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芝麻官》安卓2031区在02月26日11点开启,
湖北沔阳别姓起源发祥史纲
湖北沔阳别姓起源发祥史纲
别道林
2021年12月5日-22日撰稿
目 录
序:作者为何使用沔阳别姓而不使用仙桃别姓?... 4
一、别姓起源的时代、地域、远祖... 7
(一)别姓寻根联准确定位了别姓起源的时间与地域... 7
1、别姓寻根联的涵义... 7
2、何谓别子... 7
3、何谓封建?如何封建?... 9
4、我们对封建一词的理解有失偏颇... 10
5、封建之于当时的意义与作用... 13
6、别姓的老祖宗就分封在豳州... 13
7、别姓的姓氏来由... 16
8、别姓起源之后就只有一个别姓单传... 17
(二)别姓的堂联记载着别姓的源头以供别姓承传... 18
1、别姓著名的三幅堂联... 18
2、别姓堂联三幅浅解... 18
(三)别姓的郡望... 19
(四)沔阳别姓的堂号明确为“京兆堂”... 20
(五)幼学歌中的京兆26个姓中有别姓... 21
二、别姓何时迁徙到湖北郢州?... 21
(一)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沔阳别氏宗谱手抄兴宗序... 21
(二)历祖以太世三子分派流芳... 23
(二)宋时别立三子别以继宗... 24
(三)宋时别以动迁立四句遗言... 25
(四)别以为何动迁至郢州... 26
(五)南宋时别以迁至郢州... 26
(六)颠覆寻根观的结论... 28
1、别以迁出陕西,陕西再无别姓... 28
2、别氏的后人何时开始都能姓别?... 28
3、以前寻根做了不少的无用功... 28
三、别姓何时迁徙到沔阳... 29
(一)何时有沔阳?... 29
(二)古云梦泽于宋末元初形成毛嘴陆地... 29
(三)别之杰乞养归田后携家人到沔阳毛嘴垦荒... 30
四、别不花与陈友谅改写了沔阳的历史... 32
(一)元末左相别不花与大汉陈友谅... 32
(二)元末左相别不花挂帅领兵远征福建平乱... 33
(三)别不花回乡省亲认下陈友谅胡廷瑞张定边三门生... 34
(四)陈友谅等三人在宰相府开阔了眼界... 36
(五)陈友谅起兵造反 别不花连坐殒命... 37
(六)别姓家族大逃亡... 38
(七)陈友谅兵败 朱元璋血洗沔阳... 39
五、别不花三子宦籍复入... 40
(一)明朝宰相胡美寻回别不花三子作宦籍复入... 40
(二)妙音妙元妙祖分赴三地繁衍... 41
(三)妙祖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六顷... 42
(四)毛嘴再次成为沔阳文化发祥地... 43
(五)妙祖成为湖北沔阳别姓始祖... 44
1、沔阳宗谱载妙祖公为第一世祖... 44
1、沔阳宗谱载妙祖公为第一世祖... 44
2、沔阳别姓始祖妙祖公的五服九族... 45
3、珠玑寺南下古垸砖符塘妙祖公墓... 46
(六)湖北沔阳别姓始祖立辈创谱建祠定规... 47
1、立辈字... 47
2、创宗谱... 47
3、建祠堂... 50
4、定族规... 50
(七)现沔阳别姓宗谱中的几处错误... 51
1、解“相生三子”一句的严重错误... 51
2、始祖迁居地址没有根据... 51
3、老谱落款问题... 52
4、六十四辈字中有一字前后重复... 53
5、多套字辈不算错... 54
6、新老宗谱对妙祖公的排行不统一... 55
八、沔阳别姓已知部分迁徙分布情况... 58
(一)河南别姓系元末别不花遇害时逃难至内乡定居... 58
1、河南别氏宗谱——别廷芳创谱,别良欣续谱... 58
2、河南别氏宗谱中有别之杰画像与《之杰公传》... 59
3、河南别氏宗谱中的谱序... 59
4、河南省别姓分布... 60
(二)江苏盐城别姓宗谱明确为郢州别不花的后人... 61
(三)兴山光绪戊子年别氏宗谱明确在沔城刊刷... 62
(四)顺治六年诰封武昌府通城县别如纬... 64
九、沔阳别姓宗谱载1993年别姓详细分布与人口统计... 65
十、今后别姓寻根的重点与方向... 73
序:作者为何使用沔阳别姓而不使用仙桃别姓?
沔阳1986年改为仙桃市,本应该使用仙桃别姓这一词组,但思来想去,还是i觉得使用沔阳别姓比较合适。
我的观点是:
一、从时间上讲:仙桃根本包容不了沔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仙桃一词太过年轻,至今也只有三十几岁。仙桃一词在别姓的发展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一次,承载不了别姓起源3000年、沔阳起源1500多年那么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二、从地理位置上说:沔阳建制的时候,沔阳郡的范围十分广阔,涵盖了东起江夏,西连荆襄,北枕洪山,南抵长江这一大片广阔的区域。包括:天门、汉川、蔡甸、汉阳、汉口、汉南、小沔阳(仙桃)、洪湖、监利及潜江的东部区域。而仙桃呢?现在只是大沔阳中的一块,由此,仙桃就更不能取代沔阳了。
公元503年沔阳置郡地域图(其中沔阳郡为大沔阳,沔阳县为小沔阳)
公元1986年由沔阳改建的仙桃市只是老沔阳地域中的一块版图
三、从沔阳别姓分支分派、流动迁徙来说:过去洪湖、监利属于小沔阳,沔阳郡、沔阳州是大沔阳,别姓人口在这个区域内无论怎么分支分派、流动迁徙,其根是不变的,具体说:沔阳别姓始祖墓总是在沔阳毛嘴珠玑南下古垸砖符塘,宗谱总是叫沔阳别姓宗谱,字辈总是叫沔阳别姓六十四辈。叫沔阳别姓便于别姓寻根。不然改称“仙桃别姓”,又得费多少口舌?又得写多长的文字再作说明?
这就是我在撰写与沔阳相关的各类历史文稿中一直使用“沔阳”而不使用“仙桃”的原因所在。
一、别姓起源的时代、地域、远祖
(一)别姓寻根联准确定位了别姓起源的时间与地域
1、别姓寻根联的涵义
别姓的寻根联“姓启别子,望出长安”——明确:别姓从别子开启,这一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出自古京城长安。
联仅八字,言简意赅,寓意深长。
别姓先祖们凭着这副对联至少传承给后人三个方面的信息:
别姓起源的时间——“别子”时代,即周朝分封诸侯的时代。
别姓起源的地域——古京城长安。
别姓的祖先——系别子的后人,且以别为姓,永不忘记身世。
2、何谓别子
《礼记·丧服小记》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记载。大意为,诸侯国国君嫡长子当继承父位,长子的弟辈谓庶子,均称别子,别子无权继承君位,须分离出宫自立一家,另赐新氏。出宫别子为新赐姓氏之始祖,此谓“别子为祖”也。
与诸侯国宗法同制:别子之嫡长子、嫡长孙继承新氏家支为大宗,此谓“继别为宗”。嫡长子之外庶子属小宗,小宗依宗法各继承其第一代庶子。别子不得以祖上姓氏为姓,只能以祖父字、官、爵、谥为姓,其中亦有以宗法制度中长幼、嫡庶、地位为姓,遂有别姓。
《百家姓考略》亦载:“古诸卿大夫长子,世为宗子,宗子之次子,世为小宗;小宗之次子,为别子。不敢姓祖父之姓,而别为一族之祖,以祖父之官爵字谥,别为姓氏。此别氏之义。”
综上所述,结论:别子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产物
3、何谓封建?如何封建?
周武王伐商建立了周朝之后,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天子开始分封天下,分封众多的别子在王室周边形成屏风和藩篱,曰“屏藩”。具体做法是:将土地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别子、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实际上是在王室四周的疆土上形成防御设施,拱卫王室。这种封疆土,建诸侯的作法,就是“封建”,这个时期才是真正的封建时期。
封建的寄义:封建是一种轨制,而不是某个史书期间。封建的意义是:封疆土,建诸侯,即封邦开国。封就是封邦即封一片地方,建就是建立诸侯国——这才是“封建”的真正含义。
怎样封呢?详细的做法就是在疆域线上挖沟,叫“封沟”。挖起来的土分别堆放在双方地界,高高地隆起叫“封土”。建,就是“开国”,指建立诸侯国。包含三个内容:授土、授民、授爵(包含国名)。
周朝的封建,封了多少个诸侯国呢?
关于周朝的封建,《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实际上分封的诸侯数量更多。
这是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图:
4、我们对封建一词的理解有失偏颇
一直以来,我们这一代人将封建与迷信组合成一个词组:封建迷信,专指民间臆想出来的信仰与思想,如相信神仙鬼怪等的虚构设定,或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倾向于某种人物或邪门说法。
误导我们错误理解和应用封建这一专用词汇的是那个时期的历史学家与教科书。当年,我们历史教书上使用的《中国社会历史分期表》是这样的:
作者认为:上表中,历史的分期对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划分是错误的。
实际上,到了秦始皇一统全国,就把周朝的封建制,改成地方集权的郡县制,即郡县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从前称县官为七品芝麻官,这就是中央派驻的最初级官员,也就是公务员里的最下层。这个轨制史书上写明一直相沿袭至满清沦亡。
故,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就只是周朝,严格地说只是西周,也就是封别子的那个时代。而从秦代的建立到满清的沦亡这段期间,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而是地方集权社会。因封建是分权,集权就不可能是封建。而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史书知识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从战国到满清的沦亡(1911年)这段时期。我们这一代人对“封建”的理解,真以为古的旧的就是封建,与迷信相关的就是封建。这是那些历史学家们误导了我们这一代人。
当年误导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社会历史分期表》应该改为这样:
当然,《中国社会历史分期表》到底如何分期?编者也是一家之言。还是得专业的历史学家们说了才算。
5、封建之于当时的意义与作用
其一、减少了或者说根除了宫廷内斗
其二、消除了宗族房头形成的合力
其三、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其四、形成了抵御外敌的屏障
其五、诸侯国的争斗与优胜劣汰不影响朝廷的利益
这一封建制度保证了周朝800年江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长久的一个王朝。
6、别姓的老祖宗就分封在豳州
别子,西周时代指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沔阳别氏宗谱记载了别姓在陕西老家的居住位置,应该就是当年分封的准确地理位置。
下图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别氏宗谱抄传沔阳别姓始祖妙祖公之子兴宗所写之宗谱序(简称兴宗序),开篇序言载明别姓原籍:
序言开宗明义:别姓“原籍河南邠州木本沙陀村大树独桑里人氏”。
这里所说河南,并非当今之河南省,而是指渭河的支流、泾河之南。邠州,即豳州、彬州,现陕西省直辖、咸阳市代管。地处渭北高原西部,泾河中下游。彬州古称邠州、豳州,秦设漆县。西周,豳(邑)地属王畿(即京畿之地)。
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在此开疆立国,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唐改邠州。历史上地域包括新平(彬县)、麻亭(永寿)、三水(旬邑)、宜禄(长武)。
文王时,曾以主要力量利用豳州道对付西北侧游牧部族的侵扰,“北伐玁狁< xiǎn yǔn >”,“西攘混夷”。
古豳州(邠州)的地理位置图
别姓的这一别子被分封到豳州,武王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为了“西攘混夷”。这个人选的确定朝廷肯定是十分慎重的,既要是武王的嫡系亲弟,又必须具备文治武功,否则不会分封到皇城脚下的豳州,并以别子之“别”赐姓。这一点从后来的别姓名人都是文武全才得到证实:
别惨:唐代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尚衡举义兵讨贼,署别惨为牙将。
别之杰:宋朝郢州人,嘉定年间进士,先后知澧州及德安、江陵知府,湖北安抚使。官至端明殿学士,加兵部尚书,淳祐年间,擢参知政事。为人忠厚,居官清廉,不畏权贵。
别的因:元朝人,曾进宣威将军、怀远大将军。
别不花:元末左相,曾于元至元三年(1337年)六月挂帅远征漳州,平息李志甫之乱。
7、别姓的姓氏来由
周武王伐纣之后,开始了第一轮的大封诸侯。周武王的封建,从开始分封别子,就有了别子的起源。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别子,周武王的叔父,自然在分封之列,周公因为有功,被封在少皞之墟,建立鲁国。当年大功臣姜子牙被尊为太公,被封到齐地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称齐太公。把这二位被分封的功臣一看,我们别姓的这位别子,很有可能就是周武王的亲弟,在周武王心中的地位与其他别子大不相同,分封的领地既西据雄关豳州,又属京畿之地,皇城脚下,还特指别子之别为姓,这比起远封其他地域的别子诸侯,真的是幸运多了!
我们别姓的远祖也够聪明的,他以别子之“别”为姓,希望世世代代的别姓后人,都记住自己是别子的后裔,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人。
我们别姓的远祖真不愧文王后裔,特意撰此寻根联:姓启别子,望出长安。让后人记住自己根在哪里,永远不忘本源。
8、别姓起源之后就只有一个别姓单传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别姓起源于别子,起源于豳州这个诸侯国。那么这个国中的别姓有多少呢?根据周朝的宗法规定:“别子为祖,继别为宗”。诸侯国国君嫡长子当继承父位,长子的弟辈谓庶子,均称别子,别子无权继承君位,须分离出宫自立一家,另赐新氏。出宫别子为新赐姓氏之始祖,此谓“别子为祖”也。规定很清楚:别姓只能由诸侯一个人和其嫡长子姓别,其他庶子(即别子)均不得姓别。那么,结论很清楚:豳州的诸侯国中,只会有一个别姓单传。肯定地说,豳州别姓只此一家,别无二家了。
(二)别姓的堂联记载着别姓的源头以供别姓承传
1、别姓著名的三幅堂联
2、别姓堂联三幅浅解
第一幅
上联:“宋朝吏部尚书府”:是说别姓一名人在宋朝是吏部尚书,意指别之杰是吏部尚书,后任宰相。
下联:“元国豳州宰相家”。元国,元朝。豳州,指陕西豳州,别姓的发源地。上下联合起来歌颂的是别之杰与别不花祖孙两代宰相。相传此联为沔阳出身的汉王陈友谅所书,下联原为“元国沔州宰相家”。后陈友谅起兵造反,九江称王,朝廷以协同谋反给别不花定罪鸩杀。后人遂将此下联改出了多个版本:元国豳州宰相家,元国郢州宰相家,元国荆州宰相家。
第二幅:
“宗开京兆传名远,秀毓郢州播惠长”。此堂联上联意为:别姓祖宗发源于京兆,名声流传甚远;下联意为:别姓中一位优秀人才生长在郢州,给予百姓许多恩惠,人们永远不忘。
此联乃颂扬沔阳别姓原始祖郢州人别之杰。其宋时官拜参知政事(宰相),上不畏权贵,下体恤百姓,在朝颇有声威。此联寻根与史迹结合,既表明别姓祖籍,又表彰先贤功德。对仗工整,平仄分明。
第三幅:
“灵钟秀毓川之北,源远根深陕以西”。此堂联乃四川巴中别姓祖先所传。意为:别姓现居住在山川秀丽的四川北部,但须记住源远根深于陕西西边。此乃一副寻根联:表明别姓现在住地方环境优美,告诫后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发源地。
(三)别姓的郡望
郡望者,世居其郡而为当地所仰望也。古代各郡显贵世族,因系高门望族,为当地所仰望,故称郡望。
别姓为何郡望?《姓苑》云:别氏,京兆人,望出天水,京兆。京兆郡,即首都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12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古时为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由此而知,别姓乃京兆郡望。
(四)沔阳别姓的堂号明确为“京兆堂”
堂号乃郡望之下分支,姓氏中某一支某一房称堂号。明清以来,祠堂渐成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之重要场所。各个祠堂均有堂号,堂号乃宗族之标志。别姓堂号有“京兆堂”、“举义堂”之称。
(五)幼学歌中的京兆26个姓中有别姓
清末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歌》卷三 “姓氏考源”,以韵歌形式,介绍我国姓氏主要祖籍。其中京兆包括26个姓,即:“韦、酆、史、计、米;宋、杜、於、宗、段,家、康;车、全、黎、扈、雍、寿;扶,浦、别、夔、晁、冷、申、屠。”此书之中,“别”姓列京兆26个姓之中第21位。
上述别姓的寻根联、堂联、郡望、堂号、幼学歌等古籍资料充分证实,别姓起源于古代西周的长安,当时的京兆,如今的陕西省彬州(即邠州、豳州)——这应该是不争的史实了!
二、别姓何时迁徙到湖北郢州?
(一)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沔阳别氏宗谱手抄兴宗序
明皇嘉靖二十七年冬月吉日兴宗序(图片转文字)
原籍河南邠州木本沙陀村大树独桑里人氏
始至汉王,而历祖以太世三子分派流芳。至宋立在位,太世二子相继而亡,只存三子,名别以。别为本祖。有四句遗言:上有吞天之口,下有猛将之力,身带宝剑二口,一别千里同宗。宋至楚郢陆州,遗下祖公讳之结,次祖公讳之纪,职居吏部都御史。有孙别儿不花,焕烨青史。观光宋元两朝留一联云:宋朝吏部尚书府,元国邠州始汉家。复蒙元恩浩荡,锡升一品之爵,加勅左相。信主上之伴侣。为当朝之元勋。因陈寇逯叛三楚,元末而废左相。不花安然自适,解颐瞑目而逝。相生三子,长曰妙音,次曰妙元,季曰妙祖,移徙洪都龙虎山作渔翁把钓以避元羞。幸明皇真命出现,陈寇剿灭,士宦有拔迁加封之乐,人民有安居乐业之快。伯祖妙音,转归河南原籍;次祖妙元,复迁江佑;我祖妙祖公,转念不花之故土,复返陆州之竟陵,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合计六顷。四至明白:东至蒲湖,西至杜官儿,南至南黄村沔界,北至姑婆埫 ……
明皇嘉靖二十七年冬月吉日兴宗序沔阳别姓的迁徙——此序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沔阳别氏宗谱首页中后人抄录兴宗所写之序。兴宗:沔阳别姓始祖妙祖公之子,元末左相别不花之孙,南宋宰相别之杰玄孙。兴宗所作之序,为沔阳别姓寻根之权威著作。本文作者将以下文对此序言进行分句解说,并贯穿始终。
(二)历祖以太世三子分派流芳
注解湖北沔阳别姓兴宗序有关迁徙的一段序言:
原籍河南邠州木本沙陀村大树独桑里人氏——指沔阳别姓原籍。
始至汉王,而历祖以太世三子分派流芳——从分封开始到汉王朝时,历代祖先均以上代祖先的前三个儿子分出不同派系相传。
(二)宋时别立三子别以继宗
至宋立在位,太世二子相继而亡,只存三子,名别以。别为本祖——到宋朝的时候,传到别立这位世子即大宗在位时,这位太世的前二子相继而亡,只留下第三个儿子,名叫别以。于是将这个别以作为本祖即根源。
至宋立在位——在位二字,是说宋时别立继承了大宗这个位置。表明封建的宗法制度与观念延续到宋朝的别立这一代,可以说“继别为宗”才算基本上终止了。而从别立的儿子别以这一代起,开启了别姓南迁和后人均可姓别的先河。
(三)宋时别以动迁立四句遗言
四句遗言:上有吞天之口,下有猛将之力,身带宝剑二口,一别千里同宗。——别以留下的这四句遗言:前三句是一个按“别”字笔画构成的谜语,最后一句是告诫后人:不管别姓后人走到哪里,大家都是一笔难写的别姓同宗。
编者揣度:可能是封建宗法制度早就结束了,也可能是因为别立这一代单传险断香火的警示,也有可能是为了方便别之杰在湖北就近为官,于是别以动了从陕西封地迁徙到湖北郢州的念头并付诸实施,自此,“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宗法制度在别以之后就彻底消失了,别以下传的两个儿子之杰、之纪都姓别了。此后别姓所有的后人也都姓别了——别以当是湖北别姓的本祖。
(四)别以为何动迁至郢州
一是符合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规律:东迁,南迁。
二是南宋朝廷首都在临安(杭州),别之杰这一朝廷命官早已在江陵任知府,郢州地属江南,北据长江,西赴江陵,东谒朝廷,要比陕西豳州的交通方便得多。
三是汉水的出口处名夏口(后名汉口),出口的对岸即是郢州。
四是汉水向西溯江而上可达陕西,返回祖籍也比较方便。
所以南宋时,别以动议并举家自陕西豳州迁至郢州。
(五)南宋时别以迁至郢州
宋至楚郢陆州——宋朝的时候,迁到楚,楚国;郢,郢州(现武昌),陆州,本是唐朝时期的州名,这里指安陆府。楚郢陆州——泛指南方,确指郢州。
遗下祖公讳之结,次祖公讳之纪,职居吏部都御史。别以在郢州留下之结即别之杰,之纪即别之杰弟别之纪。别之杰职居吏部都御史。
各类史料都明确别之杰为郢州(武昌)人。
正因为别之杰落户郢州,以后才有可能到沔阳开荒种地,才有了沔阳别姓后人
(六)颠覆寻根观的结论
1、别以迁出陕西,陕西再无别姓
编者在查考大量封建宗法资料,经多年寻根,反复查证思考之后,得出了一个可能颠覆寻根观的结论:因封建时代,王朝与诸侯国中,为了避免兄弟争权,只允许大宗能姓祖上的姓氏,故在分封别姓的豳州范围,只会有一个别姓并向下单传。当这一别姓迁出豳州之后,豳州始封的别姓诸侯的姓氏,也就不复存在了。即是说:当别以迁出陕西落户湖北郢州之后,陕西也就再没有别姓了。后有陕西别姓,当是从湖北迁入。当封建时代结束的时候,“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宗法制度也就自然消失了。
2、别氏的后人何时开始都能姓别?
这个规矩是的别以建立的,从南宋别之杰、别之纪开始的。
只有每一个别姓后人都能姓别,别姓的人口才有可能会发展得多了起来。
3、以前寻根做了不少的无用功
看来,作者前些年所做大量的沔阳别姓寻根工作,应该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当然也不是完全做了无用功,起码让我弄明白了别姓起源的很多鲜为人知的真相。
三、别姓何时迁徙到沔阳
(一)何时有沔阳?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本地始置郡设县,因地处沔水(即汉水)之北而称沔阳郡——是为建制之始。分竟陵郡置沔阳郡(今称大沔阳),郡治竟陵。同时下设沔阳县(今称小沔阳)。
(二)古云梦泽于宋末元初形成毛嘴陆地
云梦泽 ,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时,汉江南岸沔阳最西端的毛嘴这一尖嘴形地域开始形成。
(三)别之杰乞养归田后携家人到沔阳毛嘴垦荒
别之杰曾做过江陵知府,后为南宋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宰相,加上他居住的郢州正对着从沔阳流来的夏水的出口处,故对云梦泽沉积为陆地的进度十分了解。当毛嘴这块尖嘴形陆地形成之后,于是乞养归田,大约于宋末元初携家带口,溯汉江而上,来到汉江之南的毛嘴,即现在的珠玑。当时落户地点选择在流泗河边,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跑马圈地,点火烧荒。后人们勤奋劳作,生生开垦出一片良田。这片土地当时属于竟陵,即现在的天门。当时起了个地名:叫竟陵南乡流泗河。
当时的别姓宰相家族在毛嘴垦荒种地,除带来了只有宫廷贵族们才能欣赏到的皮影戏,还在劳动中创作了很多的毛嘴民歌,如:《打硪歌》,《打麦歌》、《薅草歌》、《补背褡》、《打猪草》等等,毛嘴于是成了后来陆地逐渐扩大为小沔阳区域的文化发祥地。
四、别不花与陈友谅改写了沔阳的历史
(一)元末左相别不花与大汉陈友谅
宰相别不花的老家与陈友谅当差的县衙很近
(二)元末左相别不花挂帅领兵远征福建平乱
福建平和志及网站载:至元四年(1338年)六月,李志甫率农军在九牙山起义反元,占领县城(县治为当今平和县南胜镇),围攻漳州(府志为当今漳浦县)杀守将搠思监。元廷调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统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军镇压,将起义军打败。
注:江浙行省平章——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朝从至治(1321年-1323年)到至正(1341年-1369年)。
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今西藏)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而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有权力来源上的不同。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江浙”或“江浙省”、江浙行省,相当于清朝的江南省南部(即今天的苏南、皖南、上海)、浙江省、福建省等地。为路三十、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六,属县一百四十三。本省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官阶级别:
中书省(中央):平章政事(四人) 从一品
行中书省(地方):平章 从一品
(三)别不花回乡省亲认下陈友谅胡廷瑞张定边三门生
明皇嘉靖二十七年冬月吉日兴宗序:……有孙别儿不花,焕烨青史。……复蒙元恩浩荡,锡升一品之爵,加勅左相。信主上之伴侣,为当朝之元勋。——由此可见:左相别不花在朝廷的地位是显赫的。
左相别不花回乡省亲,沔阳州官和沔阳县官均到别府拜访,时任沔阳小吏的陈友谅陪同,并将与其小兄弟胡廷瑞各书的一幅对联送上:
对联一:宋朝兵部尚书府 元国沔州宰相家
对联二:宗开京兆传名远 秀毓郢州播惠长
这两副由汉王与宰相书写的对联以后便成了别姓的堂联。
当时别相赞曰:“字字珠玑”!后以珠玑二字题写了新建的庙宇名“珠玑寺”。“珠玑寺”这一寺名,后来演变成了地名。
由于别不花回乡未带随从,沔阳县官便留下陈友谅听候左相差遣。
陈友谅就邀约自己的小兄弟胡廷瑞、张定边等同到宰相府,坚持拜别不花为师。别不花与鲁氏夫人私下赞三人曰:一个有帝王之相,一个有宰相之才,一个有将军之威。鉴于当时元朝廷未设科考,这一帮年轻人也难有出头之日,于是收下了这三个门生。
(四)陈友谅等三人在宰相府开阔了眼界
陈友谅等三人天天在宰相面前提出一大堆有关文学、军事、地理、风情等方面的问题,宰相给他们一一解答。让三人大大地开阔了眼界。
陈友谅偕张定边、胡廷瑞等抓住机会做了三件事:
一是拜别相为恩师;二是请教治国安邦的道理;三是陈友谅让未婚妻张凤道拜别相为义父,作宰相之女嫁与陈友谅,躲过了元朝规定“凡汉人成亲,须送新娘子在蒙人家留宿三夜”之劫。
别相对陈友谅等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提高陈友谅本人的同时,为其培养了一班如胡廷瑞、张定边之类的人才,胡廷瑞后来还做过明朝的宰相;
第二、别相的军事思想和治国方略对陈友谅的影响十分深远,陈友谅中止了在沔阳这一平原水乡建皇城的方案,改迁到风水好、有靠山的九江称王;
第三、别相的军事地理思想对陈友谅的影响很深远,别相认这沔阳湖水南不通长江,北不靠汉水,进退两难,陈友谅放弃了在沔阳湖训练水军的计划,转道鄱阳湖训练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
第四、陈友谅是个有心人,向别相索写一蒙文“龙”字,后在九江称王时,作为大汉的图腾镌刻在了庐山秀峰龙潭摩崖之上,现龙字尚存。
第五、别相的鲁氏夫人身为一品皓命夫人,见多识广,直接教导和影响了她们的女儿张凤道。鲁夫人亲手传授了皇宫烹饪之术及三蒸手艺,使张凤道真正成为陈友谅的得力帮手并将三蒸发扬光大,后成为著名的“沔阳三蒸”。
陈友谅、胡廷瑞、张定边三人后感慨:别府一月半,胜读十年书!
(五)陈友谅起兵造反 别不花连坐殒命
沔阳宗谱兴宗序载:因陈寇逯叛三楚,元末而废左相。不花安然自适,解颐瞑目而逝。
兴宗将其祖父别为花之死写得很简单,也很壮烈。
安然自适: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
解颐:面现笑容。颐(yí):面颊。
瞑目而逝,是说别相是没有什么遗憾,面带着笑容死去的。
(六)别姓家族大逃亡
陈友谅起事时,及时地通知了别姓家族。于是,沔阳毛嘴珠玑和郢州的别姓家族,一夜之间四散大逃亡,才没有被朝廷灭门。大逃亡落户的地点现已知的有江西、河南南阳内乡、湖北兴山、秭归、襄阳、荆州、蒲圻、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沔阳宗谱兴宗序载:相生三子,长曰妙音,次曰妙元,季曰妙祖,移徙洪都龙虎山作渔翁把钓以避元羞。洪都龙虎山在江西,陈友谅起事时,将别姓三子,秘密地送到了江西他日后称王的地方避难。
(七)陈友谅兵败 朱元璋血洗沔阳
陈友谅在江西九江称王,为陈汉开国皇帝。1363年10月3日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交战兵败,魂断鄱阳湖。朱元璋唯恐沔阳人中有陈友谅余党而东山再起,派兵遣将“九搜湖广,血洗沔阳”,将陈友谅家乡的小沔阳人赶尽杀绝,小沔阳的文化也荡然无存,沔阳一时间成了文化沙漠。
朱元璋血洗沔阳之后,开始从江西与河南向沔阳强行移民。这些移民都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官兵们用绳索捆住他们的手,象赶牲口一样地把他们赶到了沔阳,让他们自生自灭。
五、别不花三子宦籍复入
(一)明朝宰相胡美寻回别不花三子作宦籍复入
别不花沔阳三门生之一的胡廷瑞,参与了陈友谅1355年的黄蓬起义,并在起义时,与陈友谅和张定边及时将别不花三子秘密地转送到江西龙虎山,以避杀身之祸。
陈友谅在江西九江称王之后,胡廷瑞即任汉王陈友谅的大汉宰相。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交战中,不幸中流矢身亡。朱元璋于是招降胡廷瑞为明朝宰相,改名胡美。
胡美感念元宰相别不花师恩,在江西龙虎山寻得已当渔民8年的别不花三子,以宦籍复入名义,将别不花三子请回原籍沔阳毛嘴珠玑寺,鉴于原别姓田产已归他人,于是下拨军徭马所之田六顷,以供别氏三子耕种。
(二)妙音妙元妙祖分赴三地繁衍
别不花三子:妙音、妙元、妙祖,在宦籍复入之际,商定:音转至元籍汾州陕南,元徙江右。惟我妙祖,于明洪武二年思念故土,复返陆州竟陵定居,……。
元相别不花三子宦籍复入后归宿图
据此,明朝初年,别不花长子妙音回到了别姓起源的豳州,后来陕西的别姓应该只能是由别妙音发源。
别不花次子别妙元复归江西龙虎山,那么江西的别姓应该由别妙元发源。
我的个人观点:陕西和江西对别姓的寻根应该以这二位别姓先祖为据。
这两地别姓的源头均在湖北沔阳,是沔阳别姓的两个分支。
(三)妙祖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六顷
上图中的黄村沔界,就是指古时候的竟陵南乡与沔阳舒家桥的边界,即是今天毛嘴与剅河的交界处。
(四)毛嘴再次成为沔阳文化发祥地
朱元璋血洗沔阳之后,从江西与河南向沔阳强行移来的这些移民就是我们沔阳的先民。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迁到沔阳后,也不可能上学,即使想上学也没有学堂。这使得沔阳的文化空白延续了很长时间。
毛嘴的百姓在朱元璋血洗沔阳时幸免于难,毛嘴人创造的文化也自然得到了完好地保存,各类文化也就成了向沔阳传播的教科书。
毛嘴文化向沔阳辐射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毛嘴虽属竟陵,然与竟陵隔了一条汉江,人际交往十分不便,文化传播也受到诸多限制。而毛嘴的东面南面均与沔阳是村靠村,户连户,田挨田,那真是“鸡犬之声相闻”哪。于是,毛嘴首创的民歌、曲艺、艺术表演形式,以及饮食菜肴、民间故事、民间风俗等等,均无限制地向沔阳全境传播,毛嘴也就第二次成了沔阳文化的发祥地。
(五)妙祖成为湖北沔阳别姓始祖
1、沔阳宗谱载妙祖公为第一世祖
新谱载:“第一世——始迁祖妙祖公,系杰公之裔,行二(编者注:老谱载为季子),明初由宦籍复入竟陵遂家焉,有兄妙音(英)弟妙元迁徙他
1、沔阳宗谱载妙祖公为第一世祖
新谱载:“第一世——始迁祖妙祖公,系杰公之裔,行二(编者注:老谱载为季子),明初由宦籍复入竟陵遂家焉,有兄妙音(英)弟妙元迁徙他省。妣黄氏。葬珠玑寺南下古垸砖符塘。生一子兴宗。”兴宗生六子,为沔阳别姓六房。
2、沔阳别姓始祖妙祖公的五服九族
3、珠玑寺南下古垸砖符塘妙祖公墓
(六)湖北沔阳别姓始祖立辈创谱建祠定规
1、立辈字
2、创宗谱
1993年版沔阳别氏宗谱载有多序。我也附过一序:
《别氏宗谱》序 别道林
览国之鉴史,明历朝治乱;阅地方修志,知古今变迁;观宗族谱牒,考百代本源。吾别氏先祖,上溯何朝何代,无从查考,然史册列载,不乏圣贤。将相学士,文达武显,簪缨辈辈,功绩篇篇。后世引为荣耀,外族传为美谈。
承蒙祖德荫庇,子孙繁衍,别姓遍布神州,瓜瓞绵绵。苦于老谱已历百载动难,早已成断简残篇。多少本宗不知所出,四下投书寻根溯源。本该严遵祖训,六十年一修宗谱,以便后世长幼有序,遵守有则,查阅有卷,世代不忘本源。 然自光绪十四年续谱,至民国三十八年间,兵燹水患,灾荒连年,族不自保,生灵涂炭;后因极左横行,运动不断,族谱当作四旧横扫,宗族房头亦遭批判。纵有续谱凌云志,无人敢言。更何况百年繁衍,已达千支万户;百年变迁,族人分布于各个省市州县,大洋彼岸。续谱工程之浩繁,令人望洋兴叹。
吾族精英,适改革开放之机遇,顺合族修谱之夙愿。奔走呼号倡续谱,不计名利兼主编。为访千支,不辞辛劳;栉风沐雨,饱受饥寒。滴滴汗水洒千页,合族心血汇一篇。一年之中,新谱续就,上可慰列祖列宗,下可交世代相传。一代族尊,名垂史册,承上启下,功德圆满。
新续宗谱,一改老谱手抄之繁,以电脑打字,用激光照排,胶印成册,印数上千。即令秦皇再世焚书,亦不致失传。新谱撰之非易,嘱托别氏后贤:无论江山代谢,无论世事变迁,姓不得改,族不能散,谱不得失,宗不能乱。定期续谱,切忌拖延。可视社会发展,族人迁徙频繁之现状,将续谱定期缩短,以免年代久远,族人分散,编撰困难。谨记,谨记!常念,常念!我辈终有成土灰之日,愿别氏宗族兴盛永年!
3、建祠堂
4、定族规
(七)现沔阳别姓宗谱中的几处错误
1、解“相生三子”一句的严重错误
1993年《别氏宗谱》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旧谱载:别二不花与夫人鲁氏殉节后,二弟别相生三子:妙音、妙元、妙祖……”这位作者由于对古文的代词不理解,在这里闹了一个大笑话:“二弟别相生三子”。此文作者不知道:这里的“相”是代指“左相”,原文“相生三子”,意为:"左相别不花生了三个儿子"。不能自解不通了就杜撰出一个“二弟别相”来。
2、始祖迁居地址没有根据
谱 序:……别氏源远流长,先人有言,余不并赘述。始迁祖妙祖公,由河南莘野迁居古竟陵之流泗河,子孙繁昌,分居面广……
莘野(莘xīn),集镇名,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南部。莘野并非河南省。这种说法,误导了很多的别姓后人到河南寻根。
谱 序
……别氏源远流长,先人有言,余不并赘述。始迁祖妙祖公,由河南莘野迁居古竟陵之流泗河,子孙繁昌,分居面广……
莘野(莘xīn),集镇名,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南部。莘野并非河南省。这种说法,误导了很多的别姓后人到河南寻根。
上图:1993年谱载:“始迁祖妙祖公,由河南莘野迁居古竟陵之流泗河,子孙繁昌,分居面广……”这句话的表述与始祖妙祖公到沔阳繁衍的史实相去甚远。
兴宗序曰:“妙祖公自江西复返陆州之竟陵(沔阳毛嘴珠玑),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合计六顷”。——这才是有理有据的。
3、老谱落款问题
老谱落款为嘉靖二十七年。这样,时间就对不上了:“妙祖公自江西复返陆州之竟陵(毛嘴珠玑),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合计六顷”的时间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 ,而《别氏宗谱》中的序明确为明皇嘉靖二十七年(公历1548年),这中间相隔179年,有八九代人之时差了。此落款就造成了解不透的歧义:兴宗是别姓始祖妙祖公的儿子,左相别不花的孙子,难道兴宗活了二百多岁?从明初活过了14个朝代,到嘉靖二十七年才为别姓宗谱写序?所以这个落款为“明皇嘉靖二十七年冬月吉日兴宗序”就大错特错了! 应该落款为“明皇嘉靖二十七年冬月吉日 第╳代孙 某某人敬录 兴宗序”。
4、六十四辈字中有一字前后重复
1993年版的《别氏宗谱》中列沔阳别氏64个字辈与老谱对照有一字不同:
1993年版宗谱字辈中第8字与第64字同为“志”,重复,不可取。这可能与当时的计算机中无此字有关系。老谱中的第64字与第8字不同,用的是“誌”。这才是正确的。
考虑到“誌”与“志”音同意同,从19世“行”之前系用繁写字时代,从19世之后须用简体字,故以后续谱者应将前面的第8个“志”改为“誌”才符合时代潮流。
5、多套字辈不算错
关于一个谱内有两套甚至多套辈分字的问题,那不算错误。比如:1993年沔阳别氏宗谱中就列出了12套辈分字:
这是如何形成的呢?最基本的原因应该是:当一个别姓迁出居住地之后,也想当新居住地的始祖,于是自己再创谱,即再立字辈,于是就成了同根分支了。如:兴山秭归别姓是元末别不花遇难时逃去的,他们为了与当时的沔阳别姓撇清干系,另创一套字辈是情理之中的。还有逃到河南内乡西峡的,他们也创了三十二辈字,后又依沔阳字辈数增加为六十四辈。因是同根分支,所以宗谱中就列出了多套字辈,并列表以示等辈。多套字辈表示为同根同源关系。
6、新老宗谱对妙祖公的排行不统一
嘉靖二十七年后人抄录的兴宗序曰:“相生三子:长曰妙音,次曰妙元,季曰妙祖。”兴宗是妙祖公的儿子,儿子对老子妙祖行三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但是1993年版的《别氏宗谱》明确“始迁祖,第一世,系杰公之裔。妙祖公,行二,明初由宦籍复入,竟陵遂家焉。有兄妙音,弟妙元,迁徙他省”。
此谱又将妙祖公排列为“行二”。
沔阳别姓始祖妙祖公墓碑上的文字也刻着“行二”。
上述碑文中除“行二”存疑之外,还有一大疑点:此碑为何人所立?我想肯定不是兴宗所立!因为兴宗在自己还在世时,绝不会将自己的名讳与其父亲的名讳并列在一块墓碑上。那么此碑到底何人所立呢?只能对“天祖”二字勾陈扒疏了。何谓天祖呢?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按《别氏64个字辈》的“妙兴仲季,思良述志”查询对应:妙祖公应为“良”字辈的“天祖”,即是说,良字辈的后人立此碑时,妙祖公已离世一百多年了。故对妙祖公行二的认定也不一定是准确的。
虽说墓碑上的文字刻了五百多年了,已是无改!然我辈今天通过考证,还是应该确定以《兴宗序》中的“相生三子:长曰妙音,次曰妙元,季曰妙祖”为准。确定妙祖公行三。
八、沔阳别姓已知部分迁徙分布情况
(一)河南别姓系元末别不花遇害时逃难至内乡定居
1、河南别氏宗谱——别廷芳创谱,别良欣续谱
2、河南别氏宗谱中有别之杰画像与《之杰公传》
3、河南别氏宗谱中的谱序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万物日在天之下,而忘乎天不成其为万物。人日食祖之德,而忘乎祖,不成其为人祖。即人之天也。族之有谱,
所以尊祖,即所以合亲疏远近,而共奉一天也。粤稽吾别氏望出天水郡(甘肃天水),传京兆(京兆郡现在西安)。历代原非无谱。特经兵燹而后谱尽毁弃,而碑残石断,仅有存者,兼以族繁丁多,迁徙靡常。亲疏远近无从识别。不急起而更叙之,恐代远年湮,将有皋陶庭坚不祀忽诸之叹。香斋叔独心焉痛之,慨然捐资以为重修之费,而责明典、桐冈、洪滚等以采访兼纂校焉。桐曰:善哉,此举非止光前,
兼能裕后,尊祖睦族之道,尽在是矣。桐虽不敏,敢受数典忘祖哉!
别氏得姓受氏,为取支子别于宗子之意,而在唐有别傪公、在宋有之杰公、在元有的因公与箴公,炳炳烺烺(形容文章辞采声韵之美),光映前代第文献不足,无从考其世系,如必强指忘据,未免附会。
狄武襄不敢自附于梁公,其识见岂可以寻常测哉!约百余年而整公出焉,相传于火神岗位整公之佳城。整公为迁内之始祖。然考诸县志暨西岳庙碑,记成化十三年(即公元一四七七年),与整公同列王贞珉者已三十有四家。整于天顺五年(公元一四六一年)为灵璧,主簿是整公之先已迁内邑数世矣。但迁内始祖为何讳?及由何地迁内邑?终不可考,尚属遗憾。姑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俾后有作者得以更加考订云尔。
戊辰清明前三日曾及明典、鸿滚等,随香斋后祭扫火神岗,并谒廉河见族姓之来食惠者不下数百人,则先人之世泽其真久长矣乎!纂校既定,爰付石印,庶几览斯谱者,皆知尊祖皆知祖,即天共奉一天即共奉一祖,而又何有远近亲疏之别哉?谨序
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二月十五日,二十一世桐冈序于老虎寨家塾
4、河南省别姓分布
(二)江苏盐城别姓宗谱明确为郢州别不花的后人
(三)兴山光绪戊子年别氏宗谱明确在沔城刊刷
据本地别姓口传:兴山别姓肯定是元末别不花遇害时逃难至兴山定居的。兴山别姓一直与沔阳别姓有交往,连别氏族谱都是在沔阳城付印的。
(四)顺治六年诰封武昌府通城县别如纬
诰封如纬公(原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驱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尔别如纬西湖北武昌府通城县以教谕管训导事别仲茂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於庭训箕裘不
格夫家声兹以覃恩赐赠尔为修职郎湖北武昌府通城县以教谕管训导事锡之敕命於戏肇
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又皇帝制曰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王氏西湖北武昌府通城
县以教谕管训导事别仲茂之母淑范宜家令仪昌後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兹以覃恩
赐封尔为八品孺人於戏贵象服之端严诞膺钜典锡龙章之涣汗永播徽音
顺治六年八月十四日奉旨颁诏
仰蒙皇恩敕命之宝传于後代
九、沔阳别姓宗谱载1993年别姓详细分布与人口统计(206房系2031页表略)
关于沔阳别姓人口的统计
据主修宗谱人员估计,沔阳本支别姓1991年打谱时粗略估算,含迁往各县市分支计约3800烟灶,别姓总人数约18000人。从1993年打谱至今天的2021年,30年过去,原谱上记载的人员逝去者不多,增加数不少,估计本支别姓已超过25000人以上。续谱工作又得尽早地提上议事日程。
十、今后别姓寻根的重点与方向
(一)寻根的重点
在本文即《湖北沔阳别姓起源发祥史纲》完成并赢得全国别姓认可之后,下一步沔阳别姓寻根的重点,应该将时间重点放在明朝初年即1363年之后,把地域重点放在陕西和江西二地的别姓起源与发祥之上,重点弄清楚别不花长子别妙音回陕西、次子别妙元留江西这两支的发祥后的迁徙与分布情况。当然,沔阳别姓的起源发祥与分布情况,我虽然写了这一篇两万多字的文章,但也只是抛砖引玉,供沔阳别姓同宗参考与补充完善。
(二)后续宗谱须注意事项:
1、 别姓的女性必须入谱;
2、 后续宗谱必须数字化,使用电子版编辑,以便查询与增录;
3、 对于别姓老谱中的序言,尽量加上注释标点,以便后人阅读;
4、 对于宗族中的名人要作简要的介绍,有条件的尽可能使用音像。
沔阳别姓第二十世孙 别道林
2021年12月21日晚 脱稿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31区在02月26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30区在02月25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26区在02月21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25区在02月20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24区在02月19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23区在02月18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22区在02月17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19区在02月14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18区在02月13日11点开启, 2023-10-04
-
《极品芝麻官》安卓2017区在02月12日11点开启, 2023-10-04