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之战线》奇奇约会地点在哪里,零之战线卡辛约会地点
她们和医护人员一样坚守一线,记录下一幕幕生命攸关的战疫现场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美逆行者”中,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和一线医护人员一样,出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甚至是疫区武汉,忠实记录下一幕幕生命攸关的战疫现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闻记者。
在地坛医院,她们叫我荣誉职工。——贾晓宏
李晖 摄
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再到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一名常年在医疗卫生战线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北京日报社科教卫新闻部的贾晓宏从未缺席。眼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依然冲在了一线。
40余天连续作战,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贾晓宏和同事们全员出击,冲在了北京疫情防控报道的最前沿。北京日报200多个整版,北京晚报400多个整版,北京日报客户端传播矩阵发稿2万多篇……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北京日报社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而在一篇篇报道的幕后,是一个个感人故事。
1月24日,除夕团圆夜。晚上10点多,采访完同仁医院发热门诊的贾晓宏回到家中,发现9岁的儿子已经睡着了。客厅的灯亮着,爱人加班还没回来……因为贾晓宏每年除夕都要采写“新年宝宝”,在医院产房过年早已成了她的“固定项目”。今年是近10年来她第一次在午夜前回家,本想着能陪家人过个年,没想到家人都不太“捧场”。
凌晨1点,爱人回来了。“我明天出发,去武汉一线。”“去吧,我支持你!”她平静又坚定地说。孩子知道父母都在一线工作,从来不闹,反而给父母竖起了大拇指。但爸爸出发几天后,孩子起了满嘴的大疱,显示出他内心隐隐的担忧。虽然贾晓宏知道孩子的病过段时间就会好,但还是特别心疼,“有一天夜里忙完工作,我忍不住偷偷哭了一会儿。”但白天一到,她又成了斗志昂扬的女战士。
时间倒转回1月20日。凌晨2点多,她的手机突然响了:“北京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了!准备发稿!”电话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打来的,从那一天开始,北京市新冠肺炎防控“战役”就打响了。作为卫生新闻战线的“老兵”,她火速深入一线,写稿、采访连轴转。疫情高峰期,她每天要发几十篇稿件与视频报道,接收数万字的海量信息,协调联系几十人上百人……正是记者超强度的工作,才让北京市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疫情防控的信息。重压之下,她一度脾气急躁,“好在同事们都包容了我。”贾晓宏回忆。
在贾晓宏眼里,医护人员是最可爱的。他们无私的奉献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57岁的郭立新主动请缨要求到发热门诊值守。“采访中他告诉我,担心8小时上班时间里要去洗手间,他特地穿了两个纸尿裤。但午夜下班时,两个纸尿裤都没用上——因为防护服密不透气,身体里的水分都变成了汗……”回忆起一个个采访对象,贾晓宏感叹不已。
北京医疗队抵达武汉后,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世纪坛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长丁新民在额头上写了四个大字:“有事找我”。看到前方传来的这张照片,贾晓宏第一时间发布到了北京日报客户端,6个小时后,当丁新民走出隔离病房时,照片已经刷屏了……说起自己的每位采访对象,她都津津乐道:“比起他们,我这点苦不算什么。”贾晓宏说。
2月14日,漫天大雪。9个月大的新冠肺炎康复患儿奇奇和妈妈、姐姐一起从地坛医院出院了。这一天,地坛医院的工作人员又看到了贾晓宏的身影。
对于地坛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她的身影再熟悉不过了。陈明莲是北京地坛医院宣传中心主任,与贾晓宏相识已有10多年。“她就是个女汉子!能吃苦,更敬业。”北京地坛医院原本是北京市的传染病医院,几次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后,地坛医院都是市级定点医院。“进隔离区这事儿,别人听了都发怵,她从没说过怕。”陈明莲还记得2013年北京出现了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就在地坛医院治疗。“那年,她就像住在我们医院一样,天天进隔离区采访,我们都叫她荣誉职工。”
如今,疫情防控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她依然坚守在一线,每天发出海量报道。当提到现在最大的愿望时,她说,“盼着疫情早日散去,让孩子早点上学!”
现在我才真的感觉自己是个记者了。——陈梦圆
《生命缘》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的第一个全国医疗纪实节目,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主要记录发生在医疗一线的故事。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陈梦圆和她的同事在第一时间做出了选择——上一线。
进隔离病房的第一天,陈梦圆就遇到了挑战。严密的防护措施让她呼吸困难、血氧下降,头晕严重,经过多天拍摄才逐渐适应。“那感觉就像高原反应,不动弹都会呼吸困难。当我看到这种情况下,护士们抓着床单的四个角把病人抬起来,后勤护士一个人来回搬三十几箱置换液,我也试了试,没想到一箱都搬不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不在一线体验,是无法感受和捕捉的!” 陈梦圆莫名激动起来。“因为穿着防护服,我以为没人能认出我来,没想到新闻播出当天,妈妈就打来了电话。虽然电话里妈妈哽咽了,但我知道她会支持我,因为她是一名首都政法干警,也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陈梦圆说。
在佑安医院采访拍摄15天,在隔离病房120个小时,完成7部成片,陈梦圆的镜头中记录了很多难忘的身影:感染科大夫张佳莹,身材娇小气场强大。第一次见她时,她正要进行危险度极高的插管抢救。她对屋里正在拍摄的我们喊“这个操作太危险了,你们都出去!”那一瞬间,这位瘦小的女医生无比伟岸;护士长王辉,她家离单位只有200米,每天在病房里抬头就能看见自家窗子,但自从进入隔离病房,这个近在咫尺的家,对她来说就远在天涯。累的时候,她会一个人望着家的方向,默默给自己鼓劲儿。
“《生命缘》的记者中有两个是孩子妈妈,有刚结婚两个月的妻子,还有像我这样平日里被父母捧在手心的乖乖女。但在重大新闻事件面前,我们的身份首先是一名记者。”陈梦圆说,“《生命缘》是一档纪录片,尽管之前我也在现场,但是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他人的命运。可这次,疫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你会发现你正身处时代的浪潮中,在记录这个时代。经历过这次事件,我才真的感觉自己是个记者了。”
“相信我们一定会摘掉口罩,涂上美丽的口红,还春天一个久违的笑容。”陈梦圆笑着说。
冲到最前线,是北京新闻人的素养,也是我们该做的事。——颜葵
1月27日,大年初三傍晚,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记者颜葵随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飞赴武汉。
“随北京医疗队去武汉,谁报名?”当天下午1时50分,一道“召集令”出现在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信群里。“我报名!”正在台里编片的颜葵,没有丝毫犹豫。“汶川大地震、盘曲泥石流、玉树大地震、抗击非典……从业20多年,我从没离开过一线。”颜葵说。当天,从接到通知到集结,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她只赶回家拿了几件衣服,和女儿道了个别,就出发了。
当晚11时,刚抵达武汉驻地的颜葵顾不上劳顿,立刻开始了采访。第一条快讯做好时,已经是28日凌晨3时30分。快讯在早7点的《北京您早》顺利播出,让北京市民看到了市属医院医疗队战“疫”的坚定决心。
在北京市属医疗队驰援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接诊的病例多是危重症患者和重症患者。136名医护人员四班倒。因为洗消长达一个小时,凌晨3点值班的医护人员2点就得出发,作为随队采访的记者颜葵也不例外。“那段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忙完了就一个字:‘累’。” 颜葵回忆。
谁都知道,在医院采访有被感染的风险,但颜葵说,“我是记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得置身现场,记录下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真实瞬间。”颜葵与同事们从武汉前线传回的一个个生动画面,让北京市民看到了这些“最美逆行者”。
颜葵在前方采访,她的爱人石玉胜成了她最热心的观众。“怕影响她的工作,更不愿占用她短暂的休息时间,我很少打电话。但每晚6点半,在电视里看到《北京新闻》里出现她的名字,我就安心了。”石玉胜说。“老石在城管工作,同样战斗在北京疫情防控的一线。我们只能把14岁的女儿留在家里,让她自己照顾自己。”一提起女儿,颜葵满心的愧疚。她还记得临走前,女儿哭着问她,“妈妈你能不能不去?太危险了!”可她只能对女儿说,“妈妈是党员,妈妈有经验,妈妈不去其他人也得去……”“我们就该冲到最前线,这是北京新闻人的素养,也是我们该做的事。”颜葵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褚英硕 曲经纬
流程编辑:tf019
-
《零之战线》奇奇约会地点在哪里,零之战线卡辛约会地点 2023-10-05
-
《零之战线》基地玩法有什么,零之战线筑能室玩法介绍 2023-10-05
-
《零之战线》地下水仙图怎么打,零之战线野外作战阵容推荐 2023-10-05
-
《零之战线》喷火阵容搭配推荐, 2023-10-05
-
《零之战线》和平方舟角色技能威力,零之战线和平方舟 2023-10-05
-
《零之战线》和平方舟约会地点在哪里,零之战线和平方舟游玩 2023-10-05
-
《零之战线》历练攻略大全,零之战线怎么获得经验礼包 2023-10-05
-
《零之战线》历练内容一览与机制分析 历练攻略大全, 2023-10-05
-
《零之战线》卡辛喜欢什么礼物,零之战线辛希娅怎么获得 2023-10-05
-
《零之战线》助力战姬少女C位成团偶像团活动火爆开启,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