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热血航线》s伙伴罗上线时间,
特稿丨航线——记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孙伟帅 杨皓
短暂,又是永恒。
海天之间,“飞鲨”战机宛如巨椽之笔,划出了一道道令人震撼的不规则航线。
这一道道航线,仿佛伟大的艺术家激情挥毫创作出的先锋艺术。凝视这幅“画作”,激情,在眼前燃烧,力量,在耳畔回荡。
巨大的轰鸣声中,“飞鲨”战机降落在航母辽宁舰。
此刻,风吹过,空中的航线已荡然无存。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在进行舰基起降技术恢复训练,这是他们驾驶歼-15战机触舰复飞。
这,是中国航母战斗力建设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新的一批舰载机飞行员以完美表现加入了中国海军“尾钩俱乐部”。这批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创造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一系列之“最”——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
这些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么好飞上航母?
因为他们有一群技艺高超的师父——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战斗机飞行教官团队。他们用自己的勇敢、热血、智慧,为后来者铺就了一条飞上航母的完美航线。
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仔细打量这支站在航母战斗力建设舞台幕后的队伍,会发现他们是一支如此年轻的团队。
如果继续在时光长河中溯流而上,会发现这又是一支有着深厚历史、背负着万千国人期望的团队——从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在辽宁舰上成功完成“惊天一落”,中国的航母事业和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之路一直在进行。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今天,记者走近这群“帅气指数爆表”的舰载机飞行教官,在他们自信的眼神里、爽朗的笑声里、满是老茧的大手中,瞥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奋斗的细节。这些细节或热血、或欢笑、或沉重、或激昂……在他们如同星辰般的飞行片段里,可以看见他们在航母战斗力的“荒原”闯出的一条条闪光航线。
这航线中,有坚持,有热血,有梦想,有信念,一路生花。
清晨朝阳·金色航线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拥有现在”
一道红光刺穿海上的浓雾,一点、一点,积聚着能量,将沉在海平线下的太阳拉出海面。瞬间,红色的霞光洒满海面。
“轰——”巨大的轰鸣回荡在清晨的天空,两架“飞鲨”战机快速起飞,朝着初升的朝阳飞去。透过座舱玻璃,飞行头盔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自信满满。
他是孙宝嵩,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今天的飞行,是孙宝嵩腰椎手术后的首飞,他期盼已久。
孙宝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驾驶着歼-15迎着朝阳起飞。每一次看到心爱的战机被朝阳染成金色,孙宝嵩都会陶醉其中。这是他最享受、最惬意的飞行时刻之一。这样的时刻,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身体内热血涌动”。这种热血涌动的感觉,从孙宝嵩第一次翱翔蓝天便伴随着他。现在,作为教官,他不仅要把飞行技术教给学员,还要把这份热血的感觉也传递给他们。
飞行教官孙宝嵩。人民画报万全 摄
热血涌动,源于使命召唤。
孙宝嵩的外公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军医,经历了那场立国之战的血与火。今年国庆节,孙宝嵩走进影院观看电影《长津湖》。一向刚强的孙宝嵩,忍不住红了眼眶。他仿佛看见了外公的青春,看到了外公那一代中国军人如何用胜利告诉世界“中国是不好惹的”,也看到了自己这一代军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护航的时代使命。
在此之前,看了《1950他们正年轻》,孙宝嵩将电影里的那句话抄录在笔记本上: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拥有现在。
此刻,孙宝嵩又一次真切感受到这句话蕴含的巨大力量。这力量,也让作为中国海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之一的孙宝嵩,又一次想到了中国航母的发展之路。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航母上成功实施拦阻着舰和滑跃起飞,由此,也拉开了第一代舰载航空兵在“无人区”跋涉的序幕。
孙宝嵩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这支英雄的团队。
很多学员看过孙宝嵩的经历,都惊呼:“这样的人生就像一篇开了挂的‘爽文’。”
孙宝嵩是目前舰载机飞行教官团队中唯一拥有陆、海、空三军经历的“牛人”——
1998年,孙宝嵩考入原沈阳炮兵学院。大一,表现优异,孙宝嵩入了党;大二,参加比武,孙宝嵩拿了军旅生涯中第一个三等功;大三,没和家里商量一句,孙宝嵩参加了招飞选拔。从飞行学院毕业,孙宝嵩被分配到空军某王牌部队,迅速成为骨干飞行员,并在空战比武中捧回了“金头盔”。
就在所有人以为孙宝嵩的人生航线将朝着一个既定方向飞去时,孙宝嵩又一次做出了大胆的选择——参加海军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并顺利通过。
从陆军绿,到天空蓝,再到浪花白,孙宝嵩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是时代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和舞台。”孙宝嵩说,“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要把这份使命扛到底。”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飞行教官驾驶歼-15战机快速飞过模拟着舰指挥区。
满怀一腔热血,肩负时代之重。孙宝嵩来到组建不久的某基地报到。现实很快泼了他一盆冷水。
“下一个科目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毕业,不知道;甚至,明天到底有没有飞行计划,也不知道。”孙宝嵩用三个“不知道”概括刚来基地时的境况。全新的着舰飞行技术、全新的战术、全新的海域、全新的战场……摆在他和战友面前的,是“一张连标准答案都没有的考卷”。
那段时间,只要有机会飞,孙宝嵩必定倾尽全力。训练回来,“恨不得把每一秒钟的飞行心得都写下来”。飞完就总结,总结了就记录,记录了再和战友们研讨,研讨完继续写下来,最后编进他们自己的《尾钩》杂志。这样一个看似笨拙的方法,却实打实地给后来的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蹚出了一条路子。记录在孙宝嵩电脑里的十几万字心得体会,后来都“溶入”舰载机飞行员施训大纲的蓝本初纲里。
和孙宝嵩同期的艾群,也在电脑里存储了大量早期飞行的经验体会。他“曾以为自己大学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写那么多字。没想到越写越多,而且越来越能写”。
从舰载机飞行员到舰载机飞行教官,每一次看到学员们驾机起降,艾群都像看到那时的自己。
“但他们比我们幸运。”艾群笑着说,语气里带有一点羡慕,“我们那时候没经验,没教材,连飞机都少,简直是‘三无产品’!”艾群用东北话幽默地说道。
这是艾群擅长的方式——用幽默乐观,艾群度过了舰载机飞行事业发展初期的举步维艰,度过了痛失战友的至暗时刻。现在,艾群也用这样的方式带给学员自信和希望。
担任LSO的飞行教官艾群下达指令。
第一回飞上航母,艾群是唱着歌去的。驾驶着歼-15战机,艾群终于看见了航行在万顷碧波之上的航母辽宁舰。在此之前,航母只存在于新闻里和他的想象里。而此刻,巨大的航母,在他的视线里,成为“一张飘在大海里的树叶”。
哼一句《我爱祖国的蓝天》,艾群调整战机姿态,对正跑道,放下尾钩。轰鸣声传来,歼-15两个主轮接触甲板的一刹那,激起了两道烟尘。瞬间,机腹后的尾钩精准地挂住第3根拦阻索。呼啸而来的战机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短短数十秒,成为艾群无限回味的人生片段。每一帧,都无比珍贵。
那天,在航母上成功着舰的艾群与战友们庆祝合影。相机快门按下的前一刻,艾群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手电。他用力地握住手电,将它再次贴近自己的胸口,微笑着拍下成为“尾钩俱乐部”成员后的第一张照片,眼中却已泛起泪光。
这把小手电的主人,是艾群同期的战友、也是他的同屋室友——张超。2016年4月27日,就在他们飞上航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时,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壮烈牺牲,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中国航母事业立起了一座熠熠闪光的“航标”!
就在张超牺牲那一天的早上,基地炊事班的战友们早早起床,为飞行员们准备饭菜,也要为孙宝嵩准备上一碗长寿面。这是基地成立以来的传统。那一天,一桌子饭菜端上桌,又端下去热,热过几次,依然没有人吃上一口。也是从那一天起,孙宝嵩再也没有过过生日。
那是中国航母舰载机发展路上最悲痛的一个月,曹先建重伤,张超牺牲,部队士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任何伟大事业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坎坷,但我们不能就因此原地踏步!”孙宝嵩激励战友们。停飞一个多月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孙宝嵩第一个跨上战机,升空起飞,用喷薄的尾焰再一次点燃心中的希望。
“几代人昨天的努力和探索,已经累积成为今天我们可感可触的舰载机航迹。守望并践行我们今天的梦想,才能收获并拥有灿烂的明天。”孙宝嵩动情地说,“现在,我们想让学员知道,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所以他们的未来必定更加精彩。”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们在引导学员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的确,当我们见到这些充满激情的飞行教官,看到他们在战机上闪闪发光的时候,他们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个人过硬的飞行技术,还有托举一批批年轻飞行员飞上航母的为国担当。在那一次次血脉偾张的起飞降落中,我们从他们拼搏的身影看到了几代中国航母人梦想的星辉。
面对祖国的呼唤,舰载机飞行教官们在时代的鼓点里迎风起飞,用青春热血点燃头顶的绚烂朝霞,把为国飞行的涓滴信念、把守卫海天的使命担当汇成金色航线。
艾群办公桌旁的书柜里,摆放着自己完成航母资质认证的奖杯和奖章,摆放着学员完成资质认证与他的合影。这样的办公“配置”,几乎在每一个飞行教官那里都有极其相似的“复刻”——这是他们的幸福和骄傲之所在。
那个一抬头便能看见的书柜,是飞行教官们与航母、与舰载机的情丝凝结。那一座座奖杯、一张张照片就是一群“符号”:有航母舰载机事业的过去和现在,有他们蹒跚中探索的技术路线,有他们执着中得到的人才培养路径,也有他们拼搏追赶的目标。
午后风雨·蓝色航线
“这世上所有的奇迹都有另一个名字,叫全力以赴”
一缕阳光透过厚厚云层,照进海底。不远处,包裹着大量水汽的积雨云仍在释放威力。
航母甲板上的雨水还未干透,浅浅的水印将天空的倒影折叠在甲板上。
顺着航母LSO(着舰指挥官)的声音眺望天空,一架“飞鲨”战机正全速冲向航母甲板。十多秒后,尾钩稳稳挂住拦阻索,战机速度瞬间从几百公里骤减为零,巨大的过载压力如电流般传遍飞行员身体的每根毛细血管。
打开座舱,曹先建走下战机。摘下头盔,汗水一滴一滴落下,曹先建抹了把脸,微笑着向航母上的战友们挥手致谢。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起飞降落。可在很多人眼中,这寻常的起降并不寻常,因为飞行员是曹先建。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训练结束后,飞行教官曹先建(右)正对学员进行飞行后讲评。
凡是听说过曹先建故事的人,都认为他能够再一次翱翔海天是一个奇迹。
5年前,曹先建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经历了几乎致命的12秒。那一幕,至今仍清清楚楚地刻在曹先建和他同期战友的心里。那个时候,他和战友正为成功在航母辽宁舰起降,做着最后的冲刺。谁也没有想到,意外发生了。飞机突发故障,曹先建拼尽全力,想要挽救这架造价数亿的战机,可无论如何操作依旧无济于事。
直至飞机坠毁前的最后2秒,曹先建才拉动弹射手柄。而那时,高度已经很低很低,降落伞还没有完全打开。就这样,曹先建重重“砸”到了海面上,胸椎、腰椎、尾椎等多处爆裂性骨折……
对一个飞行员来说,这样的重伤几乎是毁灭性的。即使在那样的时刻,曹先建心里想的问题仍然是“我还能飞吗”?
躺在病床上的曹先建,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医生。而医生的眼神却似乎在告诉他,他的飞行梦、航母梦、海天梦可能破灭了。没过多久,噩耗传来——曹先建的同期战友张超在训练中壮烈牺牲,在距离飞上航母梦想一步之遥处折翼海天。
巨大的悲痛,如洪水般袭来。身心的双重打击,让曹先建偷偷流下泪水。可他不想就此放弃。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可以,我一定能再飞起来”。
过去的多少个清晨,曹先建和战友们迎着海上日出,提着飞行头盔,登上心爱的“飞鲨”,他知道,自己飞出的每一条航迹,都在勾勒中国航母事业的美好未来;又有多少个夜晚,曹先建和战友们都在挑灯夜战,总结飞行体会,他明白,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要留下足迹,让后面的人沿着这条足迹走得更远。
为了早日重返蓝天,伤口刚拆线,曹先建就缠着医生为自己制定康复运动训练计划。从慢慢站起,到慢慢行走,再到力量训练,曹先建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让自己的航母梦又一次燃烧起来!
惊人的毅力铸造了一个奇迹:身负重伤419天后,第二次手术后复飞仅70天后,曹先建驾驶着歼-15飞向辽宁舰,精准地钩住辽宁舰甲板的3号拦阻索。
2017年10月19日,曹先建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谈到自己曾身受重伤,但为了忠实履行自己的使命,为了驾驶“飞鲨”继续驰骋海天,他必须勇于攀登高峰,挑战自我。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一支军队的胜利,从来都饱含着牺牲。
一项伟大的事业,从来都凝结着鲜血。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很有可能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现在,谈起5年前的生死一瞬,曹先建的语气中透着一股风轻云淡,简单的描述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成为教官后,曹先建还会主动和学员讲起那次事故,讲述最后那12秒里的每一个操作动作。
对飞行学员说来,曹先建在苦难中绽放的“花朵”,可以被称为奇迹。
曹先建自己却说:“这世上所有的奇迹都有另一个名字,叫全力以赴。”
正是凭着全力以赴的拼搏劲头,当年“中国航母舰载机何时能形成战斗力”的质疑,在一代又一代舰载机飞行员的接力中被打破,当初自嘲为“三无产品”的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从0走到1、从1走到N,“尾钩俱乐部”那一面空白的照片墙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正在以常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快速成长!
2021年国庆节,海军航空兵招飞宣传片《海·选》刷屏网络。短片的男主角,正是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张宇亮。
短片中,张宇亮自信从容,几句话点燃了台下中学生的热情。无论是短片里听故事的学生,还是短片外看得津津有味的网友,都没有想到这位年轻教官不久前在飞行训练中突遇战机发动机故障。
年轻的教官带着年轻的学员,在1多分钟内完成了近百次判断和操作,每一次都是零失误!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训练间隙,飞行教官梁李彬(左一)正在为学员讲授编队飞行方法。
一个问题,不可避免:面对危险、面对死亡,你们真的不怕么?
舰载机飞行教官们给了记者同样的答案:国为重,己为轻!他们用努力与执着做伞,抵挡着迎面袭来的狂风暴雨,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将遮挡在海天间沉重的“积雨云”化成温暖的七色光,让每一次起飞、每一次降落、每一次战斗长成厚实的勋章,化成与海天融为一体的蓝色航线。
午后,冬日温暖的阳光洒进梁李彬的宿舍。窗外,一架教练机刚刚升空。梁李彬顺着阳光望向战机,然后慢慢闭上眼睛,享受这一刻室内静谧与室外轰鸣的交织。
窗台上,一盆蟹爪兰正在怒放。
夜色星空·梦想航线
“什么是新时代?就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
夜色深沉。正在飞行的一架歼-15战机上,亮起红绿两盏灯,混入周围繁星,点亮了墨色天幕。
一颗闪亮的流星从远方飞来。瞬间,流星的尾光与战机亮起的明灯在夜空相遇交汇,来不及“问候”,便又朝着各自的方向飞去。
这浪漫的一幕,映进了王勇的眼里。飞行归来,王勇给爱人发信息:“今天夜航,看到了流星,但没来得及许愿。”
这是王勇难得流露出的柔情一面。大多数时候,这个被学员称为“黑脸教官”的男人,总是给人一种威严感和距离感。就像现在,即便他说着见到流星想要许愿,但他清醒地知道,愿望和梦想的实现只能靠自己。
飞行教官王勇。
经过层层筛选,王勇来到了海军舰载机部队。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一天,他和全国的中小学生一样——开学了。当天晚上,王勇在宿舍拨通爱人的电话,视频里,看着出生不到几个小时的儿子,王勇开心地说:“从今天起,咱们要一起成长了。”
在外场停机坪,王勇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552”——那是一架黄皮舰载机,几个月前,戴明盟驾驶着它闯出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壮丽航线的第一步。望着眼前这架帅气的战机,王勇的内心难掩喜悦。喜悦之后,巨浪般的压力与紧迫感向王勇袭来。从岸基三代机改装舰载机,从生理到心理都要“重构”,最重要的是克服过去长期飞行累积的“肌肉记忆”。
这不仅是王勇要面对的难题,也是当时每一名改装舰载机飞行员要面对的现实困难。想要真正跨进“尾钩俱乐部”不是说说而已。如果做一个更加细致的量化,就是要让时速几百公里的舰载机准确降落到比一个半足球场还小的区域,并在极短的距离内,精准钩住4道拦阻索中的一道。稍有差池,轻则战机冲出跑道坠入大海,重则如一枚高速飞行的导弹砸向航母甲板。
为了练好反区操纵,王勇和战友们“几乎把铺盖卷儿都搬到了模拟机旁”。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飞行”的快与慢、他们“脚步”的大与小,与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紧密相连。
30多岁的王勇成功通过航母资质认证,他飞上航母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飞上航母前,王勇曾对着航母模型仔细研究。那一片被舰载机飞行员们称为“黑区”的地方,对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织昼间航母资质认证,这是飞行学员驾驶歼-15战机阻拦着舰瞬间。
黑区,一片像孩子们刮画的一片区域。每次舰载机起降,都会在航母甲板上叠加上几道漆黑的轮胎擦痕,时间累积,擦痕越积越深,“黑区”由此而来。
对王勇和战友们来说,每一次以身体承受轮胎与“黑区”巨大摩擦力的瞬间,都是一次对未知的探索,都是一次以生命赴使命的冲锋。
在王勇的书柜里,珍藏摆放着具有纪念意义的鸭舌帽。其中两顶黄色的、绣有“TOPHOOK”字样的帽子,是他取得了两次“金尾钩”得到的。难怪,不少学员私下把他看做是“飞行技术天花板”。
王勇的偶像又是谁?
成为舰载机飞行员之前,王勇曾是著名的“海空雄鹰团”的一名飞行员。那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王勇把自己的飞行大队长当成了追赶的偶像。这位大队长,不久之后“神秘”地离开老单位。再见时,他已是成功着陆航母第一人——戴明盟。
追随着偶像戴明盟的航线,王勇来到了舰载机部队,成为早期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之一,成为值得信赖的LSO。王勇从偶像的手里接过旗帜,成为了新一代“飞鲨”教头。王勇无时无刻不在体味着祖国海空带给自己梦想成真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即使飞过许多许多次,王勇依旧会被大海的广阔震撼,就像从前,遥望大别山,年少的他总会感到一股力量在心中回荡。依靠大山,又渴望走出大山,可能是每一个生在山区的少年心中的纠结。有一年春节,父亲带着只有10岁的王勇去给人拜年,王勇收到了生平的第一笔“巨款”——一份200块的压岁钱。回家的路上,懂事的王勇把钱塞进父亲兜里,然后陪着父亲走到集市,用这笔钱买回了给家里遮风挡雨的玻璃。上军校,王勇会把每个月的津贴全额寄回家中。每一次在汇款单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长大了。
一路飞翔,王勇飞上了最先进的战机,见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过辽宁舰到访中国香港时的热血澎湃,还捧回了一枚“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飞鲨”。轻轻抚摸歼-15的尾钩,王勇说:“什么是新时代?就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这是时代的馈赠,他们也必不会辜负时代!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梦想成真,孙宝嵩、王勇、曹先建、丁阳、罗胡立丹、祝志强、杨勇、艾群等早期舰载机飞行员选择集体转身幕后,托举更多年轻飞行员驾驶“飞鲨”战机飞上航母。在他们精心培养下,年轻一代舰载机飞行员快速成长。
那一次,一条简短的消息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热榜——
海军航空大学某部组织舰载机飞行教官进行夜间航母资质认证。此次资质认证标志着该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已具备舰载战斗机昼夜间全时域教学能力。
网友喜欢用“字少事大”形容这样的新闻。的确,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是舰载机飞行教官在教学领域的又一次拓荒,是他们为精准对接战斗力的又一次冲锋。
茫茫夜色中,罗胡立丹驾驶的歼-15仿佛开启了“隐身”模式。白天,从空中俯瞰航母,只有火柴盒大小,能够成功着舰已是不易,现在,留给罗胡立丹的唯一标识,就是海面上那两道摇曳的指示灯。
舰载机夜间起降,困难与危险都几倍于昼间起降,但,这又是航母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技能。
“整个人像是陷入了无底洞,周围没有任何参照物。”罗胡立丹这样形容夜间飞行,“这时候,心理素质是第一位的。”
进入航线,对准中线,放下尾钩,准备着舰!此刻,在罗胡立丹的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表情,读不出任何情绪,只有一双锐利的眼睛闪着自信而坚定的光。
战机轮胎与航母甲板亲密接触,有力的尾钩钩住了钢铁“琴弦”,胶烟趁着夜色迅速散开。罗胡立丹抬起头,眼前依旧一片漆黑,但他已给航母舰载机事业又点燃了一盏明灯。
飞行教官罗胡立丹。
时光年轮,记录每一个人的变化;时代际遇,塑造每一个人的人生。这看似巧合的一天,实际上蕴藏着必然——那是自诩平凡的英雄们,在一个个艰难时刻奋力跋涉后,带给我们每个人的荣耀时刻!
“很多学员都会把你们当成偶像。”与新一期飞行学员聊天后,记者向王勇转述了学员们的感受。
王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说道:“追赶我们,成为我们,超越我们,这是我们作为教官最大的期待。”
要填满这份期待,需要学员的不懈努力,需要教官的燃烛奉献。这奉献里,有他们十多年的飞行经验,有他们“吵”出来的飞行教材,还有他们悄悄埋藏在心底“想飞”“爱飞”的梦想。
王勇的“想飞”偶尔会暴露在朋友圈,一张纯净湛蓝的天空照片会让他“心痒痒”;罗胡立丹的“爱飞”偶尔会暴露在带飞学员时的微表情里,每当学员提出让罗胡立丹帮忙保持下飞机姿态,罗胡立丹总是嘴上拒绝,手却诚实地抓住操纵杆……
飞行教官丁阳。
丁阳转身成为教官后,爱人曾问他:“不在一线部队飞行了,遗憾吗?”丁阳回答:“虽然我现在少了去一线部队飞行的机会,但是我正在培养千千万万个‘我’去飞行、去战斗!但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会和他们一起飞向前线!”
在丁阳的笔记本里,抄录着一首诗歌:“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让平凡的我们去创造新世界的开始。”在他的眼中,梦想是飞行最好的燃料。而他和战友们,正在成为每一名学员成长航线上最强劲的助推剂!
教师节,每一名教官都收到了学员送来的小礼物和一张专门订制的贺卡。王勇至今舍不得拆开礼物的包装。包装上,“执教海天 为战育人”八个字深深打动着王勇的心。丁阳把贺卡珍藏在书柜中最显眼的位置。打开贺卡,一支矫健的雄鹰正振翅高飞。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过去,我们一直仰望别人;现在,我们只需仰望未来!
走近舰载机飞行教官会发现,他们的梦想航线早已在一次次起飞着舰中,与国家的梦想“航线”融为一体。在奔往未来的航线上,他们都愿躬身为桥、俯身为路。
在前行中,舰载机飞行教官们是、也必然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背影,在他们眼中,有的只是加速起飞、平稳着舰的航线和对未来的无限希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们看到了强军时代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痕迹,也找到了他们在航母舰载机事业上立起的坐标。
一批又一批渴望拥抱海天的年轻人,正在他们背影的引领下启程,追随着他们滑跃起飞。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航海王热血航线》s伙伴罗上线时间,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ss麦哲伦图文教程 麦哲伦打法哪个好,航海王热血航线麦哲伦怎么过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ss戈普徽章效果怎么样 ss戈普徽章厉害吗,航海王热血航线徽章如何提升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8月30抽礼包兑换码分享 最新30抽礼包兑换码是多少,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6月9日更新内容 热血航线全新系统祈愿召唤玩法介绍,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4月最新兑换码大全2022,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3月10日更新内容 黄猿活动开启心脏海贼团的宝藏上线,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2月17日更新内容 SS佐罗上线全新推进城探索开启,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2月15日厨师的心愿芝麻花生元宵配方是什么 芝麻花生元宵配方一览, 2023-10-04
-
《航海王热血航线》2月15日厨师的心愿兴义鸡肉汤圆配方是什么 兴义鸡肉汤圆配方一览,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