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帝国》路径点用法图文详解 火车不按想法走怎么办?,
旅行文学之果 人生旅途之晶——读张德明《旅行文学十讲》
【读书者说】
作者:王青松(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一切始于好奇心。自灵长类中的某一支在大约12万年前走出非洲,窥见了世界的广阔后,人类在空间移动和探索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动机千变万化,方式五花八门,交通工具与时俱进。或因惧怕死亡,徒步穿越大地去寻求永生之道;或为摆脱奴役,整个族群走上流散之途;或怀着发财梦想,扬帆出海,去远方异域拓殖移民;或出于宗教虔诚,一步一拜朝圣转山;或为了挑战自我,跋山涉水;或纯粹为了休闲观光,探幽寻胜;要不索性自拟攻略,呼朋唤友,畅游世界。道路不断延伸,地平线不断扩展,直至边陲沙漠、海角天边……
与此同时,与旅行和旅游有关的历史文献和文学文本也慢慢留存、积淀下来,成为人类拥有的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不过,它们的体裁、风格和美学品质参差不齐。有些只是随意、散漫的日记,文字质朴,读来真实可信;有些虽已敷衍成篇,但难辨真伪,令考据学家也束手无策;有些出自专业作家之手,观察细致,文笔讲究,可作为独立欣赏的对象;还有一些文本始终游移在实录和虚构之间,成为饶有意味的文学——文化现象。
张德明教授的新著《旅行文学十讲》可谓恰逢其时。这是国内第一部面向大众的旅行文学导论著作。著作立足全球化语境和本土意识,充分汲取比较文学研究、跨学科研究资源,从历史演进、文体特征与写作策略三方面,对旅行文学这个新崛起的文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是旅行文学研究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1、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旅行
翻开《旅行文学十讲》,仿佛是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从自己的书房出发,从上古出发,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全书认为,旅行文学发轫于上古时代,之后历经中古时代、大航海时代和启蒙时代,直至当今的大众旅游时代,并以点带面地品赏了世界旅行文学的诸多经典。
书中论及的古今中外旅行文学作品琳琅满目,粗略统计下来有世界各国80多位诗人、作家的近百余部(篇)作品。作者把文本中遭遇的山川河海、风物人情,以及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既有大手笔的挥毫泼墨,也有工笔似的勾填描摹。这一点何其容易,因为这需要有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和当代视野,需要有雄厚的文学蕴藏作为垫层。飘逸的叙述、品评中,有的舒云漫卷,有的如壁立峰峦,体现的不仅是个人对文学史、对某个作家、某部作品的具体观点,更是对世界文学系统的某种立场。这一切并不难理解,因为张德明教授从事世界文学、比较文学教学研究数十年,十多年前就有专著《从岛国到帝国——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研究》问世,所以这部著作可谓水到渠成。
梁启超肖像。1903年,31岁的梁启超登上邮轮,开始了他的北美之旅。他勤于观察,敏于思考,有所感触就记于日记,回国后编成《新大陆游记》一书。张德明手绘
《旅行文学十讲》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学者在旅行文学研究中的立场、思路和方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穿花绕树般梳理出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的旅行文学传统。作者认为,中国旅行文学自庄子《逍遥游》以降,历经陶渊明的神游、南北朝郦道元、谢灵运的地理山水旅游,绵延出浙东唐诗之路,及至明代则诞生了以郑和、徐霞客为标志的一官一民的海陆旅行奇观,最后抵达梁启超,形成了中国古代“时断时续、相互交错的旅行文学传统。”
书中也罗列出一批海外人士的中国旅行作品,透视出世界眼中的中国样貌。《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的中国游记、古朝鲜崔溥的《漂海录》,英国毛姆的《在中国的屏风上》,当代美国彼得·海斯勒的《江城》,英国旅行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古道》等,可堪一幅亮丽的风景长卷,“为中国留下了一面借助他人目光打量自我的镜鉴。”尤其是《漂海录》,更加突显了汉文化圈友好交往的史实与文化姻缘。
另外,书中论及的作品大多耳熟能详,可一旦从旅行文学的视角切入,则有别开生面的美感。比如,大旅行家徐霞客无人不知,而张德明立足于文本质地,巧妙地将个人真切感受和学术理性相交融,呈现了徐霞客的人格魅力和对旅途艰难的遐思。又如,在分析英国诗人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时,他认为,从空间诗学角度看,第三章的阿尔卑斯山峰峰顶与第四章罗马大教堂的穹顶构成“一种微妙的结构性呼应,体现了朝圣者的灵魂对精神超拔的渴求。”这对理解长诗的主旨、结构,发掘海外旅行对拜伦思想成长的意义,确立拜伦在旅行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都具有一定意义。
马克·吐温肖像。马克·吐温是大众旅游时代的一位旅行家。1869年他的旅游随笔集《傻子出国记》出版,销路颇好,从此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张德明手绘
读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感到疑惑:这些文本有的是游记、散文,有的是诗歌、小说,何以都属于旅行文学?对此,可以从作者提出的关于旅行和旅行文学的“工作性定义”中找到解答。张德明认为,旅行是“旅行者从现实世界到可能世界的空间移动。”而人类文学史上一切描述此类空间移动的文本都可称旅行文学。针对“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张教授无意从哲学与逻辑学等角度去辨析,而是作隐喻性的阐释。他比喻道,我们的身体类似向日葵的枝干扎根土壤,灵魂却能像向日葵的圆盘一样随太阳移动,向往“不可企及的光明之境”,而旅行就是追逐光明之境的行动表征。
这个兼具诗意和理性的界定直接决定了判别一部理想的旅行文学作品的标准。一部理想的旅行文学作品应能提供给读者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要能同时带领读者进入外部世界、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读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旅行文学文本中,旅行行为是一个触发点,是“一个人与世界相对立的途径”,真正重要的是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可见,作者对旅行和旅行文学有着认知的、审美的和哲学的高度期许。这避免了将旅行文学仅限于非虚构文类的、过于严苛狭窄的定义带来的局促,也符合旅行文学作为一个非常宽泛的文学实体的历史事实。同时,这个定义还拓展了国内通称“旅游文学”的旅游类专业教材的范围,更符合当今的旅行实践。其中蕴含着旅行文学研究思路的突围。
2、一组生动的旅行文学写作指南
《旅行文学十讲》的下编是一组生动的旅行文学写作指南,从叙事模式、时空结构、景观书写形态三个层面,深入作品内部,释读多姿多彩的旅行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与艺术魅力,为欣赏觅得洞察幽微的路径,为文学爱好者创作属于自己的旅行文学作品输送能量。
《旅行文学十讲》
张德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雅明说,旅行者必会讲故事。那么旅行者讲故事的方式有何特征?张德明认为,旅行文学通常都是讲述旅行者自己的故事,犹如自传或者回忆录,第一人称叙事是旅行叙事的显著特征。虽然文学史上运用其他人称的旅行文学杰作众多,但是近现代以来,因为对旅行叙事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的要求,大多数旅行文学都采用第一人称。那么如何判别第一人称叙事的意义?著者指出,万事有利有弊,第一人称叙事生动、亲切,有在场感,但也有局限。第一人称属于限制性叙事,叙述者只能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听闻的事情,这就限制了讲述者的叙述范围。而且,“我”的叙述不仅受制于感官,还会受知识水平、道德观念、政治立场、种族、性别等身份特征的限制。当然,利弊不是绝对的,限制也恰恰是展示魅力的空间。文学史上的优秀范例比比皆是,康拉德的马洛堪称其中的典型。
时空结构和景观书写同样汇集了旅行文学的独特魅力。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旅行目的地的新奇与壮观,而将旅途本身忽略。在本书中,作者提醒说,从离开家门,甚至从准备旅行之时,旅行的时空位移就已经开始,而且,不同旅行工具带来的时空跨越感受也各不相同。在罗伯·格里耶、布托尔等人的笔下,火车、飞机、机场焕发着迷人的艺术光泽。这些“非场所”不再短暂虚幻,而是在缓缓流淌的时间中,制造着一次次的“转机”和浪漫。
旅行中遭遇的景观不仅是物理时空,而且是心理时空和“社会阶层结构”。旅行书写直面的是现实景观,但其底层是心灵的时空体。作家陈丹燕曾说过,“我不想消费自己目睹的世界,我想描绘它在自己心中的模样。”毛姆的“屏风”上既映照出旧中国官场的腐败堕落,也映照出普通中国人生存的痛苦艰辛,还有西方人的虚伪。列维·施特劳斯在南美丛林里看见了人类文明的污秽和垃圾。斯坦贝克穿越美国的旅行见证了民主与繁荣的虚幻。
作为引导文学爱好者进入旅行写作世界的指南,张德明打破常规,选择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的旅行文字作为范例。这既出人意料,又富有韧性。它既突出了旅行文学写作应尊重第一感觉的要义,也体现了作者别具慧眼的鉴别力,同时也给无数跃跃欲试的、潜在的旅行写作者以启迪,可谓一举三得。
3、一份文学研究成果,一份人生旅途结晶
打开本书,你会发现其中有二十余幅插图,有的是水彩画,有的是摄影作品,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出自张德明教授之手。之前早就听闻张老师擅长绘画,是外国文学研究界难得的大画家,曾独立举办过画展、出版过画册,但毕竟是耳闻,如今终于得以一睹风采。这些作品有莎士比亚、梁启超、惠特曼的肖像,有张掖七彩丹霞,有贵州民居,还有旅行中拍摄的照片,如柬埔寨塔普伦神庙、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等。它们每每都能吸引人驻足停留,细细打量品味一番。它们展现了旅行景观与文本的多维神韵,也展现了作者对文本旅行、实地“凝视”与记忆方式的体悟,以及其中隐含的话语、权力关系。它们在增添几多趣味同时,更是张德明对旅行写作基本范式与“深度拓展”策略的实景演绎。
贵州民居。张德明手绘
想必有人和我一样,是带着对旅行的美好憧憬遐想踏上这段文学阅读之旅的,可当前变幻莫测的疫情让旅行变得格外难得。如若疫情为现实世界的旅行按下了暂停键,何不从文本旅行开始?这可是“养精蓄锐”,储备银两,为将来出了门大干一场做准备的大好机会啊。当然,临行前,请带上张德明的这份“友情提示”:“旅行文学时时提醒我们,世界并非按部就班,如己所愿,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齐全。世界有时可能只有半块压缩饼干,一壶开水,却要你支撑半天,徒步五小时,只为看一座神圣的雪山。”这段话读来轻捷明快,叮当悦耳,但也有点五味杂陈。是的,旅行是一种换装、调整、储能,令人亢奋,这部行云流水、流畅丝滑的旅行文学教程,多少让我们忘记了阅读与旅行一样也是一种劳作,可是,怎么着都别忘了,旅行和旅行文学也有很多的“迷思”。
笔者认为,这部著作既是张德明文学研究的一种成果,也是他人生旅途经验的一份结晶。如何将自己从旅游者转变为旅行者,本书引导我们走出了旅行的迷思,也走出《旅行文学十讲》的“阈限空间”。它在提醒我们,在旅行大众化的时代,真正有深度的旅行依然稀缺;在旅行文学大众化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旅行文学作品依然稀缺。它还呼应了作者关于“旅行文学”的界定,期望能提升大众文化时代的旅行和旅行文学的精神品质。
(本文图片均选自《旅行文学十讲》)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3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铁路帝国》路径点用法图文详解 火车不按想法走怎么办?, 2023-10-05
-
《铁路帝国》货舱使用方法图文详解 货舱怎么用, 2023-10-05
-
《铁路帝国》简单游戏介绍 游戏好吗, 2023-10-05
-
《铁路帝国》特色内容介绍 游戏有哪些特色内容, 2023-10-05
-
《铁路帝国》游戏实用小技巧分享 游戏有哪些技巧, 2023-10-05
-
《铁路帝国》无法存档怎么办 无法存档解决方法分享, 2023-10-05
-
《铁路帝国》实用小技巧分享 游戏有哪些小技巧?, 2023-10-05
-
《铁路帝国》全美国地图版切换教程 美国地图怎么切换, 2023-10-05
-
《铁血荣耀》新服“删档一服“12月8日开启,铁血荣耀冰雪开服时间 2023-10-05
-
《铁血荣耀》新手福利,铁血荣耀资源分析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