那天要穿的服装,便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因为她犹豫不决的性格已经让她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尤其是在做决策这方面,她常常会因为拖延时间而耽误正事。
果不其然,到了同学聚会的那天,蜜蜜一大早便起床开始搭配衣服,可她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也没有选出能令自己满意的搭配来。对于自己已经搭配好的那几套衣服,她不是觉得颜色不太相衬,就是认为样式不够时尚,还有一些则是没有适合的首饰去配套。
吃过午饭,蜜蜜见时间尚早,便决定去商场买一套新的服饰。然而,到了商场后,她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因为那些琳琅满目的服装和饰品,让她看得眼花缭乱,更难以做出选择。正当她在各个专卖店挑选衣服时,这次同学聚会的发起人——曾经的班长,打电话来询问她为什么还没有到场。
这时,蜜蜜才猛然发现早已过了约定的聚会时间,可她还没有决定究竟穿什么去参加呢,这让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一边向班长拖延时间,一边焦急地往家赶。因为现买已经来不及了,她只能回家随便选一套立刻出发,但对她而言,即使是随便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是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当蜜蜜终于赶到聚会现场时,同学们都已经吃得差不多,准备散场了。
蜜蜜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而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很多人都像她一样,患有决策恐惧症,经常在犹豫不决中拖延时间,以致耽误了原本要做的事情。其实,他们之所以会徘徊、犹豫,迟迟不敢做出决断,常常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定,这种因缺乏自信而衍生的不确定感,正是导致拖延行为出现的罪魁祸首。
决策恐惧症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拖延,而在拖延的过程中,时间的不断流逝逼迫着我们尽快做出决断。此时,强烈的紧迫感会使得我们内心的压力升级,从而衍生出焦虑、不安和惶恐等情绪。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之下,我们的内心会变得越发不坚定,以致拖延的现象反复出现。
若想避免形成这种拖延的恶性循环,我们不妨借鉴以下这几种选择方法。
1.权衡利弊,当机立断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因犹豫而拖延,往往是因为摆在自己面前的选项各有利弊,以致内心无法做出取舍。对此,我们若想不拖延地果断决策,首先要做的便是正确分析当下的各种情况,然后再充分权衡每个选项的利弊,如我们可以比较每个选项失败后将要承担的后果,以及自己完成后能够获得的收益等。我们只需通过对比、筛选与淘汰,从中选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个选项即可。
2.深谋远虑,明智取舍
有些人常会在复杂而重大的抉择面前表现得犹豫不决,一再地拖延时间。这时,我们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当前的利弊,还应当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明智地做出取舍。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思考选择结果的社会效益,即它是否符合人性、道德等的规范;二是思考选择结果的经济效益,即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后,我们便能快速选出心中的答案,从而避免拖延。
3.审时度势,量力而择
当然,要想消除因犹豫而形成的“拖延循环”,我们在面对选择时,除了要深入分析每一个选项之外,还应当考虑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够完成它。对此,我们就要学会审时度势、量力而为了。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够完成哪些选项;其次,再利用前面讲的方法从这些选项中找出最合适的那一个。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速战速决,不让拖延有机可乘。
失败恐惧症:经不起一点失败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喜欢掩耳盗铃,总认为只要将事情拖着不去做,就能够避免失败带来的打击。的确,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为了不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失败归于“危险”这一类,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对它产生了恐惧感,这种恐惧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选择逃避与后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拖延,否则便会裹足不前。
在上大学期间,李哲可谓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尖子生,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他没有一点优秀者的高傲,只要是自己能帮得上忙的事情,他从来都不会推辞。然而,踏入职场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毕业后,李哲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进入了一家全国知名的广告设计公司,从此成了一名平面设计师。起初,他豪情万丈地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首席设计师。为此,他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工作,按时完成客户的需求,有时甚至不惜通宵达旦。可即便如此,还是无法引起上司的关注,因为公司里人才济济,并且大多都来自知名的艺术院校,这些人有着他无法企及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当李哲认清这一现实后,既沮丧又恐惧,害怕自己无法获得成功。为了能更好地展现自己,他开始变得谨小慎微起来,不敢轻易地去展开行动,以致很多时候,他都不得不在拖延中挣扎。面对他的一再拖延,客户们常常会打电话向他索要设计作品,每每这时,他的恐惧感便会加深,害怕自己达不到对方的要求,而他越是害怕面对客户,便越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再次选择了拖延。
就这样,李哲的工作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此往复一段时间后,客户便会不耐烦地要求换人,有些脾气暴躁的客户甚至还会向上司投诉他。上司将这些都看在眼里,终于忍不住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做到让客户满意,那就主动选择离开吧!面对上司的警告,他知道自己已毫无前途可言。
你是否会为李哲的遭遇感到惋惜?的确,害怕失败乃是人之常情,可我们不能因恐惧便停滞不前。要知道,因为恐惧失败而导致的拖延,往往会在内心造成更大的恐惧,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就像案例中的李哲,其实他与客户之间的来回拉扯,就是在“拖延”与“恐惧”相互作用下的结果。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曾做过一项关于应如何面对失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面对失败时主要有两种心态——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抱有固定心态的人通常会固执地认为,智力与才能都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因此他们往往更容易陷入失败恐惧症和拖延的深渊。而抱有成长心态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觉得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通过这项研究,德威克发现,失败恐惧症只是固定心态的衍生品和一种外在表现。换言之,只要我们能学会用发展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就能够克服由失败恐惧症所导致的拖延症。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不要过于看重结果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失败产生恐惧,常常是因为过于看重最后的结果。殊不知,人生本就是一场旅途,目的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路上经过的那些风景。通俗来讲,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不要太执着于自己能不能完成,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如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提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这才是让我们获得成长的东西。
2.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提升
现代医学表明:人的性格、能力、脾气等特质,一部分源于先天因素,另一部分则来自后天的学习。虽然我们的先天条件不可能改变,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善。事实也证明,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例如,我们原本对某个领域一窍不通,但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摸索,就有可能变成该领域的佼佼者。只要我们能明白这一点,那么,失败便不会再成为我们行动的阻力,而是一种动力。
3.学会控制情绪
不可否认,恐惧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要想战胜对失败的恐惧,我们就必须先搞定这种负面情绪。比如我们害怕完不成某个项目,不妨将“完不成”变成“完成后”,多想一想完成项目后自己能有什么样的收获。这样,便将负面情绪变成了积极的正能量。
未知恐惧:如何摆脱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感
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人们常常都会选择不去触碰。例如,不知道能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于是我们选择了尽量躲避它;由于害怕自己会犯下错误,于是我们迟迟不敢去尝试某件事情;因为无法预料做某件事的后果,所以我们将它无限期延后处理……其实,这些都是未知恐惧症所导致的拖延症状,即由于我们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使得我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恐惧感,故而做出了逃避的行为。
晓明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找工作,而是在家人的帮助下,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颇有经商头脑的他,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便从在夜市上摆摊的小贩,变成了拥有一家精品店的老板。能说会道的他,不但定价合理,还会经常送给顾客一些小礼物。久而久之,他的这家小店渐渐被人熟知。有了名气以后,难免就会被有心之人看中,找上门来跟他洽谈合作的事宜。
别人的邀约,晓明还能婉言拒绝,可当看见自己发小儿时,他便不好如此了。
原来,晓明的发小儿想出资将这家店拓展成全国连锁店,而晓明除了每个月能领到一笔固定工资之外,年底还会有丰厚的分红。更重要的是,他依然负责店面的经营和管理。按理说,对方给出的条件已经十分优厚,可晓明却感到了害怕,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因为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敢打包票,他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促成这次的合作,发小儿屡次上门劝说晓明,可无论对方怎么说,晓明都只回答:“让我再考虑考虑。”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被不确定感包围。首先,他不确定自己的销售策略是否能套用在连锁店的经营上;其次,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那些连锁店……
就这样,晓明一再地拖延合作,以致连锁精品店的计划毫无进展,发小儿的耐心也渐渐消失殆尽,不再找他商谈合作的事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好做还是不做。
很显然,晓明正是由于内心对未知的恐惧而白白错失了发展小店的机遇。人们常常会因为不可预料或无法确定的因素,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感,从而影响自身的思维和判断,以致在处理相关的事情上出现拖延。
归根结底,未知恐惧症就是内心的不确定感在作祟,这种对未知的不确定感往往会引发人们无数的遐想,并且以消极和负面的遐想为主,使得人们的内心无所适从,进而导致拖延的行为。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常常会导致诸多不良的后果,如令我们丧失挑战的勇气,消磨我们的进取之心等,这些消极心态极易导致拖延。所以,我们一定要战胜这种恐惧,摆脱内心的不确定感。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那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感呢?
1.从恐惧的原因入手,反复强化
每个人的恐惧各有不同,但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恐惧的源头,再具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便能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让自己对恐惧产生免疫力,从而战胜由恐惧引发的拖延。例如,我们害怕在公开场合演讲,就要找到自身缺乏演讲经验这一源头,让自己多经历一些类似的事情,如公开唱歌、公开下达命令、公开阐述自己的观点等。反复的练习后,自然就不会再害怕了。
2.弥补不足,让恐惧无处生根
有时,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恐惧,往往是因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具体而言,即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需要使用自身在这方面的储备,可我们却恰好在这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于是内心一下子就慌了,恐惧感随之扑面而来,并因此导致了拖延。对此,我们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再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从而让恐惧无法在我们的内心生根。
3.勇敢尝试,消灭不确定因素
实际上,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并不是那些心中有数的事情,而是那些捉摸不定的不确定因素,正是在它们的引诱之下,我们才会再三的拖延。对此,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勇敢去尝试,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不要被其可怕的外表所欺骗,因为很多时候,看似可怕的事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我们迈出一步,它们便会举手投降。
心理舒适区:拖延并不是你的心理庇护所
当外在压力过大或者外部环境过于恶劣时,我们往往会失去焦虑感和绝地反击的欲望,反而陷入一种自我安慰和欺骗的“心理舒适区”。这时,无论有多么重要或多么急迫的工作需要处理,我们的内心都不会产生丝毫的紧迫感,因为我们已经躲进了自我设定的安全区,选择性地屏蔽了外界的所有信息。
不妨看看李牧的故事,他会教你如何走出心理舒适区。
几年前,李牧还只是一个木讷的程序员,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他便进入了一家小型的科技公司,成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员。起初,他还激情满满地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无论是升职还是加薪,自己都没有丝毫的希望,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开始消沉,整天得过且过地对待工作。
时间一长,李牧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曾经脑海中那些跳槽或转行的想法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想就这么“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李牧的一位好友在得知他的情况后,向他投来了“橄榄枝”,邀请他跟自己一起去做投资。原本他压根就下不了狠心辞职,但当他看见妻子为了家奔波劳碌时,便一咬牙答应了朋友。于是,他摇身一变,成了金融企业的一名理财经理。经过两个多月的专业培训后,他终于正式上岗了。
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李牧沉寂多年的野心再次被唤醒,他如同换了个人似的卖力工作。为了能尽快获得一些成就,他一面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一面利用空余时间去钻研相关的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被另一家金融企业看中,成了专门负责大客户的投资经理。
不可否认,李牧是幸运的,虽然他曾被挫折吓倒,躲进了心理舒适区中避难,却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遇,成功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舒适区”具体是指活动与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和风险的行为空间。这一区域能让我们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我们可以在这里降低内心的焦虑,释放自己工作上的压力,以及感受到久违的幸福和满足。
只不过,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假的,是内心营造出来的“庇护所”,让我们用来躲避残酷的现实,而实际上外面还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处理。没错,这里是拖延症最好的温床,我们会在里面变得不思进取、裹足不前,每天敷衍了事地对待工作。很显然,我们唯有走出心理舒适区,才能远离得过且过、稀里糊涂的生活。具体该怎么做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一直停留在“心理舒适区”,往往是因为我们只局限在自己现有的环境里,无法去感受其他领域的精彩,以致每天都坐井观天,自我感觉良好,不肯离开所谓的安全区域。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如闲暇时可以邀三五好友一起去旅行,或多去参加一些聚会等,通过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打开自己的眼界,从而让自己走出舒适区。
2.不要抗拒别人的劝说
对于他人的劝说,有些人常常会觉得反感,有些人却并不抗拒。对此,我们应当学习后者,别急着去排斥,因为很多时候仅仅靠自己是很难走出舒适区的,唯有借助一些外界的力量,我们才有可能说服自己。只不过,这里提出的不排斥、不抗拒,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全盘接收,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而是将别人的劝说当作一种参考,同时保留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识。
3.有意识地做点不同的事情
躲避在心理舒适区的人,通常都会有这样一个特点,那便是大脑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以致他们在生活中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所以,我们要想走出心理舒适区,还应当有意识地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从而打破大脑中旧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换一条路线去上班,尝试到那些从未去过的餐馆吃饭,试着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培养一个新爱好等。长此以往,我们的想法势必会发生改变。
小测试:你的拖延属于哪种类型
对于拖延的人来说,无论是轻微的拖延,还是重度拖延,都希望可以早日摆脱它的困扰,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唯有了解拖延的类型,才能够更好地去战胜它。那么,你知道自己的拖延属于哪种类型吗?若想知道答案,不妨来做一做下面的趣味小测试。测试的结果仅供参考,不具有诊断作用。
请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做法,选择其中最适合的答案。
1.如果你上班时已经泡在了网上,回家后你还会继续上网吗?
A.会,因为要追剧、看小说等
B.不确定,会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C.可能不会,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2.当朋友过生日时,你会送下面哪种礼物给对方?
A.随手在地摊上买的手机吊坠
B.在自家附近的商店里买的小公仔
C.特意去精品店里购买的带包装的钱包
3.假设你明天要出门游玩,今天你会怎么做?
A.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即使晚睡也没关系
B.尽量早睡,以确保明天能准时起床
C.晚上睡觉前准备好明天所需的一切物品
4.当面对考试时,你会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措施吗?
A.会,因为时间都浪费在玩乐上了
B.不确定,会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C.应该不会,该学的平时都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5.如果你因为贪玩而忘了自己的工作,你的第一反应通常会是什么?
A.“算了,反正已经这样了,还想那么多干吗?”
B.“万能的菩萨啊!请保佑我能侥幸过关吧!”
C.“赶紧看看还能不能补救回来。”
6.生活中,你是否会依赖自己身边的朋友?
A.会,朋友就是用来帮忙的
B.不确定,会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C.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7.和你接触过的人,是否都觉得你这个人比较贪玩?
A.是的,他们都这么说
B.不确定,因为没有问过他们
C.不是,玩归玩,但不能耽误工作
8.你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够做到行业里的顶尖?
A.不行,没那么多的时间去努力
B.不确定,因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C.可以,只要肯努力,梦想就能成真
9.对于买自己想买的衣服和做需要完成的工作,你会选择先做哪个?
A.买衣服,工作等买完了再做也不迟
B.不确定,会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C.完成工作,因为工作更重要
10.你有没有一直想要养个宠物,却从没有付诸行动?
A.是的,总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耽搁了
B.养过一段时间,后来没时间便送给了朋友
C.正在养,从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
以上答案,如果A选项占多数,那你便是“贪图享乐型”;如果B选项占多数,那你就属于“稍有理智型”;如果C选项占多数,那你则在“努力克制型”之列。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对它们的分析。
贪图享乐型:你需要好好地反省了!
在你眼里,没有什么比享受生活更重要,即便是工作,也只能排在第二位。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你做事经常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蛇头虎尾,以致很多重要的工作都被你耽搁了。倘若你继续这样下去,势必会落得个一事无成的下场。你需要好好地进行自我反省,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稍有理智型:要事第一,提高效率。
虽然你还稍稍保留着一些理智,能够分清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但要想根治拖延症,你还需要学会制订工作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以及懂得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等。唯有如此,你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此摆脱拖延的纠缠。
努力克制型:恭喜你,坚持就是胜利!
对你而言,重要的事情总是排在第一位,虽然你偶尔也会浪费一些时间,却能努力克制自己想要继续浪费时间的冲动。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你都非常克制,尽量不让坏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这是你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
-
《真三国无双8帝国》深谋远虑成就达成方式一览,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武器选择哪个好,真三国无双8帝国武器选择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新手攻略 系统玩法及剧本步骤分享,真三国无双8帝国开局教程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新手开局玩法介绍,真三国无双8帝国新手开局玩法一览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提升最快名声方法推荐,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战斗连招攻略介绍 战斗力连招使用方法,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快速晋升图文教程,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宝玉器获得攻略大全,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宝玉器怎么获得一览,三国无双8帝国宝玉骑搭配 2023-10-05
-
《真三国无双8帝国》子代属性选择推荐 天才型后代培养教程,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