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原神》九霄之石悬残片任务怎么玩 九霄之石悬残片任务攻略,

时间:2023-10-05 10:22:30 来源: 浏览:

〖迁西夜话〗滦阳古城志(3).建筑景观

来 源:迁西县文史资料第8辑《乡村纪事》(孙法仲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7出版)

作 者:王永弟

滦阳营城图(选自《永平府志》)

古城轮廓

人们最后见到的滦阳古城,建于明隆庆初年,戚继光创建,当时曾有游击将军驻营。重修后的营城高大雄伟,城墙高二丈,地基宽二丈,收缩至顶尚宽一丈五尺。地基为3层条石,条石上再砌砖。四周每边长500米。唯有东门往北大约百米处,因北面有河的原因,只得向城内拐了个角,因此滦阳城又叫“五角城”。

古城坐北向南,向位是癸山丁向。它是八卦罗经24向中第一吉向。北有北爽将高山〔属燕山余脉,上有万里长城〕为靠,南有南顺山为照,校军场南边有从西来的溪水相绕,城东有北来的河水相抱。因城池的向口是癸山丁向,所以城内民房的向口也差不多都是癸山丁向。

古城的西北是山坡,古城墙坐落在山坡上。在古城的西北角有一个1米见方的风水口,作用是往城里进风流水。城内有人工开掘的水沟。后来,西城外风水口西侧成了李家的坟地。风水先生说,这风水口对着坟地对李家后代不好,李家就把风水口给堵上了。古城的东南角有一个1米见方的出水口,全城的雨水都从这里流出。

城内街道布局整齐有序,分南门里东西大街、南北大街、东街、小街、烧锅街。其中,南门里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最宽,约3丈。东街、小街、烧锅街的街道略窄些,但也都是十字街,呈“井”字形。

据当地老人讲,城墙的地基石来自水峪的石盆山,都是人工凿成的方条石。至今此山山脚下还有很多没用完的条石。垒城墙的城砖,是在城南就地采挖黄土烧制的,至今南山根儿下还有很多砖窑残迹。城砖长38厘米,宽18厘米,厚9厘米。城墙里侧的河光石来自城外的滦河滩,中间夯实的黄土来自城西的江道洼,石灰来自关门外的兰旗地。只有兰旗地的石灰质量最好,又细又黏。城墙中间先用黄土夯实,上砌城砖。砌砖时用的灰浆都是用煮沸的黄豆汁子搅拌,内加白矾,又黏又结实,称“万年灰”。

笔者在现场考察时还发现,垒砌地基的条石之间都有生铁垫,有的一层,有的两层、三层。生铁垫的厚度为3毫米左右,大多是三角形和长方形,长度8厘米左右,样子很像锅铁。奇怪的是,历经数百年风雨,这些生铁垫竟完好无损。

网络图片

七部大堂都察院

滦阳城南门里往北就是南北大街。在这条大街上有3个十字路口,南门里东西街是第一道十字路口,西街胡同和东烧锅街是第二个十字路口,东门里北街是第三个十字路口。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和第三个十字路口之间,道西40米,是一处高高的长方形平台,高出大街地面两丈多。当年,七部大堂都察院就建在这个平台上。

风水先生说,这样的地势乃上吉之地,行话叫“龟探头”。因为其西除了有一块低于平台1米、南北宽约40米的黄土平地,再往西还有一座圆形土丘,所以风水先生就说,这七部大堂都察院的地基就是龟的头部,西侧的黄土平地就是龟的脖子,再往西的圆形土丘就是龟壳,龟壳四周的4个小山包就是龟的4只脚。据说“龟探头”的地方是出大人物的地方,对朝廷不利,所以李世民在修筑城池时就把朝廷官员办公的大衙门压在了龟的头顶上,并在龟的四只脚上分别建起了火神庙、财神庙、菩萨庙和药王庙,连龟尾也被西城墙压住,动弹不得。

七部大堂都察院南北长81米,东西宽52米。院墙之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道宽一丈,南通西街胡同和南门里西街,北通火神庙下的黑白洞。自黑白洞又折而向东,通往里官园、外官园和老爷庙。整条大道方砖铺地。

七部大堂都察院早已坍塌,但从残基上仍可以看出,当时为前、后两排房屋,每排至少7间。20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平整土地时,曾挖出大量柱顶石、打磨光滑的地基石、满地的大方砖,还有汉白玉条石。

都察院毁于何代不详,但有村民记得,1947年土地平分时,它与黑白洞、财神庙早已被夷为平地,连同贯穿其中的道路也被当成在数的土地分配给了村民。至今,原来建有都察院的地方仍叫“都察院”。

网络图片

里官园 外官园

里官园在老爷庙之北,城隍庙之东,东、北两面紧挨城墙,南北长约百米,东西宽约80米,后有通向城墙的踏步阶梯,前有东西走向的街道。外官园在老爷庙之南,占地面积与里官园大小相同。两大官园门前的道路,都是一丈多宽,方砖铺地,两边有排水沟。据见过两大官园的老人讲,坍塌之前,两大官园气势磅礴、富丽堂皇。据说,里官园、外官园有通往黑白洞的马道,1959年公社建粮站和学校时被毁。

黑白洞

现年68岁的村民贾志远〔本姓胡,后随舅姓〕,十几岁时听他太爷说,在古城西侧的火神庙〔基址在一个高台上〕下曾有两条通往汉儿庄城的滦河隧道,一为明道,一为暗道,称“黑白洞”。洞里暗设机关,陌生人进入必死无疑。坐镇滦阳城的将军们,一遇战事,即可通过黑白洞直奔汉儿庄,指挥潘家口、龙井关和喜峰口的战斗。黑白洞非常神奇,黑洞伸手不见五指,白洞亮如白昼。当年修筑它不仅是为了指挥打仗便当,同时也是布下的一个“阵”:里面设有乱箭穿心、飞刀伤人、毒气熏人、陷阱埋人、尖桩扎人等暗道机关,敌兵一旦进入,一道红光,人就不见了。这黑白洞还能藏人,打仗时阵地上看上去人很少,可敌人一到近前,呼啦一下千军万马就出来了。还能住人,当年白袍薛礼和十八个火头军就是被藏在这里的。他们在里面习文练武,成了结拜兄弟,随唐王征东时都成了好汉。据说里面还有皇宫似的建筑,是张士贵为自己家人建造的,一有风吹草动,或北国鞑子一来,他们就会跑到里面去。同时,洞内还可储藏军用物资。

东西校军场

地点在南门外。起建于何年何代不详,碑载重修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所以当地人又习惯称它为“东校军场”和“西校军场”。东校军场南北长270米,东西宽200米;西校军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158米。原来从城西江道洼流过来的河水是直接从这里穿过的,修校军场时在西边垒了一道堤坝,这样一来,河水就先是向南,继而向东,与河套的水交汇后一起流入小滦河了。

城北土墩台

在古城之北,距北城墙约5丈远的地方,过去曾有一座长宽两丈、高一丈五尺的土墩台。有人说这座土墩台挖不败,可1977年平整土地时,第三生产队只用了一冬一春就把它挖平了。后来还挖出了一通刻有文字的石碑,2007年扔到了河套里,2008年修漫水桥时又埋在了桥东头的南侧河边。有人猜测这个土墩台是真武庙的旧基,但村民魏正勇却听老人说,这土墩台上面曾有亭阁,但不是庙宇,而是古代官员检阅部队的一个亭子。它面朝西,对面是30多亩的平地,这块平地就是当年的校军场。

东城门条石基座残迹(王永弟提供)

两大城门

古城有东、南二门。两道门本来是为军事而设,但生活在城里的百姓却自有他们的用处:娶亲走南门,发丧走东门。因此,南门称“喜门”,东门称“丧门”。这在滦阳城里久已成俗。

南城门毁于1958年“钢铁元帅升帐”。当时公社让村里拆城墙建铁炉,本村老百姓不同意拆,就让外村人拆,拆下的砖用独轮车推到关姑寺的大块地〔地名〕建了炼铁炉。拆城墙时还砸死了一个大河山人。公社用城墙上的砖石先后建起了公社大院、商店、医院、粮站、学校。当时只留下了一个东门。据见过南城门当年巍峨形态的老人讲,南城门上城门顶的台阶,在城门洞的西侧;城门口外,东侧曾有一盘石碾。下午一点,太阳照满全城,此时为阳;又因南门是喜门,也为阳,故南门石刻门额刻的是“阳滦门”。还有一块略小的石匾,上刻“滦营”。

碑石记载,东城门重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地基砌有9层条石,垒砌高度为3.8米,每块条石厚41厘米。条石地基之上垒砌青砖,渐成拱形,拱高2米。拱形门顶往上1米处有一块72厘米宽的石刻门额,上刻“障滦门”3个楷书大字,两侧还有工整的小字,记载的是修建年代和参与修建的官员们的姓名。此门额今保存在本村一刘姓人家。门额往上1.3米处即是城门顶。上城门顶的台阶,在城门洞的南侧。门洞实宽4.6米,南侧有2块凸出来的条石,上有半圆形的槽,是放城门穿杠〔门栓〕用的。两侧各有穿杠用的圆孔,直径18厘米,距地面1.75米。门洞外侧,两边有方形立柱,即城门框,高2.8米,相距3.8米。门垛每边长5.5米。整个城门楼东西长12.3米,南北宽15.7米,高8.8米。此城门1976年被毁。

两大影壁

东城门和南城门的大门前,曾各有一座高大的影壁,高度都是一丈八,厚度都是三尺四,距城门都是八丈,顶部都有上翘的大瓦檐和巧绘精描的磨砖大脊。

南门大影壁,对着大门的一侧画的是一只麒麟,头东尾西,昂首阔步,鳞光闪闪,嘴巴张着像在吼,尾巴翘着像在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按老百姓的话说,画得是“根根露肉,活灵活现,没点杂掺儿”。麒麟头前,画的是一枚方孔铜币模样的图案,不知是何含义。

东门大影壁没有图画。解放前夕,面对滦喜公路的一侧被人写上了“迁西县潵河桥四区滦阳城”几个大字,何人所写不详。村里老人们说,1948年第四野战军出关路过滦阳城,城里老爷庙设了接待站,堆了很多军鞋和粮食,东门外大影壁上的字让人描了描。1950年,影壁内侧写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条文。字由我村丁耀华老师所写,毛笔楷书,写得特有功夫。因影壁高,如果把字写得上下一般大,站在下面看就会下大上小,因为这里面有个“视觉差”问题。所以,他写的时候就将字从上到下慢慢变小,这样看上去字就一般大了。写字那年他50多岁。县长李芳林看了大加赞赏。后来孟华甫县长又看到了,亲自到他家拜访。

南门影壁1959年拆毁,东门影壁1964年拆毁。

四大景观

〔1〕城东玉皇顶。即七棱山主峰,海拔238米。这里原本没有具体名称,因有了玉皇庙而称玉皇顶。登临其上,东可望都山,南可望景忠山,西可望龙井关,北可望喜峰口诸山及蜿蜒其上的万里长城。但被作为一大景观,重要的不在它可以登高望远,而在于山顶的玉皇庙。此庙原在城东南不远的一个平台上,光绪元年毁于火灾后迁移至此。庙门〔也称南天门〕两边是石头垛子,上为拱形的石门楼子。石头都是人工凿成的,有棱有面,做工精细。进了庙门,走上条石砌成的13级台阶,就可以见到3间金碧辉煌的玉皇大殿了。殿前竖有高高的旗杆,还有一座石碑记载着修建年代和助缘者姓名。大殿前檐下有块横匾,上书“中天立极玉宇云辉”,两侧又有联语:“帝坐星辰环紫极,仙阶鸾鹤捧红云。”大殿之内,中间供奉着玉皇大帝,两侧是财帛星君和药师佛孙思邈。大殿之北的山腰曾有一眼水井。听老人们讲,这井很怪,启建庙宇时打出来的,庙修完了水就干了。又说,这座玉皇庙是关外一个姓姚的人出资修建的。此人原在山东济南府做买卖,由于经营有方,几年时间就成了腰缠万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可后来却患了不治之症,不得不返回关外老家。经过滦阳城时天色已晚,就住在了城外的大车店里。晚上与店主闲聊,听说玉皇庙被大火烧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让随从买来了香纸供品,到滦阳城里城外的庙宇挨个儿烧香许愿:如果上天有眼,让他的病好了,他就出资重修玉皇庙。回到老家后,百医百方治疗,一年之后果然康复,于是便出资重修了这座庙宇。此庙当年在关内关外和内蒙赤峰一带极富盛名,香火极旺。听说有个内蒙人,为了让有病的父母早日痊愈,就一步一磕头磕到了玉皇顶,整整走了一个半月。

〔2〕城南点将台。在城南校军场的北端,距南城墙约10米。下为3层花岗岩条石砌成的地基,上砌青砖,长两丈,宽两丈,高两丈。上将台的台阶在将台的北侧。台上有一块5尺见方的汉白玉旗杆石,旗杆石上有一枚3寸见方的汉白玉将军大印,把手为一条龙,印章上的字谁也不认得。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台上又长出了一棵榆抱槐。到我记事时,这棵榆抱槐已长到三人搂不过来了,弯弯曲曲,高有一丈六尺。榆与槐各向一边歪着:榆树的树干有点往东倾,枝条也向东伸展;槐树的“脖颈”有点往西偏,枝条也向西蜿蜒。整个树冠榆槐交错,遮天蔽日。从远处望去,那榆抱槐就像点将台的伞盖,点将台就像榆抱槐的花盆。一到春天,既可听鸟语,又可闻花香。当年,对于这番奇景,长城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到了关外,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跟你问起它。如果你说不知道,他们就会说你不是滦阳人。据老人讲,当年曾有几个北京人过来看过,看了之后赞不绝口。我小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那里玩。尤其完秋后,在那儿可以捡到很多槐树籽。有时上着上着课也会想起它。夏天,人们都喜欢到城门洞里纳凉,往那儿一坐就可以看到榆抱槐。即使到了冬天,人们也喜欢到点将台前晒着太阳说古道今。至今,谈起点将台和那棵榆抱槐,城里上年纪的人仍会眉飞色舞,嘞嘞个不停,那神情简直是无比的骄傲。1956年,点将台上的汉白玉将军大印丢失。之后不久,点将台又被人拆了,榆抱槐也被人放倒了,旗杆座被埋入了地下。

〔3〕城西养鱼池。在老城之西,距西墙根约百米,西侧紧挨潘阳公路。它是一个山泉水池,水清如镜。水池是一个圆径不过八尺的石坑,一年四季有水。池里游荡的鱼儿长的不过一拃,短的不过寸把,个个晶莹剔透,洁如玉簪儿。还有刚出胞的,长不过一厘米,大头儿,小尾巴,一群儿一群儿的。相传,昔时曾有小金鱼儿,总捞总有。1993年,这个养鱼池被埋掉了。

〔4〕城北真武藁。真武藁,即真武庙。它建在北城墙上,与南门正好相对。此庙因里面供奉的真武铜像而闻名,它的五脏六腑都是锡做的,跟真的一模一样。庙是1间瓦房,大门对着城墙上的甬道。庙门书:“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乎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端坐于庙堂之上的真武铜像,高3尺,重300余斤,披发赤足,金甲黑袍,两脚踏龟蛇,手执降魔剑,威风凛凛。1950年,这尊真武铜像被卖给了丰润县燕子河乡三百户村的袁仕任〔卖泥人儿的〕,只卖了100元,而他一转手就赚了200元。

网络图片

一寺十七庙

据老人们讲,滦阳古城曾有“一寺十七庙”。城东有娘娘庙、玉皇庙、五道庙、龙王庙;城南有马王庙、武财神庙;城西北有山神庙、土地庙;城北有兴隆寺、观溏庙、真武庙;城内有关王庙、药王庙、火神庙、五道庙、城隍庙、菩萨庙、文财神庙。

〔1〕娘娘庙。旧址在东城门外北侧,大殿3间。廊檐下有横匾,上书:“求安赐福。”下有联语:“升官发财求神保佑,走投无路指点迷津。”大殿正位供奉的天仙圣母,双手合十于胸前。其左侧是子孙娘娘,怀抱一个小男孩;右侧是眼痼娘娘,手拿一个药方。三位娘娘都盘坐于莲花座上。此庙有院墙和大门,门上对联:“天仙玉女名贯三江四海,碧霞元君钦尊天上人间。”院内,东有古松1株、钟楼1座,西有碑石2通。那古松需两人合抱;那大钟重1,500斤,上铸工整小字。门外,东侧有火炕大小的平板石一块。过去,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求平安的,祈子孙的,眼睛有毛病的,都会来这里烧香祈祷。东北和内蒙的人最多。1946年,娘娘庙的泥像被毁。至于那口大钟,有人说当年“破四旧”时并没有把它砸坏,因为太厚,不好砸,就埋在娘娘庙大门外了。

〔2〕城外五道庙。旧址在娘娘庙西院墙外,土瓦房1间,高一丈五尺,长宽各一丈,坐北向南。南面敞开,东、西、北三面为砖墙,北山墙绘着五道将军神像。无院墙,无院落,只在土瓦房对面一丈三尺远的地方有一道砖垒的影壁。

〔3〕龙王庙。旧址在城东河东岸,城东南1里处。大殿1间,坐东朝西。殿门两侧有“神德庇三农统天田以干象,恩膏流百冀兴云雨于雩坛”的对联,前有长年涌水的山泉水池。殿内供奉东海龙王敖广,金色龙头,戴王冠,穿白色帝王服,表情威严。从远古起,人们就认为有龙生活在水中,于是就让龙当了雨水的主人,阴雨连绵时求它放晴,久旱不雨时求它下雨。解放前,一遇天旱,附近村庄的乡民就会光着膀子,挽着裤腿,打着赤脚,头戴柳条帽,提着水,拿着香纸供品,排着长队,敲锣打鼓地到滦阳龙王庙来求雨。就在前几年,因为春旱,还有村民到龙王庙旧址求过雨。家住黄土岭的村民郭民听爷爷生前讲,一个风水先生曾说,此庙所处的地方是个蝎子喝水的地形:抱着水泉的那两道山梁是蝎子的两个大前夹,郭民家住的那道黄土梁是蝎子的后盖,由黄土梁向两侧伸展的山梁是蝎子的脚,后面一道直通东山小石头沟的山梁是蝎子的尾巴,尾巴梢上那块三角形黑石崖子〔尖往山梁方向弯曲着〕是蝎子的 子。这样的地方如果谁家做了坟地,后代人会权倾朝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据说,当年李世民正是听了这番奏报,才在这里压了一座龙王庙。此庙1947年被毁。

〔4〕玉皇庙。在城东七棱山顶峰。详见本书《四大景观·城东玉皇顶》。

〔5〕马王庙。旧址在南门外点将台的西北角,与点将台相距约20米。庙堂1间,内有三尺多高的马王泥塑,红面、多须、三眼,其中一眼竖生于额,六臂交叉,各执刀、枪、剑、戟,身穿铠甲,狰狞可怖。旁塑马童。此庙1947年被毁。

〔6〕武财神庙。旧址在南门外西校军场。据老人魏正齐讲,解放前,整个西校军场的30来亩土地都是他家的,当年庙宇早已坍塌,只剩了一摊瓦砾。为了种地方便,就把碎砖在庙基上垒了一道干墙。这庙也是3间,何时坍塌,有没有庙门和院墙,都不清楚,只听老一代的人讲这里是个财神庙。还说,他太爷死时曾把靠河沿儿的8亩地卖给了老孙家,卖了800块现大洋。1940年他父亲魏德春当村干部后没时间拾掇,又把财神庙前后的地卖给了党文华家。1954年成立初级社时,在财神庙旁挖了一个大坑,把庙券子里的砖石瓦块都添进去了,成了平地,种上了粮食。因为城里还有一处财神庙,为示区别,人们就将这处建在校军场上的财神庙叫“武财神庙”了。

〔7〕山神庙。旧址在滦阳城西北1公里的小公家峪沟门儿西山梁上。听老人讲,这座庙当年很大,还住过老道。村民李玉山的母亲生前讲,老辈子时有个戏班去热河唱戏,船行到河家口时天色已晚。这伙人听说离此不远的小公家峪有座山神庙,就留下撑船的,奔庙里寄宿去了。夜里天凉,有人生起火来,不慎失了火,就把山神庙给点着了。山神庙被烧落了架,老道和那帮唱戏的也都被烧死了。她还讲到,有一年春天她家起早去小公家峪种地,忽从庙券儿方向传来吹打弹拉的声音。那时这个庙宇早已被烧光了,只剩了一处破烂不堪的庙券儿,哪儿来的吹打弹拉声?吓得一家人赶紧跑了回来。1973年修潘家口水库时,基建工程兵在旧址上盖了营房。

〔8〕土地庙。旧址在古城西北角风水口水沟北面的土坡上,庙为1间,坐北朝南。由于坍塌已久,当地已很少有人知道这儿有过土地庙了,只有村民党耀宗的爷爷党福恒生前说过这事。现在,旧址上还有些许碎砖烂瓦。

兴隆寺残址(王永弟提供)

〔9〕兴隆寺。旧址在城北1里的山沟内。此处三面环山,松林茂密,古木参天。寺前有石桥,桥下有山泉。最初时只1间小庙,名“兴隆庵”。明万历年间,司马候选知州胡养素、滦阳营坐营官中军魏自登、滦阳营坐营官总管黄光祖三人督工重修,修成后取名“兴隆寺”。后来也有叫它“万佛寺”的。该寺有红色的大门和大门楼,门楼两侧的门柱上写:“袖里乾坤藏宝刹,小桥流水绕空门。”走进大红门,迎面是一个六角亭,亭内正面绘着观音菩萨像,头戴长巾,一手执柳枝,一手拿净瓶,旁边绘的是四大天王,正中塑着佛教护法神韦驮之像。六角亭西侧有3通石碑,中间一通带龟座的是功德牌,刻着出资人姓名及建寺时间。六角亭东侧有钟楼,内挂1,500斤重的大铁钟,上刻工整小字。另有东厢房2间,西厢房2间。东厢房供着5尊一尺半高的铜佛,其中3尊〔文殊、普贤、白象〕在案桌上,2尊在案桌下。西厢房供着玉清原始、上清灵宝、太清道德三位天尊。玉清居中,左手虚拈,右手虚捧着一个圆珠;上清居左,双手捧着一面半黑半白的镜子〔阴阳镜〕;太清居右,手拿画着阴阳镜的扇子。地上还有很多铜佛,都是半尺多高,乃随侍天尊的金童玉女。其他角落还有很多铜佛,大的不足一尺,小的不足半尺。据说玉清原始天尊有金童玉女九千。穿过东西厢房之间的甬道,迎面即是正殿。廊檐明柱,柱上联句为:“亿万斯年香林沾法雨,大千世界福地涌祥云。”殿内正中,佛祖释迦牟尼盘坐于莲花座上,双目远眺,左手掌心朝上,放于膝盖之上,右手微微抬起,止于胸前,酷似说法时模样。左站托塔天王李靖,右站哪吒三太子。东西两侧靠房山墙的,一为黑脸达摩祖师,一为大肚弥勒佛。另外还有很多小铜佛,大肚弥勒佛的肚子上、座位下,佛祖身后两侧,到处都是,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正殿东侧有万佛堂,后山有仙人洞。有人记得,解放前夕,护寺的老道姓关,他的师父叫马至成,马至成的师父叫李至山。1953年,该寺的大钟被人盗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兴隆寺古庙成了“破四旧”的对象,一名教师带着一帮中学生前来拆寺庙、砸塑像、毁石碑。当时,第三生产队队长魏正齐、张仕文、王久营带领几名社员上前阻拦,与那个教师吵了起来。魏正齐扯着他的衣领到公社评理。可当时的公社社长已被打成“走资派”,自身难保。1998年兴隆寺的石龟还是完整的,三通碑也没全部砸烂,只是有一通断开了,都放在原地,后来村民为了种地方便却用炸药给炸了,如今只剩了一方龟座和一枚石臼。

〔10〕观溏庙。也叫观音庙,旧址在古城之北的一条小河上,地基为延伸到水中的一块天然岩石。庙宇1间,坐北朝南,只有南面一道门。庙门联句云:“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内奉的观音菩萨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头戴佛冠,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于胸前。两边站立的胁侍,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庙有院墙,院门外有影壁。据碑石记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1947年被毁。

〔11〕真武庙。旧址在北城墙之外。详见本书《四大景观·城北真武藁》。

关公塑像(网络图片)

〔12〕关王庙。俗称老爷庙,旧址在古城东北角,占地10亩,在古城诸庙宇中规模最大、最壮观。其主体由马殿、戏台、正殿三部分组成。其中,马殿3间,内塑枣红马二,旁塑马童。殿前有花岗岩条石砌成的旗杆夹子。马殿之北为戏台和广场,戏台紧靠古城的东墙根儿,戏台前是广场,很大,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的万人大会即在这里举行。戏台和广场之北为正殿,且别为一院,有左、中、右三门,门门都有楹联。中门联句云:“义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长。”左门联句云:“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右门联句云:“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宽阔的院落之内,东院墙上画着一朵牡丹,靠墙有一座钟楼,内悬一口高6尺、径5尺、重1吨的大铁钟,上刻工整小字;西院墙上画着一朵芍药,靠墙有3通高大的石碑。另有东西厢房2间,住着护寺的和尚。迎面是3间正殿,廊檐下高悬“义炳乾坤”的横匾,左右廊柱上有“马骑赤兔刀舞青龙,心昭日月义炳千秋”的楹联。殿门两侧各摆一口青龙偃月刀,每把重90斤。大殿之上,红脸长须的关羽塑像端然而坐,气宇轩昂。东西两侧的房山墙上画着温酒斩华雄、共擒王刘将、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智算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进位汉中王、攻拔襄阳郡、放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诸画,尽皆色泽艳丽,精彩绝伦,堪称画中精品。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善男信女齐来拜祷,香火极盛。正殿之东曾有一株紫绛树,树根、树干、树枝、树叶都是赤红色的,高三丈有余。那时人们到滦阳来,很远就能看到这株火红的紫绛树。可惜,1936年被人砍倒做了棺材。据当地老人说,当年修建此庙时曾打算用汉白玉的柱子做大殿的廊柱,石料都备好了,后来不知何因没有用上,埋在了关王庙附近的地里。1946年老爷庙的泥像被毁,1953年老爷庙成了学校,2003年在关王庙遗址建了教学楼。拆关王庙老地基时,在庙的东房山外发现了一个洞。这洞到底是干啥用的,里面有什么东西,无人知晓,由于工程紧,当时就埋了,位置在现在的教学楼东数第二间地下。被埋入地下的还有关王庙的石龟,有人说因为石龟太重,挪不动,就埋在学校的操场里了。

〔13〕火神庙。旧址在古城西山坡的一块大岩石上。庙为3间,坐北朝南。有围墙,有庙门,门前有影壁。庙门题联:“菽并资仁功成利济,榆分布会序美惟修。”正殿廊檐明柱,檐下横题:“德惠生民。”下有联句:“正气钟灵开正觉,神明普佑显神功。”殿内三只眼的火神红面赤须,怒目而视。它有四只手,两手下垂至膝,另外两手一手执火球,一手执火鸽。左为灶王爷祝融,右为司火神严伯。正月十五火神爷生日,香客纷至。1946年泥像被毁,1953年火神庙成了乡公所。

〔14〕城内五道庙。旧址在火神庙东院墙的地基棱下,建修年代不详,大小、模式与东城外的五道庙无异。庙东有一条道,一丈多宽,全是方砖铺地,传为外官园通往黑白洞的道。因为同城有两座五道庙,当地流传一个笑话:说有这么一天,城里的五道老爷坐轿出门,东城外的五道老爷也坐轿出门,两轿碰在一起,谁也不给谁让路。城里的五道老爷问:“对面何人?为何不给本爷让路?”城外的五道老爷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五道老爷,你是何人?还不快给本爷让路?”城内的五道老爷一听,马上回了一句:“我是六道老爷,快快让路!”城外的五道老爷一听是“六道老爷”,比他还大一道,赶紧让了道。

〔15〕药王庙。旧址在城里的西山坡上,紧挨西城墙,东距火神庙80米。3间前殿,3间正殿,坐北朝南,但大门却朝东。有围墙,有影壁。大门题联:“生死存亡惟医为重,建祠塑像敬祀朝尊。”进门后须上几道台阶方可望见三间正殿,门前题联:“一世神医传万代,万民景仰颂千秋。”大殿正中奉药王孙思邈,右手拈药丸,左手托钵盂,内盛甘露。两边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此庙后来坍塌,清代时挪到了关王庙西侧,1947年被毁。

城隍塑像(网络图片)

〔16〕城隍庙。旧址靠近北城墙。3间马殿,3间正殿,坐北朝南。大门书:“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隐,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门内两侧各站一个泥鬼。再往里,两侧各有一道三尺高的短墙,墙内各有一匹枣红马,马旁各站一个马童。穿过马殿中间的过道,后面即是3间正殿,廊檐明柱,画栋雕梁。一入殿门,二鬼夹侍,披头散发,面目狰狞,一个手拿勾魂牌,一个手提索命链。抬眼方可望见上面坐的城隍爷,童男童女静侍于侧,阎王、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恭立听遣。东西两个山墙上画着阴阳两界善恶相报的壁画:有升天界的,玉女祥云;有下地狱的,刀山火海。正殿前院,东有钟鼓楼,内悬千斤铁钟,旁有围可三人合抱的老松;中有两通石碑,上有大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岁次己巳秋九月重修此庙的碑文。东西院墙上各画一花,东牡丹,西芍药,绘制精细,色彩鲜艳。东院墙外是外官园,西院墙外是跨院。西院墙开有通往跨院的通道。靠正殿西房山,有看庙人住的3间草房,房前有一眼水井。此庙的庙门因正好与南城门相对,故门前有道影壁。

菩萨像(网络图片)

〔17〕菩萨庙。旧址在城里西南角,3间正殿,有围墙,有庙门,门前有影壁。门前联句云:“拂开云雾观世界,普降灵光照九霄。”正殿廊檐下有匾额,上写“参禅悟性”,两侧联语:“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正殿之上,观音、地藏、白玉三菩萨盘坐于莲花座上:观音头戴天冠,右手拈莲花,左手当胸,拇指尖扣食指尖,三指伸开;地藏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双手捧着有火光的圭;白玉头戴佛冠,身披袈裟,两手放在膝盖上。当地传言,白玉即白素珍的化身,并说大公家峪岭乃白素珍修炼处。此岭为滦阳去潘家口的必经之路,当年山深林密。传唐代修庙时即将白素珍的神主从此岭请来,做了观音的胁侍,故而大公家峪岭也叫“神仙岭”。每年二月十九庙会,香客云集。此庙1947年被毁。

〔18〕文财神庙。旧址在菩萨庙之东,与菩萨庙相距约80米。此处名叫“上坡子小园”。因为庙宇早已坍塌,一度只余残墙断壁,现在已很少有知道这儿曾有过庙宇了。1984年又盖上了房子,庙墙被彻底拆毁。据老人们说,当初此庙共有3间,有院墙和大门,坐北朝南。里面供奉的财神爷披着斗篷〔锦衣护宝官袍〕,坐在椅子上,左手握着玉如意,右手掌心朝下放在膝盖上,两边侍立着金童玉女。每月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来烧香。尤其是做买卖的人家,更是逢时必到。烧香前先摆上供品,点着香纸之后还要跪在地上叩头,嘴里叨咕着祈求发财的吉祥话儿。普通人家每年腊月赶集都会请一张财神爷的画像回来,贴在屋门上。也有把财神爷画像送到家的,这叫“大过年的送财神来了”。为了讨个吉利,没有不要的人家。因南门外西校军场也有一座财神庙,为示区别,人们通常呼城里的这处财神庙为“文财神庙”。

小街中段的老宅门楼(2009年8月王文军摄)

老宅门楼

古城中间有一条街,叫小街。该街中段道南有一座老宅门楼,虽不敢与京城的雕梁画栋相比,但当年在左邻右村却屈指可数。它三进两出,磨光到顶。垛子下面垛基的砖是平放的,往上8层的砖是戳着的,里露3块外露2块。8层往上又是3层平放。3层上面是檐板,檐板上面平砌2层,下层平放,上层磨圆。再上面是“飞椽砖”,方棱,代表椽子。飞椽砖上面再抹灰上瓦,做成大脊。这磨光到顶,就是把所有的砖和瓦都打磨得有棱有面,细腻光滑。

下门坎儿外侧有一对汉白玉门当,俗称“门墩儿”,方形,高45厘米,厚19厘米,朝外的一侧中间刻花环、上下刻文字。右面的一块上刻“清气”下刻“南元”,左面的一块上刻“方便”下刻“财主”。现在这些字早已被红卫兵砸得看不清了。据老人说,“清气”为天,“南元”为官,“方便”为赐,“财主”为福,合起来即“天官赐福”。两块门当相对的一侧各刻花两朵,左面的一块上刻牡丹下刻梅花,右面的一块上刻芍药下刻节节高。

上门坎儿外侧有两个“互对儿”,俗称“门簪儿”。两颗门簪儿之间相距50厘米,每颗门簪儿高15厘米,直径15厘米。左门簪儿刻“禄”,右门簪儿刻“福”。

两扇大门,各有两道2厘米宽的铁板横钉着,两道之间相隔92厘米,上面的一道距上门边18厘米,下面的一道是有云勾图案的直角三角形铁板,高60厘米,底部长60厘米,与单扇门宽相等。上面钉的都是帽子铁钉,每扇122颗。

右侧门垛离地面1.2米的地方有给门神烧香的小洞,高47厘米,宽17厘米,深15厘米,内刻花纹图案。

正脊中央立着一块整砖,上刻“高楼万丈”。

据现年75岁的丁长祥老人说,这院原是魏长福家的。清嘉庆年间魏长福搬到多龙峪去了,就把这院卖给了他们丁家,当时还没有这个门楼。后来,他太爷〔人称“金老八”〕在潵河桥做买卖,见对面人家修了个门楼,挺漂亮,就找来能工巧匠修了一个比对门子还漂亮的门楼。大约在清光绪年间,这院又卖给了党福安。1948年土改,这院分给了关元生。

1998年,导演姜文到喜峰口拍电影《鬼子来了》,要买几个老式门楼移到电影村去。从滦阳先后买走了3个,其中就有此门楼对面的那家门楼,价钱是九百。另外两个,一个八百,一个七百五。而此门楼当时给了一千二,关享山没卖,保存了下来。

附.碑石残片

在滦阳古城,没拆庙以前,庙庙有碑,修城的城工碑也不少。后来,这些碑越来越少。现在能找到的只有5通城工碑、2通庙碑、1方东城门石刻门额、1通点将台碑、1方出土于1962年的方砖。


〔1〕万历二十九年岁次辛丑春防城工碑。碑高86厘米,宽54厘米,厚15厘米。最初发现于西城墙,现存本村一党姓人家。碑文为:“万历二十九年岁次辛丑滦阳营春防城工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监都□都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干李顺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兼备倭总兵官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左军□整饬蓟州等处地方边备带管驿传山东提刑按察司按察史德化彭国光镇守蓟镇中路等处地方分理练兵事务副总兵官都指挥章德李干先统领三屯标下滦阳营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燕山胡庆士本营中军指挥使□山唐世祯坐营官总旗□义中卫李应干千总官总旗蓟州宗安把总官指挥下应袭榆林刘光裕试百户绥德陆通霄镇抚下应袭郑县陆斌奉文派修本营城工三十五丈二尺。”


〔2〕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滦阳营春防城工碑。碑高86厘米,宽54厘米,厚16厘米。现存本村一陈姓人家。碑文载于《迁西石刻》,此处从略。


〔3〕万历三十□年秋防城工碑。碑高94厘米,宽65厘米,厚18厘米。现存本村一王姓人家。残存文字:“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滦阳营秋防城工□□□□□□□□□□□□□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备兼理粮饷经略御倭兵部□□□□□□□□左侍□□□□□□□□□□□□□备□巡抚□□□□□□□□□□□都察院右□□□□□□□□□□□□□察□□□□□□□□□□□□平山海等处地方兼备□□□□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蓟州等处地方边备□□□□□□布政史司右□□□□□□□□□□□之芬惕□□□□□□□□□□□□兵事□副□□□□□□□□□□□佥□上谷张□□□□□□□□滦阳营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上□杨□□本营中军千户□□□□□□□千总指挥佥事遵化□□□□□□□高□□总镇都使□□□□□芳副千户□□右卫毛□□□百户□林陈祥春□□□西面坍□城工二十五丈派□□□□。”


〔4〕万历三十一年滦阳营春防城工碑。碑高96厘米,宽56厘米,厚18厘米。此碑原在北城墙真武庙下偏西处〔城外〕,现存本村一党姓人家。残存文字:“万历三十一年岁次癸卯滦阳营春防城工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兵部□□□□□兼兵部右侍郎□□□□□□□□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泾阳刘四科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兼备倭总兵官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榆林尤继先整饬□蓟州等处地方边备带管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史高唐杜潜协守蓟镇中路等处地方分理练兵事务副总兵官都指挥彰德李光先统领三屯标下滦阳营游击将军署部指挥佥事燕山□□本营中军千户应袭善明□□□坐营官武举王家柱千总官李学颜千总兵实授百户蓟州张承基把总官镇抚官吴应芳试百户绥德陆通霄□□□县高轼奉本文派修完本营城工□□处并接修折工二十四丈□□□□喜峰路□四百五十□□□□□□共一万九千八佰工□□□□□□尺七寸今修完台西门□□□□□二丈台东坍塌城工□□□□□□共折工一十九丈□□□□□□□。”


〔5〕……城工碑。现存于本村一李姓人家。高94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已损毁,刻碑时间无考。残文为:“□□□□□□□□□□兼理粮□□□□□□□□右都御史兼□□□□□新城王象乾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郦州王邦俊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德青金明时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兼备倭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延安萧如熏整饬蓟州等处地方兵备带管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龡县吴中明协守蓟镇中路等处地方分理练兵事务副总兵官署都指挥佥事云中高策统领三屯标下滦阳营游击将军署都指挥同知上饶杨德泽本营中军实授百户抚宁魏自登坐营总旗蓟州刘文焕千总指挥佥事遵化马希援把总百户榆林陈祥奉文补修北面坍塌城工二十五丈又拆修闪烈城工十丈连补修共计三十五丈俱各依限修完。”


〔6〕万历四十年六月重建关王庙碑。碑高191厘米,宽85厘米,厚25厘米。已毁。碑文载于《迁西石刻》,此处从略。


〔7〕乾隆十四年九月重修城隍庙碑。碑高100厘米,宽63厘米,厚19厘米。现存本村一王姓人家,碑文已被踩踏得看不清了。碑文载于《迁西石刻》,此处从略。

东城门石刻门额残片(2009年8月王文军摄)

〔8〕东城门石刻门额。镶嵌于东城门的上端,长130厘米,宽72厘米,厚17厘米。中刻“障滦门”,左右两侧各有小字。右面一侧为:“钦差整饬永平等处地方兵备带管蓟州提刑按察司按察史常熟顺云程钦差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兵部左待郎右副都御史余干李顺。钦差总都蓟辽保□山东等处防□□□为军□□□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曾□邢介。”左面一侧摔成一大一小两个半块,两个半块合起来有半个“门”字,旁刻小字为:“钦差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兼□□总兵官前军都督府□□□钦差协守蓟镇中路等处地方分理练兵事务兼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钦差统领三屯标下滦阳营游击将军府军署都指挥□□□万历二十七年□□□□。”

点将台碑局部(王永弟提供)

〔9〕点将台碑。现存本村一党姓人家。高80厘米,宽50厘米,厚16厘米。残存文字为:“新建将台……窃惟教场乃演□之地军旅属台之新余干……今上龙飞甲辰春受命来莅斯管边关城□内外庙宇悉鲜完备□□□□力之不□而来□行已而徐□□□□□□□冯□创建而将□□□□□□庙□典余遂于丙□□□□□□下杂流兼次伍兵□□□□□□□其高一丈五尺□围八丈□以灰砖□□□立旗□□□□主帅阳岁武□□□登□□麾之有望焉且于场之□□□拆□百林□他年俊盛亦□□□方兴陆之兆尔峕万历三十□□岁次丙午夏吉旦渔阳□□□勒石管修本营中军魏自登主管黄应璧千总官柯□高轼吴应芳陆□宝李同立。”


〔10〕带字方砖。1962年出土于村东南角,长宽各40厘米,厚8厘米。刚出土时跟新的一样,今已毁。上刻:“德州朝白营监修由东城角至南门监工人李现章。”

温馨提示:尊重原创 远离抄袭

标题:《原神》九霄之石悬残片任务怎么玩 九霄之石悬残片任务攻略,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26103.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星之破晓沧海之曜大乔攻略
星之破晓沧海之曜大乔攻略

星之破晓中的沧海之曜大乔怎么样?这是一个三

2023-07-09
光遇书虫先祖在哪里
光遇书虫先祖在哪里

光遇书虫先祖在哪里呢?玩家怎么样才能找到

2022-12-24
风色幻想命运传说蕾菲娜怎么加点
风色幻想命运传说蕾菲娜怎么加点

《风色幻想:命运传说》这款国民级幻想策略RP

2022-12-26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罗维奥的头巾在哪怎么得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罗维奥的头巾在哪怎么得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中,罗维奥的头巾是一件非

2023-06-01
《天命奇御2》开封轻功小童位置一览,天命奇御2开封最高的地方
《天命奇御2》开封轻功小童位置一览,天命奇御2开封最高的地方

天命奇御二剧情第一章:剿匪顺手公主抱,摩尼教

2023-10-04
《魔兽世界》TBC怀旧服奎岛任务流程分享,
《魔兽世界》TBC怀旧服奎岛任务流程分享,

魔兽怀旧服:P5奎岛野外巅峰?盗贼被玩家记恨,电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