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英豪》前瞻三国类即时策略新作,
战国王族遗存贵胄之韩王信
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史记·苏秦列传》
韩,曾经的战国七雄之一,其祖曾与周之祖同姓姬氏,后因效忠于晋国,多有功劳,遂被晋国君主封赐于韩原,而后,这一支姬氏子孙便从封地之名,为韩氏,而这,便是韩这个国家的名字真正来源。至于说韩国是如何建国的,那笔者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韩国之所以能够建国,也是因为这个故事。
正如太史公在为韩国列传时尾记所载的内容:
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於晋未睹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馀世,宜乎哉!
没错,正是因为在这场席卷晋国朝野的大案赵氏孤儿案中韩厥帮助了赵氏孤儿,所以,才让韩厥从一位普通的晋国大臣直接擢升为了晋国六卿之一,由此才让韩氏于晋国有了立足之地。而后,由于韩氏始终坚持与赵氏联盟,才在最后得以三家分晋,成就一方诸侯王业。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韩国这个国家也一直是以弱国小国的面貌而为大家所知。当然,事实上的韩国也的确不够强,即使是在其进行申不害变法之后,也才勉强强盛了不到十几年,但很快便又衰退下去了。故而,很多人或许会想不通,那既然是如此这么一个弱国,韩国又是如何活过战国那残酷的两百多年呢?
正如笔者在本文章开头时所引用那段话中苏秦所说的,没错,韩国是不强,但这却不是韩国本身的问题,而是韩国限于其天然的地理情况所导致的。因为其坐落于中原腹地,所以也导致了韩国成为了战国之中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国,而再加上其周围还都是强国大国,所以,也导致了韩国在领土面积上始终无法得到重大突破,故而,这才是韩国积弱的真正原因。
但,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韩国固然没办法通过向外扩张而真正走向强大,但为了自强自保,韩国便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而这条路便是工业化的道路。当然,笔者这里所说的工业化道路和近现代的工业化不是一个意思,而是相比当时其他国家来说,韩国拥有着更加完善和强大的军工体系。
而这套体系具体的体现,就是韩国军队所列装的各式强大装备。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作战中,除过骑兵与步兵的区别之外,能够真正增强一支军队的实力,最主要的武器还是两种,其一是弓弩;其二便是刀剑。
先说着这第一点,如苏秦所言:“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韩出。”由此这一句话,相信大家便能看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韩国的军工武器的赞美,天下之中所有强大的弓弩,基本上都是出自韩国,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别急,苏秦还用了这样的话来解释:“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说白了就是,韩卒的弓弩兵号为天下雄,没错,韩国军队虽然规模小,但是韩军却可以通过远程武器而弥补这一点。
而再说第二点,还是如苏秦所言:“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事实上,韩国的军工能够如此发达,也是依赖于韩国国内的资源环境,虽然上天没有给予韩国广袤的领土,但是,却给予了韩国一座战国时代最大的铁矿山,即宜阳铁山,由此,正是依赖于这座规模巨大的铁矿石,才让韩军装备了当时列国之中最为精锐的近战武器,虽说削铁如泥是有点夸张,但韩剑的制作也确实是当时各国最为眼红的技术之一。而在这里笔者还想多说一句的是,或许当年秦国首先选择吞并韩国,就是为了韩国强大的军工系统,如此,这或许也能解释后人在兵马俑中所发现出的秦国强大军工体系的真正来源了,不过,不管真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后期秦国那般发达的军工科技之中一定是有韩国的军工科技为铺垫的。
如此,在拥有了冠绝天下的韩剑与韩弩之后的韩军,正如苏秦所言:“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人都道三晋多劲卒,却多不知,其中最为强大的,既不是魏武卒,亦不少赵国胡服骑射之后的骑兵军团,反而是拥有强大装备的韩卒。如此,这才能解释了为何领土面积及人口都远远不及秦国的弱韩,却能够在强秦长达数十年的攻伐中存在那么长的时间,只是可惜了,国力弱是硬伤,所以才能被秦国步步蚕食,直到最后的彻底覆灭。
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史记·韩世家》
韩王安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长达百年的战争,不堪重负的韩国终于在韩王安的投降中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但回顾韩国这一百多年的历史,的确,韩国是弱,但韩国却是弱而不灭,小而弥坚,被秦国那么疯狂的进攻数十年,才最终结束了它的历史,但是,韩国的确是真正走到了山穷水尽了,军队规模不够,那就用武器来填补;军事上打不赢,那就派遣自己王族之内最优秀的法家名士韩非去亲自游说秦王;游说不能,便派遣自己国内最优秀的水利学家郑国通过为秦国修筑大型水渠从而削弱秦国国力,但,很显然,最终也都失败了。
所以,韩国最后的无奈,应该算是山东六国之中最无能也是最绝望的吧,毕竟,韩国是真正使劲浑身力气的,但,无奈国家太小,终究还是亡了。
然,韩国虽亡,但韩国人的复国之心,却也是当时列国子弟中最为坚定的,而这之中最为卓越之人,便是那位被后世称之为谋圣的张良了。无疑,张良的故事我们很多人还是都听过的,论起来,那可真是孤注一掷啊,为了报仇,张良不仅不惜散尽家财,更不惜以身犯险,只为手刃始皇,从而为韩报仇,虽然几次谋划都失败了,但张良也毕竟是差点成功的。
韩王信,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项梁立楚怀王,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地。项梁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徇韩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入武关。《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韩国亡的惨,自然,上天也不会忍心让其彻底灭绝,于是,便赐予了韩国王室一位真正的英豪,其人便是韩襄王的庶出之孙韩信,说起来,他还是韩国末代君王韩王安的叔叔呢,不过,应该也就是辈分上比他大,年龄上应该是小很多的。
如史书所记,身长八尺五寸的韩信,也算是韩人之中的伟男子,至少看上去就像是一员勇武非凡的虎将。只知道,韩信长大之后,天下便已经乱了,而当沛公刘邦攻击阳城进军关中之时,其曾派张良以韩国司徒的名义降服韩国地区,由此,韩信便以韩国王室子弟的名义加入了张良的队伍,于是,张良便用韩信为将,随后与韩信一起带领着军队回到了刘邦军中,并追随刘邦进入了武关。
沛公为汉王,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王独居此,迁也。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及其蜂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王信,先拜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公元前206年,项羽于咸阳分封十八路诸侯,而沛公刘邦则因功受封汉王,至于韩信,因为韩国已经被项羽封给了韩国的另外一位宗室子弟韩成为韩王,所以,其也跟随汉王刘邦去了汉中。
但,此时的韩信却不甘心就此沉沦一生,于是,便面见汉王刘邦对其道:“项王王诸将,王独居此,迁也。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及其蜂东乡,可以争天下。”
韩信的意思很明白,项羽此为很显然就是为了压制刘邦,况且,汉军子弟多为山东六国之人,他们也都在急切着盼望刘邦能够带领他们尽快回家,故而,军心可用,可以与项羽争天下。
那么,刘邦是什么意思呢?
沛公为汉王,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王独居此,迁也。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及其蜂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王信,先拜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很显然,巴蜀之地虽大,但还是容不下汉王的野心,而韩信所言,无论如何都代表着他麾下韩系士卒的心声,自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他麾下其他家属各国的士卒们的心声。所以,刘邦也能明白,自己东出的时机到了,遂先封赐韩信为太尉,令其为先锋,绕过三秦东出直指韩地,并许诺,若韩信能够攻下韩地,便封其为韩王。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之国,更封为穰侯,后又杀之。闻汉遣信略韩地,乃令故籍游吴时令郑昌为韩王距汉。汉二年,信略定韩地十余城。汉王至河南,信急击韩王昌,昌降汉。汉乃立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使信与周苛等守荥阳,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归汉,汉复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五年春,与信剖符,王颍川。《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而韩信呢?自然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韩信此时的野心。而此时的韩地却是处于大乱状态,原来,当初项羽是允诺封赐韩成为韩王,但是而后很快就反悔了,便杀了韩成,此时又听到韩信的军队杀来,遂临时任命郑昌为韩王,从而带领韩军抵抗韩信。但,很显然,韩信的军队,却也的确是勇不可挡,第二年,韩信便攻下了韩地十余城。而此时,汉王主力已经在大将军韩信的带领下,平定了三秦,而汉王也到了河南(这里,为了区分两个韩信,所以淮阴侯韩信笔者都会在前面加上大将军封号,以与后来的韩王信作区分)。
听闻汉军主力已至,于是,韩王郑昌便投降了汉军。而刘邦也确实没有失信,随即就封赐韩信为新的韩王,至此,这个韩信以后为了和淮阴侯韩信做区分,以后统一称作韩王信。
而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也是都知道的,彭城之战汉王刘邦所领导的诸侯联盟军被项羽打的大败。而后西魏王魏豹首鼠两端遂被大将军韩信击破,而后当大将军韩信继续兵锋指向东方之时,楚军主力却突然直指荥阳。此时,刘邦只得临时调军,用韩王信的军队与刚刚投降的魏王豹军队以及大将周苛举大军共守荥阳,然而,在战争开始前,周苛却临阵斩将,杀了魏王豹,于是致使军心大变,荥阳一战,汉军惨败,大将周苛战死,韩王信被迫投降楚军。
但很快,韩王信便又逃出楚军阵营投降了汉王刘邦。
其实怎么说呢?韩王信也确实做得不地道,不过,当时也确实没有为刘邦尽忠的义务,而或许刘邦也是理解吧,所以也就不计前嫌又封赐韩王信为韩王。当然,韩王信也是一个知趣的人,在最后与项羽的决战中,韩王信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气,也不枉刘邦对其的一番恩情。
没错,中原的战争是结束了,但,很显然新的战争却又开始了。
匈奴,这个曾经与华夏民族忽近忽远的存在,就在汉王刘邦横扫天下一统中国之际,这个北方的狼群,也逐渐的成长了起来,面对此情此景,刘邦自然是清楚的。于是,刘邦深知必须在北方构筑一道防线,而韩王信治军有威严,打仗勇猛,是驻守北方的最佳人选,故而,刘邦便将韩王信封地改到了太原一线,令其于晋阳建都,从而构筑防线以抵挡匈奴。
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诚然,韩王信也不傻,知道匈奴不是好惹的,便上书刘邦,以晋阳太过偏北,容易遭袭为理由,从而希望可以将自己的治所迁在马邑,而刘邦也爽快,便答应了韩王信的请求。
客观的说,韩王信也的确算是尽职尽责,以一王之实力,代替汉庭驻守北方抵挡匈奴,然而,匈奴也确实实力强大,所以,韩王信便希望从其他途径来缓和与匈奴的关系。但不料,韩王信的此举却引起了汉庭的怀疑,由此,刘邦便下书责问:“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
其实,刘邦也确实有点多心了,毕竟也没有经验,不知道北方的真正情况。事实上,如果汉庭不能完全给予韩王信足够的信任让其有临机独断之权,那么面对强大的匈奴,韩王信也迟早会是死路一条,何况,韩王信只是一个诸侯,他不是汉庭的将领,由此,刘邦此举是真的引起了韩王信的害怕。于是,当韩王信看到这份书信后,便举全军投降了匈奴,并约定匈奴共击汉军。
很显然,此时的韩王信确实做错了,虽然刘邦问责他有过,但是他如此一言不合就反叛,也着实有点下作了。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上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厄。”居七日,胡骑稍稍引去。天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至,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信为匈奴将兵往来击边,令王黄等说误陈豨。《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刘邦是什么人?一听闻韩王信居然敢反叛,顿时便大怒,亲提大军前来征伐,而韩王信固然厉害,但又哪能比的过高祖刘邦呢?铜鞮一战,刘邦大破韩王信主力,斩其将王喜。而后刘邦继续前行至晋阳,又大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接着又在离石再败其军,如此,大汉军队便在刘邦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
其实从这里开始,若刘邦稍微有点警觉,就会发现情况有点不对了,没错,匈奴败的太快了,很显然这里是有问题的。但,汉匈毕竟是第一次交手,而刘邦也是没经验,于是,接下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场白登之围了。刘邦及其麾下四十万主力被匈奴数十万骑兵围困在白登达七天七夜,而后也是汉庭与匈奴冒顿单于达成了协议,两方才有惊无险的避开了这场战争。
而至于是韩王信的最后,那就是以下这样了:
十一年春,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汉使柴将军击之,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信报曰:“陛下擢仆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为反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貣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信。《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其实,韩王信的落幕,也算是比较符合常理的,被汉将柴武所斩杀,其部下,也尽为柴武所灭。当然,事实上柴武也算是给足了韩王信面子,只要他肯投降回来,也能保其一死,不过,韩王信说的也有道理,他能多活这么久已经是够幸运了,战死,或许才是他这位韩国王室贵胄最好的结局吧。
而纵观韩王信的一生,其实也算是死得其所,至少相比其他两位君王,西魏王被人临阵斩杀,齐王则是流落荒岛,他能战死沙场,也算是不枉从军一生。
不过,比那两位还要强的是,韩王信的子孙也确实争气,其后多少年,出现过忠臣,也出现过佞臣,更出现过名将,以及重臣,总之,也算是当时的显贵了,一门传承百余年而不衰。
其实,韩王信的后人能有那么好的结果,也正如班固在其列传后所说的:
韩氏自弓高后贵显,盖周烈近与!《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或许,韩国王室这一系后裔能有那样的结果,也是因为其当初护佑周王室百年而积攒下的阴德吧。当然,这也就是一种感慨,毕竟,韩国王室贵胄的故事,也确实比较传神。
最后的最后,其实说到底,笔者个人对于韩王信这个人还是不太喜欢,而对于他的最后评价,笔者则是更喜欢太史公的评价:
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彊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汉地英豪》前瞻三国类即时策略新作, 2023-10-04
-
《永远的七日之都》零的故事图文教程, 2023-10-04
-
《永恒星光》怎么样,永恒星光歌词是什么意思 2023-10-04
-
《永恒修仙》踏青后版本更新爆料, 2023-10-04
-
《永恒修仙》春节礼包已开放领取, 2023-10-04
-
《永恒修仙》新系统-终焉之地︱曝光!, 2023-10-04
-
《永恒修仙》境界系统全览-上, 2023-10-04
-
《永恒修仙》唯美时装鉴赏三,永恒修仙装备详解 2023-10-04
-
《永恒修仙》元旦礼包已开放领取,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